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负荆请罪》教学设计5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5287201 上传时间:2023-08-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上册《负荆请罪》教学设计5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六年级上册《负荆请罪》教学设计5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六年级上册《负荆请罪》教学设计5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六年级上册《负荆请罪》教学设计5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六年级上册《负荆请罪》教学设计5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上册《负荆请罪》教学设计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上册《负荆请罪》教学设计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年级上册负荆请罪教学设计5一、 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 小学 2,学科:语文2,课时:23,学生课前准备:一、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二、 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的读音,想想词的意思。三、 自学课文,思考课后的问题。四、 让学生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教学课题教养方面: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由来。2、通过品味语言、神情、动作,认识人物特点,了解蔺相如深明大义、宽容大度、顾全大局的品质,及廉颇知错能改、以大局为重的品质。3、通过史记、将相和、词串、公仪休拒收礼物、司马迁发愤写等课内外资料的整合,帮助理解人物的特点,理解故事的内涵。3、在把

2、握人物特点的基础上,能够分角色朗读课文。教育方面:1、培养学生的自主搜集资料、处理资料的能力,为学习语文打好基础。2、激发学生读历史故事的热情。3、学习蔺相如为国家而不计较私怨、委曲求全的博大胸襟和廉颇知错就改的可贵精神。发展方面:用人物描写写身边的人。二、 教材分析负荆请罪是一个历史小话剧,是一个两幕剧。第一幕讲述了蔺相如的门客不满蔺相如在廉颇面前表现的懦弱,蔺相如解释了自己不与廉颇计较的原因。第二幕讲的是廉颇明白蔺相如的良苦用心,背着荆条去蔺府登门谢罪的事。要引导学生关注以下三部分内容:一、请罪背景:“负荆请罪”这则故事是有缘由的,廉颇为什么会和蔺相如闹不和呢?这事起于蔺相如的地位。原本是

3、一官员家门客的蔺相如,凭着他的足智多谋、不畏强暴为赵国屡立奇功,深得赵王的器重,一步步高升,最后做了职位比廉颇还大的上卿。二、请罪原因:廉颇为何请罪,他有什么罪?这需要我们从第一幕话剧中寻找答案。从第一幕中,了解廉颇的请罪原因。第一幕廉颇并没有出现,而是蔺相如和他的门客的一番对话。地点是蔺府。为了更好地把握请罪原因,可在课前让学生了解“完璧归赵”、“渑池之会”的故事。 三、请罪过程:廉颇“负荆请罪”是剧本第二幕内容,学生通过学习,领悟请罪情节,特别对廉颇当时的表现作了仔细揣摩:廉颇从原先的傲慢转为真诚道歉,每一个动作、荆条的背负、说话的表情以及头微低侧,满脸愧疚的神态都把握到位。从而让学生感受

4、廉颇有错就改的大度,体现大将军的肚量。 此文与众不同,引导学生注意剧本的特点是开头写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剧中人物、布景等,然后着重写人物对话。 三、 教学方法廉颇和蔺相如这两个历史人物,能够千古流传,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的行为感人,不仅仅是因为司马迁艺术创作的水平高,更主要的是因为廉颇和蔺相如这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品质在吸引着我们,活在我们心中的是廉颇的异乎寻常的真诚和蔺相如的异乎寻常的大度我想这篇课文的教学应该从人物形象入手是比较恰当的,因为剧本本身就是要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根据剧本表演最重要的也是要塑造出鲜明的人物形象。 引导学生品读人物的台词,可以有两个层次的品读方法:一是抓住人物的台词

5、、小括号动作和神情的提示、方括号背景的提示来品读好人物的台词;二是联系人物的职位、身份、经历等等属于人物个人的东西来品悟人物的内心,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品质,品读好人物的台词。 教学过程第一节教学要点: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 学习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3. 了解课文大意。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1、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是一个剧本。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曾经学过什么剧本?剧本的一般特点是什么?阅读剧本的基本要求是什么?【百度知道】http:/ 自读课文,疏通词句1、.检查自学效果(1)指名读词语。(2)用钢笔描红。(3)指名读课文,结合正音,理解词义。厉害:难以对付。惧怕:害

6、怕。宽恕:宽容。昏庸:糊涂而愚蠢三、感知课文,理清脉络1.理解“负荆请罪”。(1)“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出自哪里?(2)谁向谁请罪?(3)为什么要请罪?(4) 结果怎样?2.默读课文,想一想:这两幕剧分别讲了什么?四、布置作业1、抄写本文的四字词语。2、有感情地熟读课文。第二节教学要点:1.通过朗读理解剧本语言,体会廉颇知错就改及蔺相如顾全大局的品质。2.学会阅读剧本。练习排演小话剧。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1.“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这个成语的来源是什么?2.廉颇为什么请罪呢?是怎样向蔺相如请罪的呢?我们一起走入这个著名的历史故事中。二、精读剧本第一幕1.轻声读这一幕,

7、想一想;蔺相如到底怕不怕廉颇?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体现在什么地方?(行动:在路上有意避让廉颇的车子;好几天不上朝,避免与廉颇见面。语言:“你要知道,秦王不敢侵略我国,是因为我们赵国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要是我跟将军闹翻了,后果将会怎样?”)2.深入体会蔺相如的语言。(1)指名说;蔺相如避让廉颇为的是什么?(2)讨论:假如他们俩闹翻了,将会出现什么结果?(因为和为贵,所以蔺相如一让再让,因为认识到了和为贵,所以,廉颇来负荆请罪。)(3)指导朗蔺相如的几句话。3.分角色朗读这几句话。二、精读剧本第二幕1.默读课文,想一想:你从这一幕中读懂了什么?把读懂的内容在书旁做简单的批注。还有什么不懂的

8、?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2.集体交流读懂的及不懂的。在读懂的内容旁做简单的批注。3.指导归纳出不懂的几个主要问题,再次默读课文,思考:(1)廉颇如何来请罪的?可以看出他是是怎样的人?(出示荆条图片及解释, 让学生找出描写廉颇请罪的动词)【百度百科】http:/ “和”?三、拓展延伸在奥运会的开幕式上,中国向世人展示了中国的“和文化【百度图片】http:/ 负荆请罪 廉颇 和为贵 蔺相如 知错就改 深明大义 宽容大度四、 教学反思负荆请罪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5课,是个历史小话剧。剧本通过人物对话,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大将军廉颇向遭其侮辱却不与之计较的上卿蔺相如负荆请罪,之后二人同心协力为国

9、家的故事,写出了蔺相如为国家而不计较个人荣辱、顾全大局的博大胸襟和廉颇知错就改的可贵精神。 这是一个感人的历史故事,但是对于剧本的知识学生接触甚少,在感知和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上课之前,我让学生到图书室借阅成语故事或历史故事来读,一方面扩大阅读面,另一方面就是希望学生对历史知识多一些了解,增强对文本的感知。 部分学生读到了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如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对主要人物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架起了剧本和认知的桥梁。再通过反复朗读剧本,揣摩人物的内心、动作和神情等,已能够感知蔺相如和廉颇的性格特点,从而进一步理解人物所具有的品质。 课堂表演第一幕时,学生积极踊跃。男生组的表演,蔺相如大气

10、、阳光,韩勃一心护主;女生组的表演,蔺相如和气、宽容,韩勃愤愤不平。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五、 教师个人介绍省份:山东省 学校: 青州市试验区小学 姓名: 徐安花职称: 小学二级 电话:13721955787 电子邮件:wanghw02163通讯地址:青州市试验区小学个人简介:xx年毕业于临沂师范学院,自从工作以来探讨新课程改革,改变教育教学理念,认真参与各种教研活动,写好教案,拟好学案,并大胆地开展教学实践,正确传授知识,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地位,注重学生的情感交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不断创新,积极承担本校新课程改革课题组的实验,发挥了学科带头人的作用。上课时认真讲课,明确教学目标,符合学生实际,体现教材的科学性和思想性,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做到条理清楚、难度适宜、密度合理,保证授课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精讲精练,不出现知识性错误。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注重讲思路、讲规律、讲方法、学法,力求生动活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上课期间严格要求学生,同时又注意因材施教,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