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质酸公司人力资源系统分析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5265606 上传时间:2024-01-21 格式:DOCX 页数:93 大小:79.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透明质酸公司人力资源系统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透明质酸公司人力资源系统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透明质酸公司人力资源系统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3页
透明质酸公司人力资源系统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93页
透明质酸公司人力资源系统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9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透明质酸公司人力资源系统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透明质酸公司人力资源系统分析(9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透明质酸公司人力资源系统分析目录第一章 项目简介4一、 项目名称及项目单位4二、 项目建设地点4三、 建设规模4四、 项目建设进度4五、 建设投资估算4六、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5第二章 劳动定额统计与分析7一、 劳动定额完成情况的分析7二、 产品产量定额的统计范围和要求8第三章 企业劳动定员制定修订的基本方法11一、 企业劳动定员传统的制定修订方法11二、 企业劳动定员制定修订的新方法13第四章 招聘评估指标的统计分析16一、 招聘成本及其相关概念16二、 招聘活动过程评估的相关概念17第五章 招募方式的选择21一、 选择人员招募方式的主要步骤21二、 外部招募的主要方法22第六章 企业培训

2、制度的建立与推行分析29一、 企业培训制度的执行与完善29二、 企业各项培训制度的起草29第七章 基于培训需求分析的项目设计41一、 企业员工培训与开发项目设计的原则41二、 企业员工培训项目的开发与管理43第八章 绩效考评方法51一、 综合型绩效考评方法51二、 行为导向型客观考评方法52第九章 绩效考评指标与设计58一、 基于不同维度的绩效考评指标设计58二、 绩效考评标准及设计原则61第十章 岗位评价的基本步骤68一、 岗位评价的特点68二、 岗位评价的基本功能69第十一章 薪酬体系设计的前期准备71一、 薪酬体系设计的基本要求71二、 薪酬管理的基本概念74第十二章 职业安全卫生保护管

3、理87一、 岗位安全教育的内容和要求87二、 职业安全卫生防护设施、器具和个体用品管理台账的分类87第十三章 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88一、 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制定的程序88二、 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的特点90第一章 项目简介一、 项目名称及项目单位项目名称:透明质酸公司项目单位:xx投资管理公司二、 项目建设地点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待定),占地面积约29.00亩。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非常适宜本期项目建设。三、 建设规模该项目总占地面积19333.00(折合约29.00亩),预计场区规划总建筑面积32749.40。其中:主体工程2

4、1281.95,仓储工程4644.75,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3639.10,公共工程3183.60。四、 项目建设进度结合该项目建设的实际工作情况,xx投资管理公司将项目工程的建设周期确定为24个月,其工作内容包括:项目前期准备、工程勘察与设计、土建工程施工、设备采购、设备安装调试、试车投产等。五、 建设投资估算(一)项目总投资构成分析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13811.68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0923.3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9.09%;建设期利息261.2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89%;流动资金2627.0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5、19.02%。(二)建设投资构成本期项目建设投资10923.38万元,包括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其中:工程费用9252.78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1397.85万元,预备费272.75万元。六、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财务效益分析根据谨慎财务测算,项目达产后每年营业收入269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23400.96万元,纳税总额1849.68万元,净利润2543.78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10.53%,财务净现值-1217.07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7.43年。(二)主要数据及技术指标表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占地面积19333.00约29.00亩1.1总建

6、筑面积32749.40容积率1.691.2基底面积11986.46建筑系数62.00%1.3投资强度万元/亩362.532总投资万元13811.682.1建设投资万元10923.382.1.1工程费用万元9252.782.1.2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万元1397.852.1.3预备费万元272.752.2建设期利息万元261.242.3流动资金万元2627.063资金筹措万元13811.683.1自筹资金万元8480.373.2银行贷款万元5331.314营业收入万元26900.00正常运营年份5总成本费用万元23400.966利润总额万元3391.717净利润万元2543.788所得税万元847.

7、939增值税万元894.4210税金及附加万元107.3311纳税总额万元1849.6812工业增加值万元6461.4013盈亏平衡点万元13866.48产值14回收期年7.43含建设期24个月15财务内部收益率10.53%所得税后16财务净现值万元-1217.07所得税后第二章 劳动定额统计与分析一、 劳动定额完成情况的分析(一)利用分组法分析集体劳动定额完成情况利用上述方法计算企业、车间或班组的劳动定额完成程度指标,只能从全局上反映定额的执行情况,不能说明到底有多少员工完成定额、有多少员工接近或没有完成定额。因此,利用分组法,按员工劳动定额完成程度进行统计分组,可以观察总体内部的构成,对劳

8、动定额的执行情况作出全面的详细说明。(二)分析劳动条件不正常和工时利用不充分对劳动定额的影响1、已知某车间报告期内工时消耗及产品产量的统计资料如下。通过上述计算表明,从企业整体来考察,企业劳动定额完成程度只达到905%,如果将不必要的工时损失和占用的影响因素考虑在内,企业劳动定额综合的完成程度仅为79%,远没有达到现行劳动定额规定的要求。而从企业员工的技术状况和劳动能力来看,员工劳动定额完成程度为115.4%,即员工实际工作1个小时,可完成1154个定额工时的任务。在经过上述计算分析以后,还应对企业生产组织和劳动组织的状况,以及劳动条件失常和工时利用不充分等原因进行更深入的调查研究,以便采取措

9、施,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二、 产品产量定额的统计范围和要求劳动定额完成程度指标是根据实际完成定额工时与产品实耗工时的对比而求得的。为了保证该项指标计算的准确性,确切反映劳动定额的实际完成情况,必须对计算公式中分子项与分母项指标的统计内容和范围加以明确。(一)报告期产品产量的统计范围如前所述,完成定额工时指标等于报告期内实际完成的产品产量(Q,)与该种单位产品现行工时定额(t)的乘积(Q1t.)。在统计完成定额工时总数时,除了应注意与分母(实耗工时)在时间和空间范围上的一致性以外,还要明确报告期产品产量的统计范围。一般来说,企业在统计产品产量指标时,只有合格的产品才能予以

10、统计,废品则不得计算在内。但在计算劳动定额完成程度指标时,为了全面考察劳动者支付的劳动消耗量,需要将有效劳动和无效劳动0加在一起。在统计产品产量指标时,不是一律将废品排除在外,而是根据废品产生的原因具体问题具体处理。 1、如果是为了反映员工、班组和车间的劳动效率,非因员工、班组和车间过失而造成的废品,应统计在报告期产品产量内。这样做,既能够保证完成程度指标分子与分母数据的一致性,又能够充分反映员工、班组和车间完成定额的能力,不挫伤员工的生产积极性。2、当考察整个企业的劳动定额完成情况时,除外协件在加工时发生料废等情况外,无论何种因素造成的废品,均不得计入产品产量。也就是说完成程度指标计算公式中

11、的分子项,只能是完成合格品的定额工时,不包括废品工时。(二)现行工时定额的内容企业在组织生产的过程中,由于产品设计结构、工艺加工方法、设备或工艺装备、原材料材质和规格,以及劳动和生产组织的变更,会使产品现行定额不能适应生产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应追加或补付时。这种追加或补付工时称为追加或补充定额,原工时定额则称为基本定额。基本定额和追加定额或补充定额之和,是企业在特殊情况下对生产单位合格产品工时消耗的规定。当上述情况出现时,计算劳动定额完成程度指标应注意两点。1、计算员工、班组和车间劳动定额完成程度指标时,对非员工、班组和车间本身的原因所造成的追加定额或补充定额,应计算在产品工时定额之内。这样

12、做才能真实反映生产员工的劳动效率,表明其完成定额的能力。2、计算整个企业劳动定额完成程度指标不应包括追加定额或补充定额这是因为,不正常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的出现主要责任在企业。这样处理才能反映出企业在劳动定额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第三章 企业劳动定员制定修订的基本方法一、 企业劳动定员传统的制定修订方法传统的劳动定员制定修订方法是指自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一五计划以来,在制定修订行业或企业劳动定员标准中所广泛使用的方法,具体包括按劳动效率定员法、按设备岗位定员法、按工作岗位定员法、按比例定员法和按职责范围定员法五种方法,这些方法主要用于核算行业或企业中某一类岗位人员的综合劳动定员即定员总额。随着劳

13、动定员定额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这些方法在适用范围、精准程度、定员水平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进行了拓展和进步,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一)按劳动效率定员法按劳动效率定员有三种具体核算方法。1、对实行劳动定额考核的岗位综合定员的核算方法。按劳动效率定员法一般是采用数学公式的形式,规定核算劳动定员人数的依据和方法。对于企业中可以实行工时定额或产量定额考核的一线生产岗位,可以采用按劳动效率定员法,依据以下计算公式,核算该类岗位的综合劳动定员即定员总额。(二)按工作岗位定员法1、采用经验推断或对照比较的方法,在明确岗位主要工作内容的情况下,确定非直接生产岗位的劳动定员,并采用表格的形式,展示岗位的基本定员的

14、内容和要求。2、以工作岗位调查为基础,采用多种方法,在明确岗位作业内容、质量要求和工作轮班、劳动组织等方面特点的基础上,采用文字和表格相结合的形式,展示基本定员的内容和要求。3、以工作岗位研究为基础,先进行工作岗位分析,在进行岗位再设计的基础上,编制工作岗位说明书,明确岗位的业务分工及其职责范围,对各类岗位进行综合评价,并编制工作岗位分类标准。在制定工作岗位基本定员时,其构成要素一般应当包括岗位分类、岗位编码、岗位名称、岗位职责、工作内容、工作要求、人员数量与素质等多方面的内容和要求。(三)按职责范围定员法功能模块定员法。在企业中,任何一个职能或业务部门的设置都具有其必要性和现实性。按照系统论的观点,一个系统之所以能够存在,是因为它自身具有特定的功能,并且其总功能是其分系统、分支系统子功能的集合。本方法是依据上述系统理论的基本原理,将一个部门的总功能分解为分功能、分支功能及功能单元,依次按照具体的内容,逐一作出归类合并,并在科学合理衡量和调整各个岗位工作任务量的基础上,对现有的工作岗位进行再设计,编写部门工作说明书,具体提出本部门各层级岗位设置要求,明确岗位名称、职责范围及其基本劳动定员。二、 企业劳动定员制定修订的新方法(一)零基定员法零基定员法是以零为起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