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除法一说课详稿(1)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5252227 上传时间:2024-01-0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数除法一说课详稿(1)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分数除法一说课详稿(1)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分数除法一说课详稿(1)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分数除法一说课详稿(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数除法一说课详稿(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分数除法(一)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分数除法(一)”。下面我将从:教材与学情分析、目标与设计思路、过程与设计特色三个方面来进行说课。本课是(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内容。这节课的知识基础是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以及倒数的认识。教材中呈现了两个问题,这两个问题的共同点是都把平均分,第(1)题是平均分成2份,被除数的分子是能被除数整除的,第(2)题是平均分成3份,被除数的分子是不能被3整除的。无论哪一种方法,目的都是让学生在涂一涂、算一算的过程中,借助图形语言,利用已学过的分数乘法的意义,解决有关分数除法的问题,从而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并从中总结出分数除以整数的

2、计算方法。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本节课我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借助图形语言,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通过探索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最终达到利用分数除法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目的。根据本节教学内容的特点,结合五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位为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定位为分数除以整数计算法则的推导过程。结合本课的特点,我把本课的教学程序设计为以下三个层次进行教学:第一层次:根据经验理解意义第二层次:大胆猜想计算方法第三层次:激发矛盾再次探究教学过程: “七上八下,你能猜出来这

3、是个什么数吗?”课程开始前,我会提出几个这样的谜语,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前进入热身环节,同时也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本节课要学习分数相关知识这样一个潜意识。“细心的同学一定发现了我们作业纸的背面藏着一个神秘的图案,请你将其中的4份涂成你喜欢的颜色,然后说一说你想到了什么”此时,学生在动手活动中会联系三年级学过的分数知识,立刻回答:“老师,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7份,涂上其中的4份,可以表示”进而继续提问:“把这个长方形的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个长方形的几分之几?”让学生自主思考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可以利用涂好的长方形,再将这4份平均分成2份,将其中1份涂色,最后看看涂上色的这部分占整个长方形的几分之几。接

4、下来我会让学生们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思维过程,使每位学生都能在清晰地展示中分享他人的思维方法。通过思考操作学生达成共识:里有4个,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2个,是。接着让学生列出算式2=,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同时理解了分数除法的意义。学生通过操作,明白是怎样得到的。“同学们,到底应该怎样计算分数除法呢?”让学生大胆猜想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根据刚才的推理,有的学生会说:“分母不变,被除数的分子除以整数得到商的分子”,还有的学生会说:“把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就是的一半,也就是的二分之一”我并不评价他们谁对谁错,“让我们继续来用自己的方法试一试!”让每位学生举个例子,证明结论。学生很快发现有些算式是无法用

5、前一个猜想计算出来的,如3,分子4除以3是除不尽的。矛盾的引发,说明“分母不变,被除数的分子除以整数得到商的分子”这样的计算方法不具有普遍性。我引导学生再一次进行探究。为了便于全班统一交流,我选取学生举例中的一道典型算式进一步研究,3,此时,先让学生动手分一分、涂一涂,然后再让他们进行小组交流。根据学生的小组讨论,学生发现把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就是这张纸的。得到的算式是3=。此时我还引导学生发现:把平均分成3份,这其中的一份实际上就是的,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可以用乘法来计算,算式是=。比较两个算式,学生很快发现它们是相等的。由此,学生验证了第二种猜想的普遍性:除以一个整数(零除外)等于乘这个整

6、数的倒数。这一环节中,我引导学生根据乘法的意义来解决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以旧学新。通过学生自己探索发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从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索,学生学习的过程变得精彩而不再枯燥无味。一个新的计算结论必须反复验证,为了巩固理解加强计算,我设计了一下三个层次的练习:1. 基础练习,反馈学生对重点内容的掌握情况; 2. 综合练习,防止学生的思维定势,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3. 延伸练习,开阔视野,增长才干 这三个练习设计主要体现层次性,实用性,生活性,让每个学生都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既巩固了新知,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同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以上教学过程的设计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对计算进行探究式教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自主探究,交流,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中操作、思考、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获得了知识,发展了智力,培养了积极的学习兴趣。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引导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经验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本节课的设计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体验了“探索发现验证修改”的过程,通过一系列活动,使学生完成了知识的自我建构,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分数除以整数意义的理解,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快乐。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