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系统类联考写作历年真题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5244933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1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系统类联考写作历年真题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管理系统类联考写作历年真题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管理系统类联考写作历年真题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管理系统类联考写作历年真题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管理系统类联考写作历年真题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管理系统类联考写作历年真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系统类联考写作历年真题(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第一局部论证有效性分析历年真题【2012年1月】地球的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当代世界的热点,这一问题看似复杂,其实简单,只要我们运用科学原理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一一去对待,也行就会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众所周知,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颠覆了人类对于宇宙和自然地常识性观念,不管是狭义相对论还是广义相对论,都揭示了宇宙间事物运动中普遍存在的相对性。既然宇宙万物的运动都是相对的,那么我们观察问题是也应该采用相对的方法,如变换视角等等。假设我们变化视角去看一些问题,也学会得出和一般常识完全不同的观点,例如,我们称之为灾害的那些自然现象,包括海啸、台风、暴雨等等,其实也是大自然本身的一般现象而已,从大自然

2、的视角来看,无所谓灾害不灾害,只是当它损害了人类利益,危机了人类生存的时候,从人类的视角来看,我们才称之为灾害。再变换一下视角,从一个更广泛的X围来看,我们人类自己也是大自然的一局部,既然我们的祖先是类人猿,而类人猿正像大熊猫、华南虎、藏羚羊、扬子鳄乃至银杏、水杉等等一样,是珍格格自然生态中的有机组成局部,那为什么我们自己就不是了呢?由此可以,人类的问题就是大自然的问题,与时人类在某一时间局部的改变了气候,也还算整个大自然系统中的一个自然问题,自然问题自然会解决,人类不必过多干预。提示: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该论证

3、的依据是否支持结论,论据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要注意分析的内容深度、逻辑结构和语言表达。【参考答案】1、爱因斯坦相对论未必是颠覆了人类关于宇宙和自然常识性观念,或许也是一种补充,缺少依据。2、万物间的运动未必都是相对的,即使是相对的,未必采用相对的方法就一定可行。3、由自然灾害等来概括,来作证相对论有以偏概全之嫌。4、人也是大自然中的一局部,也不足以证明不必干预自然,让其自然解决。5、人类的问题都是大自然的问题过于绝对,或许轻率概括。未必都是大自然的问题。6、解决了一些自然问题,是否可以不断推广。7、是否可以利用自然规律,对某些自然问题加以疏导,加以改良,使其更利于人类。8、文中缺少数据明确人

4、类干预自然有没有成功的案例,或者有多少失败的案例,看不出其干预带来的结果。X文:上述论证通过利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去解释地球的气候变化这一概念,然而该论证在其论证过程中,有待商榷,多处令人质疑,先分析论证如下:首先,地球的气候变化是多年来的一个变化过程,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如地壳的迁移,人类等动植物的生存所造成的污染而引起的变化,如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日益增多就是由人类排放大量废弃物造成的。其次,来讨论下相对论的适用X围。因为狭义相对论的两个根本原理是狭义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因此可以说:在这两个原理同时成立的情况下,一般来说狭义相对论就是适用的。需要指出的是,在特殊情况下,即使这两个原理同时成

5、立,也可能导致错误结果。例如洛伦兹变换就可能导致错误结果。再次讨论广义相对论的适用X围。因为广义相对论的两个根本原理是等效原理和广义协变原理,因此可以说:在这两个原理同时成立的情况下,一般来说广义相对论就是适用的。而对于水星近日点的运动,光线在引力场中的偏转,光谱线的红向移动等问题,这两个原理就是同时成立的。同样,在特殊情况下,即使这两个原理同时成立,也可能导致错误结果。由上可以看出,相对论是因为要解决光子电子等粒子或是地球运动而产生的一个理论,运用这个理论来解决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地球的气候变化就不合理。并且,视角的不同也不太认可,因为地球是人类等赖以生存的场所,可以说人类是地球的主体,地球上发

6、生一些我们称之以自然灾害的自然现象,危害人类的生存或是损害了人类的利益,从这个地球的主体人类的视角来看,它就属于自然灾害。【2011年10月】我国的个人所得税从1980年开始征收,当时起征点为800元人民币。最近几年起征点为2000元,个人所得税总额逐年上升,已经超过2000亿元。随着居民根本生活开支的上涨,国家决定从2011年9月将个税起征点提高到3500元,顺应了大多数人的意愿。从个人短期利益上来看,提高起征点确实能减少一局部中低收入者的税收,看似有利于普通老百姓。但是,如果冷静的进展分析,其结果却正好相反。中国实行税收累进率制度,也就是说工资越高所缴纳的税率也越高。请设想,如果讲2000

7、元的个税起征点提高到10000元。虽然,极少数月工资超过30000元的人可能缴更多的税,但是绝大多数人的个税会减少,只是减少的数额不同。原来工资低于2000元,1分钱的好处也没有得到;拿2000元工资的人只是减轻了几十元的税;而拿8000元工资的人如此减轻了几百元的税收。收入越高,减少的越多,贫富差距自然会被进一步拉大了。同时,由于税收起征点上调,国家受到的税收大幅度减少,政府就更没有能力为中低收入者提供医疗、保险、教育等公共服务,结果还是对穷人不利。所以说,建议提高个税起征点的人,或者是听到提高起征点就高兴的人,在捅破这层窗户纸以后,他们也不得不承认这一客观真理:提高个税起征点有利于富人,不

8、利于一百老百姓。如果不局限在经济层面讨论问题,转到从社会与政治角度考虑,问题就更清楚了。原来以2000元起征点,有50%以上为非纳税人,如果提高到3500元,中国的纳税人就只剩下20%了。80%的国民不纳税,必定会引起政治权利的失衡。降低起征点,扩大纳税人的比例,不仅可以缩小贫富差距,还可以培养全民的公民意识。纳税者只有承当了纳税义务,才能享受纳税者的权利。如果没有纳税,人们对国家就会失去主人翁的责任感,就不可能有强烈的公民意识,也就会失去或放弃监视政府部门的权利。所以,为了培养全国民众的公民意识,为了缩小贫富差距,为了建设和谐社会,我们应该适当的降低个税起征点。【解析】结论:适当降低个税起征

9、点。推论1:提高个税起征点有利于富人,不利于一般老百姓。论据1:收入越高,减少的越多,贫富差距自然会被进一步拉大了。论据2:国家收到的税收大幅度减少,政府就更没有能力为中低收入者提供公共服务推论2:80%的国民不纳税,必定会引起政治权利的失衡。论据3:纳税者只有承当了纳税义务,才能享受纳税者的权利。论据4:如果没有纳税,人们就不可能有强烈的公民意识,也就会失去或放弃监视政府部门【参考答案】1、个税起征点上调,看似收入越多如此减免的个税越多,但另一方面高收入者需要缴纳的税金也越多。这里只比拟减免的税额,无视了纳税金额的绝对值,这样的比拟难言客观,自然也谈不上“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2、既然我国“个人

10、所得税总额逐年上升,继续增加个人所得税是否还有必要?如果目前的税收足以使政府提供很好的公共服务,那么就很难得到结论说,应该降低个税起征点,从而征收更多个税。3、就算提高个税起征点真的导致政府税收不足,无法应对日益庞大的公共服务支出,那么也许可以通过增加外贸关税等方式来弥补,未必非要通过个税来增加收入。4、何况如果新起征点下,高收入者的纳税金额增加,足以抵消减免掉的税收,那么也许政府可以有更充足的资金提供公共服务。5、培养全民的公民意识,属于教育文化领域的任务,征税很难达到这个目的。否如此,是否要扩大纳税X围,让每一个人都缴纳个人所得税呢?6、更何况,就算纳税可以培养公民意识,也未必非要缴纳个人

11、所得税才能达到这个目的。纳税,不等于就是缴纳个人所得税。如果人们在消费过程中已经缴纳了消费税,那么按照材料作者的逻辑,还有必要再多缴纳个人所得税才能享受纳税者的权利吗?7、纳税与否与对国家的主人翁责任感的强弱之间是否有必然联系,尚需进一步论证。如果监视政府是宪法赋予的权利,那么这与纳税与否没有必然关联。8、如果降低个税起征点,导致更多人的生活水平下降,未必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正确方法,这样岂非与作者本意南辕北辙?9、缩小贫富差距的方法未必是让人们更多纳税,或许可以是让人们有更多收入。如果共同富裕更受到人民欢迎,而且实际可行,又何必非要通过降低个税起征点的方法实行“共同贫穷的税法呢?【2011年1月

12、】如果你要从股市中赚钱,就必须低价买进股票,高价卖出股票,这是人人都明白的根本道理,但是,问题的关键是在于如何判断股价的上下。只有正确地判断股价的上下,上述的根本道理才有意义,否如此,就毫无实用价值。股价的上下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只有通过比拟才能显现。一般来说,要正确判断某一股票的价格上下,唯一的途径就是看它的历史表现,但是,有人在判断当前某一股价的上下时,不注重股票的历史表现,而只注重股票今后的走势,这是一种危险的行为。因为股票的历史表现是一种客观事实,客观事实具有无可争辩确实定性;股票的今后走势只是一种主观预测,主观预测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我们怎么可以只凭主观预测而不顾客观事实呢?再说,股价

13、的未来走势充满各种变数,它的涨和跌不是必然的,而是或然的。我们只能借助概率进展预测。假设宏观经济、市场态势和个股表现均好,它的上涨概率就大;假设宏观经济、市场态势和个股表现均不好,它的上涨概率就小;假设宏观经济、市场态势和个股表现不相一致,它的上涨概率就需要酌情而定。由此可见,要从股市获取利益,第一是要掌握股价涨跌的概率,第二还是要掌握股价涨跌的概率,第三也还是要掌握股价涨跌的概率。掌握了股价涨跌的概率,你就能赚钱;否如此,你就会赔钱。【参考答案】1、“要正确判断某一股票的价格上下,唯一的途径就是看它的历史表现,显然欠妥当,股票价格的上下由多种要素影响构成,论证者显然忽略其他影响要素。2、“只

14、注重股票今后的走势,这是一种危险的行为。不必然推出“唯一的途径就是看它的历史表现,因为,投资者完全可以二者兼顾。3.“股票的历史表现是一种客观事实,“股票的今后走势只是一种主观预测,不必然推出“我们怎么可以只凭主观预测而不顾客观事实呢?的结论。论述者“忽略开展,历史的表现未必能够代表该股票未来的走势。所谓的客观事实是过去的,并不能完全代表未来的“客观事实。4、“我们只能借助概率进展预测,与论证者原有的论证自相矛盾。5、“宏观经济、市场态势和个股表现是股票价格的决定因素的局部因素,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再有他们之间的关系未必是简单的线性关系。6、“掌握了股价涨跌的概率,你就能赚钱;否如此,你就会赔

15、钱。该论证欠妥当,概率具有或然性不具有必然性,因此得不出必然赚钱或赔钱的结论。【2010年10月】科学家在一个孤岛上的猴群中做了一个实验,将一种新口味的糖让猴群中地位最低的猴子品尝,等它认可后再让猴群其它成员品尝;花了大约20天左右,整个猴群才承受了这种糖。将另一种新口味的糖让猴群中地位最高的猴王品尝,等它认可后再让猴群其它成员品尝。两天之内,整个猴群就都承受了该种糖。看来,猴群中存在着权威,而权威对于新鲜事物的态度直接影响群体承受新鲜事物的进程。市场营销也是如此,如果希望推动人们承受某种新商品,应当首先影响引领时尚的文体明星。如果位于时尚高端的消费者对于某种新商品不承受,该商品一定会遭遇失败

16、。这个实验对于企业组织的变革也有指导意义。如果希望变革能够迅速取得成功,应该自上而下展开,这样做遭遇的阻力较小,容易得到组织成员的支持。当然,猴群乐于承受糖这种好吃的东西;如果给猴王品尝苦涩的黄连,即使猴王希望其它猴子承受,猴群也不会干。因此,如果组织变革使某些组织成员吃尽苦头,组织领导者再努力也只能以失败而告终。【参考答案】题干的论证中存在假设干逻辑错误或漏洞,要求考生在分析中指出论证中存在的逻辑错误或漏洞,或肯定有关论点。对于本体的论证有效性分析,以下要点供参考:1、决定猴群承受新口味的烫的因素有两个:一是猴子的地位的上下,二是糖的口味的差异。猴王品尝后认可的糖被猴群快速承受,还有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口味更好。仅仅归因到权威,存在归因偏差。2、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