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四单元生命教案5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5232641 上传时间:2023-03-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四单元生命教案5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北师大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四单元生命教案5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北师大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四单元生命教案5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北师大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四单元生命教案5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北师大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四单元生命教案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四单元生命教案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师大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四单元生命教案5 孟子语录 教材分析 本文选自孟子ido;告子上。孟子一书共收入七篇文章,每篇又分上篇和下篇。 教学目标:熟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掌握理解舍生取义的意思。 教学重点:全文字、词含义,全文大意。 教学难点:对舍生取义的理解。 教学时间:课时 学生学习过程: 一、检查预习情况:提问有关孟子的资料和字词 孟子:名轲,字子舆,鲁国邹人(今山东邹县)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散文家。著作有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儒家学派大师,史称亚圣。二、展示目标 、熟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掌握理解舍生取义的意思。

2、学习新知: 、师范读课文。 2、生自读课文。 3、结合译文理解内容 三、学习课文 、先讲解字、词 所:不译。 欲:想要得到。 也:句末加强判断的语气词,不译。 亦:也。 可:能。 得兼:应为兼得的倒装,同时得到。 舍:舍弃。 者也:连用时,加强判断语气。 生:生命,也可以理解为活着。 义:可以理解为最高尚的思想、行为、道德(真理、信仰、正义等)。 2、译文: 鱼是我想要得到的;熊掌也是我想得到的。如果二者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是我想要的;义也是我想要的。如果二者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舍弃生命而选择义。 全文共四句话,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是一个设喻,用鱼和熊掌两种事物来假设

3、比喻,让作者对二者做的一个取舍,结论是舍鱼取熊掌,突出了熊掌的重要性。这样,自然引出生和义及对二者的取舍,作者最后得出结论:舍生取义。选择了义,也就是选择了真理,正义信仰,有益于大众的思想和行为,表明了孟子的高尚情操。 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和孔子提倡的杀身成仁在内容上基本接近,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最高道德标准之一。这种思想道德在近、当代革命过程中激发了许许多多的仁人志士,为国捐躯,慷慨赴国难,抛头颅,洒热血。今天,对于广大的中学生的道德建设来说,也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孟子是讲道理的高手,能用通俗、形象、生动的比喻,阐述深奥的哲学道理,这样便于读者的理解。这种写法也为同学们今后写议论文提供了经验。 3、学生思考:舍生取义这个成语的意思(指为了真理和正义,宁可舍弃生命,不做不义的事。) 4、练习背诵课文。 四、小结:内容和孟子思想。作业设计: 默写课文和练习册内容。 板书设计: 孟子语录 鱼;一;;一;;一;;一;熊掌 舍生取义课后反思: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