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江苏版)9.70第五单元复习训练(B卷)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5269761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江苏版)9.70第五单元复习训练(B卷)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七年级语文下(江苏版)9.70第五单元复习训练(B卷)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七年级语文下(江苏版)9.70第五单元复习训练(B卷)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七年级语文下(江苏版)9.70第五单元复习训练(B卷)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江苏版)9.70第五单元复习训练(B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江苏版)9.70第五单元复习训练(B卷)(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单元复习 训练(B卷)一、基础知识及应用(28分)(一)选择题(14分,每小题2分)1下列加粗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鸡黍(sh)荒秽(hu)机杼(zh)B骨髓(su)论语(ln)缀行(zhu)C肌肤(f)柱杖(zhng)不愠(wn)D排闼(t)叩门(ku)寝食(qn)2下列各句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河南乐羊子之妻B志士不饮盗泉之水C君之病在肌肤D学而时习之3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知之者不如好之者B诲女知之乎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D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4下列各句中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其一犬坐于前B一狼洞其中C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D禽兽之变诈几何哉5下列文学常识判断正

2、确的一项是A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B杜甫,字子美,唐代著名诗人,有“诗仙”之称。C扁鹊见蔡桓公出自韩非子喻老,作者韩非是春秋时期重要思想家。D狼节选自长篇小说聊斋志异,作者是清代的蒲松龄。6与“君有疾在腠理”之“疾”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疾风劲草B痛心疾首C疾恶如仇D积劳成疾7下面四句话最能体现狼狡诈的一项是A途中两狼,缀行甚远B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C目似瞑,意暇甚D狼不敢前,眈眈相向(二)语言积累运用(14分)1按要求用原文填空(10分)(1)论语中阐述“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诗句是_(2)游山西村中富有哲理的名句是_(3)过故人庄中写主客相聚、相饮、相谈的诗

3、句是_(4)论语十则中谈到真正有修养的君子应具有的品格是_2论语中许多内容,后来逐渐演化固定为成语。如“温故知新”“不耻下问”,请看下列语句各是什么成语的原型。(4分)(1)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2)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返,则不复也。”二、阅读(32分)(一)(10分)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

4、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1本文节选自_。(2分)2下边加粗字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A汤熨之所及也B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C扁鹊望桓侯而还走D臣是以无请也3下边加粗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A桓侯不应(理睬)B使人索扁鹊(寻找)C居十日(住)D针石之所及也(到)4“而”字的基本用法有两种,顺接和转接,下列句中表转接的一项是(2分)()A扁鹊望桓侯而还走B择其善者而从之C人不知

5、而不愠D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5下面名句中加粗词古今意思一致的一项是(2分)()A居五日,扁鹊复见B扁鹊望桓侯而还走C臣是以无请也D桓侯又不悦(二)(12分)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妻曰:“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利乎!”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稽废时日。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求懿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1给下列句中的带点字注音释义。(3分)(1)

6、成于机杼()(2)稽废时日()(3)以求懿德()2辨析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古今异义。(2分)(1)妻跪问其故。古义_今义_(2)乃捐金于野。古义_今义_3翻译下列句子。(4分)(1)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2)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4从课文中摘引有关文句,回答下列问题。(3分)(1)乐羊子妻批评丈夫拾遗污行,引述“志士”“廉者”事迹的两句话是_。(2)乐羊子妻用切身切会从正面说明养蚕纺丝在于“不已”的句子是_。(3)乐羊子妻从反面说明如果半途而废就将前功尽弃的句子是_。(三)(10分)魏文侯问扁鹊曰:“子昆弟三人,其孰最为善医?”扁鹊曰:“长兄量善,中兄次之,扁鹊最下。”魏文侯曰:“可得闻

7、耶?”扁鹊曰:“长兄于病视神,神未有形而除之,故名不出于家。中兄治病在毫毛,故名不出闾。若扁鹊者,血脉投毒药,副肌肤间,而名出闻于诸侯。”1对下列两组加粗词的用法判断正确的是(1)_(2)_(2分)(1)神未有形而除之故名不出于家而名出闻于诸侯桓侯故使人问之(2)扁鹊为最下可得闻耶孰最为善医名出闻于诸侯A和相同,和相同B和相同,和不同C和不同,和相同D和不同,和不同2下列句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长兄于病视神大哥治病是从人的内在精神察觉出病情。B神未有形而除之精神尚未表现于外形,就消除掉病因。C名不出于家自己的家庭出不了名声。D副肌肤间从病人的血脉肌肤中进行诊断治疗。3本文记叙了扁鹊和

8、魏文侯的对话,扁鹊认为最高明的医道是_ 。(用自己的话回答,不超过15个字)(2分)4联系实际说说扁鹊所说的医术愈高的人,为什么名声反而愈小。(2分)5这段文字,对你有什么启发?(2分)三、作文(40分)题目:那件事给我的启示要求: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记叙文。参考答案一、(一)1C2D3A4B5A6D7C(二)1(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3)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4)人不知而不愠。2(1)尽善尽美(2)举一反三二、(一)1韩非子喻老2D3C4C5D(二)1(1)zh织布梭子(2)延迟(j)(3)y 美好的2(1)挺着身子跪,以示敬重。双膝着地坐,臀部压在脚后跟。(2)丢弃献出3略4(1)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2)此织生自蚕茧累寸不已,遂成丈匹。(3)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三)1(1)D(2)B2C3能够察病于外形,防病于未然4联系当时社会,真正有为之士,反不为人理解,而才能一般之人却名声大振。5应防患于未然;默默无闻的人也可能很有才干。三、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