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专项复习学案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5279014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鉴赏专项复习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古诗鉴赏专项复习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古诗鉴赏专项复习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古诗鉴赏专项复习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古诗鉴赏专项复习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古诗鉴赏专项复习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鉴赏专项复习学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诗鉴赏专项复习学案一、复习要求 1、了解诗词的有关知识,包括体裁、内容类别,表现形式,技巧,语言风格,作者生平,创作背景,古文化、古汉语有关知识等; (1)内容类别:送别诗、思乡诗、写景诗、咏物诗、怀古诗、爱国诗、边塞诗、爱情诗、山水田园诗等; (2)抒情方式:直抒胸臆、间接抒情; (3)修辞手法:比喻、对比、衬托、夸张、借代、双关、反语、反复、互文、通感等; (4)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直抒

2、胸臆(直接抒情的诗歌)等。 2、讲解一般的鉴赏方法 (1)看题目,抓题眼,明诗词含义; (2)看作者,知经历,晓风格流派; (3)看背景,知来历,悟作者情志; (4)找意象,析意境,知典故,看手法,品语言,明主旨。 3、按照鉴赏内容分类训练,形成能力 纵向:从时间上分成几个朝代,重点关注唐朝。 横向:同一时期的不同类别及其代表作,分别练习。 4、从课内拓展到课外 查漏补缺,强化训练,提升能力。 二、重点分析 1.看题目,抓题眼,明诗词含义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这首诗的题目中就包含着所叙之事和所

3、抒之情。诗人叙述了自己的所见,描绘了春夜雨景,表现了对春雨润物的喜悦之情。 2.看作者,知经历,晓风格流派 从军行 唐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作者杨炯,作诗擅长五律,叙写边塞生活的诗作尤为突出,多表现为国立功的战斗豪情,气势轩昂、风格豪健,是不满浮华靡丽诗风而给诗坛带来清新刚健之风的“初唐四杰”之一。 这首诗是他的从军、出塞之作,风格雄浑刚健,慷慨激昂,为边塞诗代表作。 思想内容:它写出了书生投笔从戎、出塞参战的全过程,表现了诗人忠君报国和建功立业的思想,也反映了当时唐王朝的强盛和同仇敌忾的民族心态。 3.看

4、背景,知来历,悟作者情志 别云间 明夏完淳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背景和来历:这首诗是明末抗清英雄夏完淳被捕之后,押解离乡之前所作。 情志:“泉路”、“灵旗”表达了宁死抗清的决心,“南冠”和“毅魄”既有誓死如归的悲壮,又有江山沦陷、诀别故土的悲愤。 诗人抒发了国仇未报、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表现了诗人宁死不屈、视死如归的坚强意志和斗争精神 4.找意象,析意境 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意境,“意”是作者的主观情思,“境”是诗中的自然景物。意境就是作者的主观情志与富有特征

5、的客观物象的有机融合而形成的审美氛围或境界。 已亥杂诗(五) 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的已亥杂诗多用象征隐喻,想象丰富奇特;善用意象手法,创景抒情。 此诗中写的是自己辞官别家离京时的情景。 诗中的意象有白日斜、天涯、吟鞭东指、落红、春泥护花等。 前两句“斜日”和“天涯路”烘托离愁,让人体会到苍茫迷惘的意境,看到了作者广阔无边的离愁别恨;后两句即景抒情,诗人以落红和春泥来比喻辞官归隐的自己,表现了他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 5.知典故,看手法 赤壁(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

6、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议论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从表现手法上看,诗人运用了周瑜火烧赤壁打败曹操的典故,托物咏史,“倘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那么东吴将曹操所灭,二乔也将被虏而藏在铜雀台中了”。用形象性的议论点明了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和社稷安危,同时又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抒发了抑郁不平之情。 古诗常用典故:“投笔”、“楼兰”、“鸿雁”、“尺素”、“折腰”、“东篱”、“折柳”、“雕虫”、“柳岸”等。 6.品语言,明主旨 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7、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分析写色彩的词语: 本诗运用“黑”、“金”、“燕脂”、“紫”、“红”等字眼,使所描写的景物更加色调鲜明,渲染了一种凝重、惨烈、悲壮的氛围。 “黑云压城”,敌军压境,形势危急。但是守军却并未退缩,而是严阵以待。“金鳞开”,铠甲闪着金光,则象征着积极乐观的心态和血战到底的决心。 作者热情地歌颂那些浴血奋战、以身殉国的将士,正表现了他对当时叛乱不定、国无宁日的社会现实的不满,以及他热切希望朝廷能重用贤才,平定海内的思想感情。 三、补充内容 (一)唐诗流派 初唐:四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杨炯从军行 卢照邻长安古意骆宾王(浙江义乌人)鹅、在狱咏蝉 盛唐: 浪漫主义诗人李

8、白 现实主义诗人杜甫 山水田园诗派 孟浩然宿建德江过故人庄、王维使至塞上送元二使安西,继承陶渊明的思想,以山水风光和闲适生活为题材,充满诗情画意和生活情趣。 边塞诗派 :以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为代表,描写戍边守战部队的艰苦环境以及报国思乡的情绪。有的情绪高昂,有的气势悲壮,有的哀怨动人。 中唐: 新乐府诗派以白居易、元稹为代表。 韩孟派韩愈、孟郊、李贺等 晚唐: 杜牧,李商隐,温庭筠(三)古诗词鉴赏歌诀 一看题目明含义二看作者悟情志三看背景知来历 四看意象析主旨五看典故解用意分析风格与手法 时代、流派要牢记诗经表现是现实楚辞浪漫多比喻 汉代乐府很灵活北魏风骨颇大气两晋山水寄情意 陶潜首推

9、属第一南朝爱情缠绵意北朝边塞铿锵诗 唐代鼎盛两高峰李诗浪漫杜现实白诗兼备李杜风 无题含蓄刘禹锡初唐清新有四杰晚唐哀婉数李煜 词生唐代兴于宋豪放、婉约两分枝苏词、辛词多豪放 高歌“大江东去”低吟“廉颇老矣”婉约首推李清照 国恨家愁蕴笔底元代诗型有变异曲中可寻诗痕迹 明清诗作讽现实锋芒毕露抒胸臆古诗源远一脉承 多吟、多背、多深思 (四)常见意象的寓意 古诗中的意象,一般有相对固定的寓意,如:“梅”是“孤独”、“寂寞”、“孤芳自赏”、“高洁伟岸”的代名词;“蝉”是“惜时光”、“痛别离”、“苦远游”、“感身世”的同义语。 送别诗中常用“柳”、“月”、“长亭”等意象; 抒愁写恨诗常用“流水”、“春雨”、

10、“春草”等意象; 表达思念的常用“雁”、“红豆”等; 表现志节的常用“竹”、“兰”、“梅”、“菊”等。 四、 应试注意事项 1、 研读题目。题目有时能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所以可以作为诗歌解读的切入口。如,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春夜洛城闻笛等,从题目中我们就可以看出本诗的主要内容和感情基调,“左迁”是被贬官,而“任”是去赴任,感情基调自然不同。 2、 了解作者和时代。如果本诗作者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他的生平和写作风格就会有助于我们进行鉴赏;如是不熟悉的作者,时代也会给我们一些帮助,如当时的历史事件,风俗习惯等等。 3、 借助注释。诗后的注释,都是拟题人

11、认为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必须了解的知识,除了帮助解读诗歌的难点外,还会有指导鉴赏的作用,所以必须认真读。 细审题干。设问时为了题意清晰,拟题者会尽可能加一些限制,这些限制对答题的导向作用非常鲜明,一定要充分利用。 五、 专项训练 一、宿建德江(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说说“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句诗歌表达出了什么样的景色。(3分) 答: 2、说说全诗所表达出来意思。(50字左右)(3分) 答: 二、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一二句是怎样写出了送朋友辛渐时的离情别绪的?(3分) 答:

12、2、这首诗歌的中心思想是什么?(3分) 答: 三、绝句(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说一说“两个黄鹂鸣翠柳”这句诗的意思。(3分) 答: 2、整首诗歌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 四、瀑布联句(香禅师、李忱)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香禅师)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李忱) 1、诗以言志,说说禅师和李忱(唐宣宗)的诗句各表达了什么志向?有什么共同之处?(3分) 答:) 2、请谈谈这首诗歌的艺术特色。(3分) 答: 五、赠柳(李商隐) 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 桥

13、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1、古时有临别赠柳的习俗,其中一个原因是“柳”字谐音“_”字。这首诗描写的对象是_。(2分) 2、样理解“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所表达的形象?(2分) 答: 3、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意旨?(2分) 答: 六、新晴野望(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1、这首诗歌的语言与陶渊明归园田居的语言都有_的特色。(3分) 答: 2、全诗重点在写景,写人只有后两句。你能想象得出“农人”的劳动情景吗?(3分) 答: 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与诸子登砚山(孟浩

14、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注羊公碑:后人为纪念西晋名将羊沽而建。 (1)这首诗的体裁是什么?请就这种体裁形式的特点做简明解说。(3分) 答: (2)从这首诗的四联中任择一联,联系全诗,就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谈一下你的看法。(3分) 答: 八、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暮过山村(贾岛)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岁,边烽不过秦。萧条桑柘处,烟火渐相亲。 (1)诗的首联重在表现什么?请简要说明。不得超过50个字。 答:(2分) (2)“边烽不过秦”上什么意思?表现了作者什么思想?答案不得超过35个字。(2分) 答: (3)尾联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境?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答案不超过60个字。(2分) 答: 九、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诗后两题 暮江吟(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