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最后冲刺阶段常见的心理问题应对策略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5283795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最后冲刺阶段常见的心理问题应对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考最后冲刺阶段常见的心理问题应对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考最后冲刺阶段常见的心理问题应对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考最后冲刺阶段常见的心理问题应对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考最后冲刺阶段常见的心理问题应对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最后冲刺阶段常见的心理问题应对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最后冲刺阶段常见的心理问题应对策略(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最后冲刺阶段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一、高考最后冲刺阶段常见的心理问题高三阶段是中学生人生的“紧要处”高考临近,学习已进入“冲刺”状态。在这个关键阶段,高三学生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类似“缺氧”现象,身体呈现亚健康状态。总结这段时间同学们呈现出来的典型问题,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心理现象比较典型:1.学习期望值高的恐惧心理 一方面,背负来自家长、老师乃至本人的期望重压,另一方面,又常常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成绩,担忧能否考上理想的大学。于是畏考心理就产生或加重了,很在意对今后前途的设想;很在意每次考试的成绩和排名;很在意家长、老师、同学的看法甚至细微的动作表情,思维处于极度敏感、谨慎、疲惫状态。2.

2、学习阶段性受挫的悲观心理这种现象常常表现在一些学习很勤奋但成效不突出的学生身上。进入高三后,一般来说,他们发愤学习,认真听课、写作业,希望成效显著。一旦学习出现阶段性低谷状态,常常不能原谅自己,怀疑自己是不是很笨,于是情绪忧郁苦闷,自怨自艾,悲观失望,心里充塞着一些混杂不清甚至消极的念头,找各种理由否定自己,在自己营造的恶劣情绪中扮演“悲情人物”,以致于学习更加“恶性循环”,始终走不出低谷,结果更容易自卑、自闭。3. 遭遇困难的自怜心理在高三学习备考中,常常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降临,给学生造成心理压力。比如:家庭贫困造成的自卑,父母离异造成的伤痛,父或母的意外伤亡造成的打击,身体状况不佳造成

3、的忧郁,遭遇校外暴力、敲诈、骚扰的恐惧等等。一般说来,遇到困难后承受力更弱,更容易产生自怜心理。特别是性格内向的学生,她们在这些意外的变故中创伤感很严重,常常会孤独自闭,精神恍惚,无法集中精力学习,感到前途黯淡,缺少了学习的热情和动力,结果自暴自弃,对高考丧失信心,严重的常常会走入极端。4.困于情感的忧郁心理高三的紧张备考让大家更渴望情感的抚慰,渴望在情感的港湾中放松自己,但诸多的情感抚慰又常常成为忧郁的因素。比如:希望父母的亲情、老师的关爱,但又常常产生考不好的担心和愧疚;希望有同学的友情滋润,但在交往中又必须面对嫉妒、误解、争吵、敷衍;希望异性的热情感染,但又常常担心被人误解为“早恋”,或

4、者真的陷入“早恋”的误区不能自拔,为“早恋”所苦因此,高三的许多同学常常为情所困,愈是临近高考,忧郁感愈重,精神压力愈大,以致于无法安心学习,苦恼不已。以上是高三同学的几种比较典型的畏考心态,实际上有不少畏考情绪带有“综合性”。综观高三的心理不够健康的现象,根本问题是缺乏自信。因此,根本的对策就是应该认清所有的不良情绪都是主观造成的,不要把自己当做“受害者”。只有抛弃自卑、自怜、自弃的情绪,才能自信、乐观、勇敢、坚强地走过高考 。二、应对策略 1.清除杂念高考前最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清除心理杂念:不要过多地考虑今后的前途,前途绝不是考虑出来的,它需要一步步坚实的走去只管耕耘,不问收获。不要担心考

5、不好会愧对老师和家长。他们对你的教育和关爱是社会赋予的责任,他们应该认真做好,以后你对老师和家长会有更多更长的报答时间和机会。不要看重表象的分数和排名,要看重的是学习还存在哪些问题和漏洞。要学会提升学习的境界,患得患失、急功近利是学习的大敌。不要刻意地经营友谊。以坦诚、宽容、体谅、理解的心态与同性相处,以尊重、欣赏、互助、激励的心态与异性同学交往。在相处与交往中不断提升情感的道德元素,学会对不良情感说“不”。让友谊自然而和谐地渗入备考生活,为你的学习增添动力总之,高三把所有的杂念抛弃,你才会轻松应考。2.增强自信自信是致胜的法宝。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爱默生说过:“生动地把自己想象成失败者,这就使你

6、不能取胜;生动地把自己想象成胜利者,将带来无法估量的成功。”这实际上是心理学“自我协作”原理。只有在充满自信的想象中才能不自觉最大限度地调动自己的潜能,把现有储存的知识在考场上充分发挥和运用。因此,备考期间,要重新调整期望值,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适当定位;要把各学科重点内容“网络化”归类,了然于心;每天的学习计划要具体、要符合实际,给自己一些“成就感”;要学会理性地分析自己的“弹性”成绩,要允许自己“露拙”和失败,在分析“拙处”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和学习质量;每天都要对自己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向消极意识挑战,用肯定句不用疑问句。比如:“我能行,我还要继续努力”等等。当你自怜的时候,你要激励

7、自己,当你放弃的时候,你要警告自己。总而言之,在备考期间要让自己始终处于一种充满自信的“跃跃欲试”的激情状态。3.学会坚强高考是一场“攻坚战”,你们不能逃避。如果在这个关键阶段遭遇困难和挫折,除了坚强地面对,还应该理性地化解,尽快告别灰色情绪,走出挫折的阴影。首先要将发生的问题分类分析:一是可以想办法解决的;二是可以部分解决的;三是无能为力的,这三类问题都要以清醒的头脑对待之。可以解决的马上动手,努力想办法实施,化忧虑为力量;可以部分解决的也值得乐观,应该想:我能够使情况朝好的方向变化;毫无办法的就听其自然,积极地用转移法、宣泄法、升华法调适自己。我们应更专注于备考复习适当地运动娱乐,找人倾诉

8、或帮助别人,学会自我安慰和激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挫折实际上是一种幸福,因为它在让你们痛苦的时候,更多的是在促使我们心智的成熟,把不幸、失败、挫折和痛苦真正读懂,这是一种不可多得的人生历炼和财富。以成熟的心态参加高考,你将无往而不胜。4.寻找快乐在备考期间,千万不要“无事生非”,自寻烦恼,扰乱自己的学习心境。简单就是快乐,所以尽可能地寻找快乐让自己的生活单纯而充实。比如改变复习方式会产生快乐。比如互动式复习,与人切磋,取长补短;归类式复习,寻找规律,举一反三;“精彩回放”式复习,强化各科重点;“搜索式”复习,查漏补缺另外,学会倾诉也会增添快乐:向老师倾诉可以很快得到指导;与家长倾诉可以更直接地

9、“宣泄”;跟好朋友倾诉可以无拘无束;而写“临考日记”跟自己对话,则是最好的“稳压计”,因为解铃还需系铃人,在关键时刻,你应该帮助自己。融入集体,调适身心,张弛有度更会直接享受快乐。因为有一大群和你共命运的同学与你同行,你不会孤独。莎士比亚曾经说过:“本来无望的事,大胆尝试,往往成功。”达尔文也说过:“幸运喜欢照顾勇敢的人。”高三的女生们,在最后的“冲锋”时刻,你别无选择。自信、乐观、勇敢地走过这个阶段,你一定会为自己鼓掌喝采。5. 通过最佳学习状态综合训练来调整脑波段诱发最佳潜能释放状态最佳学习状态是一种使你轻松愉快地把学习速度提高25倍的方法。研究和实验表明,这种全脑学习的最佳学习状态是完全

10、可以通过自我训练来实现的!人脑的脑电活动有四个波段:、;不同的脑电波段具有不同的功能;大脑以这四个波段不停地轮换运作;脑电频率为8 一12 赫波段,叫作波状态。波状态的脑电波频率适中,是以放松和沉思为特征,若脑电波的频率加快,大脑就会进入波,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焦虑、精神紧张的现象;若脑电波的频率变慢,大脑就会进入波和波,出现脑疲劳、昏昏欲睡的想象。因此,频率太快的波或太慢的波和波都不利于学习, 波才是最佳的学习记忆状态。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专家经过20多年的研究和实验表明,要想调整脑波段诱发 波最佳潜能释放状态可以通过最佳学习状态综合训练来实现!最佳学习状态综合训练只是心理训练项目中的

11、一种,根据个人需要还可以选择考试潜能发挥心理训练;增强自信心心理训练;考试或学习分心心理训练等等。 高考成功优秀的同学们的经验证明,实现高考奋斗目标和提高自信心的过程必须伴随心理训练,才能提高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达到成功的顶点。请看下面一些百高近年来参加心理训练后的考生感言:韦维(2006年考入华南农业大学,现在美国读科学硕士):“高考前的28分钟训练使我信心倍增,让我保持了清醒的头脑和轻松的心情进入考场,在下午的数学考试中,答题速度明显加快,同时大大减少了在审题、计算等方面出现的错误。李荣站(2008年考入清华大学):“高考考场不仅是知识的较量,更是心理的较量,良好的心理可以激发人的潜能,在

12、高考的考场上超常发挥,考出更好的成绩。进行心理训练,我感到收获很大,半个小时的训练可以大大提高一天的学习效率。特别是高考前几天,进行心理训练使心情平和。带着平和的心情去备考,带着自信的心情考试,这样便能带着喜悦的心情走出考场。总之,心理训练对高考的帮助很大,对个人考场发挥有着非常大的促进作用。换句话说:心理放松训练能使人发挥出自己的潜能,在高考中考出更好的成绩。”陈维胜(2008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 ):“一天的疲劳在心理训练后身心得到放松,疲惫也得到缓解,睡眠质量得到提高。心理训练洗掉自己心头的一些情绪躁动,重新找到信心,坚信自己会成功,在复习时,头脑清醒,思维活跃,作题速度和效率都有提高。以

13、一种积极心态备考。”唐 雷(2009年考入上海交通大学):“通过心理训练,头脑清醒了很多,写理综时一遇到难题就会不由自主地深呼吸,让心情平静下来,然后就找到思路了。”雷 炽(2010年考入中国人民警官大学):“考前进行心理训练后,感觉状态非常好,我变得更加有信心,心情更加愉快,在考试中感到思维非常地敏捷。”6.按照记忆规律和生物节律来科学复习A.按照记忆规律和生物节律来科学复习(1)集中复习:就是集中一段时间一下子重复学习许多次。(2)分散复习:适宜在复习内容难,缺乏兴趣,容易疲劳时使用。(3)间隔复习: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所以要注意间隔复习,间隔复习时间是先密后疏。(4)生物节律:精力充沛

14、时用来复习有难度的部分,轻微疲劳时,用来复习容易的部分。(5)过度学习:复习量达到150时,记忆效果最好。(6)尝试背诵:边阅读边背诵,阅读与背诵交替进行,效果好于单纯阅读。B.科学用脑:(1)看、听、读、做(题)交替进行;(2)学习一段时间后,适当休息一下。C.讲究目标策略:根据自己各科的基础和学习现状,制定相应不同的分数目标,有策略地复习;7.学会合理利用和调整生物钟来达到应试最佳状态。(1).合理利用生物钟提高记忆力研究证明,合理的利用生物钟,掌握最佳学习时间,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学习效率。一天中什么时候人的记忆力最好呢?什么时候才是最佳学习时间呢? 据生理学家研究,人的大脑在一天中有一

15、定的活动规律:68点:头脑清醒,大脑记忆力强,此时进入第一次最佳记忆期。89点:神经兴奋性提高,记忆仍保持最佳状态,精力旺盛,大脑具有严谨、周密的思考能力,可以安排难度大的攻坚内容。 1011点:身心处于积极状态,热情将持续到午饭,人体处于第一次最佳状态。 12点: 人体的全部精力都已调动起来。全身总动员,需进餐。 1314点:精神困倦,精力消退,进入24小时周期中的第二低潮阶段,此时反应迟缓,有些疲劳,宜适当休息,最好午睡30分钟到一小时。1516点:身体重新改善,感觉器官此时尤其敏感,精神抖擞,试验表明,此时长期记忆效果非常好,可以合理安排一些需“永久记忆”的内容记忆。是外向性格者分析和创造最旺盛的时刻,可以持续数小时。1718点:学习效率更高,体力活动的体力和耐力达一天中的最高峰时期,试验显示,这段时间是完成复杂计算和比较消耗脑力作业的好时期。1920点:体内能量消耗,情绪不稳,应休息。2021点:大脑又开始活跃,反应迅速,记忆力特别好,直到临睡前为一天中最佳的记忆时期(也是最高效的)。2224点:睡意降临,人体准备休息,细胞修复工作开始。据此,大家可以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表。然而,正如安东尼罗宾德所说:“世界上没有两个人的个人生物钟是一样的”,每个人的最佳学习时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