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图版文档:第9章 第2节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5283628 上传时间:2022-09-0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图版文档:第9章 第2节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新教材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图版文档:第9章 第2节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新教材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图版文档:第9章 第2节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新教材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图版文档:第9章 第2节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新教材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图版文档:第9章 第2节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教材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图版文档:第9章 第2节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图版文档:第9章 第2节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Word版含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理精品教学资料(新教材) 2019.4第2节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本节复习脉络:考点一| 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对应学生用书第157页)识记基础梳理1采集和狩猎阶段人类的衣食住行极大地依赖于地理环境,人类繁衍生息于少数动植物资源丰富的地区。2农业社会阶段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大河流域冲积平原、三角洲、盆地,往往能够成为农业文明的发祥地。3工业社会阶段(1)能源资源、金属资源和交通状况是工业和商品贸易的基础。(2)丰富的自然资源与有利的自然条件空间组合紧密的地区,往往能形成重要的工业区,如东营市。(3)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发达海运的地区,往往也形成著名的工业区,如日本的太平洋沿岸工业带

2、。4后工业化阶段环境质量优越的地区往往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区。如美国硅谷、日本九州、德国南部。理解要点突破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发展变化人类活动分布区举例人地关系采集和狩猎阶段动植物资源丰富的地区依赖自然农业社会阶段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大河冲积平原、三角洲、盆地尼罗河下流、印度河流域等农业文明发祥地改造环境、驯化禽畜、栽种植物工业社会阶段资源丰富,区位交通优越(道路、航道、港口)的地区德国鲁尔区、中国山东东营、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带利用环境提供的资源或区位优势发展经济后工业化阶段环境质量优越(原因:可提高产品质量,吸引科技人员定居,提高科研效率)的地区美国硅谷、日本九州、英国苏格兰、德国南部环境质

3、量对社会的影响上升运用考向通关考向1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下图示意某流域开发的三个阶段(a)和三条流量变化曲线(b)。读图,回答12题。a b1该流域开发过程中()A降水量增加B蒸发量增加C下渗减少 D地表径流减少2假设该流域三个阶段都经历了相同的一次暴雨过程,在P处形成的流量变化过程与图b中分别对应的是()A、 B、C、 D、解图流程尝试解答1.C2.C (1)以联系图解读区域发展不同阶段的特点(2)综合分析区域发展的方法从时间上看区域发展呈阶梯式递进。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成长阶段可分为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从

4、空间上看区域发展是一个由点到线再到面的过程从产业结构上看区域发展一般会经历由以第一产业为主到以第二产业为主,再到以第三产业为主的过程,区域产业结构日趋优化、合理从人地关系上看区域发展一般经历由人地关系基本协调,到明显不协调,再到以人地矛盾最为激烈,最后重新走向协调的过程考向2区域不同发展阶段产业结构的变化区域的发展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成长阶段可分为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结合图,完成35题。 【导学号:29790125】3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下列关于区域内产业结构及产业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A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迅速

5、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B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C工业化的起步源于本阶段科技的创新D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已表现得比较明显4在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第二产业始终占绝对支配地位,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B第一产业产值不断下降,第三产业产值不断上升C成长阶段后期,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从而导致区域走向衰落D人地关系越来越不协调5图中A、B、C各点分别代表区域发展不同时期的产业结构特征。从区域发展的过程来看,其正确的顺序是()AABCBBCACCAB DBAC3B4.D5.C第3题,从图中找到初期阶段,观察三条曲线的变化,运用排除法即可判断第三产业下降;工业化

6、起步多为资源型产业,科技含量不高;初期阶段环境问题及人地矛盾不突出。第4题,成长阶段初期,第一产业比重高于第二产业;第一产业比重整体下降,但是其产值是不断上升的;第三产业比重高于第二产业是区域发展的最终趋势,并不是导致区域走向衰落的原因;在成长阶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资源开发利用越来越广泛和深入,对生态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因此导致了人地关系越来越不协调。第5题,结合三角坐标图,区域发展初期阶段第一产业比重最大(图中C点),成长阶段第二产业比重最大(图中A点),衰落阶段第三产业比重最大(图中B点)。考点二| 海洋和岛屿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对应学生用书第158页)识记基础梳理1海洋对人类

7、活动影响的阶段性阶段海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航海技术落后时期大洋阻碍交流,人们以海为疆界。古代文明多发源于大陆内部,海洋不被重视技术发达阶段航海技术发展大洋成为交流通道,人口和城市向沿海地带集中,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超过深居内陆的原有经济中心地区技术进步海洋资源开发领域大大拓宽和加深,海洋与人类的关系更加密切2. 现在世界上经济最活跃的区域主要分布在西欧、日本、美国东海岸和西海岸以及中国的沿海地带。3岛屿对人类活动影响的阶段性阶段特征工业化以前岛上人口稀少,文化、技术由大陆传入,经济发展水平比大陆低工业化以后沿海国家利用海运和港口优势,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如英国消费结构的变化和旅游业的发展,海岛

8、经济发展潜力更为突出,海岛成为旅游胜地岛屿周围海域的归属权得到普遍重视 理解要点突破1沿海国家享有的海洋权益(1)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海洋中的一座小岛将使岛屿所在国沿各个方向拥有200海里的资源管辖权限,即占有面积为126 000平方海里。(1海里1.852千米)(2)根据国际法中的先占原则,哪个国家先发现和占领新生的岛礁,便拥有对该岛礁的领属权。(3)12海里的领海和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均是从领海基线向海洋延伸的距离。2海岛的合理开发(以海南岛为例)受地势高低和距海远近的影响,海南岛的自然环境具有环带状分布特点,由沿海向内陆依次为海岸带、丘陵和台地环带及山地丘陵带三部分,如下图所示。各环

9、带资源特色不同,因此开发其资源需要充分研究、认识各环带资源和环境特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产业。具体如下表所示:环带名称地貌海拔开发条件产业活动海岸带平原低于100 m经济基础和运输条件好加强港口建设,建立工业加工区,推动城市化和第三产业发展丘陵和台地环带台地、丘陵100500 m面积大、地形平坦、土壤较好热带农业山地丘陵带丘陵、山地5001 100 m物种丰富、水源区、少数民族聚居区恢复和保护植被,利用热带山区的自然风景和民族风情发展旅游业,适当发展特色农业运用考向通关考向1海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6下图示意我国某省地理环境。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21世纪海洋经济、网络经济背景下,打造具

10、有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对沿海区域经济发展意义重大。材料二都市农业位于城市内部和周边地区,是农业、科教、观光相结合,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农业。近年来,该省北部涌现出许多都市农业园区。(1)说出B港地理位置的主要特点。(2)简述该省发展海洋经济有利的自然条件。解析第(1)题,位置一般包括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作为港口,还需从社会经济角度分析,如航线位置、经济腹地等。第(2)题,自然条件分析一般要从地形、气候、资源等方面分析。海洋经济则要考虑海洋资源及海岸特征,如渔业资源、海岸特征、海洋矿产等。答案(1)位于30N附近;该省东北部沿海;居该省海洋经济发展核心区,我国沿海南北航线的中点附近。

11、(2)地处我国东部沿海;滨海平原面积较大;气候温暖湿润;海岸线曲折,多港湾;大陆架宽阔,海洋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矿产资源、海洋旅游资源)丰富。考向2海岛的开发利用下图为北半球某热带海岛地质、地貌示意图。读图,回答79题。7图中()A乙处为河流冲积扇B丙处侵蚀比对岸强C丁处矿床为天然气D戊处位于背斜谷内8岛内最大零售商业点位于甲村,主要形成原因是该村()地形平坦,交通便利商业从业人口多商业组织形式复杂人口数量大ABC D9在海岛开发过程中,该岛()A人口容量主要受耕地资源、矿产资源限制B适宜大面积种植水稻、甜菜、香蕉和橡胶C河流入海口处地势开阔,适宜建设深水港D需要防范强风、暴雨、风暴潮等自然灾害解图流程尝试解答7.D8.B9.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