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7元曲五首夯基达标练习 语文版必修3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5253291 上传时间:2022-12-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7元曲五首夯基达标练习 语文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 7元曲五首夯基达标练习 语文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 7元曲五首夯基达标练习 语文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 7元曲五首夯基达标练习 语文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7元曲五首夯基达标练习 语文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7元曲五首夯基达标练习 语文版必修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夯基 我达标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组是()A.馄饨(dn)憔悴(cu)醉醺醺(xn)纵横捭阖(bi)B.衔泥(xin)咆哮(po)密匝匝(z)飞扬跋扈(h)C.寒蛩(qing)紫蟹(xi)急攘攘(rng)未雨绸缪(mu)D.鞋履(l)命窘(jing 水粼粼(ln)风驰电掣(ch)解析:A项中的“饨”应读tn。答案:A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门庭改做迷魂阵,清廉贬入睡馄饨。(睡得昏昏沉沉,比喻好吃懒睡,不务正业。)B.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指思念很深,像丢了魂似的)C.断肠人忆断肠人。(指明双方的相思之苦)D.红尘不向门前惹,绿树偏宜

2、屋角遮。(指世俗)解析:A项,“睡馄饨”指不懂世事。答案:A3.依次填入下列语段中空缺处的标点最恰当的一项为()庆宣和投至狐踪与兔穴,多少豪杰鼎足虽坚半腰里折,魏耶晋耶?落梅风天教你富,莫太奢,没多时好天良夜富家儿更做道你心似铁,争辜负了锦堂风月A.,。,。B.!?。C.。?D.!?,。解析:“多少豪杰”与“争辜负了锦堂风月”之后应用句号,加强疑问语气。答案:B4.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今日春来,明朝花谢,急罚盏夜阑灯灭。B.百岁光阴一梦蝶,重回首往事堪嗟。C.富家儿更做道你心似铁,争辜负了锦堂风月。D.祖国是一座花园,祖国的北方就是园中的腊梅 解析:A、B、D三项都

3、是比喻:“夜阑”“梦蝶”“花园”“园中的腊梅”都是喻体,分别喻指“人已垂暮”“人生短暂”“祖国的美丽”“祖国北方人民坚韧执著的品质”。C项是借代,“锦堂风月”借代富人家的美好生活。答案:C5.对下面语句的解说和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元曲无论是散曲还是杂剧,都是配合乐谱演唱的文辞,一定要符合音乐格律的要求,受到宫调和曲牌的限制。B.散曲与词一样,是长、短句形式,但是能在正字之外加衬字,更灵活,更适合使用口语。衬字一般加在句首或句中,不能加在句尾。C.“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这两句属于纯细节描写,寄托深沉婉转之情。D.“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共写了六个图景:“孤村”“落日

4、”“残霞”“轻烟”“老树”“寒鸦”,而其中任何一个图景,都代表着秋日秋景的萧瑟气氛。解析:C项“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这两句是景中蕴情,寄托深沉婉转之情。并非属于纯细节描写。答案:C我综合 我发展一、阅读理解(一)比较阅读下面两支曲子,完成67题。正宫醉太平刺世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水晶环入面糊盆,才沾黏便滚。文章糊了盛钱囤,门庭改做迷魂阵,清廉贬入睡馄饨。葫芦提倒稳。双调夜行船秋思夜行船百岁光阴一梦蝶,重回首往事堪嗟。今日春来,明朝花谢,急罚盏夜阑灯灭。乔木查想秦宫汉阙,都做了衰草牛羊野。不恁么渔樵没话说。纵荒坟横断碑,不辨龙蛇。庆宣和投至狐踪与兔穴,多少豪杰!鼎足虽坚半里腰折

5、,魏耶?晋耶 离亭宴煞看密匝匝蚁排兵,乱纷纷蜂酿蜜,急攘攘蝇争血。裴公绿野堂,陶令白莲社。爱秋来时那些:和露摘黄花,带霜烹紫蟹,煮酒烧红叶。想人生有限杯,浑几个重阳节?6.两首散曲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解析:正宫醉太平刺世寓意深刻:“水晶环入面糊盆,才沾黏便滚。”这两句深刻地道出了社会大染缸的性质。“水晶环”寓指纯洁无瑕的人,“面糊盆”寓指混浊的社会。即使再纯洁的人,只要一踏入社会这个大染缸,就立即被沾染熏黑。“滚”字用在此处,特别形象妥帖,把那种甘愿同流合污、享受庸俗的嘴脸刻画无疑。本曲全用口语,语调泼辣大胆,嬉笑怒骂,让人感受到强烈的生活气息。“葫芦提倒稳”,结句以消极反抗的口吻申明自己不

6、合作的处世态度。双调夜行船秋思语言典雅瑰丽,善于化用典故,不离本色,押韵尤妙。全曲充满了文采。这套套数表现了马致远愤世嫉俗、牢骚太盛之语。 参考答案:正宫醉太平刺世寓意深刻,用词形象妥帖,全用口语,语调泼辣大胆,嬉笑怒骂,让人感受到强烈的生活气息。双调夜行船秋思语言典雅瑰丽,善于化用典故,不离本色,押韵尤妙。全曲充满了文采。7.两支曲子与郑板桥的“难得糊涂”有什么相似点?解析:都属于牢骚太盛之语。表面上似乎是说稀里糊涂倒安稳,其实是作者的反语。这很像清人郑板桥的“难得糊涂”,其实正是伤心人的愤激之语。只有这样理解,方能体会作者的深意。参考答案:都属于牢骚太盛之语,都是伤心人的愤激之语。只有这样

7、,方能体会作者的深意。(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9题。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8.天净沙秋思全曲五句二十八字,以出奇的表现力描绘出一幅秋郊黄昏凄凉的行旅图景,被元人周德清誉为“秋思之祖”。王国维称赞其“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境”,是“小令之最佳者”。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对它推崇备至,甚至推到了“不可更动一字”的地位。这首元曲凭什么高妙之处得到如此多的赏识和如此高的评价?解析:它是元散曲的代表作之一。区区二十八个字,短短五小行,读来朗朗上口。既通俗易懂,又有着很大的思维拓展空间和极强的精神穿透力。物、景、时、人交织在一起,融会贯通

8、。苍凉、凋零、肃杀、悲凄、怅惘、绝望、萧条落魄、不寒而栗你可以找出比原作字数多好几倍的同义词来长吁短叹,不尽感慨!因此,古往今来,它被许多文人墨客推崇备至,甚至推到了“不可更动一字”的地位。参考答案:言简意丰前三句,十八个字,共写了九种事物:藤、树、鸦、桥、水、家、道、风、马,一字一景,分别冠以枯、老、昏、小、流、人、古、西、瘦等表现各自特征的修饰语,使各个事物都带上了鲜明的个性,又使本来互不相干的事物,在苍凉的深秋暮色笼罩下,构成了一个统一体。多方映衬将许多相对独立的事物同时纳入一个画面中,从而形成动与静、明与暗、背景与主体的相互映衬。动态的流水与静态的小桥、人家相映,更显环境的幽静;西风与

9、古道相映,使道路更见苍凉;一面是枯藤、老树、昏鸦在秋风萧瑟中的一派灰暗,一面是落日的余晖给它们涂上一抹金黄;“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极力渲染悲凉气氛,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的氛围中,突出游子情怀。情景交融景中有情,情中有景。人的思想感情是抽象的东西,作者运用寄情于物的写法,把天涯沦落人的凄苦愁楚之情刻画得淋漓尽致。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夕阳,这些有形的、可感的事物具有明显的深秋色彩,与无形的、抽象的凄苦之情有相通之处,用有形表现无形,使人感到具体生动。即所谓“情因景而显,景因情而生”。9.前人以为“本曲之得唐人绝句妙境者”,主要体现

10、在那几个方面?解析:本曲所要表达的主题即最后所点“断肠人在天涯”,其深层之意在于对天人隔断、广大士人漂泊孤独之生存状况的揭示。为了在极少的字数内表达如此深奥的主旨,作者做到了先染后点;句与句之间、意象间留有大量空白让读者参与意境的创造;以真代美,以俗为雅。参考答案:本曲之所以“深得唐人绝句妙境”的原因,至少体现在以下三点:先染后点。视线由全景到特写再到远景,从而铺成了自然之大情以作为所抒人情的背景,这是唐诗惯用的手法。句与句之间、意象间留有大量空白让读者参与意境的创造,从而形成开放式的结构,这也是唐诗的特征。要说有创造就是以真代美,以俗为雅,算是对唐人仅追求神韵参以向上精神的突破。本曲的主题即

11、最后所点断肠人在天涯,其深层之意在于对天人隔断、广大士人漂泊孤独之生存状况的揭示。二、语言运用10.在下面的横线上,根据提供的开头,仿照提供的句子,续写句子。画家画花,独绘一枝,意在留些天地,让欣赏者自去遐想;音乐家演奏,抑扬顿挫,有时“无声胜有声”,任听众自去体味。诗人作诗,_,_,_;教师讲课,_,_,_。解析:在给定的例句中,“画家画花”“留些天地”“音乐家演奏”“无声胜有声”,都体现了画画及演奏中的“空白艺术”,这也是例句的主旨。所以下文中“诗人作诗”“教师讲课”也应遵循这个主旨,即应体现“作诗”“讲课”中的空白艺术。参考答案:讲究含蓄言有尽而意无穷让读者自去欣赏言简意赅故意引而不发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 读书做人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有“做学问的三境界”之说:“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是第一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第二境界。“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第三境界。人间词话在文学批评史中影响非常大,而“做学问的三境界”的说法又是人间词话的核心,至今为文学界所推重。青年时期正是读书、做学问的黄金阶段,为了祖国的明天,也为了自己早日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你打算如何脚踏实地潜心钻研学问,最终达到“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理想境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