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中考政治基础知识过关(教育精品)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5289782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中考政治基础知识过关(教育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4中考政治基础知识过关(教育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4中考政治基础知识过关(教育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4中考政治基础知识过关(教育精品)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4中考政治基础知识过关(教育精品)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中考政治基础知识过关(教育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中考政治基础知识过关(教育精品)(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4中考政治基础知识过关一、成长中的我(一)关键词:生命 情绪1、人的生命的独特性,突出表现在:人类的生命最具有智慧。更多的表现在:个性品质、人生道路、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式和途径的多样性 。2、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内涵,在于对社会的贡献。珍爱生命要不断延伸生命的价值。3.一个人的人生价值是通过他对自我、他人、集体、社会的合理需要的满足和贡献来体现的。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劳动创造。4.劳动创造是人生价值的源泉,创造的成果也就成为评价人生价值的重要标准。5、正确认识自己,就要做到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可通过自我观察、他人、集体了解自己,其中集体对一个人评价更全面、更客观。6.发现

2、和发掘自己潜能的方法:积极暗示法、自我想象法、积极实践法。 7.过渡性是少年期学生心理发展的根本特征。8、人的情绪是复杂多样的,通常把情绪分为喜、怒、哀、惧四大类。9.在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态度来控制自己的情绪。10.调节不良情绪的方法:注意转移法、合理发泄法、理智控制法。其中理智控制法包括自我安慰法、自我暗示法、自我激励法、心理换位法、升华法。(二)关键词: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挫折、社会流行1.自尊的含义:自尊就是自我尊重,既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许别人歧视、侮辱,它是一种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2.自尊的表现:知耻,最看重自己的人格。3.尊重他人最基本的表现就是对人有礼貌,尊重

3、他人的劳动,尊重他人的人格。 4.自尊是对自身内在价值和尊严的追求,而虚荣心是一种追求表面上荣耀、光彩的心理。自尊是恰如其分地肯定自己,而自负是过度地自我肯定。5、自尊和尊重别人是获得尊重的前提,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6.自立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自主,就是遇事有主见,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7、自立的前提是自主。培养自立能力,最基本的就是要立足于自己当前生活、学习中的问题,从小事做起,大胆地投身社会实践。8、自信是成功的基石,自信有助于成功。发现自己的长处,是自信的基础;实力,是撑起信心的最重要支柱。9 .自强精神的表现: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不丧气,知难而进,顽强拼搏;自尊自爱,不卑不亢;勇于开拓

4、,积极进取;志存高远,执着追求.10、自强,进取的动力。自强,通向成功的阶梯。理想是自强的航标。战胜自我是自强的关键。扬长避短是自强的捷径。勇于面对困难,在磨砺意志中自强不息。自强要从少年开始,少年能自强。11 .造成挫折的因素:自然因素、人为因素、个人因素。应对挫折的关键是战胜自己. 12.挫折对人的影响具有两重性。挫折一方面使人们前进的步伐受到阻碍,从而产生忧愁、焦虑、不安、恐惧等消极心理。另一方面又有利于人们磨练意志,增长才干和智慧。13 .自我疏导的方法有许多种:合理发泄法,移情法,目标升华法,心理换位法。14.缓解学习压力的有效方法:明确学习意义,培养学习的兴趣。把握学习节奏,做自己

5、学习的管理者,掌握良好的学习方式来享受学习。15.克服考试焦虑的办法: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念;实事求是地调整自我期望;增强自身实力。16、铸造判断是非善恶的良知的标尺是树立崇高理想、懂道德,学法律,选择好的榜样,学会理性分析。17 .对长辈的思想言行,要分清是非,问个究竟,不能无原则地服从。对公共传播媒体,学会选择是最重要的。对“社会流行”我们要独立思考,理性行动,不能随波逐流,人云亦云。18、正确的是非善恶观是做人的基本品质(良知)。19、闭锁心理的表现:封闭自己,不愿与人交往。危害:使自己陷入孤立,影响人际关系。做法:敞开心扉,主动沟通,积极交往20、我们要正确认识网络的两面性,用其所长,避其

6、所短,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我们要提高自己的安全防范意识,学会自我保护:要遵守网络规则,要遵守道德和遵守法律。(三)关键词:法律、违法行为、犯罪、未成年人、四大保护1、法律的特征(1)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2)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最本质特征)(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2、我国法律的本质: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法律具有规范作用,法律具有保护作用3、违法行为的含义:凡不履行法律义务的行为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违法行为的类别:行政违法 、民事违法 、刑事违法、违宪行为。其中行政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为行为一般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属于严重违法行为,是犯罪行为。4、

7、犯罪的基本特征是:(1)严重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2)是一种触犯刑法的行为。犯罪的法律标志是刑事违法性(3)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刑罚处罚性,是犯罪严重危害性及刑事违法性的必然后果。5、违法和犯罪都具有社会危害性,两者之间没有本质区别。严重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刑罚当罚性是犯罪的必然后果。6、我国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的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国家对未成年人保护的四道防线: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其中,司法保护的对象是有违法犯罪行为的未成年人。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

8、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7、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二者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相互补充。我们积极实施法律提倡鼓励的行为,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道德,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的任务、目标是一致的,两者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因此,我们要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统一起来。8、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9、我国的民事法律是保护合法财产所有权的重要武器;我国的刑事法律,是保护合法财产所有的锐利武器10、保持高度警惕是避免侵害的前提。11、青少年获得法律帮助的方法和途径有:诉讼途径(打官司):是我们维护权益最

9、正规、最权威、最有效手段、最后屏障。非诉讼途径:投诉、调解、裁决、仲裁、复议、申诉,是常用的有效手段。法律服务的主要机构: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12、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二、我与他人和集体(四)关键词:孝敬父母、礼貌、诚信、平等、竞争、合作1、 孝敬父母,就是子女对父母的尊敬、侍奉和赡养。其中最重要的是敬重和爱戴父母。2、 父母对我们的高期待、严要求,反映出父母对我们的爱。我们与父母的冲突,往往基于父母的高期待、严要求3、 在多数情况下,消极逆反心理的结果都是惩罚了自己,伤害了父母。4、 掌握有效沟通的要领,其中,彼此了解是前提,尊

10、重理解是关键。理解父母的有效方法是换位思考,沟通的结果要求同存异5、 老师的表扬是肯定,是鼓励,是期待,老师的批评是爱护,鞭策,也是期待。受到表扬要再接再厉,受到批评要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6、 新型的师生关系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老师是我们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是我们的朋友。7、 在与异性相处时,对自己最好的保护是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以及我们的自律 。8、 最常用的三种合乎礼仪的姿态是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9、 礼貌是尊重的具体表现、礼貌是文明的体现10、 对人有礼貌:语言文明、态度亲和、举止端庄。我们要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语言文明、态度亲和、举止端庄是与

11、人友好交往的必备素养。11、 换位思考的实质: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12、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是:关心、尊重、理解他人。13、 和而不同,求同存异”是我们宽容合作的基础。14、 诚信的基本要求:对人守信,对事负责。践约守信是诚实做人的核心。诚信的核心是善。15、 人与人之间平等,集中表现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的平等。我们要增强平等意识,平等对待他人。16、尊重是理解的前提。尊重的要求:尊重他人,尊重社会、尊重自然。尊重规则是尊重社会的底线,也是法治社会的基本要求。尊重自然的核心是保护环境。17、合作与竞争是相互依存的。我们要学会在合作中竞争,取长补短、携手共进,是我们在合

12、作中竞争的目标。我们要在竞争中合作。“在竞争中合作”应体现“双赢”的原则。团队精神的核心是发扬集体主义精神。竞争的目的在于超越自我,开发潜能,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工作效率,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在竞争中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是道德和法律。18、 我国建立了以宪法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制,保障公民的权利。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我们既是权利的主体,也是义务的主体。要正确行使权利,忠实履行义务。188、我们要忠实履行公民的义务:(1)法律鼓励做的,我们积极去做(如植树活动);(2)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如纳税);(3)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如犯罪)。19、人身权

13、利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生命健康权是首要的、最根本的人身权利,是公民参加一切社会活动、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基础。人身自由权是一项重要的人身权利,是我们享受其他权利的基本保障,是人们一切行动和生活的前提条件。非法搜身、非法拘禁、非法紧闭是侵犯人身自由权的表现。生命健康权在公民的人格权中居于首要地位。人格尊严权是人格权中的核心权利。人格尊严权包括: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名誉权(指具有人格尊严的名声)、荣誉权(指公民有获得并保持各种嘉奖的权利,荣誉称号、证书、勋章、奖章、奖状等)20、侵害名誉权的表现:侮辱、诽谤。侵害姓名权的表现:盗用、冒用。侵害肖像权的表现:以营利为目的;恶意毁损、玷污、丑

14、化;利用肖像人身攻击。侵害隐私权的表现:侵扰他人私生活、公开他人隐私,监视、窥视他人私生活,偷看以他人日记、私拆信件等手段刺探他人的秘密,传播他人隐私,非法利用他人的个人信息。21、义务教育的显著特征:强制性、公益性、统一性。22、法律保护公民的智力成果。公民创造智力成果没有年龄限制,享有知识产权当然也不受年龄限制。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权受法律保护。23、法律保护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公民依法享有财产继承权。24、继承方式包括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两种。我国继承法规定,遗产要按照继承顺序继承。第一顺序继承人包括: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继承人包括:兄弟姐妹、祖父母、

15、外祖父母。25、强买强卖侵犯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缺斤少两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26、义务教育的特征:强制性、公益性(与免费性联系在一起)、统一性。27、专门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我国消费者享有的权利有:安全权、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依法求偿权、结社权、获得教育权、人格尊严与民族风俗习惯获得尊重权、监督权等。三、我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1、社会稳定和发展需要公平。公平总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公平。以公平为基础的合作才是良好的合作。公平的合作必然是互惠的合作。我们要树立公平合作的意识,维护社会公平。有了公平,社会才能为人的发展提供平等的权利和机会。公平不一定会使人们的各种期望都能得到满足。2、实施正义行为,不做非正义的事,是做人的基本要求。正义和正义制度是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的,它要求每一个人都必须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没有人可以例外。3、 责任产生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责任与角色的关系:不同的角色承担不同的责任。责任的来源:他人的承诺、分配的任务、上级的任命、职业的要求、法律规定、传统习俗、公民身份、道德原则。4、 社会责任感集中体现在奉献精神。最能考验公民责任意识的时刻是:国家处在困难时刻维护国家安全(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受侵犯,保守国家秘密)、维护民族团结是公民应尽的法定义务。5、 基本国情:我国正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