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自考主干课程自己整理的内容——教育学1-3章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5233174 上传时间:2024-01-2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自考主干课程自己整理的内容——教育学1-3章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江苏自考主干课程自己整理的内容——教育学1-3章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江苏自考主干课程自己整理的内容——教育学1-3章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江苏自考主干课程自己整理的内容——教育学1-3章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江苏自考主干课程自己整理的内容——教育学1-3章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自考主干课程自己整理的内容——教育学1-3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自考主干课程自己整理的内容——教育学1-3章(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学前教育的历史发展及价值第一节 教育与学前教育一、 教育选择题:1. 教育一词在我国古代典籍中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2.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1) 教育的界定1) 教育的定义: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社会活动。广义:泛指影响人们知识、技能、身体健康、思想品德的形式和发展的各种活动狭义: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培养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教育一词在我国古代典籍中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2) 教育的主要功能教育具有促进个体适应和成长的功能。教育具有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教育具有选择功能幼小初=初等教

2、育、高=中等教育、大=高等教育、我国小学初中是义务教育又称强迫教育。二、 学前教育(1) 定义:也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一项社会活动,它具有教育性和福利性。广义:泛指一切形式、一切场合的学前教育,包括机构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等。狭义:主要指机构教育,即托儿所、幼儿园的教育学前教育的目的:促进幼儿身心健康,促进幼儿和谐全面的发展,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基础作准备,注重保育和教育相结合;为幼儿家长解除后顾之忧,有利于解放劳动,使家长更潜心于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2) 学前教育的种类及其特点与功能1) 家庭教育,或称家庭学前教育、学前家庭教育。父母、家庭主要特征:1、 时间上的

3、首施性和延续性2、 方式、方法上的个别性和多样性3、 目标上的随意性和差异性2) 社会教育,或称社会学前教育、社区学前教育含义:指家庭以外的其他社会机构、社会团体、政府部门及私人创办的为学前儿童提供的非正式的教育主要特点:1、 接纳对象的社会性2、 社会教育具有娱乐性3、 教育活动的群体性3) 机构教育 含义:有正规的学前教育机构对入学前儿童所实施的有目的的、有计划的教育 分类:1.53岁阶段的教育称婴儿教育,也称托儿所教育36岁阶段的教育称幼儿教育,也称幼儿园教育主要特点:(1) 手国家有关法规、政策的约束和指导,有统一的管理体系,是我国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2) 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

4、旨在促进幼儿的身心在原有水平上全面地、和谐地发展(3) 符合一定标准的房舍、设备及场地,能确保儿童最基本活动的展开(4) 有专业人员承担教育工作,机构中的各类工作人员不同程度地受过专业训练,尤其是教师,大多是接受过师范教育或通过教师资格证书的考试的。第二节 学前教育理论的形势及发展一、 学前教育学(一) 学前教育学的界定(1) 定义:学前教育学是教育学科的一个年龄分支学科,这是一门研究学前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目的与内容、途径与方法的特性与规律的科学。(2) 分类:可以分解为学前教育基本原理、学前教育课程论、学前教育活动论三个分支或三个研究领域。(3) 核心问题:教什么和怎么教是一个明显的价值问题

5、,站在什么立场上,赋予何种价值就有可能引发学前教育相关要素及要素间的关系特性的变化,即表现出来的特别性的差异.(二) 学前教育学的性质1、 独立性2、 应用性3、 综合性二、 学前教育理论的形式和发展(一) 学前教育理论的萌芽代表人物 著作 观点唐代 医学家 孙思邈千金方 养胎“外象内感”古希腊 柏拉图理想国法律篇首先,学前社会公育观;其次是学前教育目的观;再次是学前教育方式观:以游戏方式引导幼儿学习古希腊 亚里士多德政治论按人的身体成熟状况划分年龄段的设想我国原始社会儿童共育:礼记礼运道德教育和宗教教育。痒:逐步对幼儿进行了保育和教养的功能。(二) 学前教育理论的形式 1、促使中国学前教育理

6、论形式的主要人物及思想人物 思想陶行知对儿童实施六大解放:解放头脑、双手、眼睛、嘴巴、空间、时间幼稚陈鹤琴常人对于儿童的观念之误谬,以为儿童是与成人一样的,儿童的各种本能都通成人一色的,所不同的,就是儿童的身体比成人的小些罢了。实验法,我国第一所实验幼儿园。最早的幼稚教育研究刊物幼稚教育。活教育理论体系。2、促使西方学前教育理论形式的主要人物及思想人物思想夸美纽斯提出普及教育,认为教育的对象是从婴儿到成年的不同年龄对象。4大教学论母育学校世界图解卢梭人得天赋都是善良的,如果顺任天性发展,罪恶就可以消灭,教育就是要使儿童归于自然,从而形成了教育史上的自然主义教育爱弥儿新爱洛绮丝福禄贝尔第一,他认

7、为万物是由神而来,神是万物之源第二,教育必须遵循儿童发展的阶段特点,并使儿童获得和谐地发展。自然的儿童-人类的儿童-神的儿童。第三,教育的任务是促进儿童内在的自我活动和自动的态度。活动、认识、艺术、宗教的本能。第四,他认为学前教育课程的内容是宗教内容,认为这是所有内容中最重要的一部分。第五,在教学方法上,他主张尊重儿童自由,重视游戏价值;使用恩物。人的教育幼儿园之父裴斯泰洛奇1,实施爱的教育。2,实施劳动教育。孤儿院 (三)学前教育理论的发展 人物 著作 观点杜威: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做中学儿童与课程我的教育信条经验与教育教育上的关系与努力消除福禄贝尔主义中的恩物的形式主义的影

8、响,强调建立一个彻底促进幼儿发展的教育方案儿童是教育的中心和起点蒙台梭利:罗马开办“儿童之家”,观察的研究方法建立“科学的教育学”蒙台梭利法教育人类学蒙台梭利手册高级蒙台梭利法儿童的秘密人的形成1、 教育的目的在于发现儿童“生命的法则”2、 教育的根本原则是使儿童获得自由3、 教师的作用在于提供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环境弗洛伊德和埃里克森儿童期与社会同一性:少年和危机他们之间理论上的不同点主要表现在弗洛伊德较多地强调生物本能决定论,而埃里克森在接受弗洛伊德的理论影响的同时,反对其生物本能决定论,强调社会文化生活对人格发展的影响班图拉青少年的攻击行为社会学习与人格发展一是强调个人和环境因素对学习

9、的影响二 是儿童通过直接体验和观察产生学习三是强调教师和成人的素质皮亚杰: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形式运算一是认为儿童的智力是一种认知结构;二是他把儿童认知结构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三是认为影响儿童认知结构发展的因素是神经系统的成熟,对物质环境的经验、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在活动中经过自我调节所不断取得的主客观的平衡中国学前教育理论的发展特点1摆脱苏联学前教学的束缚。2继续关注和研究苏联蟹钳教育理论改革和发展的溶蚀,注意吸收和借鉴西方学前教育的理论研究成果。3注重学前教育理论的现实“发生”做了大量的调查和研究4学前教育理论的不断深入,在注重学前教育目标、课程及其标准、4有关领域的教育等方面的研究的

10、同时,注重一些深层次的课题研究。 第二章 儿童观、教育观、教师观第一节 儿童观一、儿童观的界定定义:指人们对儿童的根本看法、态度儿童观的形态1、社会主导形态定义:指一定社会中的政府机构、法律机构及其他剧支配地位的人们所持的对儿童的看法、态度。特点:不但具有法律性,而且阐述概括、简约。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儿童权利宣言1959,1990年9月在联合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世界儿童问题首脑会议90年代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2、学术理论形态的儿童观定义:哲学、伦理学、心理学、教育学、文化学、人类学等学术领域的研究人员在深入思考和研究的基础上所持的儿童观。特点:与具有法定性的社会主导形态的儿童观不同,学术

11、理论形态的儿童观不具有法律效应,且在一定的时期具有明显的多元性,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或背景,阐述系统、全面。3、大众意识形态的儿童观定义:指广大国民对于儿童的根本认识和态度,这是一种最具实际意义的儿童观,因为儿童就是在这种现实的儿童观的作用和影响下生活和成长的。(1)形式性儿童观或理念性儿童观:能从理论上,观念上把握科学的儿童观的主要内涵,并能用以分析和指导在儿童生活和学习过程中自身与儿童关系中的现实问题。(面向现实)(2)实质儿童观或功效儿童观:教师不但能从理论上、观念上掌握一定的儿童观,而且具有足以使这种儿童观得意贯彻的内在素养和技能。(面向儿童素养及技能)4.儿童观的结构(1)自然层面儿童是

12、自然的存在(2)社会层面儿童是社会的存在(3)精神层面儿童精神的存在5.科学的儿童观的内涵的主要观点:1、 儿童是稚嫩的个体,身心各方面尚不完善,需要科学地、合理地照顾和保护2、 儿童是独立的个体,应有主动活动、自由活动和充分活动的机会和权利3、 儿童是完整的个体,除了健全的身体外,还有丰富的精神世界,必须高度重视其在身体、认知、品德、情感、个性等方面的全面发展4、 儿童是正在发展中的个体,除了有充分的发展潜能,还存在发展的个体差异,应该循其身心发展规律,承认个体差异,充分发掘其潜能。5、 儿童是天生具有性别属性的个体,应杜绝性别歧视6、 儿童是成长在一定自然、社会、文化环境中的个体,应注重给

13、他们提供指向环境的体验、交往、操作、思考的机会。6.儿童观的演变(1)“国”本位的儿童观慈幼思想相继相承,注重保护幼儿。国家人口兴旺且少战事的年代,可能因为粮食的供不应求而被杀。(2)“家”本位的儿童观。多子多福,荣宗耀祖。儿童是父母、家庭、家族的财产,他不是独立的,而是父母的隶属物。父母可以任意处置他们。(3)“神”本位的儿童观。中西方宗教及迷信主宰人们思想和行为的现象。(4)“人”本位的儿童观。文艺复兴运动,提倡人文精神,反对封建神权统治,反对封建习俗和制度。第二章 教育观 定义:主要指学前教育观,是指人们对学前教育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一、学前教育价值观1.价值与学前教育价值的内涵教育价值是

14、指主体的教育需求通过教育客体得到满足,是主客体之间以教育为纽带的一种利益关系。(客观性、多维性、社会历史性)所谓学前教育价值观则是在哲学意义上对学前教育价值关系中主客体之间关系的性质、类型的确认和定位。2.学前教育价值观的演变在西方的文化价值论中,把价值的本质归结为“期望性观念”在我国学前教育发展历史上,学前教育价值观也经历了一再的变异从世界范围看,学前教育价值观也在发生变革。从让幼儿“学会生活”到“学会学习”,再到“学会关心”,体现了人们根据社会的发展变革在不断调整,完善自己的学前教育价值观。 二、学前教育目的观1.学前教育目的观的内涵学前教育目的观指的是对于学前教育目的的根本认识和看法。2

15、.学前教育目的观与价值观的关系教育的目的与教育的价值往往是紧密相关的,有的思想家明确地认为教育价值是教育目的的指针、准则。3.康德(强调真善美,便是社会本位论,教育为社会服务)4.确定学前教育目标时1、要考虑幼儿的发展和需要。幼儿的发展,不只是身体的发展、心理的发展,而是身心和谐的发展。所以在幼儿个性养成的同时,社会性的发展也是极为重要的。2、社会对幼儿是有期盼和要求的,这种要求在不损害幼儿身心和谐的发展的前提下落实,体现在学前教育的目的中。三、学前教育环境观 1.环境观的内涵指的是对于学前教育环境的根本认识。2.影响人的发展的环境(1)一类是人际的、社会的环境,另一类是自然的、物质的环境。卢梭(性善说、爱弥儿、凡事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一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