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问题情境.doc03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5258762 上传时间:2023-03-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设问题情境.doc03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创设问题情境.doc03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创设问题情境.doc03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创设问题情境.doc03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创设问题情境.doc0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设问题情境.doc0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体验数学的几点尝试. 我们及我们这个世界太需要数学了。自从人类理解世界之初,数学便成为人们手中的有力武器,不过,社会的发展使数学日益与自然脱离,逐步发展成为高深莫测的“专项技巧”,数学被神化了,同时,也被束之高阁。近半个世纪以来,数学的形象有了很大改变,它越来越深入地应用到各行各业之中,尤其是与计算机技术结合以后,数学在研究领域、研究方式和应用范围等方面得到空前的拓展,数学正以其神奇的魅力和卓越的解决问题的水平深入到各种领域,日益成为一种“技术”参与到实际问题中。面对新形势,中学数学教学也面临改革。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改变课程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

2、识的现状,增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改变课程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让学生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从亲自经历中获得经验,体会其中蕴含的数学规律,是今后数学教学的重要方式。为了适合新形势的需要,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我在近两年的教学中充分发掘教材,广泛搜集资料,注重结合实际,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协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取得

3、了较好的效果。一、充分挖掘教材,探索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实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数学概念因其高度的概括性、抽象性、严密性和逻辑性一直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难点问题之一。初中生的知识积累和理解水平都十分有限,对很多数学概念的“理解-识记-掌握-应用”的学习过程需要较长的时间,影响学生的后续学习和数学知识体系的构建。为了改善这种状况,我在讲授数学概念的时候,十分注重概念的实际背景与形成过程,尽量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协助学生克服机械记忆概念的学习方式,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的意义,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发展应用数学的意识与

4、水平,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例如:我在讲授相似三角形一课时对教材做了如下处理:这是一节典型的概念新授课,讲述的概念较多,理论性强;2、这节课对学生的后续学习影响很大:后面的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都是以本节课定理为基础得出的,准确确定对应边(角)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有很大影响。通过以上分析,我认为如果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方法教学,这节课的教学效果不会很好,必然有一部分学生一时难以领会全部概念,更难以准确应用所有概念。所以,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我决定采用实验法实行本课教学,并做了如下教学过程设计:(一)、概念的提出引导学生观察现实世界,发现生活中有很多形状相同、大小不同的物品:如同一底版的四寸照片和二寸照片;老师手中的大三角板和学生手中的小三角板等等,引导学生大胆猜测它们之间的关系。(二)、概念的形成1、先研究较简单的三角形。将学生分成三、四人的小组,每组自制两个形状相同、大小不同的三角形,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师指导学生的研究方向:三角形的六要素-三边和三角。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合作实行得很顺利,各小组很快都完成了测量、比较、计算和分析等过程,经过各组结论的比较,学生一致得出了“形状相同、大小不同的两个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三角对应相等”的结论,从而得出相似三角形的概念。.教学论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体验数学的几点尝试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