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中生物 4.2《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案28 新人教版必修1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5222453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中生物 4.2《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案28 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2年高中生物 4.2《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案28 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2年高中生物 4.2《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案28 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22年高中生物 4.2《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案28 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年高中生物 4.2《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案28 新人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中生物 4.2《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案28 新人教版必修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高中生物 4.2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案28 新人教版必修1一、 知识结构 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二、教学目标1、简述生物膜的结构。2、探讨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中,实验技术的进步所起的作用。3、探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如何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三、教学重点、难点和解决方法1、 教学重点及解决方法教学重点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解决方法1、设计问题串分析讨论后,让学生归纳总结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要点。2、教师呈现生物膜的结构模型示意图,结合阐述其基本内容。2、教学难点及解决方法教学难点探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如何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

2、观点。解决方法用设问法讲解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在层层剥去“笋衣”中显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方法讲述法、启发式。六、教具准备图片。七、学生活动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需了解的知识点。2、讨论回答相关问题。八、教学程序问题探讨1、根据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分析,用哪种材料做细胞膜,更适于体现细胞膜的功能?2、你还能想出更好的材料做细胞膜吗?学生讨论回答科学家怀着对物质跨膜运输现象产生的疑问,开始对生物膜结构的漫长探索,让我们重温一下这段历程。(一)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设问1:一种物质或物体的结构,实际上是指其组成成分之间的组合形式。比如细胞的结构是指细胞膜、细胞

3、质、细胞器和细胞核之间的组合形式,氨基酸的结构是指组成它的各种原子之间的组合形式。要弄清一种物质或物体的结构,首先要弄清其组成成分。那么,细胞膜的组成成分是什么呢?(介绍欧文顿的实验和推论)对膜的研究为什么是从生理功能入手呢?(主要是限于当时的条件)设问2:欧文顿的推论是否正确呢?细胞膜中除含有脂质外,还有没有其他成分呢?(介绍科学家的化学分析结果,指出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分析假说是如何提出的,假说与观察和实验证据的关系)设问3:脂质和蛋白质是怎样形成的呢?(介绍两位荷兰科学家的实验,分析脂双层这一结论的由来)设问4:蛋白质位于脂双层的什么位置呢?(简介20世纪40年代的推测和罗伯特森1

4、959年提出的“三明治”结构模型)指出“三明治”结构模型的不足,说明细胞膜不应是静态的刚性的结构,而应当是动态的弹性的结构。设问5:有什么证据证明细胞膜中的物质是不断运动的呢?(重点介绍荧光标记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实验,指出细胞膜具有流动性;并讨论技术的进步在细胞膜研究中的作用,强化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二)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教师呈现P68生物膜的结构模型示意图,阐述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双分子层。在细胞膜的外表有一层糖蛋白,叫糖被。与细胞识别,信息交流有关。具一定的流动性(三)总结重点总结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四)作业布置P69练习题(五)板书设计 第2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一、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1、19世纪末,欧文顿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2、20世纪初,对膜化学分析:膜是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的。3、1925年荷兰科学家提出:膜中的脂质分子排列为连续的两层。4、1959年罗伯特森提出膜的静态结构。5、1970年提出膜具有流动性。 6、1972年提出流动镶嵌模型。二、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1、膜的成分2、膜的基本支架3、膜的结构特点4、膜的功能特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