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往中的跷跷板定律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5287235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60.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际交往中的跷跷板定律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人际交往中的跷跷板定律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人际交往中的跷跷板定律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人际交往中的跷跷板定律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际交往中的跷跷板定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际交往中的跷跷板定律(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际交往中的跷跷板定律陈浩(来自心灵频道 湖南 NLP 学院)核心提示:要让对方高一些,就必须使自己低一些,要让自己高 一些,就必须使对方低一些,这就是在人类行为意识领域占举足轻重 作用的“跷跷板定律”。要让对方高一些,就必须使自己低一些,要让自己高一些,就必 须使对方低一些,这就是在人类行为意识领域占举足轻重作用的“跷 跷板定律”。竞争双方,出现“你高我低,或我高你低”的现象,就 是“跷跷板效应”;竞争双方,为“抬高自己而压低对手”的现象, 就是“跷跷板原理”。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霍曼斯提出,人际交往在本质上是一个社会交换的过程,相互给予彼此所需要的。对于这一点,我们一定要认清。其实,以自我为

2、中心,是人际交往中的一种障碍,它会阻止你的 人际关系正常发展。因为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总是以自己的需要和兴 趣为中心,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和得失,而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和利益; 任何事情,都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盲目地坚持自己的意见和态度。 因此,这类人缺少朋友。其实,我们每个人做每件事,都希望实现利益最大化,人际交往 也一样。没有一个人愿意对他人无偿地付出,也没有一个人会得到他 人无偿地付出。一段稳定的人际关系,必须保持相互交换的平衡。其实,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就像两人踩跷跷板一样,和谐相处就要 保持双方支出的平衡和对等。一旦彼此的交换不对等,那么就会像跷 跷板一样失衡。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跷跷板定律。凡事只

3、想到自己,而不顾他人的人,大多是自私的人。 自私的人 如同坐在一个静止的跷跷板顶端,虽然维持了高高在上的优势位置, 但整个人际交往却失去了互动的乐趣,因而变得索然无味。对有的人 来说,“自私”是有意识的,而有的人则是无意识的。有意识的自私 是个性问题,比如那些天生就爱占小便宜、斤斤计较的人;而无意识 的自私,是社交技巧的问题。无论是个性使然,还是不懂得社交技巧, 我们都应该有意识地认识到人际交往中彼此付出的对等问题。要保持 利益的互惠,要注意下面几点。1平等相待每个人我们身边的每个人,无论职务高低、知识多寡、贫富差距、身体强弱、年龄长幼,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因此,在人际交往中,我们 绝不能抬高

4、自己而轻视他人,或是凭着自己有一些优势而拒人于千里 之外。另外,在人际交往中,对于所有的人,我们都应该给予应有的 尊重,尊重他人的人格、个性习惯、情感爱好和隐私等。2尽量帮助他人在学校的道德教育课上,老师经常强调“帮助他人是一种美德”。 其实,如果功利一点地去看这个问题,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为了自己 而帮助他人。因为每个人都有遇到困难的时候,每个人都需要得到他 人的帮助。如果在他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你没有伸出援助之手,那么 当你深陷困境的时候,你也就没有资格向别人求助。所以,年轻人应 该知道,帮助他人不仅仅是一种美德。3增加自己“被利用”的价值既然交际是利益的相互交换,如果你要受人欢迎,吸引他人的话, 那么就需要增加你“被利用”的价值。一切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持, 都是人们根据一定的价值观进行选择的结果。那些对于自己来说是值 得的人际关系,人们就倾向于建立和保持;而那些对自己来说不值得 的,或是失大于得的人际关系,人们就倾向于逃避、疏远或者终止。摘自:改变你一生的 108 个心理学法则作者:陈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