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管灌注桩施工工艺规程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5281190 上传时间:2023-10-08 格式:DOC 页数:64 大小:59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沉管灌注桩施工工艺规程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沉管灌注桩施工工艺规程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沉管灌注桩施工工艺规程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沉管灌注桩施工工艺规程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沉管灌注桩施工工艺规程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沉管灌注桩施工工艺规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沉管灌注桩施工工艺规程(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沉管灌注桩基础一工程名称:沉管灌注桩基础二编制依据: (JGJ94-2008)和(GB50204-2015)及有关施工验收规范。三施工工艺要求1.施工规定:1.1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采用沉管灌注桩的工程。2.施工准备2.1施工机具、设备、材料准备:2.1.1主要机工具(1)锤击打桩设备为一般锤击打桩机,如落锤、柴油锤、蒸汽锤等,由桩架、桩锤、桩管等组成,桩管直径为270-370mm,长8-15m;振动沉桩设备有DZ60或DZ90型振动锤,ZJB25型步履式桩架、卷扬机、加压装置、桩管、桩尖或钢筋混凝土预制等,桩管直径为220-370mm,长10-28m。2.1.2 配套机具设备:有

2、下料斗,1t机动翻斗车,强制式混凝土搅拌机,钢筋加工机械,交流电焊机,氧割装置,50型装载机等。2.1.3 材料准备(1)水泥:用3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2) 砂:中砂或粗砂,含泥量不大于5%。(3)石子:卵石粒径不大于50mm;碎石粒径不大于40mm;配筋桩石子粒径均不宜大于30mm,并不宜大于钢筋最小净距的1/3。(4)水:用自来水或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5)钢筋:品种和规格按设计要求采用,有出厂合格证及复检报告。2.2施工现场(作业条件)2.2.1施工场地范围内的地面、地下障碍物均已排除或处理。场地已完成三通一平工作,对影响施工机械运行的松软场地已进行适当处理(如铺

3、设矿渣),并有排水措施。2.2.2施工用水、用电、道路及临时设施均已就绪。2.2.3在复杂土层施工时,应事先进行成孔试验,数量一般不小于2个。2.2.4施工前对施工人员进行一次安全培训及技术交底。2.3技术准备:2.3.1根据现场的地质资料及设计施工图纸,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2.3.2现场已设置测量基准线,水准基点,并妥加保护,施工前已按施工图纸放出轴线、定位点,并已复核桩位。2.4 作业人员2.4.1 主要作业人员:钻机操作工、钢筋工、混凝土工、焊工、测量工、技术员、电工2.4.2 钻机操作工和电工应持证上岗,其余工种接受安全和技术培训,并进行施工技术交底。3.施工工艺3.1 施工工

4、艺流程场地处理放线定桩位埋设预制桩桩机就位 沉管 放置钢筋笼 灌注砼 拨管 桩机移位3.2 施工要点3.2.1 打沉桩机就位时,应垂直、平稳架设在打(沉)桩部位桩锤(振动箱)应对工程桩位同时,在桩架或套管上标出控制深度标记以便在施工中进行套管深度观测。3.2.2 采用活瓣式桩尖时,应先将桩尖活瓣用麻绳或铁丝捆紧合拢,活瓣间隙应紧密。当桩尖对准桩基中心,并核查高速套管垂直度后,利用锤击及套管自重将桩尖压入中。3.2.3采用预制混凝土桩尖时,应先在桩基中心预埋好桩尖,在套管下端与桩尖接触处垫好缓冲材料。桩机就位后,吊起套管,对准桩尖,使套管、桩尖、桩锤在一条垂直线上,利用锤重及套管自重将桩尖压入土

5、中。3.2.4成桩施工顺序一般从中间开始,向两侧边或四周进行,对于群桩基础或桩的中心距小于或等于3.5d(d为桩径)时,应间隔施打,中间空出的桩,须待邻桩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50%后,方可施打。3.2.5 开始沉管时应轻击慢振。锤击沉管时,可用收紧钢绳加压或加配重的方法提高沉管速率。当水或泥浆有可能进入桩管时,应事先在管内灌入1.5m左右的封底混凝土。3.2.6应按设计要求和试桩情况,严格控制沉管最后贯入度。锤击沉管应测量最后二阵十击贯入度;振动沉管应测量最后两个2min贯入度。3.2.7在沉管过程中,如出现套管快速下沉或套管沉不下去的情况,应及时分析原因,进行处理。如快速下沉是因桩尖穿过硬土

6、层进入软土层引起的,则应继续沉管作业。如沉不下去是因桩尖顶住孤石或遇到硬土层引起的,则应放慢沉管速度(轻锤低击或慢振),待越过障碍后再正常沉管。如仍沉不下去或沉管过深,最后贯入度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则应核对地质资料,会同建设单位研究处理。3.2.8钢筋笼的吊放,对通长的钢筋笼在成孔完成后埋设,短钢筋笼可在混凝土灌至设计标高时再埋设,埋设钢筋笼时要对准管孔。垂直缓慢下降。在混凝土桩顶采取构造连接插筋时,必须沿周围对称均匀垂直插入。3.2.9每次向套管内灌注混凝土时,如用长套管成孔短桩,则一次灌足,如成孔长桩,则第一次应尽量灌满。混凝土坍落度宜为6-8cm,配筋混凝土坍落度宜为8-10cm。3.2.

7、10灌注时充盈系数(实际灌注混凝土量与理论计算量之比)应不小于1。一般土质为1.1;软土为1.2-1.3。在施工中可根据不同土质的充盈系数,计算出单桩混凝土需用量,折后成料斗浇灌次数,以核对混凝土实际灌注量。当充盈系数小于1时,应采用全桩复打;对于断桩及缩颈桩可局部复打,即复打超喧断桩或缩颈桩1m以上。3.2.11桩顶混凝土一般宜高出设计标高200mm左右,待以后施工承台时再凿除。如设计有规定,应按设计要求施工。3.2.12 每次拔管高度应以能容纳吊斗一次所灌注混凝土为限,并边拔边灌。在任何情况下,套管内应保持不少于2m高度的混凝土,并按沉管方法不同分别采取不同的方法拔管。在拔管过程中,应有专

8、人用测锤或浮标检查管内混凝土下降情况,一次不应拔得过高。3.2.13 锤击沉管拔管方法是:套管内灌入混凝土后,拔管速度均匀,对一般土层不宜大于1m/min;对软弱土层及软硬土层交界处不宜大于0.8m/min。采用倒打拔管的打击次数,单动汽锤不得少于70次/min;自由落锤轻击(小落距锤击)不得少于50次/min。在管底未拔到桩顶设计标高之前,倒打或轻击不得中断。3.2.14 振动沉管拔管方法可根据地基土具体情况,分别选用单打法或反插法进行。单打法:适用于含水量较小土层。系在套管内灌入混凝土后,再振再拔,如此反复,直至套管全部拔出,在一般土层中拔管速度宜为1.2-1.5m/min,在软弱土层中不

9、宜大于0.8-1.0m/min。反插法:适用于饱和土层。当套管内灌入混凝土后,先振动再开始拔管,每次拔管高度为 0.5-1,反插深度0.3-0.5m ,同时不宜大于活瓣桩尖长度的2/3。拔管过程应分段添加混凝土,保持管内混凝土面始终不低于地表面,或高于地下水位1-1.5m以上。拔管速度控制在0.5m/min以内。在桩尖接近持力层处约1.5m范围内,宜多次反插,以扩大桩底端部面积。当穿对淤泥夹层时,适当放慢拔管速度,减少拔管和反插深度。反插法易使泥浆混入桩内造成夹泥桩,施工中应慎重采用。3.2.15 套管成孔灌注桩施工时,就随时观测桩顶和地面有无水平位移及隆起,必要时应采取措施进行处理。3.2.

10、16 桩身混凝土浇注后有必要复打时,必须在原桩混凝土未初凝前在原桩位上重新安装桩尖,第二次沉管。沉管后每次灌注混凝土应达到自然地面高,不得小灌。拔管过程中应及时清除桩管外壁和地面上的污泥。前后两次沉管的轴线必须重合。4. 施工常见问题预防及处理措施:4.1问题断桩1)产生原因:(1).在饱和的流塑状淤泥土中施工时,当拔管速度过快,混凝土还未流出管外,周围土即落入桩身,形成断桩;(2).常发生于地面以下13米深处的软硬土层交界处,当桩身混凝土终凝不久后受到邻桩的振动和外力等,自身强度低,受剪力而被剪断;(3).桩距过小,邻桩施工时产生很大的挤推力。2)处理方法:(1).在布桩时,应避免桩的密度过

11、大,振动灌注桩的间距不应大于4倍桩径,当桩距小于3.5倍桩径时,采用控制时间间隔方法,相邻桩施工时,其间隔时间不得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否则,采用跳打法,使邻桩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等级的50%后,再施打中间桩,以减少对邻桩的影响。(2).控制拔管速度,在一般土层中,拔管速度宜控制在1.21.5m/min,在软弱土层中,宜控制在0.60.8m/min。(3)要制定好打桩顺序及桩架行走路线时,应尽量避免设备碾压桩身及对新桩的振动和外力干扰。四质量验收标准及方法1).灌注桩的平面位置和垂直度的允许偏差灌注桩的桩位偏差必须符合下表的规定,桩顶标高至少要比设计标高高出0.5m,桩底清孔质量按不同的成桩工艺有

12、不同的要求,应按本章要求执行。每浇注50m3必须有1组试件,小于50m3的桩,每根桩必须有1组试件。灌注桩的平面位置和垂直度的允许偏差序号成孔方法桩径允许偏差(mm)垂直度允许偏差(%)桩位允许偏差(mm)1-3根、单排桩基垂直于中心线方向和群桩基础的边桩条形桩基沿中心线方向和桩基础的中间桩1泥浆护壁钻孔桩D1000mm501D/6,且不大于100D/4,且不大于150D500mm501000.01H1500.01H2套管成孔灌注桩D1000mm-20170150D500mm1001503干成孔灌注桩-201701504人工挖孔法混凝土护壁500.550150钢套管护壁501100200备注:

13、1、桩径允许偏差的负值是指个别断面。2、采用复打、反插法施工的桩,其桩径允许偏差不受上表限制。3、H为施工现场地面标高与桩顶设计标高的距离,D为设计桩径。2)灌注桩的钢筋笼质量检验标准(mm)(1)施工前应对水泥、砂、石子(如现场搅拌)、钢材等原材料进行检查,对施工组织设计中制定的施工顺序、监测手段(包括仪器方法)也检查。(2)施工中应对成孔、清渣、放置钢筋笼、灌注混凝土等进行全过程检查,人工挖孔桩尚应复验孔底持力层(岩)性。嵌岩桩必须有持力层的岩性报告。(3)施工结束后,应检查混凝土强度,并应做桩体质量及承载力的检验。(4)混凝土灌注桩的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下表规定灌注桩的钢筋笼质量检验标准(

14、mm)项序检查项目允许偏差或允许值检查方法主控项目1主筋间距10用钢尺量2长度100用钢尺量一般项目1钢筋板质检验设计要求抽样送检2箍筋间距20用钢尺量3直径10用钢尺量4.3 混凝土灌注桩质量检验标准混凝土灌注桩质量检验标准项序检 查 项 目允许偏差或允许值检 查 方 法主控项目1桩位第4.1条基坑开挖前量护筒,开挖后量桩中心2孔深(mm)+300只深不浅,用重锤测,或测钻杆、套管长度,嵌岩桩应确保进入设计要求的嵌岩深度3桩体质量检验设计要求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4混凝土强度设计要求试件报告或钻芯取样送检5承载力设计要求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一般项目1垂直度第4.1条 测套管或钻杆,或用超声波探测,干施工时吊垂球2桩径第4.1条井径仪或超声波检测,干施工时用钢尺量,人工挖孔桩不包括内衬厚度3泥浆比重(粘土或砂性土中)1.151.20用比重计 测,清孔后在距孔底50cm处取样4泥浆面标高(高于地下水位)(m)0.51.0目测5沉渣厚度:端承桩(mm)磨擦桩(mm)50150用沉渣仪或重锤测量6混凝土坍落度:水下灌注(mm)干施工(mm)16022070100坍落度仪7钢筋笼安装深度(mm)100用钢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