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管理模式创新与实践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5241886 上传时间:2024-02-1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首都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管理模式创新与实践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首都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管理模式创新与实践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首都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管理模式创新与实践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首都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管理模式创新与实践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首都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管理模式创新与实践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首都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管理模式创新与实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首都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管理模式创新与实践(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首都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管理模式创新与实践王 灏 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 北京 100101本文摘自论文集第二十三届北京市企业管理创新成果汇编(2008上) 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简称京投公司)是由北京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出资并依照公司法成立的国有独资企业,承担北京市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融资和资本运营,近期以北京市轨道交通投融资及线网管理为主。 在稳步推进轨道交通投融资和资源开发两大业务的同时,京投公司致力于研究解决北京市轨道交通路网建设中共性的技术问题及运营管理中共性的业务和政策问题,优化技术资源配置,制定和强化各种接口规范和标准,不断提高轨道交通网络化建设及运营水平,促进轨道交通业

2、务健康快速发展。 截止2009年6月,公司注册资本461.13亿元,净资产600.97亿元,总资产1174.39亿元,成为首都第二家资产规模过千亿元大关的国有企业。一、首都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管理模式创新的背景 近年来,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轨道交通建设,把握奥运契机,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推动轨道交通发展。奥运会前轨道交通运营规模达到8条线、123个车站(含16个换乘站)、200公里,轨道交通路网初步成形,为奥运和全体市民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出行服务。2009年,随着地铁4号线的建成,京港地铁公司也将参与北京地铁的运营,北京轨道交通将形成多线路、多运营主体的全新网络化运输格局。2015年,北京将

3、建成“三环、四横、五纵、七放射”共19条线、561公里运营里程的轨道交通网络,每天承载客流量占公共交通比例将由目前的20提高到50,轨道交通将真正成为首都城市公共交通的骨干体系。北京轨道交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通过对美国纽约、英国伦敦、西班牙马德里、法国巴黎、德国柏林、日本东京、韩国首尔,以及我国香港、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轨道交通的调研,各地在指挥控制、票卡发行及票款清分清算等的建设运营管理方面经验可以看到,随着轨道交通路网规模的扩大、多运营主体的进入、联网运营格局的形成,各大城市都在致力于解决网络化运营所面临的协调指挥、安全运营、提高服务质量等问题。 通过运用SWOT分析法对

4、北京市轨道交通的建设与运营发展优势、存在问题、机遇、挑战进行分析,京投公司以前瞻性思维,务实开拓、大胆创新,在轨道交通路网尚未形成、多运营主体即将出现时,超前提出实施首都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管理模式创新,其作用在于: (一) 满足轨道交通网络化条件下运营组织管理的需要 轨道交通在只有一条或是很少的几条线运营时,一条线出现问题对其他线路影响很小,通过建设独立的线路调度指挥系统即可满足运营管理需要;而当线与线交错形成轨道交通路网之后,某条线甚至某个车站出现的问题都会沿着网络的结点迅速传递,波及其他各条线路运行安全。因此必须树立整个轨道交通路网一盘棋的意识,形成全路网统一的调度指挥快速反应的管理模式。

5、 (二) 满足提高轨道交通科学化运营管理水平的需要 已经有三十八年历史的人工售检票方式及与之相应的票务和清算管理方式,由于只能采取抽样调查、综合评估等手段采集乘客信息,无法保证信息全面、准确和实时,造成以原始信息为基础开展的各项统计、分析出现偏差,难以满足网络化、大客流、小间隔运营组织条件下精确化管理的需要,成为制约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而随着路网建设的提速,客流量不断攀升,特别是2007年北京实行惠民票价政策后,轨道交通日均客流量已达300万人次,预计很快将突破400万人次/日。迫切需要建立可实时统计、准确计算,并进行分析的智能化数据管理信息系统。满足提高轨道交通科学化运营管理水平的需要

6、。 (三) 满足轨道交通运营市场化进程的需要 全面推进市场化进程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根本目标,也是北京轨道交通的发展方向。在2009年,北京轨道交通路网即将出现多家运营主体,通过适度竞争不断提高轨道交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由于轨道交通是乘客实时流动的庞大联运系统,且整个路网内乘客均可无障碍换乘,因此需在不同运营主体之间建立起快速、高效、可靠的协调机制,并形成具有北京特点、路网整体协调统一的票制票价政策与经济利益补偿等相关规则。 (四) 满足政府加强行业监管、完善紧急突发事件快速处置的需要 公共交通是维系城市正常运行的命脉之一,随着轨道交通在城市交通所占比重的加大,行业监管部门不仅在平时要了解城市轨

7、道交通路网的运营情况,对各线运营主体的运营服务状况进行监管与考核,而且在城市突发灾害时,还要结合城市各方面的情况,调动各种社会资源,指挥交通系统应变等,减少灾害损失,缩小次生灾害范围。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基于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的高科技技术平台,提供各条线、各个车站设备系统以及客流情况的综合信息。同时,通过对基础数据的实时采集及统计分析,为政府与各线运营主体签订安全、合理、高效的运营合同提供依据。二、首都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管理模式创新的内涵 首都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管理模式创新的基本内涵是:以国际先进的系统工程方法论和运营管理理念为指导思想,以提高首都轨道交通运营服务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实现精

8、细化管理为目标,通过以“政府授权、企业化运作”的模式建立北京市轨道交通指挥中心,实现“管理集中”;通过建设容纳14条线路同厅指挥的指挥大厦,实现线路控制中心的“物理集中”;通过建设智能化综合信息系统管理平台,实现轨道交通行车、客运、应急指挥信息的“信息集中”,从而建立起符合首都轨道交通建设、运营管理现行体制特点的“高度集中、统一指挥、逐级负责、协调动作”的运营管理体系,实现调度指挥“从线向网”的转型。三、首都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管理模式创新的方案设计 首都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管理模式创新的核心就是要解决“集中统一”的问题,这是一项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既涉及多家运营主体,又涉及到不同建设主体,呈现

9、主体多元化;既涉及到运营管理体制的建设,又涉及智能化综合信息系统管理平台的建设,知识领域跨度大;既要考虑已经运营的和正在建设的轨道交通线路,又要兼顾未来规划中将要实施的线路,时间空间跨度也相当大。因此在创新与实践过程中,特别是在设计阶段必须以系统工程的思维方式,以复杂适应系统(CAS)理论为指导思想,强调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结合,通过建立规则、加强不同主体间的交流、沟通,互相学习,相互影响,不断深化完善,逐步实现首都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管理模式创新。 (一) 以“政府授权、企业化运作”模式,成立专门机构负责路网运行管理,实现路网“管理集中”针对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运营管理多元化的格局,要实现提高运营

10、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要求,必须实施建设、运营管理的统一规划,明确功能定位和需求,提出统一的服务标准,避免在建设过程中走弯路。因此,必须有统一的制定、管理、监督、考核部门,从而实现管理的集中。 有了成立组织机构的需求和想法,接踵而来的问题是成立一个怎样的机构,这个机构的具体职能定位及合理的运作方式是什么?为此,京投公司特别组织开展了“北京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管理模式”的课题研究,借鉴国外网络化运营管理经验,提出了北京轨道交通实施统一运营管理的几种可能性。北京轨道交通的建设、运营管理任务是由不同的企业完成的,通常是由政府制定建设和管理标准,并进行日常监管。而对轨道交通行业的管理往往需要非常专业的技

11、术和管理人员,这就使得这个机构在具有一定的政府管理职能的同时,还需要具备轨道交通行业技术管理经验。因此,单纯的成立一个政府职能机构或专业运营管理企业都不能实现对北京轨道交通行业全面和专业的管理。 在课题研究的基础上,经过与北京轨道交通建设、运营等各方充分论证,与市政府相关部门充分沟通,公司提出了以“政府授权、企业化运作”的模式,成立一个专业的既有丰富运营管理经验,又有强大技术管理能力的相关机构,负责承担北京市轨道交通线网运营协调与管理,为首都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管理模式创新与实践寻求法律上的依据。 (二) 建设容纳14条线路同厅指挥的指挥大厦,实现线路控制中心的“物理集中”,为路网“管理集中”奠

12、定物质基础 从国内外轨道交通建设的发展历程分析,线路建设通常是分阶段、分步骤实施,建设时间跨度达3-4年,而且线路规划往往随着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做出适当的调整。线路控制中心一般都是随着线路的建设周期同步完成,这样就形成了国内外大多数城市所采用的“一线一中心”的分散建设和管理模式。 随着轨道交通线路建设规模的扩大,轨道交通路网的逐步形成,国外轨道交通发达的大城市已经初步意识到“一线一中心”的模式给运营管理带来极大困难。首先是轨道交通路网形成后,不同线路之间的运营已经密不可分,一条线路的行车和客运组织管理必须和相邻线路进行协调和配合,才能保障线网运行安全;其次是虽然利用现代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可以

13、实现远程信息共享和交互,但这种远程沟通和交流往往造成信息缺失,特别是在处置突发事件时,指挥效率较低。 为此,京投公司领导紧紧抓住北京申办奥运会,轨道交通快速发展的有利时机,突破轨道交通“一线一中心”的传统建设和管理模式,果断决策整合各方资源,建设容纳14条线路同厅指挥的指挥大厦,实现线路控制中心的“物理集中”,为路网“管理集中”奠定物质基础。 (三) 建设智能化综合信息系统管理平台,实现轨道交通客运、行车及应急指挥信息的集中和共享,为路网“管理集中”提供技术保障 实现所有线路控制中心同厅指挥调度,仅仅是首都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管理模式创新的第一步。而要真正实现集中统一的运营管理,还必须实现系统工

14、程中六大元素之一的信息集中,即轨道交通各类系统运行管理信息的集中。为确保轨道交通安全、高效、便捷、均衡的运输,各线路均建设了以自动售检票、信号、电力、环境控制、通信为基础的自动化系统,使实现运行管理信息集中成为可能。但受到“一线一中心”建设和管理模式的影响,以及建设时序、技术水平的限制,大多数系统都是单独建设,彼此互不联系,形成信息孤岛。因此,创建首都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管理模式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要建设智能化信息系统管理平台,为首都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管理模式创新提供技术保障。 1.系统业务架构 通过对网络化运营管理需求的分析,信息系统管理平台应至少完成轨道交通路网票务清算管理、路网调度指挥和应急

15、处置等三大职能;通过对应用管理的分析,路网票务清算管理和路网调度指挥分别属于客运调度和行车调度两大业务领域。因此在构建信息系统管理平台时,从需求角度将系统分为基础信息接入、基础业务应用和综合业务应用三个层次;从业务管理的角度在建设中将平台分为统一的轨道交通路网票务清算管理中心系统(简称ACC系统)、统一的轨道交通路网调度指挥中心系统(简称TCC 系统)两大业务系统分别建设。同时为保证信息采集和指挥、调度命令稳定可靠的传输,综合通信平台也是信息系统管理平台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首都轨道交通智能化综合信息系统管理平台的业务架构示意图如下所示。2.系统技术架构 智能化综合信息系统管理平台通过综合通信网络平台与线路控制中心各主要机电系统及后备指挥中心连接,通过标准物理接口及预定义的协议实现系统与线路控制中心系统之间及指挥中心与后备指挥中心之间的信息交换。通过电信运营商提供的专线与市政交通一卡通公司、市交通应急指挥中心、公安、消防、急救、交管、公交等部门建立通信渠道,用于票务清分和应急指挥时信息沟通。系统技术架构示意图如下:3.系统主要功能 建设集成路网票务清算管理中心(ACC)和路网调度指挥中心(TCC)系统于一体的首都轨道交通智能化综合信息系统管理平台,在轨道交通领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