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实习调研报告.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5241255 上传时间:2023-04-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州实习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苏州实习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苏州实习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苏州实习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苏州实习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州实习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州实习调研报告.(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引言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对建筑学专业的兴趣和对建筑有一定的欣赏能力,能够亲身体会中国古典园林给人带来的感受,感受中国古典园林的与自然和谐共处,虽有人造,宛自天成的设计理念,以及现代建筑的新颖,独特,美观,科技,我院为了建筑学专业特别组织了暑期实习活动。因为“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园林聚集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华, 顾选择苏州供我们学习和体会。2实习简要2.1、实习地点:江苏苏州2.2、实习时间:2021年7月1日至三日 2.3、实习场所:寒山寺、周庄、留园、狮子林、拙政园、苏州博物馆 3实习主要内容 寒山寺在苏州城西阊门外5公里外的枫桥镇,建于六朝时期的梁代天监年间,距今已

2、有1400多年。原名“妙利普明塔院。唐代贞观年间,传说当时的名僧寒山和拾得曾由天台山来此住持,改名寒山寺。历史上寒山寺曾是我国十大名寺之一。寺内古迹甚多,有张继诗的石刻碑文,寒山、拾得的石刻像,文徵明、唐寅所书碑文残片等。寺内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庑殿、藏经楼、碑廊、钟楼、枫江楼等。寒山寺里比拟有特色的是寒拾殿。此殿位于藏经楼内,楼的屋脊上雕饰着?西游记?人物故事,是唐僧师徒自西天取得真经而归的形象,主题与藏经楼的含义十分贴切。寒山、拾得二人的塑像就立于殿中。寒山执一荷枝,拾得捧一净瓶,披衣袒胸,作嬉笑逗乐状,显得喜庆活泼。 寒山寺枫江第一楼是将苏州城内修仙巷内宋宅著名的 “花篮楼移建于此。花篮

3、楼,在建筑风格上,与众不同,有其一定艺术价值。这样大的楼房只有两根主柱,恰似花篮的提手,承受着全楼的重量,而一般的楼房,起码要有四根以上的柱子。一楼在大梁与前檐的接榫处,换上了两个雕刻精细的花蓝。盘旋而上的螺旋式的楼梯,只依靠一根圆柱来承受全楼梯的重量。 周庄位于苏州城东南,昆山的西南处,有“中国第一水乡的美誉。唐风孑遗,宋水依依,烟雨江南,碧玉周庄。千年历史沧桑和浓郁吴地文化孕育的周庄,以其灵秀的水乡风貌,独特的人文景观,质朴的民俗风情,成为东方文化的瑰宝。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杰出代表的周庄,成为吴地文化的摇篮,江南水乡的典范。最为著名的景点有:沈万三故居、富安桥、双桥、沈厅、怪楼、周庄八景

4、等。一入周庄,映入眼前的就是一条南北方向的河道将两侧分为东西两岸,两岸的人家遥河相对,河两岸杨柳伏堤,一片生机盎然。河两岸有桥相连,形成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画面。富安桥是江南仅存的立体形桥楼合壁建筑;双桥那么由两桥相连为一体,造型独特;沈厅为清式院宅,整体结构严整,局部风格各异;张厅建于明代,前后七进,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厅旁箬泾河穿屋而过,正所谓“桥自前门进,船从家中过 。总之,周庄采用因地制宜的思想,充分利用了水的功能,使得整个周庄镇富有生气,周庄镇的建筑同样是根据地方的环境等因素经过几百年的演变而建,富有当地特色。初入园时低矮幽暗的回廊给人一种稍稍压抑的感觉,顺着这一回一转的回廊,一片开

5、阔的水面呈现在我们眼前,不得不感慨原主人欲扬先抑的造园手法。整个园子也是以这块开阔的水面为中心。池的北面有错落堆叠的假山,年代久远的古树默默的陪伴在耸立在假山上的亭子,向我们诉说着这园子的每一个故事,池的西面有一轩,坐落在高处,站在上面能俯视全园,并有有才子佳人在选中唱着悠扬婉约的昆曲。走在这曲径通幽的回廊安静的气氛,我想多少年前这廊中是不是也有官家小姐摇曳的身姿。园中东部坐落着闻名遐迩的冠云峰,它充分表达了太湖石的瘦、皱、漏、透、丑。留园以其独创一格,收放自然有度,层层相属的建筑群组,变化无穷的建筑空间疏密有致,虚实相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有这么一句话形容狮子林:林有竹万,竹下多怪石,状如狮

6、子。园内真是假山环绕,据说当年乾隆皇帝转了四小时未得转出来。初进园林它别有特色的漏窗吸引了我琴棋书画为题材的漏窗园主人真是别出心裁。 狮子林假山洞壑盘旋,嵌空奇绝,层次隐约可见,园子以石多取胜。 还有一处我认为比拟独特的地方就是扇亭,四分之一圆的亭子造型优美,狮子林从进去时就一直挨着围墙走,因为它的假山众多,还有仿西洋造景的船舫也很精致独特。拙政园为江南园林的典范,其占地面积之大,造景手法独特。他的特点为:以水见长,自然典雅,庭院错落,花木为盛。拙政园的布局疏密自然,其特点是以水为主,水面广阔,景色平淡天真、疏朗自然。它以池水为中心,楼阁轩榭建在池的周围,其间回廊相连,园内的山石、古木、绿竹、

7、花卉,构成了一幅幽远宁静的画面,代表了一时期的风格。拙政园形成的湖、池、涧等不同的景区,把风景诗、山水画的意境和自然环境的实境再现于园中,富有诗情画意。淼淼池水以闲适、旷远、雅逸和平静气氛见长,曲岸湾头,来去无尽的流水,蜿蜒曲折、深容藏幽而引人入胜;通过平桥小径为其脉络,长廊逶迤填虚空,岛屿山石映其左右,使貌假设松散的园林建筑各具神韵。整个园林建筑仿佛浮于水面,加上木映花承,在不同境界中产生不同的艺术情趣 其借景手法用的很好,把园内的水域做的很开阔以致看到园外的塔。苏州博物馆新馆的设计者是建筑大师贝聿铭,他结合了传统的苏州建筑风格,把博物馆置于院落之间,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相协调。博物馆的主庭

8、院等于是北面拙政园建筑风格的延伸和现代版的诠释。 新的博物馆庭院,较小的展区,以及行政管理区的庭院在造景设计上摆脱了传统的风景园林设计思路。而新的设计思路是为每个花园寻求新的导向和主题,把传统园林风景设计的精髓不断挖掘提炼并形成未来中国园林建筑开展的方向。 尽管白色粉墙将成为博物馆新馆的主色调,以此把该建筑与苏州传统的城市机理融合在一起,但是,那些到处可见的、千篇一律的灰色小青瓦坡顶和窗框将被灰色的花岗岩所取代,以追求更好的统一色彩和纹理。博物馆屋顶设计的灵感来源于苏州传统的坡顶景观一一飞檐翘角与细致入微的建筑细部。然而,新的屋顶已被重新诠释,并演变成一种新的几何效果。玻璃屋顶将与石屋顶相互映

9、衬,使自然光进入活动区域和博物馆的展区,为参观者提供导向并让参观者感到心旷神怡。玻璃屋顶和石木屋顶的构造也源于传统的屋面系统,过去的木梁和木椽构架系统将被现代的开放式钢结构、木作和涂料组成的顶棚系统所取代。金属遮阳片和怀旧的木作构架将在玻璃屋顶之下被广泛使用,以便控制和过滤进入展区的太阳光线。 中国的造园艺术与中国的文学和绘画艺术具有深远的历史渊源,特别受到唐宋文人写意山水画的影响,是文人写意山水模拟的典范。苏州园林以小巧、自由、精致、淡雅、写意见长。由于苏州园林更注意文化和艺术的和谐统一,因而开展到晚期的皇家园林,在意境、创作思想、建筑技巧、人文内容上,也大量地汲取了私家花园的“写意手法。苏

10、州古典园林宅园合一,可赏,可游,可居,可以体验让人舒畅的生活,这种建筑形态的形成,是在人口密集和缺乏自然风光的城市中,人类依恋自然,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美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环境的一种创造。 苏州园林虽小,但古代造园家通过各种艺术手法,独具匠心地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景致,在园中行游,或见“庭院深深深几许,或见“柳暗花明又一村,或见小桥流水、粉墙黛瓦,或见曲径通幽、峰回路转,或是步移景易、变幻无穷。至于那些形式各异、图案精致的花窗,那些如锦缎般的在脚下迁伸不尽的铺路,那些似不经意散落在各个墙角的小品.更使人观之不胜,回味无穷!44丰富的内涵苏州古典园林的重要特色之一,是它不仅是历史文化的产物,同时也是中

11、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表现在园林厅堂的命名、匾额、楹联、书条石、雕刻、装饰,以及花木寓意、叠石寄情等,不仅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同时储存了大量的历史、文化、思想和科学信息,物质内容和精神内容都极其深广。而园中聚集保存完好的中国历代书法名家手迹,又是珍贵的艺术品,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另外,苏州古典园林作为宅园合一的第宅园林,其建筑规制又反映了中国古代江南民间起居休憩的生活方式和礼仪习俗,是了解和研究古代中国江南民俗的实物资料。5总结 通过本次苏州实习,亲身体验了苏州园林给人带来的亲近、自然的感觉,无论是周庄,还是古典园林,均运用了因地制宜的思想。苏州园林更是运用了以小见大的思想,小面积会聚大的

12、感觉,采用各种借景手法,将园林造就的独具匠心,与其他国家的园林相比更具自然性,虽由人造,宛自天成的特点给游人一种舒适的感受。苏州博物馆借鉴了苏州园林的一些造园手法,虽然处在古典园林旁边,不但不显得突兀,而且显得相得益彰,现代建筑与古典建筑结合的十分美妙。s图片来源:实景拍摄 百度图片文字来源:自己观后体会百度百科 百度文库书是我们时代的生命别林斯基书籍是巨大的力量列宁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统莎士比亚书籍是人类思想的宝库乌申斯基书籍举世之宝梭罗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别林斯基书是唯一不死的东西丘特书籍使人们成为宇宙的主人巴甫连柯书中横卧着整个过去的灵魂卡莱尔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那么广泛而深远普希金人离开了书,如同离开空气一样不能生活科洛廖夫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去和未来文化生活的源泉 库法耶夫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书籍便是这种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那么正是这种养料雨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