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5259144 上传时间:2022-09-1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4 再见了,亲人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4了解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教学重难点1从课文内容中体会中朝两国人民的伟大友谊。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具准备有关抗美援朝战争的相关文字、图像资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入课题1出示题目:“亲人”是什么意思?(有血缘关系的,关系密切的人)谁是我们的亲人?课文中的“亲人”是谁?(指大娘、小金花、大嫂,指朝鲜人民。)这句离别的话是谁说的?他们是亲人吗?为什么说是亲人?2出示志愿军出征图同学们, 1950年10月25日,我中国人

2、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抗击美国侵略者,在战斗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3.出示图片,火车站分别图1958年3月15日那天,在最后一批志愿军胜利返回祖国的前一刻,千万朝鲜人民噙着泪花前来送行,志愿军们也含泪告别,大家都深情地说着这样一句话出示课题图片,板书课题:14 再见了,亲人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听朗读2.是什么让不是亲人的人却比亲人还亲呢?带着这个问题学习最使你感动的小故事,选择你喜欢的读书的方式,想一想,什么地方最让你感动?为什么?能用朗读来表达你的情感吗?可以和同桌或学习小组的同学交流讨论一下,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2学生自学,讨论。3汇报交流(出示人物图片

3、)你最喜欢哪个小故事?(点击人物图片)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为什么?你能读读吗?初读课文。三、评读课文,加深理解在文中找出“亲人”具体指的是哪些人?(用自己喜欢的线条勾划)你最想交流的是哪个故事?根据学生的顺序,来安排三个故事的教学顺序。1、重点理解第一自然段。大娘明明送去的是打糕,书中为什么说是“雪中送炭”呢?为什么这样比喻?(因为大娘想战士之所想,急战士之所急,若不是他们比亲人还亲,能冒着硝烟冒着炮火雪中送炭吗?)战斗异常激烈,战士们已经几天几夜没合眼了,这时,大娘(导读,尽情让学生去感受文章感染人的语句)”救助伤员,失去孙孙”这一部分,你读懂了什么?从哪个词体会出来(唯一)指导学生饱含深情

4、的读。小孙孙是大娘唯一的后代,唯一的希望。可是为了救志愿军,大娘却失去了他。这种情谊岂止是亲人,这真是(比山还高比海还深啊!)生读。“您说,这比山好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谁能把这个反问句换个说法?哪种说法好些?为什么?(这句话是多么的亲切,又是多么的热烈啊!)八年来,大娘一次次地把慈母般的爱给了志愿军,难怪志愿军们舍不得让大娘拖着疲惫的身体送了他们一程又一程,于是他们恳切地对大娘说(学生齐读)“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志愿军对朝鲜的关心体贴都尽在这一声声恳求之中了。过渡:还有哪个故事让你感动呢?2、第二、三自然段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学的能力,去挖掘文中感染人的词句。四、小结1、我们

5、在与朝鲜亲人告别时,回忆了许多令人难忘的往事,这一件件一桩桩令人感动的事,无不凝聚着朝鲜人民对我们的深情厚谊,所以我们称朝鲜人民为“亲人”;对于他们,你还有哪些感兴趣的或不明白的问题?(学生交流) 2、师生共同解决提出的问题。3、对于比较复杂的问题留到下节课解决。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结合上下文重点理解“雪中送炭、唯一、噩耗、同归于尽、深情厚谊”等词语在课文中的作用。2、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综合训练听说读写能力。3、理解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之间那种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亲情,感受崇高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教学重点:本组课文的重点训练项目是“写文章要有中心”。注意在前一组课文教学的基础上

6、,继续练习概括中心思想并了解作者是怎样做到写出的文章有中心的。难点:理解志愿军与朝鲜人民之间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情。一、揭示课题,强化中心。1、同学们,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开朝鲜回归祖国。岁月如梭,一晃多年过去了,作家魏巍将当年志愿军与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留在了人们永恒的记忆里。现在就让我们再次以志愿军的身份走进惜别的人群,全班同学齐读46自然段。二、研读课文13自然段,体会学习方法。1、指名分读1、2、3自然段,说说哪些事例说明朝鲜人民与志愿军不是亲人胜似亲人?(1)大娘将打糕送到阵地,昏倒路旁;救伤员失去小孙孙。(2)小金花和妈妈救出老王妈妈却与敌人同归于尽。(3)大嫂为志愿军挖

7、野菜被炸伤了腿2、创设情境,感受真情。(1)默读第一自然段从哪些地方看出大娘像亲人一样对待志愿军战士?画出相关的句子,抓住重点词句体会。(2)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出示课件:联系上下文理解雪中送炭的意思,针对学生回答情况加以适当点拨.。(3)同学们,大娘是怎么送的打糕?(指名读)这可不是一般的送,是大娘(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读着这些词语,想着这样的画面,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大娘(不怕牺牲 热爱志愿军 )的大娘。(4)谁来读一读这句话,读出对大娘的敬佩之情。(5)同学们,大娘冒着生命危险送来的仅仅是可以吃

8、的打糕吗?(不是)还为志愿军送来了(温暖,伟大的爱,打胜那次阻击战的精神力量)。(6)大娘是志愿军有血缘关系的亲人吗?(板书“不是亲人”)但却想为志愿军所想,急为志愿军所急,他们(“胜似亲人”板书)。过渡:大娘身上还有令你感动的吗?(1)“为救伤员,失去孙子”敌机来了,您丢下自己的小孙孙,您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 (1)、我们一起来看这个句子,这里有很多词语让我们感动,令我们震撼!相机引导:读“唯一”在敌机来袭的紧急关头,在两人只能先救一人的情况下,大娘丢下了(唯一的小孙孙),却把伤员( “背进”)了防空洞,这“一丢”,“一背”,你体会到了什么?(大娘爱志愿军,把志愿军当成是自己最重要的亲人

9、,大娘太伟大了。)(2)是呀,大娘虽然不是我们的母亲,但胜似母亲。因此在离别的时刻,志愿军战士动情的说(生齐读: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反问句语气更强烈。)(3)抽生把这个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师:大娘与志愿军(板书: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4、同桌合作学习2自然段(1)找出最感动的句子,抓住重点词句体会。结合语境理解:同归于尽、噩耗。(2)(课件出示句子)同志们伤心地痛哭起来,你却把脚一跺,嘴角抽动着,狠狠地说:“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3)引读:刚强的小金花,在失去妈妈的一刻,她没有哭,但当志愿军离别时,她却哭了,她与志愿军战士真是“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哪!”所以,当志

10、愿军与小金花离别时,关切的说(生齐读)“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呢?”5、学习第三自然段,方法同上。引读:为了给战士们挖野菜,大嫂付出了失去双腿的代价。在志愿军的心目中,这位大嫂虽然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所以在离别的那一刻,战士们满怀深情地说(学生读)“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改陈述句)6小结:大娘,小金花、大嫂的事例真是感人肺腑,志愿军战士怎能忘怀呢?八年的血雨腥风一起度过,八年的峥嵘岁月共同走过,血与肉凝成的深情厚谊怎能不感动天地?又怎能不牵肠挂肚?让我们齐声读再见了,亲人!7、过渡:文中只例举了朝鲜人民为志愿军做了很多感人的事

11、,志愿军为朝鲜人民做了哪些事呢?(1)学生汇报自己查的资料(2)出示课件图片二、领悟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1、小结写法:多感人的故事啊!作者是怎样将故事写得如此生动感人的?同学们,我们先看看作者的构段形式.读一读1、2、3自然段的开头(课件出示),你发现什么了?(师根据生回答小结并板书“临行话别”)我们再来看这几个自然段的结尾(课件出示),你又发现什么了?(师根据生回答小结并板书“赞颂友谊”),那自然段的中间都在写什么呢?(师根据生回答小结并板书“追忆往事”)2、那是不是朝鲜人民就只是这三个人有这样感人的事呢?那为什么只写这三个人的事呢?(因为要写的事太多了,不可能一一记下,只能选择重点选择具有代

12、表性的人物(老、中、小),作者用概括的手法写全体,这是一种经常用得到的选材组材方法,你们以后写一次活动,写景就可以用这种方法)三、精读课文最后三段,体会文章感情的升华1、在这片土地上,不仅居住着许许多多像大娘、小金花、大嫂一样的亲人,而且还渗透着我们与亲人们并肩战斗而洒下的鲜血,还留下了许许多多我们共同浴血奋战的故事。那一件件催人泪下的事情,无不凝聚着朝鲜人民对我们的深情厚谊。而另一个让人泣不成声的故事,更让我们看到了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一片赤诚。2、但此时此刻,列车的汽笛长鸣,车轮已经启动。这是一个激动人心,充满留恋之情的场面,两国人民是在捧着一颗颗赤诚的心向最亲最爱的人告别呀!同学们,让我们

13、一起饱含深情地读读这三段吧!(齐读)最后三自然段。3、渲染气氛,引读最后三自然段。出示课件师:下面你们根据老师的提示,还是这最后三自然段,来读好相关句子,把感情表达出来。(1)在火车站台上,志愿军和朝鲜人民有道不完的离别话,诉不完的离别情。然而就在志愿军和大娘她们挥泪惜别之际,火车“呜”地启动了。千言万语涌上心头,千句万句都并作一声呼唤,(学生接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3 (2)火车徐徐开出,那隆隆的笛鸣声牵动着志愿军的心。今朝分别不知何时再相见,此时,他们心中唯一希望的是(生接读)第五自然段 列车呀,请慢一点儿开,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亲人,让我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

14、的土地上再留片刻。(3)火车渐去渐远,战士们把头探出窗外,只见大娘、小金花、大嫂依然伫立在站台上,不停地挥手告别。此时此刻,泪水已经模糊了战士们的双眼,他们只能默默地在心头一次又一次地呼喊着(生接读)最后一段 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和你们在一起。(4)望着远去的列车,站台上的朝鲜大娘、小金花、大嫂和所有前来送行的人们,听到志愿军呼喊最后一句,他们也都在心底一次又一次的呼喊着(学生接读课文)重复读最后一段, 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和你们在一起。(5)同学们,几十年过去了,让我们牢记这段历史,牢记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让我们也对当年朝鲜的大娘、小金花、大嫂,和所有前来送行的人们

15、放声呼喊: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4小结:他们的确不是有血缘关系的亲人,可他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他们之间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这是人世间最崇高、最珍贵的友谊。战争虽然离我们远去了,但我们彼此的心中确有一个共同的愿望愿中朝两国友谊永存!四、回顾全文,归纳总结本文作者魏巍以志愿军战士的口吻,生动的记述了中朝两国军民依依惜别的情景,志愿军战士踏上异国他乡,与朝鲜人民共同浴血奋战;朝鲜人民关心志愿军战士,军民一心,同甘共苦,都是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为了实现共同的愿望和平,这就是爱国主义精神,这就是国际主义精神。赞颂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五、课外拓展推荐作者魏巍的作品:谁是最可爱的人。板书设计: 再见了,亲人 临行告别大娘 小金花 大嫂 志愿军 追忆往事不是亲人 胜似亲人 赞颂友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