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A口试打印题库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5284464 上传时间:2023-07-15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4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META口试打印题库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META口试打印题库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META口试打印题库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META口试打印题库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META口试打印题库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META口试打印题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META口试打印题库(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发 动 机1.涡喷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P10涡喷发动机以空气为介质,进气道将所需的的外界空气以最小的流动损失送到压气机;压气机通过高速旋转的叶片对空气压缩做功,提高空气的压力;空气在燃烧室内和燃油混合燃烧,将燃料化学能转变成热能,生成高温高压燃气;燃气在涡轮内膨胀,将热能转为机械能,驱动涡轮旋转,带动压气机;燃气在喷管内继续膨胀,加速燃气,燃气以较高速度排出,产生推力。 2.什么是发动机的特性,有几个特性?P P10 P67发动机的推力和燃油消耗率随发动机的转速、飞机高度、飞行速度的变化而变化的特点。发动机特性包括: 转速特性、高度特性、速度特性。保持飞机高度和飞机速度不变段情况下,发动机推力

2、和燃油消耗率随发动机转速的变化规律叫发动机转速特性。在给定的调节规律下,保持发动机的转速和飞机速度不变时,发动机的推力和燃油消耗率随飞机的高度的变化规律叫高度特性。在给定的调节规律下,保持发动机的转速和飞行高度不变时,发动机的推力和燃油消耗量随飞机速度(或马赫数)的变化规律叫速度特性 3.影响热效率的因素?P18热效率表明在循环中加入的热量有多少变为机械功。因素有:加热比(涡轮前燃气总温);压气机增压比;压气机效率和涡轮效率。加热比、压气机效率、涡轮效率增大,热效率也增大。压气机增压比提高,热效率增大,当增压比等于最经济增压比时,热效率最大,继续提高增压比,热效率反而下降。 4.进气道的作用?

3、什么是进气道冲压恢复系数?P20 一是尽可能多的恢复自由气流的总压并输送该压力到压气机,这就是冲压恢复或压力恢复;二是提供均匀的气流到压气机使压气机有效地工作。 进气道出口截面的总压与进气道前方来流的总压比值,叫做进气道总压恢复系数,该系数是小于1的数值。 5.进气道冲压比的定义,影响冲压比的因素?P21进气道的冲压比是:进气道出口处的总压与远方气流静压的比值。影响冲压比因素:流动损失;飞行速度;大气温度。当大气温度和飞行速度一定时,流动损失大,则冲压比下降;当大气温度和流动损失一定时,飞行速度越大,则冲压比增加;当飞行速度和流动损失一定时,大气温度上升,则冲压比下降。 6.基元速度三角形,攻

4、角? P27速度三角形:基元级包括一级转子和一级静子。这两排叶栅中动叶叶栅以圆周速度运动,静叶叶栅静止不动。从静叶出来的气流速度是绝对速度。进入动叶的气流速度是相对速度。绝对速度等于相对速度和圆周速度的向量之和。这就是速度三角形。攻角:工作叶轮进口处相对速度的方向和叶片弦线之间的夹角叫攻角。流量系数小于设计值,呈正攻角,会使气流在叶背处分离;大于设计值,会使气流在叶盆出分离,形成涡轮状态。 7.压气机的增压比的定义是什么?它与级增压比是什么关系?P28 压气机的增压比是:压气机出口截面空气压力与压气机进气口前空气压力的比值。 压气机的增压比等于各级增压比乘积。 8.发动机流量特性,喘振边界定义

5、,喘振裕度定义?P29喘振边界:即不同转速下喘振点的连线。喘振裕度:为了避免压气机喘振,必须保持工作线和喘振线有足够的距离,这个距离用喘振裕度来衡量。在进入压气机的空气总温、总压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压气机的增压比和效率随进入压气机的空气流量、压气机转子转速的变化规律称为压气机的流量特性。 9.涡轮发动机压力机防止喘振的方法和原理?P31原理:压气机在非设计状态下通过一些措施也能保持与压气机几何形状相适应的速度三角形,从而使攻角不要过大或过小方法:采用放气活门、压气机静子叶片可调和多转子 10.双转子发动机的防喘原理?P32双转子或三转子的防喘原理是通过分别改变低压压气机和高压压气机的转速,以减小

6、攻角,达到防喘的目的。 11.发动机燃烧室特点与要求?P38燃烧室的任务是将通过喷嘴供应的燃油和压气机供应的空气混合燃烧释放能量,供给涡轮所需的均匀加热的平稳燃气流。燃烧室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发动机工作与性能,基本要求是:点火可靠、燃烧稳定、燃烧效率高;压力损失小、尺寸小、出口温度场分布满足要求;燃烧完全、排气污染小、寿命长。 12.余气系数的定义和意义?P39 进入燃烧室的空气流量与进入燃烧室的燃油流量完全燃烧所需要最少理论空气量之比。 余气系数表示贫油和富油的程度。余气系数小于1时,为富油。余气系数大于1时,为贫油。在贫油和富油极限之间,火焰才能稳定燃烧。 13.为什么多采用环形燃烧室 ?

7、P43环形面积利用率高;迎风面积小,重量较轻;点火性能好;总压损失小;出口温度分布能满足要求。同一功率输出而言,燃烧室的长度只有同样直径的环管形燃烧室长度的75%,节省了重量和成本。另外,它消除了各燃烧室之间的燃烧传播问题。 14.进入燃烧室的第一股气流和第二股气流各有什么作用?P45第一股气流在燃烧室的头部经过旋流器进入,约25%左右,与燃油混合,组成余气系数稍小于1的混合气体进行燃烧。第二股气流由火焰筒壁上开的小孔及缝隙进入燃烧室,占总进气量的75%左右,用于降低空气速度、补充燃烧、与燃气掺混、稀释并降低燃气温度,满足涡轮对温度的要求。 15.安装旋流器的作用? P45旋流器是由若干个旋流

8、叶片按一定角度沿周向排列成的。旋流器安装在火焰筒的前部,当空气流过旋流器时,由轴向运动变成旋转运动,气流被惯性离心力甩向四周,使燃烧室的中心部分形成一个低压区,于是火焰筒四周及一部分高温燃气便向低压区流,形成回流,使气流轴向速度比较小,形成稳定的点火源,提高燃烧效率。 16.涡轮叶片带冠的优点?P52带冠的涡轮叶片主要用在低转速的低压涡轮上1) 减少燃气流过叶片顶部时的效率损失,提高涡轮的效率;2) 增强叶片的刚度;3) 降低叶片的振动。 17.发动机涡轮叶片的冷却方式?P53 三种方式:对流、冲击、气膜冷却大多数现代燃气发动机上使用组合冷却方式,涡轮第一级喷嘴导向叶片和第一级转子叶片,采用对

9、流、冲击、气膜冷却;第二级喷嘴导向叶片采用对流和冲击冷却;第二级转子叶片仅用对流冷却即可。 18.涡轮落压比,何时高压涡轮落压比不变,为什么?P55涡轮落压比是涡轮进口处的总压与涡轮出口处的总压之比。 双转子涡喷发动机喷管处于临界或超临界工作状态时,高压涡轮落压比保持不变。涡轮落压比随转速的变化规律1.当涡轮导向器最小截面处处于临界或超临界状态时,涡轮的落压比为常数;2.当涡轮导向器最小截面处处于临界或超临界状态, 而喷管处于亚临界状态时,随着转速下降, 涡轮的落压比下降; 这时涡轮落压比的变化是由最后一级涡轮落压比的变化造成的, 而其它各级涡轮的落压比不随转速而变化。3.当涡轮和喷管均处于亚

10、临界状态时,随着转速减小, 涡轮的落压比减小。各级落压比都减小, 而且越靠后的级落压比减小得越多。由此可以看出,对于多转子发动机的高压涡轮,只要第一级导向器处于临界或超临界状态,则涡轮落压比就保持不变。 19.亚音速喷管的三种工作状态?P56亚临界工作状态:当可用落压比小于1.85时,喷管处于亚临界状态。这时喷管出口气流马赫数小于1,出口静压等于反压,实际落压比等于可用落压比,是完全膨胀。临界工作状态:当可用落压比等于1.85时,喷管处于临界状态。这时喷管出口气流马赫数等于1,出口静压等于反压,实际落压比等于可用落压比,都等于临界压比。是完全膨胀。超临界工作状态:当可用落压比大于1.85时,喷

11、管处于超临界状态。出口静压等于临界压力而大于反压,实际落压比小于可用落压比,是不完全膨胀。排气流动是由涡轮出口压力和环境压力之间的压力比引起。喷管的落压比分为实际落压比和可用落压比。实际落压比:是喷管出口处的总压和喷管出口处的静压之比。可用落压比: 是喷管进口处的总压和喷管出口外的反压之比。流量系数:工作叶轮进口处的绝对速度在发动机轴线上的分量和叶轮旋转的切向速度之比。 20.止推点(固定轴承)的作用?一个转子有几个止推点?P60转子上的止推点除承受转子的轴向负荷、径向负荷外,还决定了转子相对机匣的轴向位置。每个转子只能有一个止推点。 21. 挤压油膜式轴承原理及功用? P61在某些发动机上为

12、了尽量减少从旋转组件传向轴承座的动力负荷的影响,采用了“挤压油膜”式轴承。在轴承外圈和轴承座之间流有很小的间隙,该间隙充满了滑油,并形成油膜。该油膜阻尼了旋转组件的径向运动及传向轴承座的动力载荷。因此,减小了发动机的振动及疲劳损坏的可能性。 22.双转子发动机的优点?P69 双转子可使压气机在更宽的范围内稳定工作,是防喘的有效措施。 双转子的压气机具有更高的增压比,可以产生更大的推力。 双转子在发动机低转速下具有较高的压气机效率和较低的涡轮前总温,在低转速工作时,燃油消耗率比单转子发动机低得多。 双转子发动机具有良好的加速性。 双转子发动机启动时,启动机只带动一个转子,可用功率较小的启动机。 23.涡喷发动机的高度特性?P69在给定的调节规律下,保持发动机的转速和飞机速度不变时,发动机的推力和燃油消耗率随飞机的高度的变化规律叫高度特性。飞行高度增加,推力一直减小,燃油消耗率在11000M以下随着高度上升而减小,在11000M以上则保持不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