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群体 [现代大学生群体特征分析及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索]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5227140 上传时间:2023-04-2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想政治教育群体 [现代大学生群体特征分析及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索]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思想政治教育群体 [现代大学生群体特征分析及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索]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思想政治教育群体 [现代大学生群体特征分析及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索]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思想政治教育群体 [现代大学生群体特征分析及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索]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思想政治教育群体 [现代大学生群体特征分析及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索]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思想政治教育群体 [现代大学生群体特征分析及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想政治教育群体 [现代大学生群体特征分析及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索](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思想政治教育群体 现代大学生群体特征分析及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索 摘要 伴随社会的发展变革,大学生的群体特征展现出新的面貌,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在分析现代大学生这一特殊社会群体的思想情况和表现特征的基础上,讨论了新形势下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育路径,对加强和改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含有主要意义。关键词 大学生 群体特征 思想政治教育 路径2021 年10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有关深入加强和改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意味着大学生德育工作已成为一个全社会关注且极具研究性的论题。现代大学生大多出生在上个世纪80年代甚至于90年代以后,大家习惯称之为

2、“80后”“90后”大学生,和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大学生相比,她们有着截然不一样的特点。所以,探讨研究现代大学生的群体特征,了解她们的思想发展现实状况,帮助她们健康成长,使其成为新世纪的合格人才,是摆在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一个主要课题。一、现代大学生群体特征分析现代大学生出生的年代是中国实施“计划生育”政策时期,这使得她们成了“独生儿女”的一代。她们从小就处于家庭的关键,备受父母关注;宽裕的家庭经济使她们大多接收过很好的早期教育;网络技术和信息化的高速发展使她们信息通畅、思想多元化;国门的开放又让她们过早受到西方多种思潮的影响。所以,在中国社会繁荣发展的历史背景下成长起来的现代大学生,在政治

3、、思想、生活、情感、学业等方面,全部展现出了独特的群体特征,亟待我们研究分析。1.政治方面目前,中国进行的经济体制转型、政治体制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国际地位和话语权不停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停提升,对“80后”“90 后”政治社会化产生了主动影响,大环境使得“80后”“90 后”较易接收社会主义主导政治文化,政治认同感较强,政治判别力有所增强,但仍存在一些片面、模糊的认识,政治觉悟有待提升。这关键表现在大学生对现实政治评价较主动、对社会发展抱乐观态度、对党的领导有信心。在大学生总体趋势主动、健康的情况下,我们也应该看到,部分同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存在一些片面、模糊的认识,对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部分

4、问题感到迷惑不解,如社会分配不公、贫富悬殊、社会腐败现象等问题,造成不少大学生对现实政治的失望,对政治教育的怀疑是否定,使其原有的政治认知不停模糊,政治信念产生动摇。2.思想方面每一个时代的青年全部被给予这个时代的鲜明特征。现代大学生成长于中国改革开放不停深入并面临社会化、国际化大背景下,所以,她们的思想及心理展现出部分新的特征:从思想现实状况的分析来看,现代大学生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多元化。她们思想活跃,善于思索,接收新生事物快,关注国家社会形势,崇尚良好社会公德,渴望良好人际关系,呼叫老实守信和公平竞争,重视个人职业理想,追求自我纯洁爱情。但在我国和国外多种思想文化的影响下,一部分大学生中也

5、存在突出的思想问题:分辨能力较差,个人主义倾向严重;学习和做事浮躁,急功近利的倾向严重;理想信念模糊,理想追求淡化;社会责任感不强,团结协作意识较差;诚信意识和诚信度较差等。从心理健康方面来看,现代大学生关注心理健康,但不能正视心理问题。目前,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急剧改变,强烈冲击着大家的思维模式、价值观念、是非标准和生活方法,这些影响打破了大家的心理平衡,尤其对现代大学生心理影响更大。首先,现代大学生们关注心理健康,渴望补充心理健康知识;其次,又不能正视自己的心理问题,轻易情绪激动、自卑、忧虑、易疲惫烦躁,对挫折的耐受性差,缺乏逻辑思维。3.生活方面伴随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和国家经济实力的

6、增强,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现代大学生,即使仍存在着较大的家庭贫富差距,但整体富裕程度有了较大的提升,因为拥有很好的家庭经济保障,现代大学生愈加重视生活质量和生活品味,她们大多接收过很好的早期家庭教育,愈加重视社交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这使得她们含有多才多艺、全方面发展的良好素质。然而,未经历过太多生活磨砺的她们,在当代生活消费意识熏陶下,也纷纷追求生活的新潮化和高级化。在生活方面,大多数大学生的家长和长辈们往往出于不让孩子反复自己当年受过的苦和把全部的爱全部给唯一的孩子两方面心理,对她们物质上的要求总是尽可能给满足。所以,不少在校大学生消费行为变得情绪化、冲动化,推崇立即行乐,吃讲排场、穿讲

7、高级、玩讲多样、相互攀比、超前消费;淡薄了勤俭节省、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4.情感方面现代大学生拥有丰富的情感经历,这和通常意义上“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生形象有显著出入。首先,在恋爱方面,在校大学生正处于18 至22 岁的青春年华,生理成熟并对异性有喜爱和追求的心理,她们恋爱观念开放,传统道德淡化,往往只重视恋爱过程,而轻视恋爱结果,致使她们中有一部分人把恋爱看成一个感情体验,寻求心理抚慰,以满足精神享受;有一部分人把恋爱看成一个消遣文化,借恋爱来充实课余生活,以解除寂寞,填补精神空虚,有一部分学生过分沉溺于恋爱,对学习和生活失去了信心,一旦在情感方面出现危机,她们便一蹶不振,自

8、曝自弃,有的甚至消极厌世。其次,是人际交往方面,现代大学生从小重视社会交往,信息时代也给予了其丰富的交往手段,如电话、短信、互联网等。然而,有很多学生感到缺乏知心好友,会因自己无人倾诉而以为“莫名空虚”和“无助”。同时,当多种虚拟媒介成为了其关键的交际工具,也使得她们在交往中不重视表示方法,团体协作意识极其淡薄。5.学业方面现代中国大学生的学习心、事业心和竞争意识全部很强,但在学习态度主动、努力的背后,存在学习动机和目标不明确的问题,在学习目标上缺乏社会责任感和远大目标。大学生处于竞争剧烈的时代,思想、观念被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她们含有较强的危机感和竞争意识,并伴随年级的增加有所增强,大学

9、生们为适应社会、实现自我价值而努力进取,她们越来越认识到提升本身综合素质的意义,但在理想的定位和选择上,大学生更偏重现实的个人发展,存在着严重的现实化、功利化倾向。二、现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索新的历史条件和大学生群体特征改变的新特点,对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作为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要主动地去了解和研究她们的成长环境和发展方向,在调查了解、掌握动态的基础上,认真分析现代大学生群体特征,依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对应方法,有效地进行教育和引导。1.坚持以人为本,深入细致地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新的历史时期要想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需要转变观念。由过去指令性、高高在上

10、地进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转变为增强服务意识,以情感管理学生、贴近学生,从关心、爱惜的角度出发,帮助她们做好事做实事。尽可能帮助她们处理学习、生活中所存在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到组织的温暖和关心,为学生发明一个良好的成才环境和浓厚的德育气氛,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从而形成主动向上的人生观,使思想政治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坚持和时俱进,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和方法伴随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这一无处不在的信息传输媒介,毫无疑问已成为现代大学生群体性特征形成的关键原因。因此,思政教育要和时俱进,就必需要跨出开拓创新的一步,充足利用网络平台,建立网络教育的新体系。现在的大学校园

11、,多种网络阵地如论坛、校内网、QQ群、飞信群的出现,为大学生的交流学习提供了很多方便,但也带来了很多问题。所以在网络体系内,思政教育工作者可经过多种聊天工具、思政网站、邮件、博客等手段,也可经过建立网上心理咨询室,开展网络团会、网络虚拟小区等活动,开拓宽教育渠道。在网络教育中,施教者和受教者处于该体系的同一地位,有利于双方良好关系的建立,使受教者更易接收,而且网络的灵活性也使施教者能更游刃有余地进行思政教育,达成良好的教育效果。3.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社会竞争日趋剧烈使得大学生承受更多压力,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重,这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新问题。在这种形势下,作为高校

12、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明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络。思想的发展改变要受心理的制约,心理活动的方向要受思想的支配;健康的心理是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的前提条件,良好的思想品德是形成健康心理的主要确保。所以,只有建立在符合心理规律基础上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深入人心;只有在树立正确思想观念前提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取得实效。我们应牢牢地把握大学生的思想脉搏和心理特点,既培养她们健康的心理,又塑造她们高尚的品德,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紧密地结合起来,只有从二者结合的思绪出发,才能将二者的优势互补,双管齐下,达成良好的教育效果。4.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

13、育环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落实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不停加强和改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路径。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要尤其重视创立友好的新型师生关系,振奋师生的精神,让大学生在师生互动中受到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时,要把重视传统和创新特色结合,要大力建设表现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开展丰富多彩、主动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以可亲、可近的方法贴近学生、感染学生、熏陶学生,把德育和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于乐,使大学生在活动中增加知识、开阔眼界、锻炼身体、陶冶情操、提升素质。总体而言,现代大学生是创新进取、勇于挑战的一代。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针对现代大学生的群体特征不停改善工作方法和工作策略,对大学生进行正确教育和引导, 不停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空间, 努力把大学生培养成德、智、体全方面发展的优异人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