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楼工后浇带程专项施工方案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5263851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4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楼工后浇带程专项施工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综合楼工后浇带程专项施工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综合楼工后浇带程专项施工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综合楼工后浇带程专项施工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综合楼工后浇带程专项施工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综合楼工后浇带程专项施工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楼工后浇带程专项施工方案(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 录一、目录.1二、编制说明、工程概况.2 三、施工方案 .5 四、质量安保证措施 .23 五、墙面施工缝质量保证措施.26 六、后浇带质量验收和人员安排.27 编制说明说明:施工过程中编制的专项施工方案为本施工组织设计的补充部 分,因编制依据发生改变(如图纸、技术变更等),造成本施工组织设计中有关内容与专项施工方案发生矛盾时,以专项施工方案为准。本施工组织设计施工进度计划和施工过程中专项报批的内容发生冲突时,以专项报批的为准。一工程概况 1.工程基本资料项目名称:中石油综合楼地下室 建筑面积:2832.01m 建筑物形状:整个建筑物顶板埋在地约-8.5米,地下室成长方形69.938.75米

2、,层高5.1米。地下室底板厚600mm、700mm、1600mm不等,地下室顶板厚250mm、200mm,地下室剪力墙厚300mm。地下室底板、外墙及顶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5、抗渗等级为S8。 2.工程后浇带设置地下室底板、外墙、顶板分别在20/21轴;R/Q轴,21轴右侧1200mm处设置变形后浇带、Q轴左侧3100mm处设置沉降后浇带,宽度为800mm。(塔吊基础、顶板;人货梯顶板均按后浇带施工)3.工程地地下水位稳定在14.80m15.20m。二设计要求:(一)结构设计总说明中关于后浇带的说明1.后浇带应从基础到地下室顶沿水平及竖直向贯通留设。2.后浇带分变形后浇带、沉降后浇带、沉降及

3、施工后浇带;由设计图指明后浇带的类型。3.施工后浇带应在其两侧混凝土龄期达到60天后浇筑。沉降后浇带应在主体结构封顶板浇筑后45天,且其两侧结构单元沉降基本稳定(提供沉降观测数据),经设计同意后浇筑。沉降兼收缩后浇带的浇筑时间应同时符合收缩后浇带和沉降后浇的要求。4. 底板、剪力墙及梁后浇带处留筋采用贯通方式,外露钢筋涂刷水泥浆作防锈 保护。5.板、墙、梁的后浇带做法详见图集11G101-1P98;基础底板、基础梁的后浇带做法见图集11G101-3P93:地下室底板后浇带做法见平法图集11G101-3P94、外墙超前止水参照底板的做法。6.楼板后浇带处当板面无钢筋时,应在板面设置8200钢筋网

4、,钢筋每侧伸过后浇带300。7.后浇带混凝土施工前,后浇带部位和外贴式止水带应予以保护,严防落入杂物和损伤,外贴式止水带,后浇混凝土前,应将其表面清理干净,涂刷水泥净浆或混凝土界面处理剂,并及时浇筑混凝土。8.后浇带采用补偿混凝土(内渗)12%水泥重量的膨胀剂,后浇带混凝土比两侧混凝土高一个强度等级(5MPa)且至少C50。后浇带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不得少于28天。9.后浇带混凝土浇筑时的温度不宜高于两侧混凝土浇筑时的温度:后浇带两侧可采用快易收口网作为隔断。10.两侧结构在后浇带未浇筑前,施工人员不得将后浇带两侧的支撑构件拆除,并间隔时间注意留后浇带可能引起的各部分结构的承载力问题与稳定性问题,

5、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施工期间结构稳定安全。(二)结构平面图Q轴S轴之间后浇带为伸缩后浇带。2021轴之间为施工后浇带,后浇带的混凝土应待相邻结构混凝土浇筑完成后60天(基础45天)后浇筑。 (三)建筑施工图设计要求 1.地下室底板建筑构造要求(由上至下)(6)。P8级自防水钢筋混凝土底板(5)50厚C20细石混凝土保护层(4)15厚聚氨酯防水涂膜。(3)30厚1:2水泥砂浆找平层(2)100厚C15素混凝土垫层(1)原土层 2.地下室侧墙(由外到内)(5)回填土分层夯实(4)60厚聚苯板保护层。(3)一道SBS改性沥青柔性防水卷材(2)自防水钢筋混凝土砼(1)内墙面做法详见各部位室内装修做法。

6、3.地下室顶板(由上至下)(4)种植土或硬化地面(详景观设计)(3)二道SBS改性沥青柔性防水卷材(2)现浇抗渗钢筋混凝土结构顶板。(1)顶棚做法详见各部位室内装修做法。三施工缝及后浇带施工方案选择后浇带支模及施工缝处拦截设置留置楼板后浇带时,后浇带两侧模板支撑不仅要牢固紧密,还应形成独立的支撑体系。后浇带跨内的梁板在后浇砼尚未浇注前,两侧结构长期处于悬臂受力状态,在施工期间本跨内的模板和支撑不能拆除,必须待后浇带内砼设计强度达到其强度值的75%后,由上往下的顺序进行拆除。在后浇带浇注砼后,跟踪沉降观测随同整个沉降观测记录在案。后浇带两侧垂直施工缝采用钢丝网模板,钢管(钢筋)加固,并在竖向施工

7、缝两侧处设置木条。以保证新旧混凝土衔接光滑平整。 为预防采用一次性单层钢板网而造成混凝土及混凝土浆流入后浇带,不易清理。施工中采用以下做法:梁板底筋用与砼同成份水泥砂预制(条)块(形如阴栏坝)来搁置底筋,避免混凝土从底筋下涌入后浇带。对于墙和较深的梁(600mm),则采用双层网作一次性模板,双层网中一层为钢板网,一层则为细网眼铁丝网,两层网片可事先绑扎固定在一起。双层网用定型钢筋支撑,定型钢筋与底筋、面筋焊接固定。1.施工缝方案(1)外墙施工缝方案浇筑混凝土后垂直及水平施工缝的处理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允许有少量水泥浆外漏。混凝土初凝后采用冲毛处理施工缝。在混凝土浇筑后,应派专人掌握初凝和终凝时间

8、(一般白昼初凝34h,夜间56h。用手压混凝土表面能出现指纹),以便选择最佳时间进行冲洗。冲洗的压力水应呈雾状。终凝前用压力水冲洗施工缝表面,消除浮浆、碎片,露出石子,同时也将钢丝网片冲洗干净。混凝土终凝后再将钢丝网片拆除。立即用高压水再次冲洗施工缝表面。经处理的垂直施工缝,表面粗糙干净,凹凸不平,确保新旧砼粘结力,有效地保证了砼的整体性。 若冲毛局部不理想,可采用人工凿毛,但要掌握时间(一般为浇筑混凝土后的第二天)。对较严重的蜂窝或孔洞先进行修补。本项目在地下室外墙距墙底300mm处水平留置施工缝,施工缝的节点做法如图:地下室外墙施工缝节点做法详解图地下室剪力墙施工缝位置及做法详图(3)顶板

9、施工缝方案本项目施工中地下室顶板不设施工缝。2.后浇带方案(1)梁、顶板板后浇带方案采用15mm厚黑膜涂塑多层板,木方做背肋,后浇带钢管脚手架支撑及模板安装必须独立设置加固。为保证支撑的牢固性,设一道扫地杆,一道封顶杆,在支架的四周及中央部位设双向剪力撑,并在垂直方向上设水平剪刀撑,并同时与满堂支模系统连接加固。拆模时不得拆除后浇带加固系统的模板、支架。板模板(扣件式)计算书 计算依据: 1、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 2、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302011 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4、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

10、2 5、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 一、工程属性新浇混凝土楼板名称后浇带新浇混凝土楼板板厚(mm)250新浇混凝土楼板边长L(m)9.2新浇混凝土楼板边宽B(m)1.2 二、荷载设计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标准值Q1k当计算面板和小梁时的均布活荷载(kN/m2)2.5当计算面板和小梁时的集中荷载(kN)2.5当计算主梁时的均布活荷载(kN/m2)1.5当计算支架立柱及其他支承结构构件时的均布活荷载(kN/m2)1模板及其支架自重标准值G1k(kN/m2)面板自重标准值0.1面板及小梁自重标准值0.3楼板模板自重标准值0.5模板及其支架自重标准值0.75新浇筑混凝土自重标准值G2k(kN

11、/m3)24钢筋自重标准值G3k(kN/m3)1.1风荷载标准值k(kN/m2)基本风压0(kN/m2)0.30.22风压高度变化系数z0.9风荷载体型系数s0.8 三、模板体系设计模板支架高度(m)5.8立柱纵向间距la(mm)900立柱横向间距lb(mm)1000水平拉杆步距h(mm)1800立柱布置在混凝土板域中的位置中心对称立柱距混凝土板短边的距离(mm)100立柱距混凝土板长边的距离(mm)100主梁布置方向平行楼板长边小梁间距(mm)300小梁两端各悬挑长度(mm)100,100主梁两端各悬挑长度(mm)100,100结构表面的要求结构表面隐蔽模板及支架计算依据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

12、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设计简图如下:模板设计平面图模板设计剖面图(楼板长向)模板设计剖面图(楼板宽向) 四、面板验算面板类型覆面木胶合板面板厚度(mm)15面板抗弯强度设计值f(N/mm2)15面板弹性模量E(N/mm2)10000 根据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5.2.1面板可按简支跨计算的规定,另据现实,楼板面板应搁置在梁侧模板上,因此本例以简支梁,取1m单位宽度计算。计算简图如下: Wbh2/6=10001515/637500mm3,Ibh3/12=1000151515/12281250mm4 1、强度验算 q10.9max1.2(G1k+ (G3k+G2k)h)+1.4

13、Q1k,1.35(G1k+ (G3k+G2k)h)+1.40.7Q1kb=0.9max1.2(0.1+(1.1+24)0.25)+1.42.5,1.35(0.1+(1.1+24)0.25)+1.40.72.5 1=10.035kN/m q20.91.2G1kb=0.91.20.11=0.108kN/m p0.91.4Q1K=0.91.42.53.15kN Mmaxmaxq1l2/8,q2l2/8+pl/4=max10.0350.32/8,0.1080.32/8+3.150.3/4= 0.237kNm Mmax/W0.237106/375006.332N/mm2f15N/mm2 满足要求! 2、挠度验算 q(G1k+(G3k+G2k)h)b=(0.1+(1.1+24)0.25)1=6.375kN/m 5ql4/(384EI)56.3753004/(38410000281250)0.239mml/250300/2501.2mm 满足要求! 五、小梁验算小梁类型方木小梁材料规格(mm)6080小梁抗弯强度设计值f(N/mm2)15.44小梁抗剪强度设计值(N/mm2)1.78小梁弹性模量E(N/mm2)9350小梁截面抵抗矩W(cm3)64小梁截面惯性矩I(cm4)256 因B/lb取整1200/1000取整1,按简支梁计算,又因小梁较大悬挑长度为100mm,因此需进行最不利组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