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人教版版地理必修一章末检测: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5263670 上传时间:2023-12-0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人教版版地理必修一章末检测: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精品人教版版地理必修一章末检测: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精品人教版版地理必修一章末检测: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精品人教版版地理必修一章末检测: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精品人教版版地理必修一章末检测: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人教版版地理必修一章末检测: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人教版版地理必修一章末检测: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Word版含解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理精品教学资料 2019.5章末检测(四)(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读“地貌景观图”,回答12题。1主要受内力作用而形成的地貌景观是()A甲和乙B乙和丙C丙和丁 D甲和丙2地貌景观乙和丁的成因差异是()A前者为流水堆积作用而成,后者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B前者为风力堆积作用而成,后者为风力侵蚀作用而成C二者均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前者以化学作用为主,后者以机械作用为主D二者均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前者以机械作用为主,后者以化学作用为主答案:1.D2.C解析:甲图表示火山喷发,是由内力作用形成的;乙图表示由流水侵蚀作用中溶蚀作用形成的峰林;丙图表示有内力作

2、用使岩层弯曲形成褶皱;丁图表示流水侵蚀中下切作用形成的峡谷。图所示的云南路南石林属于喀斯特地貌,结合“岩石圈物质循环简图”(图),回答34题。3路南石林的岩石按成因属于图中的()A甲 B乙C丙 D丁4塑造路南石林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流水侵蚀 B风力侵蚀C冰川侵蚀 D海浪侵蚀答案:3.B4.A解析:图中甲为变质岩,乙为沉积岩,丙为岩浆岩,丁为岩浆。路南石林属于外力作用形成的沉积岩,是喀斯特地貌的一种,由流水溶蚀作用形成。读黄河示意图,回答57题。5图中河床剖面呈“V”字形的河段是()Aa BbCc Dd6下列关于a处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聚落规模一般较大B聚落会分布在地势比较高的开阔地C聚

3、落一般分布在水能丰富的峡谷区D聚落一般沿河谷呈狭长带状7关于d处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A黄河泥沙含量大,因此三角洲增长速度快Bd处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航海运输Cd处因河网密布、地形平坦,成为我国的“鱼米之乡”D入海口处三角洲增长慢答案:5.A6.D7.A解析:河流上游多流经山区,河床呈“V”型,聚落一般沿河分布呈条带状。d处位于入海口处,水流极其缓慢,大量泥沙沉积形成三角洲。下图为“某地某水平面的岩层分布图”。读图回答810题。8图中丁处的地质构造为()A褶皱 B背斜C向斜 D断层9关于图中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处为良好的储油构造B甲处有利于储存地下水C修一条南北向隧道选址丁处D图中岩层为岩

4、浆岩10若该地地表甲为谷地,丁为山岭,其成因是()A地壳运动所致 B内力作用所致C岩浆活动所致 D外力作用所致答案:8.C9.A10.D解析: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丁处岩层新,而两翼岩层老,故为向斜;图中甲处为背斜,它是良好的储油构造,丁处为向斜构造,在此修建一南北向隧道时易积水;褶皱构造的背斜顶部因受到张力作用,常被侵蚀成为谷地,而向斜由于槽部受到挤压,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读“我国南方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图1)”和“河谷形成示意图(图2)”,回答1112题。11图示河流谷地形成的过程及主要内力作用是()A地壳下沉B河流溯源侵蚀C地壳抬升D河流下切侵蚀12该地区地质构造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5、)A地壳运动 B流水作用C外力作用 D内外力共同作用答案:11.C12.D解析:第11题,内力作用地壳抬升,外力作用河流下切,河道逐渐加深加长。第12题,该地区地质构造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河流形态万千,让人产生无限遐想,自古至今描写河流的诗句数不胜数。如图中绕旋在内蒙古草原上的河流弯曲景象,被称为“蛇曲”。据此回答1314题。13造成图中河流形态的主要因素是()A褶皱起伏 B断裂下陷C流水侵蚀 D风沙堆积14下列诗句中能体现河流堆积地貌的是()A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B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C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D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答案:13.C14.

6、B解析:第13题,河流弯曲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第14题,“一水中分白鹭洲”说明河流中间有沙洲形成。读峰丛、峰林和孤峰剖面图,回答1516题。15图中所表示的地形景观是在()A玄武岩分布区 B石灰岩分布区C大理岩分布区 D花岗岩分布区16导致下列地貌形成的地质作用与图示地貌相同的是()A北美五大湖 B湄公河三角洲C塔里木盆地的沙丘 D“V”型河谷答案:15.B16.D解析:第15题,由图可知,该区域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是在石灰岩分布区由于流水的侵蚀作用而形成的。第16题,北美五大湖是冰川作用的结果;湄公河三角洲是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塔里木盆地的沙丘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V”型河谷是由流水的侵

7、蚀作用形成的。读图,回答1718题。17在 a、c两处最有可能形成的河流堆积地貌是()A洪(冲)积扇、河漫滩平原B洪(冲)积扇、三角洲C河漫滩平原、三角洲D三角洲、河漫滩平原18a区建于河流上游地势较低处,b、c、d区建于河流中下游地势较高处,其原因是()Aa区位于河流上游地势较高的平坦之处,利于人类定居Bb、c、d区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势较高处,减少河流洪水的威胁Cb、c、d区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势较高处,容易获取淡水资源Da区位于河流上游地势较平坦处,有利于引用河流淡水答案:17.A18.B解析:第17题,从图中可以看出a位于河流冲出山谷口的开阔地带, 最有可能发育洪(冲)积扇;c处位于河流开阔的

8、干流地区,可能会形成河漫滩平原。第18题,a处聚落建在上游地势较低平的河谷地带,温度适宜且耕作方便,便于定居;而河流的中、下游地区,易发生洪水,为减少其对生存的威胁,居民区多选在地势较高处。读“我国某地区示意图”,完成1920题。19图中聚落主要分布在()A山间低地 B山谷地带C盆地中部 D山麓冲积扇20历史时期以来,该地区大部分聚落逐步向河流上游地区转移,其主要原因是()A洪水泛滥 B坡地开发C交通线增多 D荒漠化范围扩大答案:19.D20.D解析:第19题,因气候干旱,故该地聚落主要分布在水源较为丰富的山麓冲积扇的绿洲上。第20题,河流下游水源枯竭、荒漠化加剧是该地区大部分聚落逐步向河流上

9、游地区转移的主要原因。二、综合题(共50分)21下图为“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1)根据图中信息,分析甲地的海拔高于乙地的原因。(2)说明丙地不适合修建地下隧道的理由。(3)根据图中地质构造信息,判断岩层的新老关系。答案:(1)甲地位于向斜地区,由于在褶皱作用下被挤压,岩石比较坚硬,抗侵蚀能力较强;乙地位于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容易被侵蚀。因此甲地海拔高于乙地。(2)丙地位于向斜,岩层向中心凹,建隧道容易塌方;且石灰岩是含水层,地下水容易汇聚;石灰岩地层多地下溶洞,地质结构不稳定。(3)比老。解析:(1)根据逆地形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理回答。(2)丙处为向

10、斜,岩层下凹,易出现塌方事故;向斜是地下水的良好储存地,在此开凿隧道易成水道;丙处地下为石灰岩,可能有溶洞,地基不稳固。(3)岩层侵入岩层下面的沉积岩层,但未侵入岩层,说明侵入岩形成晚于岩层。22读“我国北方某山区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1)在沿AE线进行地质调查时,发现岩层的形成年代是A、E两处最晚,其次是B、D两处,C处最早,由此判断该处的褶曲类型为_,理由是_。(2)试解释该处褶曲与凉水河河谷两者间的成因关系。(3)丙村所在的地形部位是_,凉水河的流向是_。(4)图中虚线是当地规划在三个村庄之间修建公路的设计路线,请比较乙村甲村、乙村丙村两条路线的不同特点及这样修建的原因。答

11、案:(1)背斜该处地层显示为中心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2)该处的褶曲类型为背斜,由于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容易被侵蚀而形成谷地。(3)山谷自东向西(4)乙村到甲村的道路比较平直,乙村到丙村的道路比较弯曲。原因是乙村到甲村的地势平坦;乙村到丙村的地势起伏大,公路大部分路段呈“之”字形弯曲,沿等高线修建,可减小公路的坡度。解析:第(1)题,从岩层新老关系上判断向斜或背斜。第(2)题,凉水河位于背斜顶部,主要是因为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石破碎,被侵蚀而成为谷地。第(3)题,从等高线走向上可知丙村位于山谷中;根据指向标和等高线弯曲情况可知凉水河向西流。第(4)题,公路走向与地形有关。23阅读材料,回答

12、下列问题。(13分)材料一河床物质颗粒划分标准。粒级胶泥泥砂砾卵石细中粗细粗小大粒径(mm)0.0010.010.010.10.10.20.20.60.6226620206060200材料二下图为侵蚀、搬运、堆积和流速的关系图,横坐标表示物质颗粒的直径,纵坐标表示流速。材料三某河流三个河床堆积断面图。(1)分析材料一、二可知:流水作用主要表现为_、_、_三种外力作用。对于粒径为0.0010.01毫米的河床物质,流水作用则主要表现为_、_两种外力作用,河流流速在100厘米/秒时对粒径大于10毫米的河床物质基本上没有_作用。(2)对比材料二、三,试判断A、B、C三个断面的流速大小为_。如果三个断面

13、分别对应河流上、中、下游,则A对应_河段,B对应_河段,C对应_河段。(3)综合上述分析可知:一般情况下,流水速度越大,流水的_、_作用越强;河流物质的粒径越大,_现象越明显。答案:(1)侵蚀搬运堆积侵蚀搬运搬运(2)BAC中游上游下游(3)侵蚀搬运堆积解析:分析材料一、二可知,流水作用主要表现为侵蚀、搬运、堆积三种外力作用,由图中看,河床物质颗粒很小的胶泥类物质抗侵蚀能力比泥类物质强,而且粒径在0.001到0.01之间的物质,即使在流速很小时,也不发生堆积现象,而粒径较大的物质,一旦流速小于沉降速度,便由搬运现象转为堆积现象。由此可判断材料三中的三个断面A对应中游,B对应上游,C对应下游。24下图是“北纬30附近我国东部某地1949年和2016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5分)(1)图中A、B两处河谷有何区别?原因是什么?(2)C处典型的流水地貌是_,成因是_。(3)分析图示地区2016年与1949年农业用地的明显变化及对地貌带来什么影响?(4)从图示聚落分布看,该地区聚落分布特点是_,原因是什么?答案:(1)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