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教师教育技术考试模拟试题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5253337 上传时间:2023-10-2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教师教育技术考试模拟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3年教师教育技术考试模拟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3年教师教育技术考试模拟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3年教师教育技术考试模拟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3年教师教育技术考试模拟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年教师教育技术考试模拟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教师教育技术考试模拟试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背景【说明】本试卷从基本知识,教案设计、资源准备、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等环节,考查教师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其具体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教学要求如下。【教学内容】 “串联和并联”(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三节)【教学对象】 初中二年级学生【教学环境】 除了学科教学设施外,教室内有多媒体演示设备,并只为教师提供了已连入互联网的计算机。【教学要求】 遵循国家课程标准,在先进教育理念指导下,基于给定的教学环境,恰当利用教育技术,进行教案设计,资源准备,实施教学并进行评价。本试卷共28题。基本知识(6分)在进入教案设计环节之前,请回答下列有关教育技术基本知识的问题。第1题(多选题)以下所列

2、内容哪些属于教育技术中所指的技术(ABCD )。(3分)A传统教具:黑板、粉笔B挂图C投影D教学策略第2题(单选题)关于教育技术的意义与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3分)A教育技术强调教学过程中先进技术手段与工具的应用与推广,因此教育技术有利于推进教育信息化B教育技术强调教师要掌握有利于推进教学的技术手段与工具,因此教育技术能力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C教育技术强调教育教学中要积极开发并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因此教育技术是教育信息化的唯一方法D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能够带动教学和学习方式的变化,是促进教育教学变革的催化剂第一部分 教案设计(32分)在进行“串联和并联”一课的教案设计时

3、,应进行学习者和教学环境分析、确定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并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请回答下列问题。第3题(单选题)某位教师想在课堂上播放一段Flash视频,当他想要打开该视频文件时发现,该电脑系统中没有安装可播放该视频的软件,不能正常播放,从而打乱了该教师的上课程序安排,你认为该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哪一步骤没有做好(D )。(3分)A学习需要分析B学习内容分析C学习者分析D学习环境分析第4题(单选题)某位教师在进行这堂课的教案设计时,对该阶段学生的特征进行了分析,以下分析中有偏颇的是(B )。(3分)A该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能反省和自我调节思维活动的进程B该阶段学生的学习动机多倾向于兴趣型

4、,需要外部控制来抵制各种诱惑C该阶段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迅速,追求新颖的独特的因素,追求个人色彩D该阶段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抽象思维的能力,能够形成自己关于问题的初步看法以下是一份“串联和并联“的教学方案设计,第510题嵌于该方案中。教学方案设计课题名称串联和并联科目物理年 级初中二年级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第5题(单选题)下列选项中不适合作为本课知识与技能这一维度的教学目标的是(D )。(3分)A认识常见的电路符号B会画简单的电路图C能连接简单的串、并联电路D能借助实验理解电路的基本原理二、过程与方法1、学习用实验的方法探究串、并联电路的区别,并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

5、究能力。2、经历从简单的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并能口头或书面表达自己的观点的过程,体会到分析、归纳、论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养成相互合作的精神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2、认识到科学技术对于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3、明白复杂事物由简单事物构成。教学重难点重点1. 常见电路符号的学习,以及电路图的绘画要求2. 串并联电路的区别与联系3. 电学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难点 1. 串并联电路的区别与联系2. 实物图和电路图的相互转换教学资源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师讲课的PPT电子课件,相关的视频、图片等资料,若干实验器材,以及黑板、粉笔、课本等

6、教学过程描述教学活动1激发兴趣,引入新课导入(激趣导入新课)多媒体放映2008年第七届中国中山古镇国际灯饰博览会的有关资料,以及家用电器的使用情况,包括图片、视频等,以此为引导性材料呈现给学生,激发学生兴趣,并播放一段有关河流分流及合流的动画,为接下来的串并联电路电流的流动特点学习作一基础。第6题(单选题)在上述导入新课的教学设计中采用了哪种教学策略( C )。(3分)A随机进入式策略B抛锚式策略C先行组织者策略D支架式策略教学活动2探究新知学习新课一、连接串并联电路1、强调电学安全操作要领,防止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使学生树立安全用电意识。2、介绍常见实验器材,让学生认识各种常见的电学元

7、件。 第7题(单选题)根据戴尔经验之塔,在“2、介绍常见实验器材,让学生认识各种常见的电学元件”环节所教授的知识属于(B )。(3分)A做的经验B观察(替代)的经验C抽象经验D外在的经验3、问题:你能否选用一些器材使一盏灯亮? 由学生进行讨论,探究,设计出解决方案,连接电路,使灯泡发光,并画出电路图4、 问题:给你两盏灯和一个电源,你能同时使两灯都发光吗?有几种接法? 学生动手、动脑,相互讨论,然后画出电路图,再连接实物图。初步练习简单的电路设计实验方案,培养相互协作的情感态度。第8题(单选题)在以上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小组协作探究学习的方式,关于这种学习方式,下列说法比较合理的是(B )。(

8、3分)A有助于建立更加系统化的知识B有利于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协作C有利于学习者自主学习,形成学习的独立性D有利于将教师从复杂的劳动中解放出来5、利用多媒体进行分析、归纳。教学活动 2 探究新知学习新课二、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1、在学会连接串、并联电路后,引导学生对照实际电路,观察比较在不同电路中,各元件的连接方式、电流路径、开关在不同位置的控制作用有何不同。2、师生共同对各组汇报的问题进行初步的评价和筛选,确定部分合理的问题进行探究。3、要求各组学生将设计好的实验方案画好电路图。4、学生连接电路,教师巡回指导。强调学生注意观察开关在不同位置的控制作用。5、教师准备视频展示台。6、讲解串

9、、并联电路的特点。第9题(单选题)在讲解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时,为了锻炼学生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下列方法中教师可采用的较好一项是(D )。(3分)A教师根据课本内容逐条进行板书和讲解串并联电路的特点B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根据前面所做实验的现象由小组总结归纳并汇报串并联电路的特点C教师根据前面学生所做实验的现象,总结归纳出串并联电路的特点D教师依据上述实验现象,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串并联电路的各种现象,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共同归纳出串并联电路的特点第10题(单选题)现在要对以上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下列哪种评价方法更好( D )。(3分)A小组外的所有学生对该组

10、评分,小组得分即为学生个人得分B教师及小组外的所有学生对该组评分,小组得分即为学生个人得分C教师及小组外的各组对该组评分,组内成员相互评分,各评分相加作为个人的总得分D教师及小组外的各组对该组评分,组内成员相互评分,各评分加权后相加作为个人的总得分教学活动3课堂巩固1、多媒体播放:夜晚的路灯,满天星彩灯串,高大建筑物上的装饰灯。2、多媒体投影电路图:A B C D 这四个电路哪个是串联电路,哪是并联电路?为什么? 3、问题:比较串并联电路有哪些不同?教学活动4再次重温布置作业完成思考题第11题(操作题)补充、编排教学文挡。(8分)打开“素材”文件夹中命名为“串联和并联教案设计.doc”的电子文

11、档,请按下面的要求对其进行操作:(1) 将标题“教学方案设计”字体设置为“黑体”,“粗体”,字号为“三号”,并使其居中。(2)(2) 将文档中的所有“串并联”改成“串、并联”(2)(3) 请在该文档的页脚处添加页码,页码格式为“- 1 -”(2)(4) 将修改后的文档另存在“素材”文件夹中,文档命名为“串联和并联教案设计(修改后)”(2)第二部分 资源准备(27分)在讲授“串联和并联”一课前,需要搜集相关的文本、图片、音频和视频资料,制作演示文稿。请完成下列任务。第12题(单选题)不小心把刚刚修改完成的“串联和并联教案设计(修改后)”删除掉了,可能在哪个地方或通过何种方式能找回该文件(C )。

12、(3分)A存放该文件的原目录下B关闭电脑后以安全模式启动C回收站D我的文档第13题(多选题)在资源准备过程中,想找一些与串并联电路相关的教案、课件以及其它教学资料,可以用来进行搜索的专业搜索引擎有(AD )。(3分)A百度B教师资源网C中小学信息技术网DGoogle第14题(操作题)在搜集材料的过程中,在某网页上发现了多张非常漂亮的灯饰图片(网址为:http:/ A )。(3分)A1南国农,李运林电化教育学J第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B2祝智庭教育信息化:教育技术的新高地J中国电化教育,2001(2):58C3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D4王明亮关于中国

13、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http:/ (单选题)假如在计算机里有关于“串联和并联”的资料“source.zip”,但是却打不开,弹出的窗口显示“找不到匹配的软件打开目标文件”,下面哪个软件可以解决以上问题?( D )。(3分)AWindows Media PlayerBWPS OfficeCAdobe ReaderDWinRAR第17题(单选题)下课后,学生想拷贝教师制作的教学课件以及其它材料,同时也希望学生与学生之间能够彼此共享比较好的数字资源,您认为下列哪个方法最为便捷、可行?(D )。(3分)A师生通过U盘拷贝、保存相关资源B师生通过电子邮箱、QQ传送、保存相关资源C

14、师生通过光盘刻制、保存相关资源D师生通过FTP上传、下载文件来共享相关资源第18题(操作题)优化课件。(10分)请按如下要求对“素材”文件夹下的课件文档“串联和并联.ppt”进行编辑,完成后请按原文件名保存文档:(1)删除第一张幻灯片中的文字“串联和并联”,插入艺术字“串联和并联”,任选一种样式,设置字体为”黑体”、“加粗”、字号分别为“三号”,并为其添加自定义动画,设置其“进入”时的效果为“百叶窗”。(3分)(2)在第一张幻灯片中,于“串联和并联”与“导入新课”之间加一条分隔线,颜色为深蓝,粗细为5磅。(2分)(3)将第14题中在你所选择保存的图片作为所有幻灯片的背景(3分)(4)在第一张幻灯片中,在“并联电路”处添加超链接,链接至第三张幻灯片(2分)第三部分 教学实施 (18分)在教学实施环节,需要考查教学实施的基础知识,并考查在给定的教学环境下,利用教学设施(硬件、软件)实施教学、利用工具进行交流的能力。请完成下列任务。第19题(单选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