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人教版必修2教材梳理 第二章第一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5222316 上传时间:2023-03-1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人教版必修2教材梳理 第二章第一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地理人教版必修2教材梳理 第二章第一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地理人教版必修2教材梳理 第二章第一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地理人教版必修2教材梳理 第二章第一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地理人教版必修2教材梳理 第二章第一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理人教版必修2教材梳理 第二章第一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人教版必修2教材梳理 第二章第一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Word版含解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版地理精品资料 2019.4庖丁巧解牛知识巧学 一、城市形态1.城市形态的概念、类型和影响因素(1)概念城市形态是指城市地域的轮廓形状,它是城市物质实体在空间上的投影。深化升华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中心。目前,世界上有近50的人口居住和生活在城市里。城市的概念: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是一定地域社会、经济、文化的中心。城市的特点:与乡村相比,城市具有人口和产业活动密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比较高、交通运输和信息交流相对发达的特点。(2)类型集中式;分散式。(3)影响因素自然地理环境因素:地形、河流。如平原地区的城市比较规整;山区、丘陵的城市比较破碎。社会环境

2、因素:交通线、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如沿交通线分布的城市往往呈条带状。方法点拨 运用关联图法分析城市形态与影响因素图2-12.城市地域形态每个城市地域都具有某种特定的外部形状,这与城市所处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总的来说,城市的地域形态可以分为团块状、条带式或放射状和组团式几大类型,不同的类型具有不同的特点。(1)团块状城市主要是在城市中心的强大吸引力作用下形成的一种城市形态。城市的生产和生活在市中心地区集中,城市的地域则以同心圆的形状向周围延伸,形成团块状的形态。这种类型的优点是便于集中设置较完善的生活服务设施,各种设施的利用率高,方便居民生活,也便于行政领导和管理,并节省建设的投资。团块状城市

3、是平原地区较常见的城市形态。如成都、合肥和美国的华盛顿。(2)条带状城市主要是在沿交通线发展的轴向力的作用下形成的一种城市形态,也有的是在受到地形因素的影响下形成的。交通条件是城市生产和生活赖以进行的重要条件,城市地域往往沿交通干线(铁路、公路、河道)轴向发展。在我国南方河网地区、山区河谷城市或沿铁路线的城市中,不少具有带状地域形态,如兰州、常州、洛阳、西宁、宜昌等。(3)组团状城市由于受用地限制或河流阻隔等自然条件因素的影响,或在规划、控制等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城市由几片组成,每片都就近组织各自的生产和生活,外围部分的几片与中心区以及各片之间不相连属,而是有一定距离。这种类型显得用地比较分散,

4、各片区之间的联系不太方便,市政工程设施的投资相对较高,如重庆。辨析比较 列表比较不同地域城市形态的优缺点,如表2-1所示。表2-1地域形态团块状组团式条带式或放射状影响因素平原地形,市中心吸引作用城市用地限制或河流阻隔以及规划控制沿交通线分布或受地形限制地域形态各组成部分比较集中,连成一片城市由几片组成,每片就近组织各自的生产和生活,各片互不连属城市沿主要交通干线或地形区延伸主要优点便于集中设置基础设施,设施的利用率高,方便生活,便于管理,节省投资便于城市扩大规模,有利于城市环境保护城市各部分接近郊区,亲近自然主要缺点易造成城市环境污染用地分散,各片联系不方便,市政建设投资大城市交通主要集中于

5、某一方向,且运距很长城市举例成都市、合肥市重庆市、浦东新区兰州市、延安市误区警示 每个城市受自然环境的影响,都有特定的形态,并且形态是固定不变的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城市地域的范围并非一成不变。在一定时期内,它表现出一种静态的位置关系;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地域也相应扩展,表现出一种动态的地域演化过程。一般规律是,早期城市是团块状,集中连片地向郊区扩展。当城市再扩大或遇到“障碍”时,往往又以分散的“组团式”去发展。到了第三阶段,由于能力加强,各组团彼此吸引,城市又趋于集中。到了最后,城市规模太大需要控制时,又不得不以分散的方式,在其远郊发展卫星城或新城。一般规律是:集中分散集中分散发展。二、城市

6、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1.城市土地利用的类型土地利用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利用它的空间营造生存发展场所;另一种是利用它的生产功能,获得各种生活、生产物质。根据土地的利用方式,一般城市用地可分为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等不同类型。误区警示 土地利用类型就是已利用的土地类型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土地利用类型包括已利用的土地也包括未利用的土地,国家为城市发展预留的土地也属于城市土地利用类型。2.城市功能区的形成、划分城市中的各项活动需要占有或者利用一定的土地,由于城市土地面积相对有限,各地块的通达性和地价也不同,因此各项活动必然发生竞争,导致同类活动在

7、空间上的高度聚集,形成了不同的功能区。一般来说,城市功能区可划分为商业区、居住区、市政与公共服务区、工业区、交通与仓储区、风景游览区与城市绿地、特殊功能区。方法点拨 框图分析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图2-2记忆要诀 利用歌诀巧记城市功能分区商(商业区)住(居住区)市政(市政区)工(工业区)服务(公共服务区)仓储(仓储区)通(交通)游览(风景游览区)绿地(城市绿地)中误区警示 城市中各功能区有明确界线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各种功能区以某一职能为主,也可能兼有其他功能,也有其他功能用地穿插分布其中,只不过所占面积较小。同理,每种功能区以某一种功能为主,也可能兼有其他功能。3.城市三大功能区的特点(1)住宅区

8、城市中最广泛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住宅是为城市居民提供生活和居住的场所,往往也是一天当中居民活动时间最长的场所。大多数城市中,住宅区占据城市空间的40%60%。在有的城市中,随着住宅区的分化还出现了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如香港的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其分布位置和特点如表2-2所示。表2-2类型分布位置特点高级住宅区城市外缘,与文化区相联系房屋面积较大,有独立的庭院,环境优美,并配套有相应的学校、医院、商店和绿地等方便生活的公共设施低级住宅区内城和工业区附近房屋面积小,拥挤密集,环境相对较差知识拓展 城市住宅区的形成和分化过程,如表2-3所示表2-3历史时期形成和分化特点原因工业化前城市居住分区

9、不明显,居住单元和劳动单元混杂布置,没有出现明显的地域分工城市工业、交通业都不发达,工厂雇佣工人少,人们活动范围小,居住单元无法脱离工作场所而独立存在工业化后住宅区形成,并出现明显的住宅区分化,形成了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工业革命后,工厂逐渐集中分布,迫使居住单元相互靠拢,形成住宅区;工业化的实现,使住宅区出现进一步的分化(2)商业区人们进行商业活动的场所形态:商业区只占城市用地总面积的一小部分,大多呈点状或条状分布。位置:商业区多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线的两侧或街角路口处。尤其是市中心,往往形成中心商务区(英文缩写CBD),它不但是商业活动的中心而且还是服务中心。要点提示 商业区的形态与位置之间

10、有密切的关系,它们之间的关系可用图2-3表示图2-3方法点拨 运用综合网络记忆中心商务区(CBD)的特点,如图2-4所示图2-4辨析比较 中心商务区与商业中心在市中心,中心商务区担负商业中心和服务中心双重职能,而不仅仅是一个商业中心。误区警示 (1)商业区都位于市中心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商业区不仅仅位于市中心,有些还位于交通干线的两侧或街角路口处。有些大城市由于历史等特殊原因,商业区并不位于市中心,例如,北京的市中心为故宫,其附近是行政中心。(2)所有城市都有中心商务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有些大城市或特大城市的市中心,往往形成一个中心商务区,而绝大多数中小城市,并没有中心商务区。视野开拓 纽约的C

11、BD曼哈顿中心商务区(CBD),最初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意为商业会聚之地。现代意义上的中心商务区是指集中大量金融、商业、贸易、信息及中介服务机构,拥有大量商务办公、酒店、公寓等配套设施,具备完善的市政交通与通讯条件,便于现代商务活动的场所。中心商务区(CBD)是城市发展到一定规模和城市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企业的商务活动和生产活动在空间上逐渐分离,企业的商务活动从工业生产区分化出来,向城市中心地段集聚和迁移而形成的城市功能区。20世纪以来,伴随着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国际市场的拓展,造就了纽约的曼哈顿、巴黎的拉德方斯和东京的新宿等全球性中心商务区,也出现了一批像亚洲的香港中环

12、铜锣湾、新加坡中心区、欧洲的法兰克福等国际区域性中心商务区。其主要功能如图2-5所示。图2-5(3)工业区工业区是由城市内部工业相互聚集而形成的。工业区的形成及集聚效益,如图2-6所示。图2-6工业区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工业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大量运输需求,决定了工厂企业必然寻求近河流、近铁路、近公路的低平地带分布。误区警示 新兴工业如电子工业等,运量很小,可以不沿交通干线分布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接近交通干线是布局工业时普遍考虑的因素。即使是高科技产业,除了要求接近技术外,也要求有便利的交通,这就是新兴工业多位于高速公路沿线和航空港附近的原因。辨析比较 三种最基本的城市地域

13、功能分区,如表2-4所示表2-4功能区形态特征位置商业区占地面积小,呈点状或条状经济活动最繁忙;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建筑物高大稠密;内部有明显的分区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街角路口工业区集聚成片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趋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市区外缘,交通干线两侧住宅区占地面积大,是城市的主要功能区,工业化后出现分化建筑质量上,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分化;位置上,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高级住宅区城市的外缘与高坡、文化区联系低级住宅区内城、工业区附近与低地、工业区联系三、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1.城市地域结构的概念城市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构成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也叫城市地域结构。在同一城

14、市中,不同功能区在城市中的分布不同。在不同的城市之间,城市内部各类功能区的空间组合也不相同,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城市地域结构特点。辨析比较 城市地域结构和城市功能区的概念城市地域结构是指在经济、社会、历史和政策等因素作用下,城市功能分区在空间中的分布与组合;而城市功能区是指城市中各种经济活动之间发生的空间竞争,导致同类活动在空间上的高度集聚所形成的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行政区和文化区。2.城市地域结构模式城市功能分区空间分布与组合形成了不同的地域结构模式,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地域结构主要有三种模式: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和多核心模式。不同的模式具有不同的特点,如表2-5所示。表2-5结构模式特点成因

15、图示同心圆模式城市形态集中紧凑,城市的功能区围绕市中心呈同心圆状平原地形,城市各功能区经过不断的侵入和迁移,呈同心圆状自核心向外扩展扇形模式城市各功能区呈扇状向外扩展交通多核心模式城市地域发展多元化,远离城市中心的郊区出现新的核心,城市围绕布局并无一定序列,大小不同地价、交通和居住拥挤等 3.城市内部结构的形成原因(1)经济因素城市功能用地类型与付租能力的关系城市里各种功能的活动都要占用一定的土地,而城市土地的供应是有限的。但城市功能活动不同,对土地的需求也不同。在市场经济中,条件好的地点需求量大,地租也高。在竞争的环境下,每一块土地用于的功能活动,取决于各种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简称付租能力),只有付出租金最高的活动才可以得到这一土地。所以说,城市的功能用地类型取决于付租能力。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交通通达度越好,土地价格或地租越高;相反,则土地价格或地租越低。城市内不同区位土地的通达度不同,地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