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铁路一中2010-201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 新人教版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5234263 上传时间:2023-12-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长沙市铁路一中2010-201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湖南省长沙市铁路一中2010-201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湖南省长沙市铁路一中2010-201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湖南省长沙市铁路一中2010-201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湖南省长沙市铁路一中2010-201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长沙市铁路一中2010-201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长沙市铁路一中2010-201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 新人教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长铁一中2010年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语文科试题时量:120分钟 满分:150分一、选择题下列划线的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修禊(x) 一椽(chun)呼吁(y) 兑(tu)现 潭柘(zh)寺 落蕊(ru) 橄榄(ln) 无物以相(xing)普陀(tu)山 房檩(ln) 冯(png)虚御风 虚诞xin廿(nin)四桥袅娜(n) 嫠() 骋怀(chn)2、下列句子中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义罢了。但杨柳的风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丰致了。秋之于人,何偿有国别,更何偿有人种阶级的区别呢?3、下列各句中

2、加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是( )A.大英博物馆近来因财力吃紧,裁减工作人员,与中国文物有关的职位首当其冲,这样,中国文物的巡展活动自然难以开展。B我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黄漠的平原,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之鲋盼等着雨水!C几年的时间,张明不但成为博士生,而且发表了几篇颇有影响的论文,令人侧目而视。D老师这几年对同学们耳提面命,谆谆教诲,大家都很感动。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上海世博会,让肤色不同、语言不同的人们在这样一个巨大的平台上共同寻找答案。B“低碳生活”这一理念,经过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的成功和失败的实践,无可争辩地证实了这一理念的正确。C

3、刘老先生热心支持家乡的教育、慈善等公益事业。他这次返乡,主动提出要与部分福利院参加高考的孤儿合影留念。D成千上万的亚运志愿者都在忙碌着,他们在共同努力,完成举办一次令亚洲乃至全世界都瞩目的文明亚运的理想。5、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是( )我们要育的是莲藕,因为它,莲心固苦,但可医病疗疾。A埋没底层,尚思报洁守志;花色虽艳,从不欺世媚俗;出自泥淖,却能抗浊排滓B埋没底层,却能抗浊排滓;出身泥淖,尚思抱洁守志;花色虽艳,从不欺世媚俗C出自泥淖,尚思抱洁守志;花色虽艳,从不欺世媚俗;埋没底层,却能抗浊排滓,D埋没底层,尚思抱洁守志;出自泥淖,却能抗浊排滓;花

4、色虽艳,从不欺世媚俗6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C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7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与例句中划线的词在活用上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舞幽壑之潜蚊 A侣鱼虾而友麋鹿 B.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C泣孤舟之嫠妇 D.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8下列各句按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固一世之雄也 为仲卿母所遣 渺渺兮予怀何为其然也 仰观宇宙之大 甚矣,汝之不惠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而今安在哉A.B.C.D.二、文言文阅读于是余有

5、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世。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已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9、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夷:平坦B其孰能讥之乎

6、? 孰:怎么C而人之所罕至焉罕:少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世。 相:辅助10、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B.其声呜呜然 其孰能讥之乎C.渺沧海之一粟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D.羽化而登仙 而无物以相之11、“此余之所得也”一句,总括了作者的游览体会,不属于“所得”的一项是( ) A、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B、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D、其孰能讥之乎?12、翻译(10分)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

7、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三、古诗文默写鉴赏(18分)13、古文默写(10分)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亦足以畅叙幽情。 ,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惟江上之清风, , ,目遇之而成色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 。其声呜呜然, , ,余音袅袅 ,不绝如缕。盖余所至, ,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14、诗歌鉴赏(8分)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新 晴刘 攽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

8、又翻书。(1)根据诗中的具体意象,说说这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2分)(2)第四句中的“偷”字一作“径”,请联系诗歌,简析这两个字在表情达意上各有什么妙处?(3分)(3)这首诗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请结合有关诗句作简要分析。(3分)四、现代文阅读(一)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甲)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乙)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丙)着一丝一丝(丁)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

9、静对着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蓝色或白色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叫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

10、,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15、在下面所列的词语中,给文中空缺处甲、乙、丙、丁选择恰当的词。(2分)甲:煮、泡、冲、烫; 乙:听得、听见、细听、聆听;丙:漫、细、忙、点; 丁:洒、射、漏、照甲处( ) 乙处( ) 丙处( ) 丁处( )16、这三段文字写到了三种景况:即_、_、_。(3分)17、选文中,两次写到声音:一是“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一是“秋蝉的衰弱的残声”。对这样写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两种声音的描写,巧妙地告诉读者,北国的秋天有“清、静、悲凉”的一面

11、,也有生机勃勃的一面。两种声音的描写,其实没有什么可探究的,就是写实而已,这两种声音那时那地确实有。两种声音的描写,很好地写出了北国秋天景色的多样性,不然,就显得单调而乏味。两种声音的描写,以声写静,更能让读者感受到了北国秋天的“清、静、悲凉”。18、“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一句从_觉、_觉和_觉上写出了故都之秋_的特点。(4分)19、请你对这三段文字的写景特点作简单的评述。(6分)(二)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

12、、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 即使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但是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 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

13、的领域是很多的, 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20第一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_论证方法,意在强调_。(不超过20个字)(3分)21第二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_论证方法,意在突出_。(不超过15个字)(3分)五、22、请仿照给出的句子,另写一句话。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4分)在孤独中,书是朋友,读书使平淡的生活丰富多彩。六、作文:题目:慢慢读懂你要求:记叙文,不少于800字。 答案1B 2B 3C 4A 5D6D 7C 8D 9B 10A11D14、(1)夏季,从诗中“青苔”、“绿树”、“昼梦”及南风等意象可知。(2)“偷”字显示了南风的顽皮,它仿佛有意要和它朋友开个玩笑,躲开诗人眼目,悄悄地溜进了诗人房间,与后面的“又翻书”这一细节相辅成。“径”是径直,直接的意思,突出了南风的急切爽直,正与“旧相识”相应。两个词都用了拟人手法。(3)“绿树无人昼梦余”,可知新晴后,诗人在无人打扰的情况下,在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