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第七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战国的纷争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5231616 上传时间:2024-02-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1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德州市第七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战国的纷争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山东省德州市第七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战国的纷争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山东省德州市第七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战国的纷争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东省德州市第七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战国的纷争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德州市第七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战国的纷争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春秋战国的纷争【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知道东周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春秋的起迄年代;“春秋五霸”;春秋时期周王室的衰微;齐桓公称霸;晋楚争霸与城濮之战;战国时期的起迄年代;“战国七雄”;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和长平之战。【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齐国强大、称霸的过程的学习,思考“齐桓公为什么能首先称霸?”从而培养学生理解认识历史知识的能力。通过对诸侯争霸战争的具体分析,使学生逐渐理解诸侯争霸的作用,认识诸侯争霸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在政治上的突出表现,虽然给劳动人民带来严重灾难,但具有加速统一步伐、促进民族融洽的积极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理解历史知识和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分析问题的

2、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改革是诸侯国得以强大的根本原因。【学习重点】齐桓公称霸、晋楚称霸【课堂学习】【自主学习】1、前770年,周平王迁都 ,史称东周。 东周分为 和 两个时期。2、齐桓公任用( )为相,积极进行改革,发展生产,以“( )”为口号,扩大疆界,发展齐国势力。3、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争是( ) ,与之有关的成语是( ) ,晋楚争霸持续百余年,最后( )打败了晋国,做了中原霸主。4、战国七雄分别是:( )。5、战国初年晋国被分为( ) 、( ) 、( )三个国家。6、公元( ) 年,( )和( )之间发生了空前激烈的( ), 结果( )大败。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

3、( )的进攻。【合作探究释疑】探究一:齐国和晋国能迅速强大的共同原因是什么?探究二:你认为春秋战国时期发生了许多战争是好事还是坏事?说出你的理由。【知识拓展】“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论语上述内容反映了什么时期的历史事实?管仲是如何“相”桓公的? 管仲相桓公有何结果? 【本节知识结构】【课堂反馈】1为了争霸,以“尊王攘夷”为号召发展本国势力的是( )A.晋文公 B.楚庄公 C.齐桓公 D.越王勾践2.齐桓公首先称霸有诸多原因,最重要的是( )A.以“尊王攘夷”为号召 B.周天子派人参加会盟C.齐桓公本人的威信和能力 D.管仲改革壮大力量3.下列成语与晋楚争霸有关的是(

4、)A.纸上谈兵 B.朝秦暮楚 C.卧薪尝胆 D.退避三舍4.下列事件发生在战国时期的有( )“田氏代齐” 三家分晋 桂陵之战 马陵之战A. B. C. D.5. 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是( )A齐桓公 B.晋文公 C楚庄王 D.秦穆公6. 下列典故与春秋末年吴越争霸有关的是( )A尊王攘夷 B退避三舍 C卧薪尝胆 D纸上谈兵7战国初年,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的国家是( )A齐 B.晋 C楚 D.燕8下列哪一战役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A城濮大战 B桂陵之战 C马陵之战 D长平之战【史海拾贝】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典故战国时代,齐国有一个名叫淳于髡的人。他的口才很好,也很会说话。他常常用

5、一些有趣的隐语,来规劝君主,使君王不但不生气,而且乐于接受。 当时齐国的威王,本来是一个很有才智的君主,但是,在他即位以后,却沈迷于酒色,不管国家大事,每日只知饮酒作乐,而把宜切正事都交给大臣去办理,自己则不闻不问。因此,政治不上轨道,官吏们贪污失职,再加上各国的诸侯也都趁机来侵犯,使得齐国濒临灭亡的边缘。 虽然,齐国的一些爱国之人都很担心,但是,却都因为畏惧齐王,所以没有人赶出来劝谏。 其实齐威王室一个很聪明的人他很喜欢说些隐语,来表现自己的智慧,虽然他不喜欢听别人的劝告,但如果劝告得法的话,他还是会接受的。淳于髡知道这点后,便想了一个计策,准备找个机会来劝告齐威王。 有一天,淳于髡见到了齐

6、威王,就对他说:“大王,为陈有一个谜语想请您猜一猜:其国有汁大鸟,住在大王的宫廷中,已经整整三年了,可是他既不振翅飞翔,也不发生名叫,只是毫无目的的蜷夫着,大王您猜,这是一只什么鸟呢?” 齐威王本是一个聪明人,亦听就知道淳于髡是在讽刺自己,向那只大鸟一样,身为一国之尊,却毫无作为,只知道享乐。而他时再也不是一个昏庸的君王,于是沈吟了一会儿之后便毅然的决定要改过,振作起来,做一番轰轰烈烈的是,因此他对淳于髡说: “嗯,这一只大鸟,你不知道,它不飞则已,亦非就会冲到天上去,它不鸣则已,一鸣就会惊动众人,你慢慢等着瞧吧!” 从此齐威王不在沈迷于饮酒作乐,而开始整顿国正。首先他召见全国的官吏,尽忠负责的,就给予奖励;而那些腐败无能的,则加以惩罚。结果全国上下,很快就振作起来,到处充满蓬勃的朝气。 另一方面他也着手整顿军事,强大武力,奠定国家的威望。各国诸侯听到这个消息以后都很震惊,不但不敢再来侵犯,甚至还把原先侵占的土地,都归还给齐国。 齐威王的这一番作为,真可谓是“一鸣惊人”呀! 所以后来的人便把“一鸣惊人”这句成语用来比喻一个人如有不平凡的才能,只要他能好好的运用,一旦发挥出来,往往有惊人的作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