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计划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5239762 上传时间:2024-02-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计划(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秋学期语文学科教学计划正如顾泠沅教授所说:“在中外学校教育工作越来越浮躁、教研之风日见异化的时候,真正意义上的学校教研工作就愈益显出其重要性。”我校语文学科比较薄弱,原因在于教研氛围不够浓郁,缺乏主题活动的支撑及课堂教学的研讨。针对这一现象,本学期,我校语文学科将重点开展六项活动,旨在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培养教师钻研教材、关注学情的良好习惯,具备作业设计、阅读指导的能力,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而努力。一、课程实施:探路课程特色新课程在课程标准的前提下,给了学校空间,要求学校能将文本的课程理念和课程标准变为教师设计的课程,时而落实为学生实际获得的课程。1、阅读丰厚生命。阅读对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不言

2、而喻,但我们苦于缺乏时间,缺乏指导经验。乡下的孩子尤其是新市民子女,课外阅读本就匮乏,如果学校还不能给予有效的阅读指导,阅读的有效性就无从谈起。我们有新补充读本、亲近母语、日有所诵两套较好的阅读材料,新课程标准中规定了小学必备古诗75首(我校将之细化至各年级:一年级5首,二年级10首,三六年级15首。)这些将作为阅读的必选教材。另由年级选定其他阅读教材,以“师生同读一本书”的形式开展阅读指导。在阅读指导方法上,要多向兄弟学校学习借鉴经验,以示范课的形式推广。2、实践促进发展综合性学习以其综合性、开放性、实践性、自主性等特征赋予了语文学习、语文教学新的生命力。在综合课程校本化开发时,我们认识到,

3、综合课程必须与学科紧密结合,才能避免有名无实的尴尬,才能给教师一个抓手。因此,本学期三六年级语文教师以年级设计开展三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一次长线活动,两次短线活动)。以四年级为例,依据本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之“读书要有选择”,我们设计了“与书交友”活动,包括“小小图书管理员”和“小小书店考察员”两项内容。“图书管理员”是打扫一次图书馆,“捉虫行动”将放错位置的书重新归类放置,修补一本破书,写一篇想象作文未来图书馆;“书店考察员”是指去一家书店,从学生的角度给书店老板提一条建议,阐明理由。二、教学常规:敞开教室的门日本教育学会会长佐藤学观察日本课程改革近20年,进过5000间课堂,深切感到课程

4、改革要落到实处,学校教学真要有所革新,必须敞开每间教室的大门,相互评论,不断改进,除此之外别无他法。1、从“预约听课”到“推门听课”。推门听课在推进教师规范化教学的同时也给教师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压力,但如果教师不是积极主动地期望被听课,那么教学的改进建议也不会被接纳。学校首先要创设一种氛围,让听课成为一种常态。学校针对教师教龄和发展水平设置不同的预约听课,如三年内新教师推门听课,十年内教师提前一天预约,十年以上教师提前三天预约。逐步过渡到全校教师都能“推门听课”。2、“青蓝工程”促成长我校栾国荣书记、杨根林老师、王志安老师虽不再担任语文教学,但他们积累了丰富的语文教学经验,对学生管理、教学重难点

5、把握都颇为擅长。学校请他们“入驻”课堂,跟踪听课,与青年教师共同研讨,共同提高。三、校本教研:探寻集体研备教研活动执行在纸上,有时间地点保证,却效率不高。研修内容随意零散,无明确目标,缺乏系统和主题。教师参与面相对较窄,只观不评,只有意见,没有建议,缺乏后续跟进的改进措施和必要的总结提升。经验主义痕迹重,低层次重复多,质疑的讨论较少,“管”的色彩较重,教师公开自我、倾听与回应以及问题化与问题解决的习惯与能力相对缺乏。原先的“集体备课”,有一部分是“电子教案”复印共享,并没有真正经历集体研讨。本学期语文教研活动将重点突出“集体研备”,作为教研活动的常规内容。教研组从学段目标或单元主题出发,确定研

6、备主题(每年级46课),进行组内分工,确定主备人选。1、分头钻研。首先其他辅备教师填写一备教案,分析教学重难点(一备教案中有一个栏止是“新课程标准中相关的指导理念”,旨在提醒教师多钻研标准,作为设定目标的参考)。主备人搜集资料,如教学视频,名家实录,教学重难点实破案例进行信息整理,形成主案。主案要做到:有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前准备、板书设计教学流程简单说明层次性作业设计。2、集思广益。再次进行教研组交流,针对主案进行修改形成二备教案(供参考)发给大家。需要说明的是,主备人搜集的资料,必须在辅备教师一备教案完成之后交流,这是因为如果跳过了教师自身的熟悉标准、钻研教材、分析学生这些关键的思考分析过

7、程,备课仍是脱离实际的。特别是优秀教案的设计往往理想化,直接移用会有困难。面对这些资料,应该是一种“积累”的态度,而非“拿来主义”。3、观课议课。然后由主备人执教,进行观课议课,填写教学观察记录反思及改进建议,(该表可复印粘贴作为听课)完善三备教案。教师也可根据自己的教学形式和特色,做个性加减。这一过程中,应该特别关注学生定位与目标定位的偏差导致的教学设计中“预设与生成”的矛盾。这是让备课与学情结合的关键上环。4、再进课堂,总结得失。最后组内另一人教学(也可由主备人到另一班级教学),填写改进措施在具体教学生成过程中的成功和失败。也可由辅备教师在本班教学,自主填写。5、填写教研活动记录。记录研讨

8、过程,粘贴三备的教案,教学观察记录反思及改进建议,改进措施得失。集体备课的真正目的在于让教师学会备课。因此“典型课例集体备、普通课例课后议”。其他一般性课例由教师独立完成,在该轮研备结束后组织交流。除集体研备外,各教研组还将开展新课程标准学习、课例欣赏、主题研讨、自主理论学习等形式多样的研修活动,并及时做好活动记录及报道。四、备课管理:二次备课初尝长久以来,备课上课“两张皮”。备课为了检查,教师花了很多宝贵的时间在抄写上,年复一年,一本又一本,历经几年,内容却没有太大的变化,“钻研教材、分析学情”这些关键活动却被“挤占”了时间。在这样的重复作业中,教师的专业成长了吗?研究教材的能力提升了吗?备课对课堂的作用增加了吗?也许答案不会让人满意。教案检查的本意是督促教师“课前准备”,但转化为制度的简单执行后,就暴露出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矛盾,暴露出对教师劳动特点的忽略,暴露出“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尴尬。这显然是一个值得研究改进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