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废弃物课程设计垃圾填埋场设计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5292458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 页数:53 大小:3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固体废弃物课程设计垃圾填埋场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固体废弃物课程设计垃圾填埋场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固体废弃物课程设计垃圾填埋场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固体废弃物课程设计垃圾填埋场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固体废弃物课程设计垃圾填埋场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固体废弃物课程设计垃圾填埋场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固体废弃物课程设计垃圾填埋场设计(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摘要当今社会全球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就是环境问题。以市为例,据人民日报报道:“周围已被7000多座垃圾山包围,其中直径50米以上的垃圾场就有5000多座。据“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与资源利用经验交流会上发布的信息:“全国垃圾的历史堆存量已多达60多亿吨,侵占土地多达5亿平方米。全国数百座大小城市,已有2/3的城市被郊区的垃圾山包围。由此可见垃圾问题的严重性。杞县地处豫东平原,是国家水污染防治的重点区域之一。近几年城市建设开展迅速,垃圾处理状况滞后于城市开展,处理设施落后于省许多同等规模的县城。其主要问题表现在:一是自然填坑,未做防渗处理,也没有气体和渗滤液收集、导排设施,不仅对地下水和周边环境造

2、成了影响,还存在安全隐患;二是城郊已有的坑塘都被垃圾填满,目前已经无处可堆填,与城市建设和市容市貌不协调;三是环卫设施不配套,机械化水平低下,影响了环境卫生事业的开展和城市的环境质量,因此,该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关键词:资源利用 市容协调 地下水污染 / 目录1 工程概述2工程概况21.2 设计原如此与围21.3 设计依据32 根底资料42.1 城市概况42.2 自然条件53 垃圾量预测74 场址概况85 总图布置115.1 设计容115.2 设计原如此125.3 场区布置方案与特点12竖向布置13道路运输155.6 绿化工程156 卫生填埋库区工程166.1 填埋库容与使用年限166.2

3、 防渗工程176.3 渗沥液收集导排系统226.4 填埋气体收集导排与利用236.5 防洪系统256.6垃圾坝的设计27监测井296.8 填埋工艺306.9 填埋作业设备选择306.10 封场工程327 渗沥液处理工程347.1 处理工艺347.2主要处理设备418 环境保护与监测448.1 设计依据448.2 环境污染来源与污染物分析448.3 环境监测459 工程效益分析4810 附图49致50附录50参考文献511 工程概述* 项目名称:杞县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 项目场址:杞县城关镇东关村东2公里处* 总用地:168亩* 处理规模:平均157吨/日* 服务年限:13年* 项目服务

4、围:杞县城市居民所产生的生活垃圾1.2 设计原如此与围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作为城市环境治理和环境保护项目,应在贯彻国家垃圾处理技术政策和城市总体规划指导的前提下,合理选择厂址和处理工艺、严格控制二次污染并防止新的污染产生,使工程的各项指标符合国家的有关法规和标准规定。本项目的编制原如此是:1在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关于城市垃圾处理的法规条例和技术标准的同时,结合当地环境卫生事业的开展,根据生活垃圾产生情况科学规划,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对生活垃圾实行安全处置,使之真正达到国家规定的垃圾处理要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的总体目标。2坚持因地制宜和科学态度,选择合理的技术路线,采用先进工艺和技术上成熟的设备,确保各

5、类设施互相协调,技术切实可行,降低垃圾处理的建设投资和运行本钱,提高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处理方案选择的原如此是:技术成熟,工艺简洁,设备可靠,能适应生活垃圾的特性,满足环境保护的要求,同时还要考虑如下因素的影响:1当地的经济实力和投资能力2城市建设和社会开展对环境的要求3各种垃圾处理方法的优缺点4生活垃圾理化性质与变化趋势5技术与设备的可靠性和适应性6对资源再利用的潜力和程度1.3 设计依据*国家计委、建设部、国家环保总局关于推进城市污水、垃圾处理产业化开展的意见* 省委、省人民政府 豫发20039号文件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决定* 省发改委、财政厅、建设厅、环保局 豫计收

6、费20021394号文件关于实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促进垃圾处理产业化的通知*城市环境卫生专用设备CJ/T2991*市政工程设计技术管理标准建设部93建城技字第42号*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建筑设计防火规GBJ1687 2001年版*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93*城市垃圾产生源分类与垃圾排放标准(CJ/T30331996)*国家现行的其他标准和规2 根底资料2.1 城市概况杞县位于省东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43611454,北纬34133444之间。东邻睢县,西接,南邻太康,北依。西南与通许接壤,东北与县为邻,西北距市55km,省

7、会市120km。2,其中耕地83192公顷。总人口10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96.5万人。辖城关、高阳、岗等8个镇和城郊、宗店、板木、竹林等13个乡,共计568个村委会,1063个自然村。按杞县城总体规划19952010确定的杞县城性质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信息中心,以农副产品深加工、纺织、机械、化工等工业为主导,商业贸易综合开展的现代化小城市。2003年杞县全县完成国生产总值48.1亿元,较上年增长6.5%;财政收入完成1.02亿元,同比增长4.1%。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完成21.3亿元、16.2亿元和10.6亿元;占国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44.3%、33.7%和22%;完成全社会

8、固定资产投资5.9亿元,同比增长18%;完成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4亿元,同比增长3.7%。杞县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106国道贯穿县城南北,310高速公路和豫04省道横跨东西,北依陇海铁路,东距京九铁路90公里,西至京广铁路和国际机场70公里,交通四通八达,加强了县城与周围地区在经济开展上的联系。2.2 自然条件杞县地处黄淮平原,南部地表略有起伏,北部和西部稍有沙丘,东北部有黄河故道遗汊数条,其他为平原。地势由西北向东南缓慢倾斜,平均坡降在1/50001/7000之间,海拔高度平均58m。土质淤地占24%,主要分布在淤泥河两岸与圉镇东部和南部;沙地占10.4%,主要分布在县境北部和东北部

9、边缘地区;清河地占36%,两河土地占29.6%,多分布在惠济河两岸与付集、圉镇以北,在各类土壤面积中含盐碱者占9%。按全国地震区域划分,杞县属六级地震烈度区,从历史地震发生情况看据杞县志所载的有关地震记录,杞县无强震,多数为无感地震,且发震的频率小,震中在杞县境的无详细记载。1)表径流与河流杞县境与过境河渠共135条,总长1200余公里,河网密度0.427/平方公里,径流总量6900立方米。属淮河水系。主要河渠有4大干流,22条支流,23条分支,共49条。分4个水系,分别为惠济河水系、铁底河水系、涡河故道和大堰沟水系。人工灌溉灌淤渠4条,即跃进干渠、惠南干渠含东、西两支、东风干渠含一、二干和兰

10、杞干渠。其中较大的有惠济河、淤泥河、铁底河。上述河流除惠济河、淤泥河为常年性河流外,其他属于季节性河流。2)地下水杞县处于黄河冲积平原扇的前沿,地下水丰富。全县地下水总量7.65亿立方米,可利用量1.78亿立方米,分布差异较大。地下水来源为大气降水补给与引黄灌溉水源补给,通过包含带的粉质砂土的孔隙和裂隙直接补给地下水。地下水流向为西北向东南,根本上和地形倾斜一致,水力坡降为1/5000左右。目前全县地下水埋深为24米,局部地下水埋深12米。杞县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清楚。春季多风干旱、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多阴雨、冬季寒冷少雨雪。3 垃圾量预测据调查2012年城区日产居民生活垃圾83吨,人

11、均1.28公斤。 设计服务人口为10万人,平均垃圾产量1.28kg/d,人口增长率5%,服务年限为13年。垃圾清运率每年均为100%。年份人口万人人均垃圾产量Kg/d/p生活垃圾年产量万吨累计总产量万吨20109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4 场址概况经现场踏勘和分析,可研依椐杞县的自然条件与场址比选结果,推荐场址为山谷型填埋场。“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规定:垃圾卫生填埋场根据建设规模总库容和日处理能力两种方式进展分类与分级。按填埋场建设规模划分:类 总库容1200万m3以上类 总库容500万m31200万m

12、3类 总库容200万m3500万m3类总库容100万m3300万m3按日处理能力划分:级 日处理量1200t/d以上级 日处理量500 t/d1200t/d级 日处理量200t/d500 t/d级 日处理量200t/d以下根据杞县城市居民生活垃圾产量和场址库容,项目为类级处理场规模。场址选择是项目实施成功与否的关键,根据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CJJ172004规定,场址选择由建设项目所在地的建设、规划、环保、环卫、国土资源、水利、卫生监视、地质勘察等有关部门和专业设计单位的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参加。选址条件是:1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区域环境规划、城市环境卫生专业规划的要求;2与当地的大气防护、水土资

13、源保护、大自然保护与生态平衡要求相一致;3库容应保证填埋场使用年限在10年以上,特殊情况下不应低于8年;4交通方便,运距合理;5人口密度、土地利用价值与征地费用均较低;6位于地下水贫乏地区、环境保护目标区域的地下水流向下游地区与夏季主导风向下风向;7场址距大、中城市规划建成区应大于5公里,距小城市规划建成区应大于2公里。预选场址根本条件比照 场址名称比照条件场址1东关村场址2杞县第二砖场场址与规划的关系在城市规划建成区之外约3公里处。 在城市规划建成区之外5公里处。地理位置位于城区以向,杞裴路西南侧200米处。位于城区东北方向。地质、水文条件地质条件和地形条件较好,4.0米。由西-东走向。地质

14、条件一般。地震烈度7度。地下水位较浅。环境状况场址为可耕地,地势平坦。周围非常空旷,500米围无村庄、单位和建筑物。东面偏南为原城关镇窑场,其他三面均为农田。场址区域未发现重大文物迹象,地表与地下无国家规定的保护文物。现为废弃窑场,周围空旷。500米围无村庄、单位和建筑物。场址区域未发现重大文物迹象与国家规定的保护文物。 南面约500米处为惠济河属淮河支流。交通条件场址位于杞裴路西南侧200米,交通方便。西约3公里处为106国道。库容与使用年限库容较大,使用年限长。库容较大,使用年限较长。供水与供电生产生活用水在场区打井解决。电力供给由附近线路架线引入。同场址1。用地条件可用地面积较大。同场址1。土源条件土源不足。同场址1。气象条件年平均蒸发量是年平均降雨量的2.7倍。夏季主导风向的偏下风向。年平均蒸发量是年平均降雨量的2.7倍。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天然防渗能力不能满足“标准规定的10-7cm/s的要求。同场址1。比照结论条件具备且较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