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工时管理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5268041 上传时间:2023-12-20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6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标准工时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标准工时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标准工时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标准工时管理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标准工时管理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标准工时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标准工时管理(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目录目录UNIT1 序2UNIT2 名词定义2UNIT3 标准工时管理流程3一、流程概貌3二、各流程节点的处理人与职责4UNIT4 标准工时的制定5一. 新机种导入时, 标准工时的预估制定:5二、 量产时机种工时的实际测量和标准作业时间的确定52.1、实际测时前的准备工作52.2、 实地测时的观察和记录52.3、 测时资料的整理分析52.4、 标准作业时间的确定6UNIT5 产品平衡率7一、平衡生产线的意义7二、工艺平衡率的计算 7UNIT6 标准工时数据信息8UNIT7 工艺路线的建立与维护管理8一、工艺路线的建立81、手工建立工艺路线 82、拷贝

2、已存在的工艺路线建立资源 123、计算产品的制造提前期 134、外协工艺路线建立 14二、工艺路线的维护19UNIT8机型制造成本分析(标准制造成本)22附件23UNIT1 序标准工时是标准和基础,是其它特殊工时制度的计算依据和参照标准。因此标准工时制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标准工时是指具有平均熟练程度的操作者,在标准作业条件和环境下,以正常的作业速度和标准的操作方法,完成某一项作业所需要的总时间。 (9-Dec-96)UNIT2 名词定义1、 标准工时: 具有平均熟练程度的操作者,在标准作业条件和环境下,以正常的作业速度和标准的操作方法,完成某一项作业所需要的总时间(单位S)。其计算公式为:标准

3、工时实测作业时间(1评比系数)(1宽放率)正常作业时间(1宽放率)2、 平均熟练程度的操作者: 经培训合格,在某工种有1个月以上的工作实践经验者,可视为该工种之平均熟练程度的操作者。3、 标准作业条件和环境: 即工作区域之设备、工装夹具、物料、微气候等处于安全合适的条件下。4、 正常的作业速度和标准的作业方法: 在不会引起过度的精神或身体的疲劳之速度下,以规定的操作步骤、操作方法进行作业。5、 实测作业时间: 即现场实际量测得到的某一项作业实际发生的时间。6、正常作业时间: 合格工人按规定的作业规范进行工作所需要的时间。正常作业时间实测作业时间(1+评比系数)7、 工作评比: 即把操作者的实际

4、状态与标准条件进行比较,给出相应评比系数,将实测作业时间调整为正常作业时间之方法。评比系数: 由于操作者的作业速度存在个体差异,需要在实测作业时间的基础上加入的修正系数(本规范中采用平准化法中的评比系数作为标准)。平准化法 (Leveling):它将熟练努力工作环境一致性四者作为衡量工作的主要评比因素,每个评比因素再分为超佳(或理想)优良平均可欠佳六个等级。8、 宽放率(%): 指为剔除操作者因生理限制、操作方法、客观条件等造成的时间延误影响, 给正常作业时间加入的修正系数,通常以工作抽样法获取基础数据来确定。宽放时间主要由四项组成,包括作业宽放疲劳宽放生理宽放和管理宽放。宽放率的计算公式:

5、宽放率(%)=宽放时间/正常工作时间100%9、线平衡率=产线所属各工位标准工时之和(该线瓶颈工站标准工时工位总数)100%10、 瓶颈工站: 是指在流水生产线中,单片产品产出时间最长的工站。11、 节拍时间: 即指生产在线连续产出两件相同制品的时间间隔(单位S)。节拍时间有效工作时间产出产品数量12、 工站: 指生产流程中独立且不可缺少的作业站别,可包括1个或多个相同作业的工位。13、 工位: 指生产流程中的最小组成单位,通常由1人进行独立作业。UNIT3 标准工时管理流程一、流程概貌二、各流程节点的处理人与职责2.1、负责机种的IE 工程师收集产品相关资料,制定产品PMP,按预估(新产品)

6、或实际量测(转量产产品)的标准工时数据制作机种的标准工时测量表(参见附件一), 提交IE 主管进行审核;2.2、IE主管负责标准工时表的审核2.3、核准通过后,routing维护员负责将标准工时维护到ERP系统并在标准工时一览表变更记录表(参见附件二、三)中登记,登记信息包括:机种名称、标准工时/人力/产能、建立日期、责任人;2.3、 标准工时管理员将标准工时测量表及标准工时一览表变更记录表维护到共享资料平台。UNIT4 标准工时的制定一. 新机种导入时, 标准工时的预估制定:1.1、 在新机种导入试作之前, IE 工程师须进行该机种的标准工时预估, 并在ERP系统中建立工艺路线和相关作业。1

7、.2、IE 工程师在预估新机种的标准工时时, 有三种方法可供采用:类似机种参考法: 如果过去有同系列的机种大量生产并已具备实际量测的工时数据, 进行PMP和实物的比较后得出修正版的类似标准工时;MOD 法: 模特法(Modular Arrangement of Predetermined Time Standard)它以简单的手指动作为最基本动作单元,身体其它部位动作所需时间都以手指动作一次所需时间的整数倍表示。它包括了21种基本动作,8 个时间值,时间单位以MOD 表示。换算关系如下:1 MOD0 . 1 2 9 S 1 S 7.75 MODMOST(Maynard Operation Se

8、quence Technique梅纳德操作序列技术)预定时间法,它将所有动作分为三种:普通动作(ABG ABP A),控制动作(ABG MXI A)和使用工具(ABG ABP U ABP A),各个动作根据难易程度有不同的参数值,将每个动素(动作元素)的参数值加起来乘以10就得到该动素的总TMU,总TMU乘以单位时间0.036S即是该动作的标准时间,最后将所有动作的标准时间求和即为整个产品的有效时间,有效时间再加上宽放时间即为产品的标准时间。MOST的时间单位是TMU(Time Measurement Unit) 1TMU =0.00001 H =0.0006 min =0.036 S1.3、

9、IE 工程师在ERP 系统中建立新机种预估的标准工时后, 在该机种实际量产时须进行实际作业时间的测量, 新的标准工时数据审核后更新到ERP 系统中。二、 量产时机种工时的实际测量和标准作业时间的确定当新机种导入量产时, IE 工程师开始根据秒表测时法进行实际作业时间的测量。测时步骤与方法如下:2.1、实际测时前的准备工作明确测时目的,确定测时对象,调查作业现场环境和条件。 工位的动作细分和确定计时点:A. 机动时间与手动时间分开;B. 定量作业要素与变量作业要素分开;C. 规则作业要素与不规则作业要素分开;D. 工位细分后还要规定出各作业要素明显可辨的界限,即计时点;E. 测时工具准备 (秒表

10、、观测板、记录表) 及观测人员培训。2.2、 实地测时的观察和记录将机种测量日期测量人工位名称填入标准工时测量表(参见附件一)。测量方法常用的有:连续测时法、反复计时法、循环计时法。A.连续测时法:从观察开始就启动秒表,在每个作业要素结束时记下其结束时刻,连续将各循环周期内所有作业要素一一记录,直至满足测量所需次数时停下秒表。B.反复计时法:在每个作业要素开始时启动秒表,作业要素结束时,按停秒表,然后把经过的时间记录在表中,同时将秒表规零。每个作业要素都如此反复进行。C.循环计时法:将全部作业要素一次性测完, 在记录时每次舍弃一个作业要素,将其余的作业要素合并为一进行计时&记录的方法,等全部观

11、察次数结束后,再计算出各作业要素的实际时间。2.3、 测时资料的整理分析2.3.1、 检验测时数列的稳定性。可利用管理图发现异常值,轻则舍弃个别值,偏差太大则重测。剔除异常值也可用三倍标准差法,正常值为x3s 内的数值。设对某一操作单元观测n 次,所得时间分别为:x1、x2、xn,平均值与标准差的计算公式为:2.3.2、 剔除异常值后,计算出应观测次数N。在满足5%精确度和95%可靠度要求的情况下,观察次数由以下公式计算:N-确定需要的观测次数,n-事先实测次数,xi-每一次秒表读数如果N10,无须再观测;如果N10,应再观测(N-10)次。观测时同样需要注意人为判断数据真实性; 将补测的数据

12、记入标准工时测量表。2.4、 标准作业时间的确定2.4.1、 Test站 标准工时制定标准工时计算公式标准工时(手动 time+ Test time)= (观测时间(1评比系数) (1宽放率)平均机台测试时间)宽放率= 通常统一为10% (如遇特殊情况可在5%15%内调节)评比系数= 经验值(-0.2- 0.2)2.4.2、 装配/包装 标准工时制定标准工时计算公式标准工时=(各工站观测时间(1评比系数) (1宽放率)宽放率=通常统一为10% (如遇特殊情况可在5%15%内调节)评比系数= 经验值(-0.2- 0.2)将以上的方式获得的标准工时记录到标准工时测量表2.5、产品的节拍时间将每个工

13、站获得的标准工时记录到标准工时测量表,该表中的节拍时间(为瓶颈工站的时间,即指在流水生产线中,单片产品产出时间最长工站的标准工时)为该时间为产品的标准工时(S)UNIT5产品平衡率在标准工时测量表中,需要计算该产品的平衡率一、平衡生产线的意义通过平衡生产线可以达到以下几个目的: 1、提高作业员及设备工装的工作效率; 2、减少单件产品的工时消耗,降低成本(等同于提高人均产量); 3、减少工序的在制品,真正实现“一个流”; 4、在平衡的生产线基础上实现单元生产,提高生产应变能力,对应市场变化,实现柔性生产系统; 5、通过平衡生产线可以综合应用到程序分析、动作分析、规划(Layout)分析、搬运分析

14、、时间分析等全部IE手法,提高全员综合素质。 二、工艺平衡率的计算 要衡量工艺总平衡状态的好坏,设定一个定量值来表示,即生产线平衡率或平衡损失率,以百分率表示。 1、生产线的平衡计算公式 平衡率=(各工序时间总和/(工位数*CT)*100=(ti/(工位数*CT)*100 2、生产线的平衡损失率计算公式 平衡损失率=1-平衡率 UNIT6标准工时数据信息标准工时数据信息共享、便于找出产品生产改善点、减少平衡损失。需要转换成产品的标准产能方便计划、生产查询使用。1、 标准产能计算公式产品标准产能=3600/节拍时间(去除小数点取整数)2、数据信息表2.1、机种标准工时测量表:标准工时测量表,参见附件,需要记录信息包括:机种、制程段、工序、每个工序8-10次的测试时间、每个工序的标准时间(已经考虑了宽放与评比系数)、标准人力、节拍工时、平衡率(参见产品平衡率计算内容)。2.2、 标准工时信息表:产品标准工时一览表参见附件,需要记录信息包括:制程段、机型型号、标准人力、标准产能、标准工时、日产能、与年初标准产能、标准人力。2.3、 2.3、工时更新记录:标准工时更新记录表参见附件,需要记录信息包括:机种名称、制程段、更改前后的标准人力、标准产能、标准工时、变更原因。以上三个标准工时信息表需要共享到资料平台供相关部门参考使用。UNIT7 工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