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腰痛的经验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5290216 上传时间:2023-03-1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3.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治疗腰痛的经验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医治疗腰痛的经验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医治疗腰痛的经验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医治疗腰痛的经验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医治疗腰痛的经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治疗腰痛的经验(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治疗腰痛的经验中医治疗腰痛的经验腰痛就是指一侧或两侧部疼痛而言,就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症状。(内经指出:“腰 者肾之府 , 转摇不能 , 肾将备矣”。说明腰痛与肾有着密切关系。腰痛可见于许多疾病, 如肾脏病、腰部肌肉风湿、腰肌劳损、脊柱或脊髓病变、泌尿生殖系疾患、局部外伤以及许多内科疾病如结核, 高血压等均可引起腰痛。一、病因病理1、感受寒湿 。坐卧湿地, 或居处寒冷潮湿, 或涉水冒雨, 寒湿侵袭 , 以致经脉阻滞,气血运行不畅 , 发为腰痛。2、湿热伤络。外感湿热, 或湿热内蕴, 或寒湿郁久化热, 湿热蕴蒸 , 阻遏经脉 , 伤及腰府 , 发生腰痛。3、 肾精亏损 。 素日过劳 , 或久病体

2、弱 , 或年老精血亏虚 , 或房劳过度, 以致肾精亏损,不能濡养经脉而发生腰痛 ; 或肾气困惫, 督脉壅阻 , 骨质增生 , 腰椎肥大 , 也可引起腰痛。4、 气滞血瘀 。劳伤久病, 或跌打外伤, 气滞血凝 , 瘀血凝阻 , 脉络不与而发生腰痛。总之 , 腰为肾之外府, 肾的健壮与否, 往往反映于腰部, 故腰痛 , 腰部酸困 , 多为肾病之兆。二、辨证要点1、辨虚实 : 凡腰痛骤发, 痛处拒按 , 多属实证 ; 慢性久病 , 反复发作 , 隐痛绵绵 , 痛处喜按 , 多属虚证 ; 由风、寒、湿、热、瘀血引起者, 多属实 ; 肾精亏虚者, 多属虚。2、辨寒热: 腰痛伴寒冷感者 , 多属寒 ; 痛

3、有灼热感者, 多属热。3、审证求因: 如腰部剧痛, 活动受限 , 局部皮肤青紫, 多属扭挫伤; 若腰痛 , 按之则感舒适 , 多属风湿病; 若劳累之后腰痛加重 , 多属腰肌劳损。若呈剧痛者, 多以瘀血为主 , 常见于外伤、脱位、腰脊损伤、椎间盘脱出、骨质增生、泌尿系结石等; 若呈钝痛者 , 多属瘀血兼肾亏 , 常见于泌尿系感染、慢性肾炎、前列腺炎、腰部风湿、功能性子宫出血等; 若为腰酸困痛者, 多以肾亏为主, 常见于神经衰弱、结核、高血压、遗精、多发性神经炎、慢性姿势性劳损等; 若感冷困痛者 , 常见于全身衰弱、久病之后、阳痿、遗精、遗尿症、慢性肾炎、哮喘、功能性子宫出血、男女不育症等。三、临

4、床证治1、风湿腰痛主证 : 腰部疼痛、走串不定, 牵引腿足 , 活动不利 , 天气阴变则疼痛加重, 脉浮弦 , 苔薄白。治法: 袪风湿、止腰痛。方药: 独活寄生汤加减。独活12 克、桑寄 18 克、秦艽 9 克、防风 6 克、细辛 3 克、川芎 6 克、当归 9 克、白芍 9 克、茯苓 9 克、牛膝 9 克、杜仲 12 克、桂心 3 克、甘草 3 克 , 水煎服。方中独活、细辛、防风、秦艽、茯苓、桂心袪风散寒利湿, 当归、川芎、白芍活血止痛, 桑寄生、牛膝、杜仲补肾强腰, 甘草与中 , 全方具有袪风除湿, 补益肝肾 , 邪正兼顾的特点 , 对于肌肉风湿 , 风湿性关节炎, 坐骨神经痛等所引起之

5、腰痛 , 有良好补益镇痛作用。加减: 对病久正虚者 , 可加黄耆、续断等。2、寒湿腰痛主证 : 腰部冷痛 , 身体沉重 , 转侧不利 , 得暖则适 , 遇阴而寒冷则疼痛加重, 脉沉缓 ,苔白腻。治法:散寒除湿,通络止痛。方药:肾着汤加味。茯苓15克、白儿:9克、 甘草 6 克、干姜 9 克、独活 12 克、苍求 9 克、木瓜 12 克、附子 6 克、川断 12克、 狗脊12克,水前服。方中干姜、附子辛热以散寒湿,茯苓、苍戊、白戊、甘草与中 燥湿 , 独活袪风散湿, 木瓜、川断、狗脊强腰除湿通络, 共奏散寒利湿, 温经通络之效。加减 : 痛引腿足 , 加牛膝 , 五加皮。兼有风邪者 , 加防风、

6、秦艽。3、湿热腰痛主证 : 腰髋疼痛 , 痛处伴有热感, 口苦 , 烦热 , 小便短赤 , 舌苔黄腻 , 脉濡数。治法: 清热利湿。方药:四炒丸加味。苍儿:9克、黄柏9克、牛膝9克、四仁24克、防己9 克、单薜12克、木瓜12克、续断12克,水煎服。方中苍儿:、黄柏、四仁化湿消 热 , 防己、萆薢、木瓜利湿通络, 牛膝、续断活血强腰。诸药合用 , 功能清热利湿,对于湿热客于络络所致之腰痛 , 颇具效用。 加减 : 小便灼热感明显者, 加猪苓、 泽泻、车前子等。4、瘀血腰痛主证 : 腰痛剧烈 , 如刺如折 , 痛有定处 , 痛处拒按 , 轻者俯仰不便, 重者不能转侧 , 脉细涩 , 舌质紫暗或有

7、瘀斑。治法: 活血化瘀 , 通络止痛。方药 : 身痛逐瘀汤加减。当归 12 克、川芎 9 克、桃仁 9 克、红花 6 克、羌活 6 克、没药 6 克、牛膝 12 克、香附 9 克、五灵脂6 克 , 水煎服。方中当归、桃仁、红花、五灵脂、没药活血化瘀以止痛 , 香附、羌活、川芎、牛膝理气通络以止痛, 合而使瘀去气行而痛止。加减如为外伤所致者 , 可加大黄、吞服三七粉。尿血者 , 加白茅根、丹皮、大小蓟。腰膝困痛者 , 加狗脊、杜仲等。5、肾虚腰痛主证 : 腰部酸痛 , 下肢软弱无力 , 遇劳尤甚 , 卧则减轻 , 或伴脑转耳鸣, 遗精 , 带多。偏阳虚者 , 小便清长 , 手足不温 , 舌淡 ,

8、 脉沉细。偏阴虚者 , 心烦失眠 , 口燥咽干 , 手足心热 , 舌红少苔 , 脉细数。治法: 补肾壮腰。方药:(1) 偏阳虚者 , 宜温补肾阳 , 用右归丸加减。熟地12 克、山药 12 克、山萸肉 12 克、枸杞子 12 克、杜仲 12 克、附子 6 克、肉桂 6 克、当归 9 克、菟丝子12 克 , 水煎服。方中熟地、山药、山萸肉滋补肾精 , 枸杞子、苑丝子、杜仲补肾壮腰, 附子、肉桂温补肾阳,当归养血活血。对于腰痛偏于肾阳虚者,具有滋养强壮痛的作用。(2) 偏阴虚者 , 宜滋补肾阴 , 用左归丸加减。熟地12 克、山药 12 克、山萸肉 12 克、茯苓 9 克、泽泻 6 克、丹皮 6

9、克、枸杞子 12 克、龟板 12 克 , 水煎服。方中熟地、山药、山萸肉、茯苓、泽泻、丹皮滋补肾阴 , 合枸杞子、龟板以增强滋阴强腰之作用。加减 : 烦热、口干苦者, 加知母、黄柏。若腰痛持续不己 , 而又无其它自觉症状者 , 可用青娥丸( 杜仲、补骨脂、胡桃肉 ) 治之。6、督脉壅阻主证:腰部疼痛,转侧俯仰不便,或向下肢放射,X线检查,发现骨质增生或腰椎肥大。脉沉弱 , 尺脉尤甚 , 苔薄白。治法: 通督补肾 , 消瘀止痛。方药 : 椎病活血汤 : 黄耆 12 克、当归 12克、白芍 12克、川芎 6克、鸡血藤24克、骨碎补12 克、山甲珠 12 克、续断 12克,水煎服。方中黄耆、当归、白

10、芍、川芎、鸡血藤益气活血;骨碎补壮腰补肾, 消除骨赘 ; 山甲珠散血通络; 续断强筋壮腰。诸药合用 , 使其血脉畅通 , 瘀阻消散 , 而痛自止。加减: 疼痛较甚者, 加乳香、没药。7、单验方(1) 独活12 克、豨莶草30 克 , 水煎服。适用于风湿腰痛。(2) 金毛狗脊 18 克、元胡 6 克、地龙 12 克、桃仁 9 克 , 水煎服。适用于闪挫腰痛。(3) 杜仲15 克、枸杞子12 克 , 泡酒, 或水煎服。适用于肾虚腰痛。(4) 当归 15 克、桃仁 9 克、制乳没各6 克 , 水煎服。适用于血瘀腰痛。(5)炒白儿:12克、炒杜仲12克,焙干,研成细末,以黄酒共调内服。适用于外伤腰痛。如腰肌纤维炎, 脊柱韧带劳损及腰部扭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网络生活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