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产妇系统管理制度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5289048 上传时间:2022-08-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孕产妇系统管理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孕产妇系统管理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孕产妇系统管理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孕产妇系统管理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孕产妇系统管理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孕产妇系统管理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孕产妇系统管理制度(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孕产妇系统管理制度一、各级保健人员要选用业务素质高、政治思想好、责任心强、有敬业心的同志担任。二、保健人员要掌握妇产科知识,要随时随地向群众特别是新婚夫妇宣传孕产妇系统管理知识及好处。三、保健人员要认真为前三个月来院进行孕期保健的妇女做好“孕产妇围产期保健卡”片的登记,并预约下次来院检查的时间。四、对来院进行孕期保健的孕妇,要认真筛查“高危孕妇”,并给予登记管理。五、对参加孕产妇系统管理的妇女产前要有不少于五次、产后不少于三次的访视检查。六、对高危孕妇不能处理的要及时转诊。孕产妇保健管理例会制度1、为加强孕产妇保健管理,不断提高管理质量,成立质量管理小组,并定期召开质量控制会议。2、质量管理小

2、组工作会议每季度召开一次,因工作需要还可酌情组织,主要总结孕产妇保健管理工作的情况、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以及针对不足下一步应加强整改的事宜,。3、例会由组长召集组织,各相关成员和科室人员参加,汇报总结之前工作,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特别是突出问题由会议集体研究,形成一致意见,以争取最佳工作效果,提高孕产妇管理质量。4、对例会达成的一致意见和整改措施,要及时传达到科室人员,并督促落实,切实保证孕产妇保健管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孕产妇管理工作登记制度1、登记内容包括门诊登记、产前检查登记、高危孕产妇管理登记、HIV监测登记、新生儿疾病筛查登记,登记内空要求准确、真实。2、登记由妇幼保健科负责,并及时上报

3、医院管理部门。 3、由专人负责,责任到时人,及时交接,确保登记制度落实。4、科室负责人要定期检查、核实相关数据和登记内容,确保做到“三无登记”,即无漏登、无错登、无混登。孕产妇管理工作产前检查制度1、对怀孕妇女做到早发现、早检查、早登记。2、所有的孕妇应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进行孕产妇保健系统管理。 3、对孕产妇进行孕早期卫生保健知识指导,避免接触各种有毒有害物质,逐步开展优生筛查。4、对发现高危因素或有异常症状的孕妇及时随诊、指导或转送上级医疗保健单位诊治,并列入高危孕妇个案管理。5、孕12周、16周、20周、24周、28周、30周、32周、36周、37周、38周、39周、40周各进行一次产前

4、检查,每个孕妇至少5次以上,高危孕妇应酌情增加产前检查次数,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助 产 人 员 培 训 制 度一、为了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进一步提高我院助产技术服务质量,卫生院从事助产技术服务人员每年必须按规定参加卫生院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业务知识培训。二、培训内容:产科急救基本知识、技能、和技术规范,正常产程处理及转诊过程中基本急救技能。三、培训方式:1、卫生院每年组织本院的助产技术服务人员培训四次,每季度的第一个周四下午为常规培训日; 2、每年选送1名从事助产技术服务的业务骨干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 3、按要求参加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继续医学教育。四、助产人员培训工

5、作纳入卫生院考勤管理,无故不参加培训的扣发当月考勤奖,年终扣发全勤奖,当年不能评先评优。 孕产妇管理工作产后访视制度1、访视时间:产后7天、14天、28天。 2、产后访视内容:了解产妇一般情况,包括精神、饮食、睡眠、大小便、血压、体温等,检查子宫硬度及有无压痛、会阴伤口愈合情况、观察恶露量及性状;了解乳汁分泌情况,指导产妇正确哺乳、鼓励母乳喂养46个月;指导产褥期卫生,防治产后并发症。 3、新生儿访视:观察一般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指导计划免疫、新生儿护理及科学育儿。产房消毒隔离制度一、分娩室要求无尘,环境清洁,空气新鲜。1.每周大扫除,室内空气、家具、用品彻底消毒,对空气物品表面。2.每月作细

6、菌监测,并记录。3.物品表面细菌少于8/cm2,空气少于500个/m3.二、每日通风2次,每日紫外线照射1小时,紫外线强度每季度监测1次,有记录。三、每日用消毒液浸湿的抹布擦拭全部用具,每班用浸有消毒液的拖把,擦地面12次。四、拖把、抹布分区专用,设有标识。五、产床每次使用后,应用消毒液抹洗,然后才能重复使用。六、接生用的臀垫,尽量使用一次性用品,非一次性的,用后应用杀菌剂浸泡,刷洗晾干再用。七、各类物品如体温表、剃毛刀、毛刷、洗手桶等,均按常规进行清洗、消毒或灭菌。八、持物筒、持物镊、敷料缸、器械盘冲洗用品,每周进行2次清洗、消毒和灭菌并更换消毒液。九、接生后所用物品、器械、敷料应及时处理、

7、更换、消毒。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十、浸泡消毒手术器械,应标明时间,一切无菌物品必须注有灭菌日期。十一、餐具每次使用后应清洗、消毒,方可使用。十二、产妇用卫生纸,必须高压消毒、灭菌,方可使用。十三、患者便器应固定使用,用后刷净、消毒后,方可再使用。急救药品管理制度1、产房、病房药柜所有药品,只能供应住院病员按医嘱使用,其他人员不得私自取用。2、产房、病房药柜,应指定专人管理,负责领药和保管工作。3、定期清点、检查药品,防止积压、变质,如发现有沉淀,变色、过期、标签模糊等药品时,停止使用并报药剂科处理。4、抢救药品固定在抢救车上或设专用抽屉存放,保持随时能取用。5、毒、麻、精、放药品,应设专用抽屉

8、存放,严格加锁,并按需要保持一定基数,动用后,由医师开专用处方,向药房领回。每日交班时,必须交点清楚。6、药剂科对病房药柜,要定期检查核对药品种类、数量是否相符,有无过期变质现象,毒、麻、精、放药品管理是否符合规定。孕产妇死亡报告及评审制度一、凡发生孕产妇死亡,要在24小时内向医院及市卫生局上报。二、院内发生孕产妇死亡后,科室要认真组织孕产妇死亡病历讨论和评审,确定死亡诊断和评审结论,认真填写孕产妇死亡报告卡,写出病历摘要,院内评审后一周上报妇保科。三、孕产妇死亡后需进行区级评审。(1)市级评审由保健院组织,邀请市级妇产科专家和产科技术指导组专家对死亡原因、死亡诊断、抢救过程以及孕期保健等内容

9、进行讨论,核定评审结果。(2)医院主管院长或医务处主任以及经治医生必须参加市级评审。(3)经市级讨论评审后,进一步完善相关资料并备案,在25个工作日内上报州妇幼保健院。4、市妇幼保健院保健部负责对死亡孕产妇进行死亡回顾调查,妇产科和保健科人员要积极协助配合,并将调查个案存档备查。四、评审标准严格按照湖北省孕产妇保健管理手册和孕产妇、围产儿死亡评审制度的十二格评审标准和程序进行,做出明确死因诊断及评审分类。1、可避免死亡:根据本地区医疗保健设施、技术水平以及个人身心状况,应能得到妥善处理,但其中某一环节处理不当或失误造成的死亡。2、创造条件可避免死亡:限于本地区医疗保健设施、技术水平以或个人家庭缺乏卫生知识,拒绝卫生指导或其他社会因素造成的死亡,如改善上述条件可避免死亡。3、不可避免死亡:限于本地区保健技术水平,当前无法避免的死亡。五、评审方法1、院内评审:(1)、发生孕产妇死亡,院内应在10个工作日内组织死亡病例讨论,进行院内初评。(2)、评审内容主要为病例讨论、明确死亡原因、总结医疗保健中的经验教训,对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意见。(3)、按照“医院孕产妇死亡病历报告提纲”要求,形成书面讨论报告(A4纸、4号字),随时填写孕产妇死亡报告卡,于院内评审后一周内上报妇幼保健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