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素材运用7个技巧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5255271 上传时间:2022-12-2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作文素材运用7个技巧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考作文素材运用7个技巧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考作文素材运用7个技巧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考作文素材运用7个技巧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考作文素材运用7个技巧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作文素材运用7个技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作文素材运用7个技巧(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必备:高考作文素材运用7个技巧技巧1:关键词句入手法。对题目中关键词句的寓意的理解,有助于更好地审题立意。命题作文,所命之题就是审题的关键,立意的关键。材料作文为突出中心,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词句(重要的词语、开头句、对话句、结语句等),抓住这些词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题目1:在西伯利亚雪原上有一种动物叫白貂,白貂十分爱惜自己的一身纯白、漂亮的毛,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愿意玷污。于是猎人们抓住白貂的这个弱点,在它的巢穴周围撒上一圈煤粉,这样白貂就束手就擒了;白貂没有因此改变自己的习性,依然年复一年地守护着自己纯白、漂亮的毛。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

2、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问题,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审题技巧】读这则材料,就要注意到材料的最后一句话:“白貂没有因此改变自己的习性,依然年复一年地守护着自己纯白、漂亮的毛。”这句话中的关键词就是“守护”,表现了白貂在任何情况下都坚守自己的操守,联系到人在任何情况下都坚守自己的志向和理想、不为外物所动的品行,那么立意时,就可以从“坚守”这方面分析。题目2:比尔教授应邀来中国演讲,在发现最前排无人入座的原因是怕被提问时,微笑地鼓励大家坐第一排,他说:“亮出自己,给自己自信,创造机会才能被人赏识。”请理解领悟材料含义,联系生活实际和个人感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

3、文章。【审题技巧】“亮出自己,给自己自信”便是该材料的关键句,这一关键句就是告诉人们要给自己以自信,敢于亮出自己,从而获得被人赏识的机会,并取得成功。抓住这些语句就很容易立意了。题目3:蚌壳里的夜,有多长?/不再思量,不再思量/我已摆脱苦闷与忧伤/如果被昔日的泪水淹没/我的生命不会闪光。?【审题技巧】读诗的前三行我们了解到,珍珠在蚌壳里熬过了无数的黑夜,受了无数的磨难,摆脱了无数的苦闷与忧伤,这是理解这首诗的基础。而下面的两句 / “如果被昔日的泪水淹没,我的生命不会闪光”则是关键,因为读了这两句,我们就会深深领悟到,生命离不开磨难,只有经历了磨难,战胜了磨难,才能赢得生命的辉煌。所以,我们可

4、以从“磨难与成功”这方面立意。技巧2:因果分析法。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我们可以通过对材料的有关原因和结果的分析来确定立意。题目1:猩猩喜欢喝酒。村里人摆上甜酒,用大小杯子装着。猩猩见了,知道是诱惑。但其中一个对大家说:“何不尝一点点呢?不吃多了就行!”于是大家先喝小杯,不久又取大杯喝。它们实在抵制不住甜酒的诱惑,大饮而醉。村人趁机追捕,猩猩无一幸免。【审题技巧】从因为“抵制不住甜酒的诱惑”,结果“大饮而醉”被“村人趁机追捕,猩猩无一幸免”中就可以立意。即应该经受住诱惑,不要贪婪。题目2:朋友经常出差,经常买不到对号入座的车票。可是,无论长途短途,无论车上多挤,他

5、说,他总能找到座位。他的办法其实很简单,就是耐心地一节车厢一节车厢找过去。这个办法听上去似乎并不高明,但却很管用。每次,他都做好了从第一节车厢走到最后一节车厢的准备,可是每次他都用不着走到最后就会发现空位。他说,这是因为像他这样锲而不舍找座位的乘客实在不多。经常是在他落座的车厢里尚余若干座位,而在其他车厢的过道和车厢接头处,居然人满为患。【审题技巧】材料的结果是“他总能找到座位”,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原因是“耐心地一节车厢一节车厢找过去”。所以可以确定以下立意:与耐心同行,执著(坚持、锲而不舍)成就未来。如果写成“细节决定成败”或“人生有得必有失”属于跑题,写成“学会变通”或“善于发现美”属于偏题

6、。技巧3:联系实际法。现实生活中的某些思想、观点、行为往往通过一些比喻、故事、寓言、漫画等形式表现出来,这就需要我们善于从中联系我们的现实生活,挖掘其中的含义。思路往往由物及人(社会)。题目1:一天,我发现,一只黑蜘蛛在后院的两檐之间结了一张很大的网。难道蜘蛛会飞?要不,从这个檐头到那个檐头,中间有一丈余宽,第一根线是怎么拉过去的? 后来,我发现蜘蛛走了许多弯路从一个檐头起,打结,顺墙而下,一步一步向前爬,小心翼翼,翘起尾部,不让丝沾到地面的沙石或别的物体上,走过空地,再爬上对面的檐头,高度差不多了,再把丝收紧,以后也是如此。你对材料一定有自己的感受,选择一个角度进行联想和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

7、00字的文章。注意: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得抄袭。?【审题技巧】上述材料的主旨是赞美执着而坚韧的蜘蛛。从蜘蛛的方面可这样立意:蜘蛛不会飞翔,但它能够把网织结在半空中。它是勤奋,敏感,沉默而坚韧的昆虫,它的网制得精巧而规矩,八卦形地张开,仿佛得到神助。由蜘蛛联想到人,联系现实生活,对人生做理性的思考,可这样立意:这样的成绩,使人不由想起那些沉默寡言的人和一些深藏不露的智者。于是,我记住了蜘蛛不会飞翔,但它照样把网结在空中。奇迹是执着者创造的。技巧4:多角度分析法。对材料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从而确定文章的立意。如:有个鲁国人,很擅长织麻鞋,他的妻子擅长织白绢。夫妻俩想到越国居住,有人对

8、他们说:“你们将会贫穷不堪的。”鲁国人问他是何道理,那人说:“麻鞋是穿在脚上的,而越人是赤脚走路的;白绢是做帽子的,而越人是披发的,你们夫妻的特长,在越国是无用武之地的,怎么会不穷呢?”【审题技巧】(1)由于越人赤脚走路不戴帽子,那么鲁人到越国去必然会穷。说明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脱离实际。(2)鲁人到越国去不一定会穷。正因为越人赤脚、披发,鞋帽才大有市场。这就要求鲁人敢于尝试、敢于冒险、敢于改革,学会换个角度看问题。(3)鲁人听了劝告之后,会有什么反响呢?去还是不去呢?去与不去各将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呢?从而得出“亏本生意做不得”、“无用武之地焉能致富”等观点。技巧5:求同存异法。看下面材料,审题

9、立意:马克思23岁被誉为当时德国最伟大的哲学家。恩格斯21岁就著文批判当时德国哲学家谢林。列宁17岁就开始革命活动。毛泽东26岁主编湘江评论。徐特立48岁留法,克服困难,学会法语。【审题技巧】5个材料都是讲伟人们在事业上都有所成就,这是材料的共性,倘若就此立意,观点就缺乏深度了。进一步分析材料会发现还有一个共同点,即青年时代就出成果,而材料是讲徐特立48岁苦学法语有所成,年龄特点与前四位伟人不同。根据这个不同点可以立意:年青时代是出成果的黄金时代,但是年龄并不是成就事业的唯一条件,关键在于有无坚定的志向和坚韧不拔的毅力。技巧6:由物及人法。写材料作文时,有寓意的材料或叙述“物”的材料,需要学生

10、采用“由物及人”的横向联想法进行立意,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从而提炼出写作的观点。看下面材料,审题立意:据深圳风采周刊报道,浙江嘉定徐行镇发生了一件怪事,一位朱姓村民家中的小猫竟被老鼠活活咬死了。德国海德堡大学教授穆勒博士在分析研究城市老鼠猖獗的原因时指出:当代城市中的猫,处于一种恶性循环中,一方面是因为猫已普遍家养,有充足的食物而不必以捕鼠为生;另一方面是因为猫无法从老鼠体内获取一种名为牛磺酸的物质这种物质能提高猫的夜视能力,于是现在家养的猫几乎丧失了夜视能力,捕鼠的能力也就越来越差,因此老鼠咬死猫就不奇怪了。【审题技巧】分析类似的材料时,

11、学生要把握这样一个原则一切非人的东西都要联想到人。上述材料中的主要叙述对象是小猫,立意时学生可以把小猫想象成人,如青少年,把饲养小猫的主人想象成青少年的父母,并由“小猫被老鼠活活咬死”联想到如今的青少年由于父母溺爱、家庭生活条件优裕等,逐渐丧失了生活的自理能力,从而提炼出这样的立意只有放手让孩子在生活的风雨中经受磨炼,才能培养他们的生存能力。技巧7:提炼中心法。看下面材料,审题立意:一次,盖达尔旅行时,有一个小学生认出了他,抢着替他提皮箱。小学生见皮箱十分破旧,便说:“先生是大名鼎鼎的盖达尔,为什么用的皮箱却是随随便便的呢?太不协调了。”“不协调吗?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却是随随便便的,那

12、岂不是更糟?”盖达尔笑着说。【审题技巧】分析这则材料,我们可以提炼出这样的中心意思:这则材料通过写大名鼎鼎的盖达尔和小学生关于皮箱破旧的对话,表达了身外之物可以随随便便、做人却不能随随便便的道理。据此,学生可以提炼出如下两种观点:(1)做人不应该随随便便;(2)做人要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徒有虚名。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训练:阅读下面提供的材料并作文:乌鸦因羡慕老鹰能从山上俯冲下来抓走小羊的本领,于是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当牧羊人的孩

13、子问这是什么鸟时,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呀!”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阅读这则材料,我们应该思考:(1)这则材料描写了哪几个主要对象?主要描写了三个对象:乌鸦、牧羊人、小孩。(2)它们都有哪些行为?乌鸦的行为:模仿老鹰抓小羊,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牧羊人的行为:对乌鸦的行为进行了评价,说它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的行为:也是对乌鸦的行为进行评价,说它是一只挺可爱的鸟。(3)乌鸦被牧羊人抓住的原因是

14、什么?原因是它的身子太轻了,爪子又被羊毛缠住了。(4)分析乌鸦被抓住深层的原因是什么?换句话说同样是抓小羊,老鹰抓小羊为什么不被抓,而乌鸦却被抓住了?因为老鹰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翅膀,快速的飞翔速度,而这一切乌鸦都不具备,但它却盲目(机械)地模仿、照搬,这是造成它被抓住的本质原因。(5)面对乌鸦的这一行为和结果,牧羊人和孩子分别作出了评价,从这个评价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二人对乌鸦的态度是肯定还是否定?肯定,肯定了什么?否定,否定了什么?牧羊人:否定。否定的是乌鸦不考虑自身条件,盲目模仿的行为。孩子:肯定。肯定的是乌鸦的敢于尝试新鲜事物,拼命追求理想的精神。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分别从乌鸦、

15、牧羊人、孩子这三个角度去立意:(1)要考虑自身条件(要量力而行)(2)要有自知之明(3)摆正自己的位置(4)盲目模仿与科学定位(5)要敢于尝试新事物,努力追求理想阅读下面材料并作文:一头驴子和一匹马到某磨坊去应聘推磨工作。结果,驴被选中,马遭淘汰。一年以后,这匹马被伯乐相中,成了远近闻名的千里马。磨坊的主人闻讯以后,后悔不迭地跑去对千里马说:“你如此能干,当初我居然没有聘用你,我真是有眼无珠呀!”“幸亏当初没被你聘用。”千里马说,“不然,我现在就不会成为千里马,而是变成一头推磨驴了!”要求:阅读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主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阅读这则材料,我们应该思考:(1)这则材料描写了哪几个主要对象?驴子、马、磨房主人、伯乐。(2)他们都有哪些行为?驴子和马到某磨坊去应聘推磨工作。结果,驴被选中,马遭淘汰。马后来被伯乐相中,成了远近闻名的千里马。磨坊主人闻讯以后,后悔不迭。马为伯乐相中成为千里马感到庆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