规范内部审计 为校保驾护航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5297109 上传时间:2023-10-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规范内部审计 为校保驾护航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规范内部审计 为校保驾护航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规范内部审计 为校保驾护航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规范内部审计 为校保驾护航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规范内部审计 为校保驾护航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规范内部审计 为校保驾护航》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规范内部审计 为校保驾护航(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规范内部审计 为校保驾护航内容提要 结合学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实际,增强内审人员的自身建设,提升理解,规范管理,做到真正为学校工作保驾护航。关键词 新常态 内审到了协调快速的发展。教育经费的来源持续拓宽,资金数额也在逐渐增加。特别是近几年实施“合格学校建设”、“均衡发展”建设以来,经费投入的力度越来越大。这就要我们教育自身实行内部财务控制,不但要实行财经纪律和财务收支等方面的监督,还需要对其财务管理实行指导和评价。而政府审计不可能从教育系统本身特点出发,对学校的资源控制、管理情况实行全面的监督和评价。什么是内部审计呢?内部审计,是指由被审计单位内部机构或人员,对其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财务信息的真实性

2、和完整性以及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等展开的一种评价活动。 内部审计的目的就在于协助本单位完善内部控制、防范风险、促动经济效益的提升。内部审计人员对尚未实施的经济事项实行事前审计。找到未来可能出现问题的环节。提前发现隐藏在单位内部的问题并把它揭露出来,能够减少单位的投资风险。也就是说,事前审计要比事中、事后审计揭示、纠正问题更具有现实意义和价值,即应将审计工作的重点由事后审计向事前审计转移,尽早参与到事前决策中去。要真正搞好教育内审特别是学校内审管理工作,使它能起到监督管理与评价的作用,真正为学校稳步发展保驾护航,当前必须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一、主动争取部门领导支持,持续提升内审工作质量。领导

3、重视与支持是展开内审工作的前提和保障。当前我们学校的审计工作表面看不起关键作用,只要校长同意了,审计也不得不同意,这样的审计不过是摆设,要真正起到监督和审查的作用,就要明确职责,不怕得罪人,更要赢得领导的重视。第一,应本着有为才有位的原则,持续提升审计质量。针对本部门的工作性质、特点展开各项审计,通过审计这种监督形式,即时发现在财务管理等方面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提出增强和完善管理的建议,从而即时堵塞在管理中存有的漏洞,以内审的工作成效引起领导的重视;第二,在工作中应牢记监督与服务的宗旨,努力提升审计监督水平,充分发挥审计的综合经济监督职能,围绕民众关心的问题,对每一个票据都要审深、审透,审出

4、个真实结果,提出高层次的审计建议,真正起到参谋助手作用。二、增强教育内审自身建设1、机构人员要保证。审计是一种独立性相当强的工作,审计的职能决定了审计工作必须由专门人员来实行。所以教育内审工作要搞好,首先必须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配备专职合格的内部审计人员,并努力为他们学习科研业务提供方便。2、规章制度来护航。为了提升教育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原国家教委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规政策,对教育审计工作中涉及的很多重大问题做出了明确规定,我省教育厅也根据本省实际出台了增强教育审计工作的相关规章制度。作为教育的主管部门应在此基础上,完善工作制度,具体落实内部审计的事项、权限、程序、工作纪律等问题。同时要建

5、立四大制度,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法制、失职追究制,进一步规范工作人员行为,更好地履行职责。3、人员素质要提升。审计人员必须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扎实的业务水平,这是保证审计工作出成绩、出效果的前提条件。只有审计人员具备了充足的水平,才能对被审计单位指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使之改进业务管理,也才能给本级教育系统的领导提供准确而全面的财务信息;只有审计人员具有过硬的政治素质,才能保证审计的效果,不至于因廉政方面的问题而影响教育系统的形象。4、意识上要创新。审计人员要有争先之勇,克难攻坚之心外,还必须要有创新意识,要认真总结教育几年来审计的经验。摒弃以往单纯查错纠弊,从财务到财务的传统做法,要革新思

6、维,创新技术,推出新的工作方法。三、从教育实际出发抓好内部审计工作。根据教育系统的特点,我认为内部审计应在以下几方面着手管理:1、教育在先,规范在先。应通过往年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实施先期教育,通过教育进一步使学校在财务制度得到完善,在执行财务纪律以及收费规定上要规范,做到防范在先。2、很多学校往往只重钱,疏于对实物资产的管理,要定期对固定资产的审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实物资产的管理首先是固定资产的管理。因为根据财务制度规定,行政事业单位不需要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很多中小学校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不够重视,有的学校一直没有将固定资产入账;有的学校固定资产账面金额长期不变;有的学校只在固定资产科目中登记

7、房屋建筑物,而不登记其他教育设施;也有的学校只登记固定资产的增加,而不登记其减少,这些都造成固定资产的账实不符。所以,要建立固定资产定期审计检查制度,以及对实物报废的评估制度,按程序上报核销,建立账卡真正做到账实相符。固定资产以外的实物资产因为价值小,数量多,分布散,管理职责不落实,也是被忽略的地方,致使财产损失无人问津。造成了财力的浪费。3、在审计中要高度重视原始凭证的合法性。中小学校,往往对外来原始凭证(发票)的合法性重视不够,尚有白条子进账现象。他们简单地认为,取得的发票只要能够证明自己购买了某种物品就够了,没有考虑到违法使用票据会给国家和集体带来损失的后果。4、暂收费用的审计。从往年情

8、况看,我们还应注意几点:学校是否有将暂收费收入转入事业收入,有无在暂收费中开支其他支出,要及时结清暂收费结余不能挪作它用。5、在“三公”经费审计中,加强公款消费预算管理、严防“小金库”。预算内公款消费标准要严格控制、特别是公款接待的支出标准要严格实行上限制度、超标一律由个人承担,预算外要严防资金形成“小金库”而为公款消费打开一扇方便之门;完善公款消费使用和报销程序。公款接待必须提前履行报批程序,报销人员应提供公款接待祥细人员名单、消费明细、部门领导同意及经手人签字等,此类资料应一并归档并接受纪律检查机关、内审部门的监督检查;三是促进公款消费的信息公开。要制定“三公”经费公开制度、畅通监督渠道、

9、扎实推进“阳光”监督。6、重视“账外账”的审计。现在财政实行了报账制,账外账的现象基本杜绝了,但不能掉以轻心,要防患于未然,一发现苗头就要及时制止。7、建设项目审计跟踪。对重点建设项目,要有计划的从立项、开工、施工、竣工及项目的评估等诸多环节,进行全过程的监督,特别是工程决算过程进行全面审计中,要将审计监督关口前移,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以保证项目的质量,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总之,在新形势下做好内审工作,还有很多新课题、新问题需要研究和解决。但只要内审人员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基础上,积极努力工作,不断增强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精神,不断完善审计程序和工作制度,加强审计业务基础管理,探索新形势下各项内部审计的新手段和新方法,内审工作就会更上一层楼。参考文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四十八号.2006年2月28日242016新形势下内部审计发展趋势探究.看准网(K).2015-04-223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第1101号内部审计基本准则.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公告2013 年第1 号.2013 年8 月20 日 岳阳楼区学院路小学 胡 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