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何与图形(精品)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5273831 上传时间:2022-08-15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2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几何与图形(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几何与图形(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几何与图形(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几何与图形(精品)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几何与图形(精品)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几何与图形(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几何与图形(精品)(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程理念下“空间与图形”的教学研讨第一场:案例研讨与提出问题一、对“空间与图形”的整体思考头脑风暴:1对于空间与图形,请写出您认为最重要的核心词。2在课程标准中,空间与图形的学习包括哪些内容?这些内容与过去有哪些变化?这种变化的意义是什么?四个部分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3在这部分教学中,请写出您印象最深刻的教学现象?您还有哪些困惑的问题?在课程标准中,空间与图形的内容分为四个方面:图形的认识、图形与位置、图形与变换、图形的测量。与过去相比,从以一些图形的性质和测量为主,扩充到四个方面感觉空间的、图形的内容更加丰富了、更加充实了。在与老师们的交流中,对于空间与图形这一领域,确确实实老师们有一些困

2、惑,而且有一些问题是带有普遍性的,比如:1为什么在认识图形时,先学“体”,不先学“面”?结果造成学生对“球”、“圆”不分。在学生没有“面”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如何给学生讲好“体”的知识?原来图形的认识基本上是从“平面到立体”,现在是从“立体到平面再到立体”,这样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为什么要把中学几何的东西(比如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下放到小学?学生热热闹闹操作了半天,还不如到中学一下子就许会了。小学几何与中学几何的不同的地方;学生学习图形性质的价值是什么?3“东西南北”、“平移、旋转、轴对称”等应该在科学课、美术课中学习,为什么要在数学课上学?图形的位置和图形的变换内容的数学价值是什么?4

3、“火车拐弯”“窗帘拉动(图形变化了)”是旋转或平移吗?什么是平移、旋转、轴对称。5现在谈到了空间观念,是不是摸摸、看看就是空间观念?什么是空间观念? 6学生的空间感比较差,比如从侧面观察立体图形时容易出现错误,教学中怎么办?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7不少老师不愿意在探索图形特征、空间观念等过程上下功夫,而是马上进入到图形周长、面积、体积等的计算,因为前者在考试一般不好考,这怎么办?有关考试评价问题。以上是教师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不难看出,现在老师们关注的问题与实施新课程开始的问题不大一样了。大家开始思考一些整体的、深层次的问题,比如课程结构方面的、空间观念方面的、设置某些内容的价值方面的,特别还

4、有学生认知困难方面的。下面大家就对这些问题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二、图形的认识这一部分内容从知识上看,似乎变化并不是太大,但是在一些教学方式、教学要求上,确实有一些变化。那么,首先从一个课例来开始:案例1 :第一学段“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直观认识”的两个教学过程背景:学生已经在一年级上册直观认识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在此基础上,一年级下册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内容。l 过程1(1)探索从正方体、长方体、三棱柱、圆柱中能得到哪些平面图形?从哪些立体图形中可以得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学生借助沙盘操作,可以把立体图形的某个面按在沙盘上)教师给学生比较充分的

5、时间,学生的思维很开放,比如对于从哪些立体图形中可以得到长方形的这个问题,学生开始提出了两个老师事先设想好的答案:长方体可以得到长方形;三棱柱“躺着”也能得到长方形。突然,一个学生指出圆柱也可以得到长方形,引起其他同学的好奇。他的回答如下:把圆柱滚一滚,或者把圆柱使劲按一按(实际就是截面),就可以得到长方形。受到启发,有的学生认为正方体也可以得到长方形。随着学生们的操作、交流、再操作,一节课的时间过去了将近一半。(2)教师演示从立体图形得到相应平面图形的过程(长方体长方形、正方体正方形、三棱柱三角形、圆柱圆),介绍平面图形的名称,并强调面在体上。(3)学生在纸上描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6、(4)认识交通标志中的平面图形(由于前面的时间比较长,后面老师还有很多练习没有做,只是匆匆做了此练习)。l 过程2(1)出示由4种平面图形拼成的有趣的小船(每种图形若干个,大小不一),让学生进行分类。(2)引导学生认识每种平面图形的名称。(3)学生分别从正方体、长方体、三棱柱、圆柱中得到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认识到面在体上。 与过程1不同,教师直接引导学生从长方体长方形、正方体正方形、三棱柱三角形、圆柱圆。(4)回到生活中去:寻找生活中“存在”的平面图形。(5)拼图游戏:用若干个平面图形拼图。在拼图的过程中,学生初步对图形的一些特征有了感受。当然,这节课教材不要求掌握图形的特征。讨论问题

7、:上面的两个教学过程,您更喜欢哪个?您的依据是什么? 其实,就这两个教学过程,某个学校的老师也进行了讨论。这些老师有喜欢过程1的,有喜欢过程2的,总结一下,分别的主要原因如下:l 更喜欢过程1的理由: (1)过程1非常开放,发展了学生的探索能力。(2)在活动中,使学生重点体会了面和体的关系。(3)在活动中体会了“展开图、截面”,为以后的学习积累了活动经验。l 更喜欢过程2的理由:(1)过程2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活动,紧紧把握住了本节的教学目标:直观认识平面图形,同时也让学生初步体会了面在体上。(2)对于一年级的孩子,过程1这样的挑战性活动,是不是难度高了。(3)特别是,

8、老师们提到了这么一个想法:毕竟,一个年级应该有一个年级的重点,这节课应该把重点放在认识平面图形。也有的老师希望如果能把两个过程结合就更好了,但显然一节课是绝对完不成的。通过以上案例的讨论,倒并不一定非要取得一个共识,所谓“教无定法”,只是希望通过案例引发老师们的进一步思考,因此提出几个问题:1您比较喜欢哪个教学过程,谈谈您的理由,关键是您的理由是什么?2对于图形的认识,在第一学段最重要的目标是什么?请举例说明。案例2:第二学段学习“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时,学生出现的困惑老师给学生提供了一些长短不同的小棒,鼓励学生用它们拼三角形。在此过程中,希望学生发现:当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或者是小于第三边的

9、时候,拼不成三角形,从而反过来意识到,三角形得两边之和应该大于第三边。实际教学中,对于两边之和小于第三边的情形,学生毫无疑义地认为不能拼成三角形。关键是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的情形,比如4,5,9,学生们却产生了分歧,一部分学生确实利用小棒“拼成”了三角形,也就是学生通过操作,认为“当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时,能拼成一个三角形”,并且很多同学都赞同。由这个案例,提出两个可以思考的问题:1. 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想法?您在教学中将如何处理?2.既然操作造成了“麻烦”,图形的认识是否还需要操作? 案例3:分享评价的案例上面提到过,不少老师不愿意在探索图形特征、空间观念等过程上下功夫,而是马上进入到图形周长

10、、面积、体积等的计算,因为前者在考试一般不好考。老师们有这样的想法也是正常的,这就需要我们在评价考试上共同探索。下面就是几个来自实践中的评价的案例:1请你将下面的图形进行分类,并说说分类的标准。2.补全图形消防栓上的长方形玻璃被打碎了(如下图),工人师傅想知道玻璃原来的样子,你能把它画下来吗?3五年级有关长方体的教学内容可以这样考查:上图中分别是一个长方体的前面和右面,那么这个长方体的底面积是( )平方厘米。A6 B12 C18 D44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2004年小学数学考试(基本题)(1)如图,正方体有多少个顶点?正方体的顶点显然在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是不需要学生记忆的。本题实际上是考察了学生

11、识图的能力。(2)如图,哪条直线与x垂直?以上呈现的这些评价试题,并不一定说都是最好的,但毕竟我们很多老师,在这方面已经走了一步,也就是说,图形的特征、探索的过程、空间观念是可以考察的。为了使大家有更广泛地分享和启发,提出下面的一个思考问题: 阅读上面的评价试题,对您有什么启发?以上通过三个案例,对图形的认识有了一个初步的梳理,最后针对这一部分留一些作业:作 业1原来的课程是从平面到立体,现在是从立体到平面,怎样理解?2在图形认识的教学过程中,量、折、撕、剪、画等操作活动的价值有哪些?3在评价学生对图形及其特征的掌握情况时,您有哪些好的评价方法和评价试题?三、图形与位置图形与位置这一部分内容,

12、是在新课程中增加的内容。对于新增加的内容,建议老师观察一下学生的原始想法。下面就是在没有学确定位置之前,对一所学校四年级学生所做的测试:测试问题:请你在纸上描述出你们班长的位置。下面是学生的几种做法:(1)文字叙述班长的位置:X行X列。比如三排第四个、第三列的第四个人。(2)文字叙述班长的位置:从X数X行X列。比如:从窗户数的第三排、第四个。从门这边数是第五组的第四个。(3)用图表示班长的位置:X行X列(4)用图表示班长的位置:从X数X行X列(5)还有一个孩子谈到了,班长在我的斜后方第三个。学生的想法很丰富,这一方面是个可喜的事情,另一方面,可能老师就犯愁了,现在的教材中或者是利用几排几列,或

13、者是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那么学生的这些想法和教材中的办法有什么联系呢?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几个思考问题:1学生的想法有道理吗?与教材中确定位置的方法有什么联系?2. 如果您的学生也有这些想法,您准备如何处理?在图形与位置的教学中,还有一些老师比较困惑的问题,现在也提出来供大家进一步讨论:1有的老师提出:教材规定的行列与某些地方生活中的行列似乎正好相反,怎么办?如何看待教师提出的这个问题?2确定位置的内容似乎科学课、社会课也要教,数学课为什么要设置这部分内容? 我们也把上面的第2题作为这一部分的作业。四、图形与变换图形与变换也是新增加的内容,我们还是从课例开始。案例:一位教师进行轴对称图形教学

14、的时候,课堂上出现了一个“突发事件”:教师组织学生对平面图形的轴对称性进行分析。在分析过程中,像正方形、长方形、圆,这些平面图形,它们的轴对称性学生的想法都很一致。而当判断(一般)平行四边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时候,学生产生了比较大的分歧。很多学生认为平行四边形就应该是轴对称图形,主要观点如下:(1)如果把平行四边形对折,再对折,它就能够完全重合了,对折了两次了。(2)把平行四边形从中间撕开,然后给它转过来,这样也完全重合了。(3)把平行四边形竖过来,看看两边是平行的,而且两边的角都是一模一样的,所以我认为它是轴对称图形。这位教师在课后反思中谈道:教师已经反复强调了对折以后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

15、对称图形,为什么学生还认为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学生的这种“执着”是什么原因呢? 以上教学中出现的现象挺有意思的,(一般)平行四边形按照定义一判断肯定不是轴对称图形,没想到孩子这么“执着”,他就觉得这么一个“完美”的一个图形,看着这么对称,它怎么能会不是轴对称图形呢?所以他特别想把它重合,想了好多办法:撕下来转过来,甚至再折一次。其实,孩子的想法蕴涵着丰富的数学价值,平行四边形虽然不能靠对折重合,它是可以通过旋转来重合的,那么是不是除了轴对称,还有其他的对称,所以提出下面的两个问题,也作为这一部分的第一个作业:作 业1小学阶段学习过的平面图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哪些是中心对称图形? 2学生们为什么总觉得平行四边形“对称”?学生的想法在教学上对您是否有启发?对于图形与变换,除了轴对称,还有平移和旋转,在此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