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导与练高三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大单元通关检测:第六、七章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5284073 上传时间:2024-01-30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757.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导与练高三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大单元通关检测:第六、七章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精品导与练高三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大单元通关检测:第六、七章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精品导与练高三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大单元通关检测:第六、七章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精品导与练高三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大单元通关检测:第六、七章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精品导与练高三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大单元通关检测:第六、七章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导与练高三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大单元通关检测:第六、七章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导与练高三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大单元通关检测:第六、七章 Word版含答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理精品教学资料 2019.5第六、七章大单元通关检测测控导航考点题号人口的数量变化与人口的合理容量1、3、4、5、6人口的空间变化2、7、8、23、24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与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12、13、14、17、19、20、21城市化9、10、11、15、16、18、22、25一、选择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区域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有很大的相关性。下表是浙江省20002015年人口统计表。据此回答12题:年份人口2000年2010年2015年常住人口(万)4 6775 4465 539户籍人口(万)4 5014 7484 8

2、831.关于20002010年浙江省人口增长叙述正确的是()A.机械增长率自然增长率C.自然增长率自然增长率。第2题,根据表中数据可知,20102015年浙江省户籍人口增长135万,常住人口增长93万;与20002010年相比,人口增长速度减慢了,净迁入人口为负数,机械增长率0,即人口以迁出为主,则说明浙江省产业结构调整,进行产业优化升级,人口外迁;劳动密集型企业转移到内陆省份,吸引外来劳工人数减少,产业优化升级后,浙江省20102015年的经济增长速度还是较快,并不是缓慢增长。我国政府为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应对可能出现的人口问题,2016年1月1日实施“全面二孩”政策。据此回答34题:3.影响

3、我国近年来生育率低的主要原因是()A.育龄妇女人数减少B.传统观念的影响C.人口老龄化严重 D.生育观念的改变4.有利于“全面二孩”政策的生育潜力充分释放的措施是()A.提高育龄妇女的文化水平B.强化二孩生育证发放管理C.增加公共资源降低育儿成本D.提倡晚婚晚育鼓励优生优育解析:3.D4.C第3题,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再加上抚养孩子的经济成本增加,人们的生育观念发生变化,传统观念对生育率的影响减小,故选D。第4题,在生育率持续低迷的情况下,政府应强化生育服务职能,增加公共资源的配置,尽量完善育儿的社会保障和减轻育儿成本,以此来提高生育率,才有利于“全面二孩”政策的生育潜力充

4、分释放。人口政策是一个国家根据本国人口发展状况而采取的相应政策措施,人口政策会随着本国人口发展的实际情况作适当的调整。2014年11月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2016年起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读“我国19502015年出生人口统计图”,回答56题:5.三次婴儿潮相比()A.第一次婴儿潮规模小的原因是生育率低B.第二次婴儿潮规模最大是因为人口基数大C.第三次婴儿潮规模较小是因为育龄妇女人数少D.对我国人口结构、经济影响最大的是第二次婴儿潮6.有不少学者曾预言2013年以后会出现第四次婴儿潮,但从目前看并没有出现,原因可能是()生育观念的转变受政策的影响抚养

5、成本提高生育惯性的影响A.B.C.D.解析:5.D6.B第5题,第一次婴儿潮规模小的原因是死亡率高;第二次婴儿潮规模最大是因为出生率高,死亡率下降,自然增长率高,因此对我国人口结构、经济影响最大的是第二次婴儿潮,第三次婴儿潮规模较小是因为受政策影响。第6题,不少学者曾预言2013年以后会出现第四次婴儿潮,但从目前看并没有出现,原因可能是生育观念的转变、抚养成本提高,故选B。如图为某区域图,图中箭头为目前正在进行的人口迁移方向。据此回答78题:7.图中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A.民工流动 B.道路建设C.水利工程建设D.输气管道建设8.对图中人口迁移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从人口年龄结构上看以

6、青壮年居多B.从人口受教育程度上看以高学历人口居多C.从人口迁移距离上看以长距离迁移居多D.从人口迁移形式上看以线形分散为主解析:7.C8.D第7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人口迁移主要受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影响,即水利工程建设是图中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第8题,水利工程建设导致的人口迁移与年龄结构、受教育程度无关,所有的居民必须全部迁走;图中的人口迁移以短距离为主,从形式上看以线形分散为主。下图示意20012011年我国城镇人口增长率与建成区面积增长率的比较。读图,回答911题:9.20012008年我国城市人口人均城市用地面积()A.先增后减 B.先减后增C.呈增加趋势D.呈减少趋势10.据上图结合

7、相关知识可判断,2001年以来我国()A.城市新增用地以商业用地为主B.乡村人口数量持续增长C.城市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D.大量农业人口迁入城市11.为解决图示城市化问题,我国应该()A.加快中小城市向大城市的转化B.避免城市用地规模的盲目扩张C.把农民工全部转变为城市人口D.使农业用地尽快转化为非农业用地解析:9.C10.D11.B第9题,城市人口人均城市用地面积=城市总面积/城市总人口,图示20012008年的每一年,我国城市建成区面积增长率大于城镇人口增长率,可推知城市人口人均城市用地面积呈增加趋势。第10题,据图可知,我国城镇人口增长率约在2%之间,而同时期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小于1%

8、,则城镇人口增长率远大于人口自然增长率,说明城镇人口增长主要来自农业人口的迁入。第11题,图示反映的城市化问题是建成区面积增长率大于城镇人口增长率,造成土地资源的低效利用,故应避免城市用地规模的盲目扩张。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2017年中央政府决定在河北雄县、容城、安新三县及周边地区设立雄安新区,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雄安新区将建设成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城区人口规模控制在300万以内。读图,回答1214题:12.中央政府决定在河北雄县、容城、安新三县及周边地区设立雄安新区的原因是()基础设施好人口密度大生态环境好开发程度低A.B.C.D.13.雄安新区最有可能

9、承接()A.北京市政府行政部门B.国务院各职能部门C.大型企业和科研机构D.各国在中国大使馆14.随着雄安新区的建设发展,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北京生态环境压力减轻B.北京经济中心地位下降C.雄安新区迁入人口增多D.白洋淀的湿地面积减少解析:12.D13.C14.D第12题,雄县、容城、安新三县及周边地区位于京津腹地,土地、水利、地质支撑条件优良,生态环境好,发展空间大,开发程度低,人口密度小,基础设施相对较差,拆迁成本低,是集中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首选之地。第13题,根据材料提示,雄安新区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北京市政府行政部门、国务院各职能部门和各国大使馆都属于首都的行政和外交功能

10、,所以大型企业和科研机构是雄安新区最有可能承接的部门。第14题,随着雄安新区的建设发展,将逐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北京生态环境压力减轻,北京经济中心地位下降,雄安新区迁入人口增多,材料提到建设成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所以白洋淀的湿地面积将得到有效保护,不会减小。下图反映了世界欠发达地区和发达地区城市人口分布状况。读图,回答1516题:15.关于世界两类地区城市化进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19501965年期间,两类地区城市化水平相差不大B.目前发达地区城市化进程依然很快C.欠发达地区在2025年城市化水平接近发达地区D.目前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明显高于欠发达地区16.由图可知()A.该时期内,发

11、达地区城市化水平下降B.未来城市人口增长将主要集中在欠发达地区的城镇C.发达地区城市人口数量呈减少趋势D.目前世界城市人口数量发达地区多于欠发达地区解析:15.D16.B第15题,图中显示,目前发达地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80%,欠发达地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还不到60%,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明显高于欠发达地区。第16题,图中显示,全世界城市人口居住在欠发达地区的比例越来越大,居住在发达地区的比例越来越小,所以未来城市人口增长将主要集中在欠发达地区的城镇。图甲示意中国大部分城市街道建筑物现状,针对当前的某种城市问题有学者提出设计建议(图乙所示)。读图,回答1719题:17.形成图甲中街道

12、建筑物现状的主导因素最可能为()A.政策B.经济C.历史D.交通18.学者提出的设计建议可以缓解的城市问题是()A.内涝问题B.热岛问题C.雾霾问题D.拥堵问题19.图乙街道设计的实施,最可能影响城市的()A.用地结构B.服务范围C.等级职能D.人口数量解析:17.B18.C19.A第17题,读图,图甲中街道建筑物现状是高大、密集,主导因素最可能为经济,经济发展吸引大量人口迁入,住房需求增多,形成这种状况,选项B正确。第18题,根据图示学者提出的设计建议分析,前排楼层降低有利于空气流通、扩散,减轻城市雾霾问题,选项C正确。第19题,图乙街道设计的实施,导致城区的居住用地增多,绿地面积减少,最可

13、能影响城市的用地结构,选项A正确。城市空间的极度蔓延是目前城市中存在的普遍现象,低碳城市是未来城市发展的主要趋势,某学者通过构造城市空间形态低碳绩效模型对城市空间增长的典型模式进行分析,从公共服务中心的出行距离角度探索城市空间增长的低碳化模式,为城市规划实践提供理论支持,下表为我国某市公共服务中心的平均出行距离比较(单位:km)。据此并结合典型城市增长的模式及其公共服务中心分布图,回答20 22题:现状圈层增长模式双城增长模式新城增长模式市级3.403.503.316.17区级1.861.951.841.87综合2.212.332.212.9420.城市空间增长模式中最优的低碳化模式是()A.

14、现状 B.圈层增长模式C.双城增长模式D.新城增长模式21.最优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是()A.新组团职能转移中心城市的经济职能B.新组团规模大体和中心城市处于同一水平C.新组团职能控制中心城市人口增长规模D.城市发展向各个方向均衡无限增长22.低碳化城市发展的新建组团,应()A.距中心城市较远B.规模较小C.数量较多 D.做大做强解析:20.C21.B22.D第20题,由材料中的出行距离表可知,双城增长模式的公共服务中心平均出行距离市级为 3.31千米、县级为1.84千米、综合为2.21千米,几种模式相比其增长模式都是最短的,出行距离越短,化石燃料使用量越少,越环保,故选项C正确。第21题,由上题可知最优增长模式为双城增长模式,从典型城市增长的模式及其公共服务中心分布图中可看出,双城增长模式中两个城市规模、功能都处于同一水平,选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