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答题技巧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5267400 上传时间:2022-08-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2.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答题技巧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答题技巧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答题技巧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答题技巧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答题技巧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答题技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答题技巧(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阅读题一般会出以下题型-1、字词句方面:给文中的某些汉字选择正确读音、选择正确汉字 与原文中的字组成词、在原文中填写相关词语(如)或者为文中词语选择正确解释,或者就某 字进行查字典知识方面的答题、就某词进行近反义词填空或者等;2、标点方面:给文中缺少 标点处打上正确的;3、分析、理解类题目:给原文分段,有的要写段意、概括大意或者主要 思想情感;有的只要求写出某些句子的含义;4、拓展类题目:一般会要求你按一定要求写写类 似词语或语句;有的只要求写你读了本文后的感受,或者所想到的人或事;或者用些“假设性” 的提问(如:如果是你遇到这样的事,你会怎么去对待呢),让你“任意”发挥一下等等小学 语文阅读

2、题的常规提问方式主要是些常见的题型:填空、选择、判断、问答等,也有要求在 原文处进行修改的(一般是五六年级).。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答题技巧(2011-12-27 19:34:52)转载标签:栾俑分类:叶的珍藏-文情书情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答题技巧语段阅读题答题总原则:(1)、先读题后读文。读题时注意从题干中找出“题眼”(即答题关键点),带着问题读文, 使阅读具有明确的目标。(2)、读文时,要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3)、准备答题时,必须再次细读题目,找准“题眼”。(4)、答题时,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要对这些段落反复研读;如涉及全篇,则要再读 全文。1、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

3、、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2、记叙文中常见的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3、找主题句: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4、记叙的线索及作用: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 (4)作者的情感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 晰。答题套路:如:文章以“”线索,中间串写了“、”几件事,选材典型,脉络清晰,主 旨鲜明。5、记叙的顺序及作用:(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

4、生动性。(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6、语言特色:(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 谐、节奏感强等)答题套路:这篇文章语言(自然朴素或生动优美)如“(摘录文章中的相关句子),它 例句:这篇文章语言优美生动,如“让人了却忧虑,悠游其中”、“拍打着你心底沉淀的情绪”、“攫走你紧紧扯在手里的轻愁”等,笔意超逸,清新隽美,富有诗意,给人留下不尽的余味。注意: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一定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选用恰当的词 语,切莫张冠李戴。7、写作手法及作用:(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巧

5、设悬念、以小见大、开宗明义、卒章显志、 托物言志(即象征)、寓事于理、情景交融、夹叙夹议)答题套路:这篇文章采用“XX”的手法,作者通过“(文章相关内容)”使文章写得“” 例句:这篇文章采用象征的手法作者通过对北方白杨树的赞颂,来赞颂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 广大军民保卫祖国的英雄气概和团结向上的精神,它使文章意蕴含蓄,情感激越,作者的赞 美之情藉此得到淋漓尽致的抒发。(1)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 动的效果。(2)比喻手法: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3)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4)象征手法

6、(托物言志)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 强了文章的表现力。(5)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 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衬托,同类事物衬托是正衬”,相反事物衬托是“反衬”; 以次衬主。(7)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 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8)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 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8

7、、记叙文修辞手法的作用。 比喻:形象生动; 夸张:突出所描绘的事物或情境的特点(程度); 拟人:生动活泼,富有生命力。赋于某物以人的性格感情(喜怒哀乐等); 对偶:形式整齐,节奏鲜明,富有表现力; 排比:加强语气,增强语势; 反复:加强语气,增强语势;更好地强调了 反问:加强语气,增强语势,更好地强调了 设问:自问自答,以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9、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 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一句不离段一段不离篇,抓住关键词,分析它的特点及含义,联 系上下文再解释。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10、关键

8、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 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 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 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 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11、分析记叙文语段中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 特点等。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 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9、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 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12、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分析:(1)、对上文(或全文):照应上文、首尾呼应、总结上文(或全文);(2)、对下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3)、对上下文:承上启下(过渡)。13、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答题套路:“XX” 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 殊含义。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14、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1、用第

10、一人称;2、采用1 + 2或1 + 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 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15、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1、必须用第一人称;2、必须仔细研读具体语境。16、文段中事例的概括:(1)、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情;(2)、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17、记叙文的人称:(1)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或者角度展开记叙。第一人称的“我”有时是作者本人, 有时是作品中的一个角色,即经过艺术加工的“我”。经过了虚构,就不是作者本人;把生 活的真实的我记录下来,

11、这就是作者本人。作用:便于直抒胸臆,读来有亲切感和真实感。(2)第三人称:以第三者的地位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件、场景等。作用:不受时空限制,能够从多方面自由叙述。(3)注意:有的文章中运用了第二人称代词,一般多是出现在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叙 述里,实际上仍是站在第一人称或是第三人称的角度写的。作用:可以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拉近和读者之间的距离,便于感情的交流。18、记叙文中的描写:记叙文中的描写分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1) 、人物描写又细分为:(1)肖像描写 (2)外貌描写 (3)神态描写 (4)动作描 写 (5)语言(对话)描写 (6)心理描写另外,人物描写从另一个角度看,又可以分为

12、: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人物描写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2)、环境描写又可以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1)、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2)、推动情节发展;(3)、渲染气氛;(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5)、突出、深化主题。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1)、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2)、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 样的社会现实。19、记叙文的提炼中心、主题:要注意体会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以及蕴涵在文中的思想感情。注意一些常 用词语,如

13、概括主要内容,一般用:本文记叙了,描写了,介绍了,通过, 等等,如概括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一般用:表达、抒发、赞美、歌颂、 揭露、鞭挞、讽刺、说明、揭示、反映等。20、记叙文中议论:记叙文中议论是以记叙为基础,对记叙的内容进行分析或评论。“叙” 主体,“议”是附属成分,不可本末倒置;“议”是“叙”的自然发生,并不是强加上去的。“议”宜短不宜长,点到为止,不可以“议”代“叙”。记叙文的议论有三种方式:先叙后议、先议后叙、夹叙夹议。作用:可起到承上启下;统领全文;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 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21、记叙文中抒情: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

14、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 染力。22、记叙文中的说明:记叙文中的说明是记叙中的补充交代,一般要求文字简明扼要。23、记叙文中的过渡及照应。(1) 过渡:过渡是段落层次连接的桥梁。要求:恰当、巧妙,能够使文章连贯、布局慎密、转承自然。过渡时一般用词语、句子、段 来过渡。作用:过渡能在段与段、层次与层次之间起到纽带作用或穿针引线、承上启下、组织成篇的 作用。(2) 照应:照应是指上下文之间的相互照顾和呼应,包括交代和照应两个方面。交代是对 后面要表现的内容在前面适当地提示一下;照应是对前面提示的内容的回答。照应可以分为:开头(起段)与题目的照应、开头与结尾的照应、前设悬念后有照应(即文 章前后照应

15、,或称:相互照应)、相同或相近的语句、段复迭式照应。24、文段(各种文体)中指代词指代对象的判断:(1) 、常考的指代词有:这、那、这些、那些、其他、以上、如此、此;(2) 、一般是往前找;(3) 、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25、开放性阅读试题的解答:这类试题实际就是要考查学生对选文内容或重要句子的感悟能力。要求学生把阅读与生活、 阅读与写作、阅读与学习方法、阅读与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答题套路:这一类型的题目它都会要求考生“谈谈你的看法”,“你认为”只要符合文题要求,所谈 内容言之成理即可得分(1)表达时最好要有标志性语言。在答题时可以用“我认为。比如”这样的标志性 语言。先用“我认为。”言简意赅地表明自己的观点。(2) 、再用“比如V “例如”之类的词语,运用举例论证或道理论证来支撑自己的观点。这 样,不仅给阅卷老师留下观点鲜明之感,而且给人以条理清楚,论证有力的良好印象。(3) 、表达内容要紧跟时代步伐,贴近生活实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