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修一岳麓版版同步练习:第3课 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5274942 上传时间:2023-07-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选修一岳麓版版同步练习:第3课 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历史选修一岳麓版版同步练习:第3课 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历史选修一岳麓版版同步练习:第3课 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中历史选修一岳麓版版同步练习:第3课 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选修一岳麓版版同步练习:第3课 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选修一岳麓版版同步练习:第3课 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 Word版含解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 新提升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诸侯国打着“尊王攘夷”旗号的真实目的是()A重振周王室的统治地位B团结诸侯,抗击夷狄C壮大自己,称霸中原D为了天下黎民百姓【答案】C2下列文献记载中,最能从根本上决定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展趋势的是()A“礼乐征伐自诸侯出”B“神农乃始教民,尝百草之滋味”C“恶金(指铁)以铸锄试诸壤土”D“伐木而树谷火耕而水耨”【解析】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铁农具,说明了生产力得到巨大的发展。A项是从政治角度说明奴隶社会的分封制的瓦解,B、D两项主要指的是原始农业阶段。【答案】C3根据你对春秋战国时期经济状况的了解,A处应填()A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B“相地而衰征”

2、的实行C各诸侯国的变法 D宗法分封制解体【解析】根据所学,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提高,为开垦荒地,扩大耕种面积和兴修水利提供便利条件,出现了大量的私田。与之相伴,出现了封建生产关系和封建剥削方式,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经济基础)走向瓦解。故本题A处应选“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答案】A4春秋时期齐国实行“相地而衰征”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是()A促使土地国有制转向私有制B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C减轻了农民负担D确立了封建制度【解析】由于齐国管仲进行了“相地而衰征”的改革,无论公田、私田,一律按实有数目征税,这一规定实际上承认了私田的合法性,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A正

3、确。B不符合“社会发展”这一要求。C、D不符合史实。【答案】A5下图为齐桓公与管仲画像砖,在2 000多年以前的管仲改革成就了齐桓公的霸业。某历史研究小组对其有不同的认识,其中不正确的是()A管仲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富国强兵B管仲改革最重要的措施是“相地而衰征”C管仲改革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和土地私有制的确立D管仲改革废除了旧的世卿世禄制度【解析】管仲改革主要针对经济基础方面,没能触及上层建筑,因此旧的世卿世禄制仍然发挥作用。【答案】D6在管仲改革期间,齐国某贵族拥有封地300亩,另辟新荒地200亩,按当时的规定,他应向国家交税的田亩数是()A300亩 B200亩C500亩 D100亩【解析】管仲对

4、井田制下的赋税制度进行改革,实行“相地而衰征”,规定无论公田、私田,一律按土地的好坏和产量征收实物税。故答案为C。【答案】C7战国时期魏国变法中既改善吏治,又大大削弱旧贵族特权的措施是()A推行“选贤任能,赏罚分明”政策B实行“尽地力”政策C制定法经D创建“武卒”【解析】“选贤任能,赏罚分明”一方面改善了吏治,另一方面又进一步削弱了旧贵族特权。答案为A。【答案】A8战国初期,魏国李悝首倡“尽地力之教”,实施平抑米价的平籴法,以免谷贱伤农;同时制定法经六篇,以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故以盗法为法经首篇。材料反映的主要社会问题是()A私有制开始确立,盗贼现象普遍B小农经济脆弱,农民破产沦为盗贼

5、C商人不满平籴法,转而沦为盗贼D礼乐制度崩溃【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材料阅读、理解能力。李悝首倡“尽地力之教”,实施平籴法是针对“谷贱伤农”而提出;以盗法为法经首篇说明主要是用刑罚来维持社会秩序,加强君权。结合材料可以判断是因为小农经济比较脆弱,农民因谷贱破产而沦为盗贼,所以以盗法为法经首篇,其他三项与题意不符。【答案】B9魏文侯任用李悝、吴起在政治、经济以及军事上进行的改革,其最主要的影响是()A壮大了军事实力B增强了国力C社会性质逐渐得以改变D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历时最长、成效最显著的变法运动【解析】魏文侯统治时任用吴起、李悝进行变革,魏国的国力增强,使魏国成为战国前期最强大的国家,同时逐渐

6、改变了魏国的社会性质,使魏国逐渐由奴隶制国家转变成封建制国家。【答案】C10中国古代规模最大、历时最长、成效最显著的改革运动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战国时期的变法与春秋时期的改革()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都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改革的性质完全相同都以法家思想为指导A BC D【解析】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经济基础发生了重大变化,这就要求上层建筑作出相应的变革,所以这一时期的变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这一时期的改革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需要,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都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春秋时期的变革是奴隶主富国强兵的改革,战国时期的变法是地主阶级的政治改革,所以两者的性质是不同的。法家思想产生于

7、战国时期,春秋时期的变革不可能以法家思想作指导。【答案】A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1)图一和图二反映的根本问题各是什么?两幅图之间有何内在联系?(2)图三反映战国时期社会的突出特点是什么?魏国是如何应对这一形势的?(3)变法改革与战争有什么关系?【解析】本题以三幅春秋战国时期的图片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学生综合归纳、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图一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铁器。图二反映了牛耕技术的推广。图三反映了战国时期的显著特点是战争。生产力的发展推动手工业技术的进步,“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由此可以推断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答案】(1)图一反映出生产力发展出现铁制工

8、具,图二反映出牛耕的使用和推广。联系:铁制工具和牛耕技术的出现和逐步推广,推动农业发展,农业发展推动了手工业技术的进步,同时图二也是牛耕技术在文化领域的一种反映。(2)战争是战国时期的显著特点。魏文侯任用李悝、吴起进行变法改革,增强了国力,使魏国迅速崛起,成为战国前期最强大的国家。(3)各诸侯国只有通过改革变法,发展封建经济,才能够富国强兵。只有实现富国强兵,才能够达到对内巩固统治、对外战胜对方的目的。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韩昭侯的支持下,首先向挟封地自重的侠氏、公厘和段氏三大强族开刀。果断收回其特权,推毁其城堡,清理其府库财富充盈国库,这不但稳固了韩国的政治局面,而且使韩国实力

9、大增。与此同时,大行“术”治,整顿官吏队伍,对官吏加强考核和监督,“见功而与赏,因能而授官”。向韩昭侯建议整肃军兵,将贵族私家亲兵收编为国家军队,与原有国兵混编,进行严酷的军事训练,申不害还提出“四海之内,六合之间,曰奚贵,土,食之本也。”他还特别重视兵器制造,韩国当时就有“天下之宝剑韩为众”“天下强弓劲弩,皆自韩出”的说法。张文鸣申不害变法图强材料二李悝,在短时期内帮助魏文侯实施变法。提出“食有劳,禄有功,使有能,赏必行,罚必当”的主张,将无功而食禄者称为淫民,要求“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他还认为天地的收成和为此付出的劳动成正比,主张“尽地力之教”,提出“治田勤谨则亩益三升,不勤则损亦如

10、此”。法经出现后,魏国一直沿用,后由商鞅带往秦国,秦律即从法经脱胎而出,汉律又承袭秦律,故有“战国法经秦汉行”之说。秦一风李悝(1)根据以上材料,归纳韩、魏两国变法的相同点。(2)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战国时期诸侯国法律建设的重要性及对后世的影响。【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第(1)题,概括两段材料的大体含义,然后进行对比即可。第(2)题,第一问可由法律建设的目的,并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分析其重要性;第二问,由“由商鞅带往秦国又承袭秦律”分析其历史影响。【答案】(1)相同点:削弱和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重视农耕生产,发展经济;奖励有功之士。(2)重要性: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确保政令统一;有效控制人民。影响:为秦汉王朝法律所沿用;对后世统治者加强统治、维护国家安定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