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高校体育场馆管理与运营模式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5256886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版)高校体育场馆管理与运营模式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完整版)高校体育场馆管理与运营模式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完整版)高校体育场馆管理与运营模式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完整版)高校体育场馆管理与运营模式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完整版)高校体育场馆管理与运营模式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完整版)高校体育场馆管理与运营模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高校体育场馆管理与运营模式(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前言高校体育活动的正常开展须有一定数量的体育场馆作保障,高校体育场馆其基本功能是为高校的体育教学服务。高校体育场馆是高校体育教学、训练和比赛的基础设施,同时也是高校的主要建筑物,往往代表一个学校的形象。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以及国家对高等教育事业投入的增加,作为高校硬件设施的体育场馆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在这种背景下,高校体育场馆的功能也在逐渐向多元化方向演变,过去的福利性、行政性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体育场馆的管理需求。因此,一个合理健全的管理与运营模式对体育场馆管理与运营的好坏不仅关系到能否充分发挥体育场馆设施的功能、使用寿命,也关系到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满

2、足学校日常教学前提下,如何发挥高校现有体育场馆设施的优势,并让这些场馆和设施发挥出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建立一个健全的高校体育场馆管理与运营模式已成当务之急。1高校体育场馆服务群体的主要特征1.1 大学生体育爱好者大学生是高校体育场馆的主要服务对象,他们来自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社会层面,综合素质参差不齐,身心发展还处于不成熟期,他们对体育活动都很感兴趣,由于自身不够成熟、缺乏社会阅历等局限性。因此,在管理过程中,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方式。大学生群体参加体育活动的程度和他们原来所处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进入大学后所处群体的体育态度,所学专业等息息相关,如:农村学生和城市学生相比,参

3、加体育活动的次数就少,项目也较单一。1.2 教职员工体育爱好者高校的教职员工是现代大学中一个重要的社会主体,他们大都具有较高的学历,他们的荣誉感和自尊心特强,他们和其他社会成员比更需要精神满足,由于职业的原因他们大部分人尚未具有主动参加锻炼的体育意识,他们的活动大多只限于轻便的晨练慢跑和徒手操等,他们中间参加体育场馆活动的以年轻人为主。对这部分人要逐步引导他们参加一些适度的、有趣味性的体育活动,使他们感觉到体育活动的益处和乐趣。场馆管理人员要理解、尊重和爱护他们,对他们不能言辞过激。1.3 校外体育爱好者每个高校都不会独立于社会而单独存在,它们必然和周边社区息息相关,高校体育场馆为他们提供了锻

4、炼、娱乐场所,他们也给体育场馆带来了一定的收入。这部分人的数量和素质与高校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密切关系。人口越密集地区,参加体育活动的人越多。周边人文环境越好,参加体育活动的人综合素质越高。此外场馆设施的好坏、收费的高低也是吸引他们参加活动的重要因素2。2高校体育场馆管理与运营现状2.1 高校体育场馆的性质高校体育场馆是为广大师生员工提供体育教学、训练、竞赛及运动锻炼的场所,其主要任务是增强高校师生的体质水平,提高高校运动技术水平和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服务。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以及同家对高等教育事业投入的增加,作为高校硬件设施的体育场馆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在这种背景下,高校体育场馆的功能也

5、在逐渐向多元化方向演变,因此,过去的福利性、行政性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体育场馆的管理需求。研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采取什么样的管理机制让这些场地和设施发挥出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吸引更多的学生到课外体育活动中来目前已成了高校体育竞争中又一突出的问题和体育教师们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进入21世纪,由于经济、社会的改革与发展,我国高校体育已不再是单纯的校园体育,高知识人群对体育的需求日渐增强。随着体育体制和教育体制的改革,高校也逐步参与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学生体育协#会和体育俱乐部的发展、休闲体育运动和交流体育运动的激增都对现代化体育场馆使用过程中的程序、安全、效率、维护以及场馆环境等方

6、面的专业化管理提出了新要求3。2.2 高校体育场馆管理与运营模式现状在我国,高校体育场馆是学校的公共体育设施,承担着培养全面发展的大学生的任务,具有很明确的社会公益性质,这就决定了高校体育场馆的主要任务应该是完成大学体育教学、课余训练、群众体育等。但是,由于体育场馆的日常开支和维护费用昂贵,加上一般高校用于体育设施与管理的资金又十分紧缺,因此,高校体育场馆必须走“以馆养馆,以场养场”的道路。近年来,我国高校体育场馆或多或少都实行了对外开放、有偿服务,完全意义上的行政管理模式几乎不多了,取而代之的是体育部门管理的模式、租赁承包模式以及全物业管理模式等,在这中间,又以体育部向学校集体承包较为多见。

7、在高校体育场馆经营中,目前大多数高校把体育的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兼顾经济效益,但其正逐步被作为产业进行开发,走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企业化道路4。高校体育场馆以前一直是由体育教学系或部来管理的,体育院校一般由教务部门来管理。近些年,国家投入了大量资金建设高校体育场馆。作为国有资产的体育场馆,同样面临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问题。虽然高校体育场馆主要功能是体育教学、训练,但是如何维护体育场馆、在学生课余时间充分地开放体育场馆、实现以馆养馆、缓解体育办学经费不足的想法符合学校整体发展的思路。面对体育场馆功能多元化的新形势。高校应与时俱进、积极探讨、改革体育场馆管理模式。2.2.1体育场馆由体育系

8、、部(教学部门)代管应该说采取这种管理模式的高校还是大多数。这种管理模式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体育教学系,部是教学单位,其主要职能是负责高校的体育教学、训练。体育场馆需要专业化管理。它不仅对保安、保洁和维修有要求,更要求有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的专业知识、体育器材维修专业技术和管理的创新思维。应该说,场馆管理的专业化问题随着场馆数量的增加、质量的提高显得愈发重要。作为体育教学系、部面对日益增多的体育场馆设施,很难做到“一手抓教学、一手抓场馆管理”,很有可能是两头都没有抓好。甚至有时为了体育场馆的利用率而照样开馆使用,出现使用多、养护少、体育场馆设施日见损坏的问题。2.2.2 专门机构管理模式在这种模式

9、下,学校一般设立场馆的专门管理部门,如场馆管理中心。该部门专门负责管理学校所有场馆的使用和经营,实现了体育教学与场馆管理的分离。体育院校采取这种管理模式的越来越多。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方面,体育院校的场馆相对比较多,质量高,对场馆管理专业化的需求更迫切。另一方面,体育院校具有学科优势,在全民健身、体育产业等方面拥有很多专家,场馆开放意识较强。体育场馆设施管理中心把体育场馆设施管理的井井有条,国有资产得到有效的保值,解决了体育教学部管理体育场馆之累,也解决了教师为上课准备教学器材设施之烦。2.2.3 混合式管理模式混合式管理是对前两种管理的综合。有些学校对场馆加以区分,部分场馆主要用于教学,部

10、分场馆主要用于经营。对属于教学用的场馆归体育系管理,对划分为经营的场馆归学校校办产业部门管理。这是一种过渡形式的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原有管理模式与场馆功能多元化之间的矛盾,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教学用场馆也存在一个向社会开放的问题,只不过开放的时间空间、力度、深度与经营性场馆有所不同。考虑到特殊情况,比如教学场馆改造,经营性场馆也要保证教学。另一方面,混合式管理还产生了场馆分散管理的新问题,场馆资源未能很好的整合,不符合场馆管理专业化的要求5。3高校体育场馆管理与运营模式3.1承包经营管理在不改变所有制性质的前提下,按照体育场馆所有权与经营权完全分离的原则,以承包合同形式确定所有者

11、与经营者间的责、权、利关系和承包年限,使承包人能根据公共体育场馆的自身条件和体育健身市场发展的基本规律,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承包人按合同书规定,每年向所有者交纳一定的租金,并负责高校体育场馆日常管理和设备维护、维修。而大型的设备更新、维修则仍由所有者投资。对于承包后的高校体育场馆,要求不能改变其为高校师生提供体育健身服务的性质,必须保证为全民健身、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提供场地服务,也要为高校举行各种体育比赛提供场地服务。承包经营管理可以提高体育场馆的利用率,发挥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3.2 租赁经营管理实行高校体育场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租赁经营方式,是指产权人授权给承租方,将体育场馆有

12、期限地交给承租方经营,承租方向出租方交付租金,并依据合同规定对场馆进行自主经营。也可以采取合作的形式,即所有者以场馆资产入股并控股(股权高于50%),租赁经营者(经营公司)投资参股49%,并与所有者签订经营协议。经营收入除日常支出和负担小型维修外,盈亏由所有者与经营者按股份分成。显然,这种经营管理方式,不仅使所有者有控股的权利,而且降低了经营成本提高了经营效益。既扩大了高校体育场馆的对外开放,满足了广大的体育爱好者增长的体育健身需要,也提高了职工的待遇和积极性。3.3 委托经营管理这是高校体育场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程度较小的一种经营方式,即场馆所有者,通过一定的方式选派经营者作为高校体育场馆的

13、负责人,代理所有者经营高校体育场馆,所有者不直接参与经营管理。在经营管理上,经营者与所有者签订合同协议,规定全部收入要上交,经营者没有支出经费的权利。所有者不仅核定场馆的年度支出预算,也下达收入预算项目和收入指标,以加强经费预算管理的计划性和约束力。委托管理方式并不改变高校体育场馆为高校师生体育教学、健身、运动训练和竞赛提供场地服务的性质,仅是变换了高校体育场馆的经营主体,其作用是把新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带进体育场馆的经营活动中,提高了管理效率,也提高了经济效益。3.4 企业化管理模式不具备建立现代企业和管理条件的高校体育场馆,作为过渡性措施,也应采用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方式,加强经营管理,尽

14、力提高经济效益。高校体育场馆实行企业化管理,有以下几个层面的问题要解决。首先,理顺高校体育场馆管理的体制,给予场馆更大的经营管理自主权,为今后整体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明确国有资产的授权经营责任,可采取对原有非经营性资产进行清产核资,按规定和程序转换为经营性资产。确定投资方式与投资程序,明确场馆对经营资产处置的权限,对国有资产变更和增值、经营利润和收益利润如何分配,以及分配方案,都须按照企业经营管理程序依法进行财务管理等措施进行控制。其三,参照企业法对企业化场馆实行规范化管理。企业化管理模式有利于场馆统一管理,实现场馆企业化经营理念,发挥场馆的最大效益。但场馆真正实现企业化管理模式还需要

15、一段时间的实践,作为过渡性措施,也可采用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方式,加强经营管理,尽力提高经济效益。3.5 公司治理模式公司治理模式实际是选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公司治理模式是指由企业的所有者、董事会和高级管理人员组成的一种组织结构,通过这一结构,所有者将自己的资产交董事会托管,董事会是公司的最高决策机构,拥有对高级管理人员的聘用、奖惩、以及解雇的权利。将企业改组为公司,可达到几个目的:筹集资金;通过分权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科学民主管理;理顺政企关系,转换经营机制;降低投资风险。将高校体育场馆以公司治理结构进行改造,特别是进行股份制改造,是彻底的改革模式。虽然目前我国大型体育场馆的公司化改造还

16、处于探索阶段,这可为高校体育场馆经营管理向公司治理转换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可借鉴的教训和经验。尽管公司治理模式在许多地方显示了其合理性,反映了社会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但目前将其应用于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体制改革仍然有一定的困难和局限性,需要从理论到实践进行积极的探索。3.6 星级酒店式经营管理星级酒店式经营管理模式是指高校体育场馆的运营应该像星级酒店一样,运营程序涉及到选址、设施规划、投资结构、后期的商务管理、行销计划、人才资源计划、项目创新,以及公共安全等问题,整个运营程序全是由专业的管理团队来运营的一种管理模式。星级酒店式经营管理模式并不仅仅指场馆建成后的酒店管理,还包括改变投资结构,通过市场手段多渠道筹资、融资;高校体育场馆实行星级酒店式的经营管理的优势是:其一,投资结构多元化;其二,满足体育场馆功能的多元化需要,突出“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理念;其三,培养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其四,有利于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