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5不求甚解教案 新人教版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5290121 上传时间:2022-08-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5不求甚解教案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5不求甚解教案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5不求甚解教案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5不求甚解教案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5不求甚解教案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5不求甚解教案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5不求甚解教案 新人教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5不求甚解教案 新人教版备课班级九年级上课时间执教人课题:不求甚解 课时一课时教学设计课标要求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教材及学情分析教材分析:马南邨的不求甚解这篇杂文是一篇驳论,通过解释陶渊明的原话,揭示了陶渊明“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以此为依据,对曲解“不求甚解”的观点作了否定。同时阐述了读书的要诀在于会意;读书要虚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的观点。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学习习惯,能做好预习,部分学生可以做旁批,注重积累,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对同学的回答能作出一定的评价

2、。但大部分学生不会读书,赏析文章语言时,觉得难于下手,或是说理不清,尤其缺乏对知识的系统性概括。课时教学目标1、精读课文,合作探究学习作者运用驳论进行论述的方法。 2、正确理解马南邨版的“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3、学习用批判的目光对待“一般人”的观点、主张重点精读课文,合作探究文章运用驳论进行论述的方法;正确理解马南邨版的“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难点学习用批判的目光对待“一般人”的观点、主张。提炼课题了解文章运用驳论进行论述的方法,正确理解马南邨版的“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教法学法指导教法:问题驱动法 点拨法学法:圈点勾画法 合作探究法 谈论法教具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提要环节学生要解决的问题

3、或完成的任务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新课问题导入,进入新课“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十年寒窗,伴着馥郁的书香,我们一天天长大了。请你坦诚地告诉大家:你喜欢书吗?读书的过程你有那些感悟?问题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快速走进文本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二、合作探究,列出阅读提纲三、谈论文章论述方法四、当堂检测快速阅读不求甚解,并思考:1.文章批驳的观点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是什么?2.文章分析陶渊明的读书态度,那他的有怎样的态度;并指出“不求甚解”的那两层含义?3.对于“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作者持什么态度?他举了哪些例子? 4.对于“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我们该如何全面理解?5.作者最后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

4、 合作探究,列出阅读提纲(板书); 提示:按三段论的模式进行 文章是驳论文还是立论文?驳论文又是如何驳的?谈一谈你的理解。1.将下列的成语及其解释连线味同嚼蜡 为了小的利益,造成大的损失。吹毛求疵 指一下子弄通了某个道理。寻章摘句 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豁然贯通 比喻故意挑毛病,找缺点。因小失大 指读书只局限于文字的推求2.回顾本文论证思路,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如:作者先:-再:-进一步分几点讨论了:-分别举了:-的例子。最后:-旨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文章的思路,理解主要内容。旨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了解并掌握文章运用的论证方法.旨在引导学生分清楚立论与驳论的区别。检测当堂学生的掌握情况。小结“不求甚解”的前提千万不可忽略:“好读书”,其不可断章取义。我们应该要全面地分析问题,理解理解问题。板书设计 不求甚解板书 (2、3段) 陶意不求甚解 (第4段) 吾意 道理论证 (5-8段) 人意 举例论证作业设计1. 积累两篇文中的对你有启发的句子。2. CD完成小练习册积累巩固部分。3.AB档完成绩优学案的预习交流的课堂探究中板块二。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