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 水 微专题3.1 水循环二轮地理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5271392 上传时间:2023-11-1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三 水 微专题3.1 水循环二轮地理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专题三 水 微专题3.1 水循环二轮地理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专题三 水 微专题3.1 水循环二轮地理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专题三 水 微专题3.1 水循环二轮地理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专题三 水 微专题3.1 水循环二轮地理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三 水 微专题3.1 水循环二轮地理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三 水 微专题3.1 水循环二轮地理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 Word版含解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版地理精品资料 2019.4微专题 水循环【知识精析】一、水循环1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及影响因素环节影响因素蒸发受太阳辐射、天气状况、下垫面性质等因素的影响水汽输送、降水受大气环流、天气系统、地形地势等因素的影响地表径流受地表状况、地形地势、降水强度、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下渗与地表植被、降水强度、降水持续时间、地表坡度、土质疏松状况等因素有关2.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在水循环的四个基本环节(水汽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径流输送)中,人类活动主要对径流输送施加影响,进而改变下垫面的特点。调节径流,加大了蒸发量和降水量。水利措施中修筑水库、堤坝等拦蓄洪水,增加枯水期径流,由于水面面积的扩大和地下

2、水位的提高,可加大蒸发。农林措施中,“旱改水”精耕细作,封山育林,植树造林等能增加入渗,加大蒸发,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加降水。修水库、跨流域调水、扩大灌溉面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入海年径流量,但对海洋来说,从总量上变化不大,相对海洋给大陆的水汽输送量影响是比较小的,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蒸发量,使大气中水汽量增加、降水量增加。围湖造田,破坏了生态平衡,造成了不可弥补的严重后果,减少了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了防洪抗旱的能力,减弱了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同时严重破坏了水产资源,使产量大幅度下降。此外保护湿地资源(沼泽)、植树造林(绿色水库)、保护草原(绿色蓄水池)是有利维护生态平衡的作用,反

3、之,则会产生恶劣的后果。3人类对水循环的利用和影响(1)正向利用修建水库,改变地表径流的季节分配,减少洪水期径流量,增加枯水期径流量;同时由于水面面积的扩大和下渗增大使地下水位提高,可加大蒸发量和降水量。跨流域调水,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也可以使蒸发量增加,大气中水汽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植树造林、保护湿地资源,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使下渗增多,减少地表径流。城市铺设渗水砖,可减小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增大地下径流量。实施人工增雨,加大降水量。合理的人类活动,对水循环某些环节进行正向利用,不仅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而且有效改善生态环境。如修建水库进行拦蓄洪水,减少洪水威胁和水灾发生,城市铺设渗

4、水砖可防治城市内涝现象。(2)负向影响滥伐森林,破坏地表植被,平时会减少蒸腾,空气中水汽减少,使降水量减少;降雨时,下渗减少,大量地表径流产生汇聚,容易发生洪涝灾害。围湖造田则减少了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了其防洪抗旱能力,也减弱了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城市路面硬化,增加地表径流,减少下渗,减小地下径流,地面蒸发量减少,易造成城市内涝。河流上游地区过度引水灌溉,会导致下游水量减少,甚至出现断流;对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和使用,地下水位下降,会使有泉水出露的地方出现断流,绿洲地区出现生态恶化和土地荒漠化。4.利用水循环分析地理问题(1)自然现象的形成沼泽地的形成:内流河断流的成因:(2)环境问

5、题的产生水资源问题缺水已成为全球性问题,一般可分为资源型缺水和水质型缺水两种类型。如果人类开发利用水资源的速度超过其循环周期,就会出现资源型缺水;如果人类生产、生活排放的废弃物使水质受到污染,就会造成水质型缺水。二、洋流的影响1.海雾的形成与分布:(1)形成:海雾由海面低层大气中的水汽凝结所致,通常呈乳白色,产生时常使海面能见度降低到1千米以下。(2)分布:寒暖流流经海域多海雾。寒流流经地区多海雾,主要在中、低纬度,季节为夏季;暖流流经地区多海雾,主要在中、高纬度,季节为冬季。 2.从离岸风看上升补偿流的成因: 当海岸上吹离岸风时(如低纬信风带大陆西岸),在水平方向上海水离岸流去,附近海区的海

6、水就会流来补充形成水平补偿流。与此同时,在垂直方向上,近岸深层海水也会上升至海面来补充,形成了上升流。上升流将海洋底层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为浮游生物带来丰富饵料,鱼类汇集。【素养提升】一、选择题(2016全国丙卷)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13题。1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C降水变率增大 D河道淤积2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降水量增加坡面径流增加蒸发(腾)量增加地

7、下径流增加A BC D3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2.C森林植被恢复后,植被覆盖率增加,植物蒸腾作用会明显加强,但是山地绿化只是小范围的植被变化,对降水影响较小,说法错误,说法正确;植被恢复后下渗增加,地表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加,说法错误,说法正确。故选C项。3.D 森林植被恢复后,下渗增加,透水岩层中含水量增加,则甲、乙两河径流总量会减少,A、B项错误;从图中岩层倾斜状况可知,同一岩层的海拔在甲河流一侧高于乙河流一侧,因此降水时

8、甲河流一侧山体的降水转化形成的地下水就会成为乙河流的补给水源,导致甲河流径流量减少,乙河流径流量增加,C项错误,D项正确。(2015全国卷)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下图示意雨水花园结构。据此完成45题。4铺设树皮覆盖层的主要目的是()A为植物提供养分B控制雨水渗漏速度C吸附雨水污染物 D保持土壤水分5对下渗雨水净化起主要作用的填充层是()A树皮覆盖层和种植土层B种植土层和砂层C砂层和砾石层D树皮覆盖层和砾

9、石层虹吸雨水收集系统是在缺水地区利用一些技术手段将屋顶的大气降水进行回收、处理、再利用的一种良性系统。读虹吸雨水收集系统示意图,回答68题。6该系统改造的水循环环节是()A蒸发 B降水C下渗 D径流7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是()A调节城市局地气候 B缓解城市用水紧张C缩短径流汇聚时间 D减少土壤水分蒸发8最适合使用该系统的地区是()A东北地区 B东南地区C华北地区 D青藏高原(2016江苏高考)下图为某流域森林火灾后第1年、第6年两次相同降雨条件下河流流量过程线图。读图,回答910题。9关于两次径流过程,说法正确的是()A第6年的流量峰值大B第1年的流速峰值小C第6年的河流含沙量大D第1年的河流径流

10、量大10导致图示径流差异的关键环节是()A蒸发 B下渗C蒸腾 D地下径流9.D森林火灾后,植被减少,第1年的森林覆盖率较低,经过几年的恢复,到第6年植被覆盖率应提高。相同降雨条件下,植被覆盖率低的时期(第1年),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差,河流的径流量大,流量峰值大;植被覆盖率高的时期(第6年),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强,河流的径流量小,流量峰值小。故选D项。10.B 根据上题的分析可知,森林涵养水源能力的大小影响径流量的大小,即下渗的多少是导致径流差异的关键环节。故选B项。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1112题。11图中代表的水循环的环节分别是( )A下渗地表径流蒸发地下径流 B蒸发地下径流下渗地表径流C地表

11、径流蒸发下渗地下径流 D蒸发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12下图表示降水后各因素对环节的影响,其中正确的是( )下图是北德维纳河流域示意图,该流域的地形是宽阔的、多丘陵的平原。据此完成1314题。13影响该流域冬季降水的海洋气流最主要来自()A南方 B北方C东方 D西方14该河流主要的补给水源是()雨水季节性积雪融水冰川融水湖泊水A BC D13.D由图中经纬度可知,北德维纳河流域位于东欧平原地区,该地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受盛行西风影响从西而来。14.A 北德维纳河流域纬度较高,受西风带影响,冬季降雪多,但由于气温低融化少,次年春天随着气温升高,积雪融化补给河流;受西风带影响,从大西洋来的水汽形成的降

12、水也是该区域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之一。人工鱼礁是一种人为的海底堆积物。在渔业资源不断衰减的今天,这些人为在海中放置的堆积物成为大海的守护者。读图回答1517题。15下列渔场的形成与人工鱼礁作用原理相似的是()A北海渔场 B北海道渔场C秘鲁渔场 D纽芬兰渔场16对于人工鱼礁被称为大海守护者的原因,解释最全面的是()A可诱集鱼类,形成渔场,以供人们捕获B为鱼类等提供繁殖、生长、索饵和避敌的场所C上升流将海底营养丰富的海水带了上来D为鱼群提供躲避风浪和天敌的藏身之地17营造人工鱼礁的积极意义有()保护、增殖渔业资源改善水质,改变洋流流向带动休闲旅游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修复和改善海洋生态环境改变海水的物理

13、、化学性质A BC D雾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当接近地面的大气中水汽达到饱和状态时,大量的微小水滴或冰晶微粒悬浮在空中,形成雾茫茫的天气,使视野模糊不清,气象学上把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读我国某省份某月大雾日数分布图,回答1819题。18.造成图中中部地区该月大雾日数较多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 B洋流 C纬度 D土壤19.图中海口市的雾气在日出后逐渐飘向岛屿中部,主要原因是()A受冬季风的影响 B受夏季风的影响C受海陆风的影响 D受气流垂直运动的影响二、综合题20读7月索马里洋流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分析驱动索马里洋流的西南风的成因。(2)判断图中索马里洋流是属于寒流还是暖流,并说明依据。

14、(3)7月索马里洋流附近海域的鱼群相对较多还是较少?为什么?(4)索马里半岛沿海有一条沙漠带,解释这里热带沙漠气候的成因。20.【解析】第(1)题,根据南亚夏季风的成因可知,西南风是南半球的信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移动,向北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形成的。第(2)题,图中有两条等温线,沿岸水温向北递增,故可判断洋流来自相对低温区,是寒流。第(3)题,迁移秘鲁渔场成因知识进行分析。7月索马里半岛盛行西南风,来自陆地的离岸风使沿岸表层海水流走,底层海水上涌,带来海底丰富营养盐类,吸引鱼群。第(4)题,沙漠带的形成与这里冬夏季都盛行来自陆地的较干燥的风和夏季沿岸寒流流经有关。【参考答案】(1)夏季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偏转成强劲的西南季风,驱动索马里沿岸的洋流向北运动。(2)寒流。因为索马里洋流从水温低于24 的海区流向水温高于24 的海区(索马里洋流的水温比流经海区的水温低)。(3)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