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最苦与最乐(3)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5257334 上传时间:2023-08-2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5.最苦与最乐(3)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15.最苦与最乐(3)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15.最苦与最乐(3)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15.最苦与最乐(3)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15.最苦与最乐(3)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5.最苦与最乐(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5.最苦与最乐(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苦与最乐(1课时)课前预习:1搜集有关资料,了解写作的背景。2搜集积累有关作者梁启超的资料。3. 熟读课文,掌握文章结构。相关课程标准:“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教学目标:1、领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2、学习课文在论述过程中展现中心论点的写法3、树立对家庭、社会、国家、自己的责任感重点、难点:重点:对人生观的思考,对责任的思考难点:苦乐观的深刻内涵评价任务:1. 抓住重点语句,品味文章的内涵,拥有正确

2、的人生苦乐观。2. 朗读、背诵、积累文中的精彩语段。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我记得小时侯,常听爷爷说:“他们小时候,一年要能吃上一餐肉,那算是一件快乐无比的事情;而如今很多人在很多时候却为减肥而发愁。同学们,在你们的生活中,有感到最苦和最乐的事吗?2. 交流:把你生活中认为最苦的事说出来,让大家一起来分担,把你生活中最乐的事讲出来,让大家一起来分享。好吗?(学生畅所欲言)刚才,我们谈了对“最苦”和“最乐”的看法,那么,还有一个人没有发言,它就是饮冰室主人一一梁启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文章一一最苦与最乐,听听他认为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二、预习检测:1. 梁启超(1873192

3、9),字卓如,号任公,一字任甫,别号饮冰室主人,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教育家。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晚年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著有饮冰室合集。2. 字词积累(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契()约揽()悲天悯()人(2)解释词语:莫若:不如。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契约:证明出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任重道远:任务繁重,道路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而艰巨。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停止。指奋斗到死为止。仁人志士:有仁爱之心的人,品德高尚有志向有抱负的人。三、教师指名朗读课文。读后检测学生听读的情况。1. 根据听读,填空: 在作者笔下,贫而不苦的原因是,失意而不苦的原因是,老、病、死不苦的

4、原因是。作者认为真正的痛苦源自。2. 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2、速读全文。(自由的诵读)读完后告诉老师:全文有几个自然段?(5)哪几个自然段写最苦?(12)哪几个自然段写最乐?(34)全文是按什么结构来写的?(分-总)3、试理清文章层次结构:第一部分(1.2)论述“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第二部分(3)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第三部分(4.5)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而不能逃避责任”4、议论文的论据可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种,本文的论据是否具备这两种类型,请举例说明。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归纳: 事实论据如:A、“答应人做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

5、的钱没有还,受了人家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B、“圣贤、豪杰,他负的责任便越是重大;而且他常要把种种责任来揽在身上,肩头的担子,从没有放下的时节。” 道理论据如:A、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B、俗语亦说,“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C、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D曾子还说哩:“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四、研读课文。1. 指名读第1段,体会:为什么说“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最苦呢?(先引导学生找出论说的句子:(正)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反)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从而推论出最苦的原因:受到良心的责备,而且无处逃躲。)2. 责任有种种,你

6、能从课文中找出有哪几种责任吗?(对人的责任: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对事的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对自己的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3. 精读第3段,领会“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人士须知道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这句话的含义和在整段中的作用。(这句话是对上文中“最苦”与“最乐”的深层的分析,点明了三者的关系:苦中有乐,苦乐循环。同时又是下文中“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

7、快乐”这一论断的前提和基础)4. 参看书下注释,请同学们在文中找一找作者引用了哪些古语、俗语,名言,你能讲讲它们的含义吗?(有关句子有:古语一一如释重负俗语一一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孔子一一无入而不自得名言:孟子一一君子有终身之忧曾子一一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六、品味精彩语段,体会本文“语言平易,亲切,如拉家常”的特点。 “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家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感见,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这段话把一个人未尽责任的痛苦心情刻画得如此生动,其实是在阐述“人生最苦的事是未尽责”这一道理,这样亲切的语

8、言,就像一个长者在与读者促膝谈心,娓娓道来,没有一点盛气凌人的说教口吻。) “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是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这段话用古语、俗语形容尽责后的快乐心情,浅显易懂,趣味横生,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引导学生阅读开头的5个设问句,体会它们的作用。(这五个设问句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把苦乐与责任的关系阐述得有条不紊,另人信服。同时,虽然本文谈的是严肃的话题,但由于设问句的运用,使得文章的语言凝重却不呆滞,有一股灵动之气。)(除以上的举例外,还可让学生自己找精彩的语句加以分析。)(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谈。)七

9、、拓展迁移1你是怎样看待责任的呢?中央电视台对抗“非典”战士钟南山等人的采访。当记者问他们进入疫区时怕不怕,他们的回答是“怕”,“但还是要进去因为这是医护人员的责任”。明确: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人离不开社会,社会、家庭都需要人能负责任,同时对别人负责任就是对自己负责任。2. 那么,责任从何而来,请说说你自己学习生活中有怎样的责任。明确:受过最大好处的人:父母亲戚师长同学应该做的力所能及的事:做人、求知3. 品尝人生苦与乐讨论:给你一串葡萄,有酸有甜,你是先品甜的还是先尝酸的?我想这品尝葡萄的过程大概就似于品尝人生吧,面对果子的酸和甜,也就是面对人生的得与失。那么你又会如何选择呢?小结

10、:学习了本文后,我想大家都应该明白,“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这是本文的中心论点,也是我们学习本文的收获。在人生的旅途上,尽管人人盼望快乐,无人喜欢忧伤,但他们本是一对孪生姐妹,永远伴随在生活的舞台上。我们学习知识也是如此,为了那眼花缭乱的“数字迷宫”,而呕心沥血;为了那另人心痛的作文而费劲心思。这些表面上看来确实辛苦,然而在辛苦的另一端,迎接我们的将是一串欢乐的音符。八、结束语常常听到孩子抱怨父母,常常听到有人埋怨社会,但他们可曾想过自己对长辈、对集体、对社会尽了多少责任呢?同学们,你们想过这个问题吗?今天,读了这篇课文后,我想大家都应该好好想一想:“未尽责任是人

11、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这是本文的中心论点,也是学习本文后我们最大的收获。九、布置作业就下面几个问题情境,体验“最苦”(1)完成某一学科的学习任务(2)完成长辈托付的某项任务板书设计最苦:未尽责任-分说-I最乐:尽了责任r总说承担责任获得快乐与“最乐”的感受,写;一篇小作文。良心受责备一、有苦才有乐范畴与程度苦中有真乐苦乐的关系A责小得小乐举圣贤例子责大得大乐我的教学反思:本节课,我紧扣本文作为议论文的特点,让学生通过诵读、探究、联系生活感悟等方式学习课文,感觉教学过程流畅、环节过渡自然、引导恰当,我准确地传授了知识,学生也基本理解了人生的最苦与最乐,学生能领会作者对人生责任,价值的思考,学习课文在论述过程中展现中心论点的写法,从而树立对家庭、社会、国家、自己的责任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