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纪录片敦煌解说词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5229861 上传时间:2023-04-04 格式:DOC 页数:130 大小:2.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cctv纪录片敦煌解说词_第1页
第1页 / 共130页
cctv纪录片敦煌解说词_第2页
第2页 / 共130页
cctv纪录片敦煌解说词_第3页
第3页 / 共130页
cctv纪录片敦煌解说词_第4页
第4页 / 共130页
cctv纪录片敦煌解说词_第5页
第5页 / 共1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cctv纪录片敦煌解说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ctv纪录片敦煌解说词(1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cctv纪录片敦煌解说词纪录片敦煌十集篇目:第一集探险者来了第二集千年的营造第三集藏经洞之谜第四集无名的大师第五集敦煌彩塑第六集家住敦煌第七集天涯商旅第八集舞梦敦煌第九集敦煌的召唤第十集守望敦煌第一集 探险者来了“你为什么一定要把它们拿到欧洲去呢?”当这个英国人第一次展示他在中国搜集的文物时,当地官员只是这样淡淡地问了一句。他叫斯坦因。斯坦因有人说他是那一代最惊人的探险者、考古学家,也有人说,他是盗贼,是骗子,是丝绸之路上的魔鬼。 1907年初夏,他第一次来到敦煌。敦煌位于亚洲中部,东经93度,北纬40度。它北临蒙古高原,西接塔克拉玛干沙漠,南邻青藏高原,这个位于中国西部,这个仅有十八万人口

2、的小城市,曾经是连接东西方贸易的咽喉要道,丝绸之路上的一颗明珠。1000年前,曾有四条道路从这里通向西方。十几个世纪以来,这里曾经汇集着来自欧洲的货物和文化;来自中亚的语言与文字,来自印度的艺术和;它们在这里与中华文化全面交融。莫高窟藏经洞的文献,被称为人类进入中世纪历史的钥匙。但是,当斯坦因来到时,这个沙洲小县已经被中国人遗忘了。陆续登场的是西方人。他们有英国人,过去的一个世纪,是属于这个国家的,世界三分之一以上的商船,飘扬着他们的米字旗;有法国人,在东南亚丛林里,已经布满了他们的身影;有德国人,他们已经在中国建起了欧式洋房;还有俄罗斯和亚洲新崛起的日本,他们正在中国的东北开战。当这些国家越

3、来越强大时,古老的中国仍在沉睡。王道士 1900年,斯坦因在中国开始了他第一次探险。与京城轰轰烈烈的庚子战乱相比,他的身影有些微不足道。但是,这一年敦煌城外的一个小人物,不经意间将他和这片山崖连在了一起。当天“忽有天炮响震,忽然山裂缝,”在一个叫王圆禄的道士写给慈禧太后的信中,藏经洞的发现颇有一些神秘。之后他说,“吾同工人用锄挖之,欣然闪出佛洞壹所,藏古经万卷。”藏经洞里原来中国传统的四书五经、经史子集也有,有佛教的、道教的等的一些经典。“还有呢,这个官方的文书,也有私人的文书,就是好多经济的文书。什么户口、账本、地契什么都有,这都是第一手材料。”这是春天的莫高窟,在这片延绵近两公里的砾岩峭壁

4、上,分布着上下五层,持续开凿一千多年的七百三十五个洞窟,对于所有的游客来说,来到这里,藏经洞是一定要看的。藏经洞的发现在敦煌还有另外一个版本,据说,王道士雇了一个人在这间甬道写经。这个人休息时,经常将点旱烟的芨芨草插到墙上的缝隙中。这天,芨芨草居然一下子深入到墙体中,他小心地敲打了一下墙壁,里面传来了一阵空洞沉闷的声音,密室就这样被发现了。当异域的探险者们逼近时,封闭的宝库敞开了大门。藏经洞的发现者王圆禄,关于他的记载只有他的一篇墓志铭,于是我们得知他来自农村,八九岁时因为饥荒来到西北,他曾混在军营,却又“历经魔劫”,最终出家当了道士。应该说,如果不是藏经洞的发现,历史是不会记住这个不识字的道

5、士的,藏经洞的发现改变了这个小人物的一生。这之前,敦煌当地人称他为王阿菩,意思是他有菩萨一样的心肠。人们还说他很节俭、很辛苦,一年到头都只见他在四处云游化缘。对于藏经洞,王道士的心情很是复杂:这些经卷虽然珍贵,但他能拿这些东西做什么呢?他挑出一些佛经写卷和绢画,送给附近的官绅和士大夫们,但是,没有人对这些经书感兴趣。他年轻时当兵的上司延栋,一位驻扎的满族官僚甚至觉得这些古代写景经的书法还不如自己写的好。这是今天的,一百年前在这里当时担任学政的叶昌炽收到了敦煌县长汪宗翰送来的一批礼物,几本来自藏经洞的绘画和经卷,现在看来,叶昌炽是当时最有可能将藏经洞文书留在中国的学者。从他的缘督庐日记中可以看出

6、,这位进士出身的学究隐隐感觉到了这批古物的价值,他建议藩台把藏经洞中所有古物运送到省府保存,藩台衙门的回答是,没有经费。这一年前后,中国社会发生了一件大事,延续了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被废除。这一年,负责全省考试的叶昌炽去了,但没有再往西去敦煌。县长汪宗翰更甚,他住在敦煌却没有去过藏经洞。距离敦煌三百公里,藏经洞距离县城不过二十公里,两位读书人就这样与历史上的一次大发现失之交臂。而此时,欧洲人斯坦因正不远万里地想敦煌进发。英国和俄国互相监视,日益怀疑对方向扩,全把眼睛盯着衰老的中华帝国。当年的斯坦因这样分析了亚洲中部的局面。他们两个国家实际上都做好了将来有可能作战打仗的这么一个准备。在这种情况下必

7、须要知道,中亚细亚那个地方的地理情况,这照片记录了斯坦因沿途进行地图测绘的情景,而这一是他对冰山进行的专业勘测。“我们是个向前行进的大旅行队,出骆驼外,还有十五匹马,三十头毛驴。”如果是一个纯粹意义上的学者或者是民间的探险者,他有这样的能力吗?“看到我们的路线与野骆驼的足迹相交叉,我想到了玄奘笔下那些让旅行者迷路的魔鬼。”在沙漠的漫长旅途中斯坦因总是随身携带两本书,一本是马可波罗游记,一本就是玄奘的大唐西域记。伴随他的还有一条名叫达夫的小狗。对于一般人通常产生畏惧的沙漠,他却说,我时常希望再次回到自由宁静的沙漠中去。这照片就是当斯坦因经历了几个月时间冲出塔克拉玛干沙漠后在冰河边祈祷的情形。这时

8、已经到了1907年春天,“当看到北面荒凉的山峰遥遥在望时,我高兴起来,地平线上一次又一次出现烽火台,这些都好像是我在中国这片土地上顺利开始的好征兆。” 1907年春天,在千佛洞的洞窟前,五十七岁的王道士在等待斯坦因的到来。七年了,藏经洞里的这一堆残书故纸并没有给他带来什么好运。不仅如此,藩台政府还责令王道士对其代为看管而一分钱不给的。斯坦因来了,他身边跟随着一个中国师爷。他的驼队带着很多大木箱不知做什么用;其实这些箱子都是空的。敦煌人仍与马可波罗时代一样虔诚。“在几乎垂直的砾岩峭壁上,有许多昏暗的洞窟,这奇特的景象使我想起了很久很久以前看到的早期意大利的绘画。”一百年以后,人们从四面八方来到这

9、里,而一百年前,斯坦因说,“这里是一个被世界忘却的地方”。这是夏天的沙洲市场,这里距离莫高窟二十公里。斯坦因刚到达敦煌时,曾和敦煌知县王家彦一起吃饭,之后他给知县全家拍了一全家福。他和中国人打交道,得出了一个很重要的结论,他取得了很重要的一个经验。就是说什么呢,清朝的官员非常看重你的官衔,中国人非常看重你官的大小。这是斯坦因来到中国时所持有的护照,护照上的职位是英国大臣。他是如何获得这一称谓的,至今仍是一个谜。这是王道士见到的第一个外国人,他第一次见到大人物屈尊住在帐篷里。此时,敦煌县城里弥漫着不安的气氛,农民们正在抗缴官粮,而偏僻的莫高窟此时显得格外安静。“这是一个能使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共同

10、疯狂的神奇宝窟。”斯坦因一生都保持着一个习惯,就是每天夜里将一天的行为和想法都记录下来。他还带来了一个照相机,这些照片是斯坦因在莫高窟停留期间拍摄的。而这照片记录了当时藏经洞的外观,通过这唯一保留的照片,我们看到了当时藏经洞口摆满经书的情景。“他是一个孤傲的忠于职守的人,见到生人非常害羞和紧,脸上不时露出一丝狡猾机警的表情。”对王道士斯坦因是这样形容的。斯坦因来时,敦煌一年一度的浴佛节刚刚结束,这个习俗一直保存到现在。这是斯坦因为王道士拍摄的一照片,也是王道士唯一的一近景照。“从一开始我就感到他是个不好对付的人,用金钱来收买显然是不可能的,这会伤害他的情感。”时间一天天过去了,斯坦因却始终无法

11、进入藏经洞。这是敦煌窟,在这里有一著名的玄奘西行的壁画,玄奘是斯坦因最崇拜的人。他发现,这个被称做唐僧的和尚在中国家喻户晓。在这斯坦因给王道士拍摄的照片中,王道士身后的壁画非常显眼,这是王道士刚请工匠画的唐僧西天取经图。斯坦因发现,每当他向王道士描述自己沿着玄奘的足迹穿越沙漠时,平静的他就流露出兴奋入迷的表情来。他靠聪明,不是靠幸运。王圆箓和斯坦因经常吵架呢,一吵架的时候关系一僵的时候,他就给他讲玄奘的故事。斯坦因会动脑子,他说你看当年玄奘把经从印度取回来,我是从印度来的吗,我的中国助手告诉王道士,是唐僧的在天之灵将这些经卷托付给他。而现在,我这个从印度来的玄奘的信徒要把这些东西重新带回印度去

12、。这一天,王道士将一束经卷交给了斯坦因。夜里,翻开佛经时,斯坦因居然发现,在经文的边页上有两个字玄奘。记得那是很热的一天,外面空无一人,我在师爷的陪同下来到藏经洞前,在那里我见到了王道士,他显然还有些紧和不安。王道士终于引领斯坦因来到了藏经洞前,向斯坦因敞开了藏经洞的门。“他鼓足勇气打开密室门洞,借着道士摇曳不定的灯光,我睁大了眼睛向阴暗的密室中看去,只见一束束经卷一层层堆在那里,密密麻麻。” 现代学者胡适曾说,藏经洞是座和尚博物馆,其实它远不止此。斯坦因一脚踏入藏经洞,一千年前佛国的世界,世俗的生活,西域王宫的奢华,丝绸商旅的艰辛,都历历在目。“厚大的卷子用的都是很坚韧的纸,全部保存甚佳,大

13、概同初藏入室时无甚差异。”“有一个大包裹。里面全是稀薄透光的绢画,绘有美丽的佛像,颜色调和,鲜艳如新。”这是斯坦因第一次看到这些经卷时发出的感叹。藏经洞口莫高窟第17窟九十多年后,一位中国学者在伦敦大英博物馆亲手触摸这些敦煌写本时,是这样描述的,“有的写本纸非常好,展开时哗啦啦作响,有一种卷子压了金箔,有一种经卷有十二种颜色。纸很结实,厚度像现在的打印纸。”这是地铁建国门站,每天经过这里的人们都会看到这幅壁画,这就是佛教经典金刚经,它的原版,已经被斯坦因从藏经洞中带走,这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刊印日期的印刷品之一,被称为世界上最早的书籍。如今,它成为大英博物馆收藏的最珍贵文物之一。“我决定放

14、手一搏,我应允师爷可以给王道士一笔款子,四十锭马蹄银,必要时可以翻倍,以换取全部的经卷。”在一夜的狂风之后,第二天清早,斯坦因发现满怀疑忌的王道士干了一个通宵,将挑出来的所有藏卷又运回密室中去了。斯坦因知道了,他无法得到全部的经文。但是王圆箓同意收下斯坦因200两银子,让他们把九千多卷文书和五百幅佛像绢画带走。事后,斯坦因很得意地写信给一个朋友说,在欧洲,只要买一个梵文贝叶写本就要这些钱了。有的学者提出来,他是买的,买的就是公平交易,这完全是两回事,这是一种骗取。这照片记录了斯坦因车队离开敦煌县城的情景。这时,在县城里,农民发起了暴动,焚烧了县衙。没人留意在偏僻的莫高窟号称装箱能手的斯坦因已经

15、大功告成。二十四个大木箱里装满了经卷和书画,当他最后看了一眼这里的主人时,千佛洞刮起了这个春天的第一场沙尘。十个月后,王道士迎来了第二批外国人伯希和的法国探险队。伯希和,这一年才二十九岁,精通十三国语言,法国人夸他英俊优雅,有点儿军人作风。他的一口流利的汉语很快赢得了王道士的好感。他还带来一名专业摄影师,对莫高窟进行了第一次全面的拍摄。这是当年破败的莫高窟,这个小牌坊和古汉桥如今早已不存在了。而今天的莫高窟最著名的九层楼在当时也只有五层。几个月前,当伯希和在时,他看到一本佛经,这是公元八世纪的写本,出自一个叫藏经洞的地方。于是慢条斯理的他直奔敦煌而来。在莫高窟,他对洞窟进行了第一次详细的编号。

16、“自从人们从这一藏经洞中淘金的八年来,我曾认为该洞中的藏经已大大减少。”在西方狂欢节的最后一天,伯希和进入藏经洞。这由摄影师努埃特拍摄的照片,是今天我们了解当年藏经洞洞状况唯一的影像资料。透过这一人高的经卷,我们甚至能看到在墙壁上隐隐约约的壁画。“当我置身于这个宝库,三侧都布满了一人多高的卷子,您可以想象我的惊讶。”原本他非常担心斯坦因将宝贝搜罗一空,但很快他发现,因为不懂中文,斯坦因给他留下了许多。他说:今天是个节日!他决定要将全部经卷翻阅一遍,在烛光下,他用了整整三个星期的时间来完成这项工作。前十天,他每天拆开近一千捆卷子,创下了每小时打开一百捆的记录,他戏称这是汽车的速度。 1908年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劳务/用工合同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