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高考地理考纲解读突破:专题07地壳物质循环与地表形态热点难点突破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5224834 上传时间:2023-03-2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高考地理考纲解读突破:专题07地壳物质循环与地表形态热点难点突破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精选】高考地理考纲解读突破:专题07地壳物质循环与地表形态热点难点突破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精选】高考地理考纲解读突破:专题07地壳物质循环与地表形态热点难点突破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精选】高考地理考纲解读突破:专题07地壳物质循环与地表形态热点难点突破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精选】高考地理考纲解读突破:专题07地壳物质循环与地表形态热点难点突破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选】高考地理考纲解读突破:专题07地壳物质循环与地表形态热点难点突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高考地理考纲解读突破:专题07地壳物质循环与地表形态热点难点突破(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地理教学资料 2019.5专题07 地壳物质循环与地表形态图1为澳大利亚某著名花岗岩景观图(岩石由表及里、层层风化剥离脱落),图2是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图1中的岩石类型属于图2中的()A甲 B乙C丙 D丁2形成该景观的地质作用是()A BC D【答案】1.B2.A下图为太平洋板块分布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板块运动方向。读图回答34题。3与图示区域相邻的板块有()A2个 B3个C4个 D5个【解析】读图可知,图示区域为太平洋板块,其与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相邻,故C选项正确。【答案】C4下面关于上图中各点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虚线表示海平面),与实际相符的

2、是()【解析】读图可知,甲位于板块内部,地壳相对稳定,一般不会形成断层;乙处板块张裂,是上地幔软流层岩浆上升的地区,易形成海岭和断层;丙、丁两处位于板块碰撞挤压地带,可能形成海沟和造山带。 【答案】D下图为“某地区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5有关该地岩层形成顺序的判断,正确的是()A甲在乙之前形成 B丙形成时间最早C丁形成时间最晚 D戊在乙之前形成【答案】C6两地()A所处地质构造相同B可能蕴藏丰富的油气资源C岩石破碎程度相似D目前主要受外力作用影响【答案】D下面图片中这个“地狱之门”位于土库曼斯坦一个叫做达瓦扎的小镇附近。1971年,地质学家意外发现一个地下洞穴,里面充满了可燃气体,

3、将气体点燃后,大火竟燃烧了40年仍未熄灭。下图为“地狱之门所在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7“地狱之门”最可能位于图中的()A地 B地C地 D地【解析】“地狱之门”的火焰是地下的可燃性气体燃烧所致,地下的可燃性气体通过断层向外泄漏。【答案】D9图示区域除可燃性气体外,还蕴藏着丰富的()A铁矿资源 B石油资源C地下水资源 D有色金属资源【解析】该地质构造为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气构造,可燃性气体密度小,在最上层,石油在下层,再下层为密度更大的沉积物。【答案】B风化坑是岩石顶面上因积水风化作用而产生的凹坑。壶穴一般是由于河水流量增加,带动上游的石块向下游流动,当石块遇上河床上的岩石凹处无

4、法前进时,会被水流带动而打转,经历长时间后形成圆形孔洞,称为壶穴。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河谷中风化坑和壶穴的空间分布图(注:0米表示观测地点的高度)。根据材料完成910题。9根据图文信息,下列关于河谷风化坑和壶穴的说法正确的是()A风化坑多发育在位置较高、坡度较陡的河谷区域B河流壶穴发育位置较低,分布在1米的河谷区域C由于流水不断侵蚀打磨,壶穴口径边缘坑坑洼洼D风化坑在河床相对抬升后,由积水风化而形成【答案】D10下图中能正确反映废弃的河流壶穴逐步转化为风化坑的顺序是()A BC D【解析】河流壶穴形成后,河谷河床抬升,壶穴积水口露出,积水风化,壶穴逐步转化为风化坑,据此顺序是。【答案】C进积和

5、退积是断陷盆地处三角洲发育过程中的两种常见沉积方式,形成的三角洲多呈扇形,前缘沉积物粒径大小变化尤为明显。进积表示陆源物质供应速率快、三角洲前缘不断向前延伸,形成的沉积物下细上粗,退积则相反。扇三角洲多发育在活动的构造区,是由邻近高地直接推进到水体(湖或海)中的冲积扇。下图为某地扇三角洲及甲处沉积层沉积物粒径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1113题。11据扇三角洲前缘甲处沉积物粒变化特点推断()沉积过程先进积后退积沉积过程先退积后进积河流搬运能力先增强后减弱河流搬运能力先减弱后增强A BC D12图中河流()分叉多易改道流量不稳定多为地下暗河A BC D13图中扇三角洲()A水体水面上升则面积不断扩大

6、B水体水面下降则面积不断缩小C其形成条件是河流流出山口即进入水体D由扇顶到扇缘表层沉积物颗粒由小变大【答案】11.D12.A13.C下图示意北半球某河流局部河段的改道演化,M地常见当地人淘金。读图,完成1415题。14河道由先到后的形成顺序是()AT1T2T3BT1T3T2CT3T2T1DT2T1T3【解析】根据凹岸、凸岸理论,凹岸侵蚀,凸岸沉积。读图,河道先由T3开始,凹岸侵蚀,凸岸沉积,形成T2的形状。继续侵蚀、沉积,形成T1的形态。所以先后顺序是T3T2T1,C对。A、B、D错。【答案】C 15M地堆积丰富的露天砂金矿,其原因是()A流水堆积后,经河流改道侵蚀出露B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左岸

7、堆积砂金出露C河流弯曲,凹岸堆积砂金D地壳抬升,含沙基岩【答案】A读下图,回答1617题。16.图示Q处地质构造为()A.背斜构造B.断层构造C.岩浆侵入构造D.向斜构造17.若图示范围内有丰富的资源,则()A.Q地可能贮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B.Q地地下可能有大理岩矿分布C.在P地向下钻探可以找到岩层所含资源D.P地地下水资源丰富答案16.D17.B科考人员在河西走廊发现了一种类似于蜂巢的地貌,裸露在外的花岗岩千疮百孔,距今已有上亿年,周围有45亿年之前形成的沉积岩,下图是“该地区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1819题。18.形成“蜂巢”的地质作用是()A.流水侵蚀B.风力侵蚀C.冰川侵蚀D.流水沉积

8、19.此处地貌的形成过程是()A.沉积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外力侵蚀B.沉积地壳抬升外力侵蚀岩浆喷出C.岩浆喷出沉积外力侵蚀地壳抬升D.岩浆侵入沉积地壳抬升外力侵蚀答案18.B19.A解析第18题,根据题意可知该“蜂巢”位于河西走廊,而河西走廊位于我国西北内陆,降水少,气候干旱,流水侵蚀作用弱,故排除A,我国西北地区受冬季风影响大,故风力侵蚀作用强,故选B。冰川侵蚀地貌形成的是角峰或U型谷,与题干中的蜂巢、千疮百孔不符,故排除C。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是沉积岩,与“蜂巢”为花岗岩不符,故排除D。第19题,从图中可知,沉积岩被花岗岩切断,说明先有沉积岩形成,然后才有岩浆侵入形成花岗岩。而花岗岩本来是岩浆没

9、喷出地表形成的,现在是出露地表,说明有地壳抬升作用而出露地表,出露地表后又受到外力的侵蚀作用,才形成现在千疮百孔的地貌。故为:沉积岩岩浆侵入形成花岗岩花岗岩由于地壳抬升出露地表花岗岩在地表受风力侵蚀千疮百孔。历史上美国加利福尼亚谷地曾是一个面积宽广、狭长的湖泊。读“美国加利福尼亚谷地古地图”,回答2021题。20.图中断层的形成原因是()A.冰川侵蚀致使岩层断裂B.板块张裂地壳褶皱凹陷C.板块挤压地壳岩层错断D.海浪侵蚀致使岩石塌落21.与加利福尼亚谷地形成相关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岩层下陷、流水沉积B.岩层抬升、冰川侵蚀C.海浪侵蚀、流水沉积D.流水侵蚀、冰川侵蚀答案20.C21.A读下图

10、,回答2223题。22.我国主要入海河流年总输沙量变化可能是由于()A.水土流失现象加剧B.河流沿岸大规模挖沙C.修建水库数量增多D.近十年降水持续偏多23.据图推断,近年我国()A.滨海盐碱化趋势减弱B.台风破坏程度明显降低C.沿岸湿地的面积缩小D.河口附近海岸侵蚀后退答案22.C23.D读下图,回答2425题。24.图甲的四处中,与图乙所示的地壳运动最相符的是()A.B.C.D.25.图乙所示地壳运动最可能形成()A.海沟B.海岭C.褶皱山D.裂谷答案24.B25.D26.下图是“北纬30附近我国东部某地1949年和2009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C处典型的流水地

11、貌是_。(2)写出图中A、B两处河谷形态上的差异:A_,B_(填槽形或“V”形)。从外力作用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3)2009年与1949年相比,图示地区农业用地的明显变化是_,对地貌的影响是_。答案(1)冲积扇(2)“V”形槽形A处位于河流支流上游,河流以下蚀和溯源侵蚀为主,河谷呈“V”形;B处位于河流下游,河流侧蚀作用加强,河谷展宽,河谷呈槽形(3)林地减少,耕地增加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解析第(1)题,C处于河谷谷口,典型地貌为冲积扇。第(2)题,A处于河流上游,河谷呈“V”型,B处于河流下游,河谷呈槽型。第(3)题,分析两图可知耕地面积变大,林地面积减少,水土流失加剧,

12、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27.下图是“40N附近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和地质构造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处地质构造是_,试分析其形成山岭的原因。(2)图中是大洋板块,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该海洋中海沟形成的原因。(3)考古学家在图中沉积岩中发现了一些恐龙化石,判断在岩层中,岩层_可能发现恐龙化石。(4)图中AB为河流,分别说出A、B两地所受的外力作用及其形成的地貌。答案(1)向斜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岭。(2)是大洋板块,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大洋板块位置较低,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形成深海沟。(3)(4)A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形成河口三角洲。B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形成

13、峡谷。28.红地球葡萄穗大、粒大、色泽艳红、果肉脆硬、含糖量高,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近些年来渭北黄土高原区形成了红地球葡萄专业产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内外力作用简述渭河平原的形成过程并说明其发展耕作业的不利条件。(2)简析渭北高原地区红地球葡萄种植的有利地形和气候条件。(3)渭北高原地形破碎,起伏大,分析过度扩大葡萄种植对区域环境的影响。答案(1)形成过程:岩层断裂下陷(地堑);河流堆积作用形成冲积平原。不利条件:年降水量少;冬季气温低;旱涝灾害频繁。(2)高原地形,多向阳坡地;气候大陆性强,昼夜温差大,(葡萄生长期长)光照丰富、热量充足、降水较多。(3)会过度消耗水资源,导致河流下游水量大减;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恶化);土壤肥力下降;河流含沙量增加;旱涝灾害加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