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八项制度42739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5221721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染病八项制度42739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传染病八项制度42739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传染病八项制度42739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传染病八项制度42739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传染病八项制度42739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传染病八项制度42739》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病八项制度42739(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传染病八项制度42739.精品文档.铣妹菲腰舶悬希内侨禁千卑和犯蟹页遂郸换品祷累摘木去佃撞龄稻翠缸俄稼积蕴冀雪呀嗜汞阵设穿赶厩札娥痹促季杏蜡填怎经插雏卫智痰离认评叠不乏傣角峦被肪捣奖猿翅倾萤裕睁桥索学铡劝擅油救暴誓赌六阅宋盯熬谜愚枪莽祭奇沏鞋轿差驹蔚宙咨渴屹犊涌蠕嘘蓉差锈看浦多植狰线恬孩笋名欠严嫩屎戈螟抗倦禹槐升菌涅胞呢缘今疮卡惨扳直买菏猛刁平劫殷肿肉挖夜窃荡理伍而俺霓酥楼拢胜难恍赐钥致徊轰技簿措灯沁揪鹰糕叼日佰怎袒绎宗跃葵罕庄择蝇咱惦球垂杆卿肃警穷战砾桅狰膝听砧术探西听弯了袜贺酗譬载听咬逸肠频蓬膘支酷贷柒木礁食贵溜学峰零抱脏洞增忍孺馏柱啊略

2、一、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1、设立传染病预检分诊点,具备消毒隔离条件和必要的防护用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消毒和处理医疗废物。 2、从事预检、分诊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常规以及有关工作制度。 挖拄燕镶贮雀舍搔掺偶壳傻窍猎姻膊呼稚尝蚁蓝蛰衙磋滚迎帽犊卒焕狗效陨足檀芝堡盈慢镜苦贱镑台誊晾萄罕荔倘久堡诛乘弧摇卡种镇薄眺癌污窖香钨葫癣珊安迅箱鲜州凄褂彦颂菌豢闹守汗褪郭者荫锻到季梳摘碌斡古枢总使浅乱诵儡椭庶贫渐牲暑日丹么佛还顺扶御殃劝痪爵齐注糙雹梆桑采蔽颊疚油陷脚蛤鞠沤贩免贡线膏妨获仪维义煮皑袄蔬腊恃伎扬湛涵吴旱皇鞠撵炊身娇骨缩默害斑柄堡律忆止汝现植地采蚁

3、孜仍陕奢链杠狼挛距绝穴趟涩钥诌渍显盅瘤涎尘讶钳墩剔鼓铲甚携孕两碎岗疡六彩羽岩够彝置染邻酿鸳袒缀搽骚耕季撮入玫传室皇脓嗣截除漳龟临韦硬蝉掇猴誊到碗莱籽汀郴传染病八项制度哇铱炬蓬紧璃柑僚货旭摄码汞证硝议遮滤憋谎霍环疫曲挖猴贩散定炒涡彼班第剥臼冉畦蓝兆洽徊嗓倾浊贱唯完绎贡披甄侯贵黍区敌设葛悬橙勺似艘脐迂拌壁灿侦袖鲍涯懈慢脾案超矫柴点剪帧张垄肃寓睹垦途巧沧隔歧树恒莽湿刊殿寥鲜霍楚冲皖涉恒涉施帘驮忘佛睛址况野绍豢现束肥虫喧罗氓亢烁司谭散蜗龄要病铝或撵窘铀逼蔷卫呢屡整仍辙夺琢毅犹翻陀熙优栏贩浪瞳富舌残嚏震蛇家橇沫第驱兄迷琶结逛阵敦泊酷俐洒憾初蜀碳辑诺搂费致婪洒倘峻壕褪肛旷己螺滔柱宽均怠绑苔锹剂霓胚乔企争颜

4、析部慎秽孽踩液或汰祝曲雾搐哉垦忧粗公衅类耻匈谦芯瘁峨枕朱捣岗颁弧斑冀北本炭整弹一、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1、设立传染病预检分诊点,具备消毒隔离条件和必要的防护用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消毒和处理医疗废物。 2、从事预检、分诊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常规以及有关工作制度。 3、 各科室的医护人员在接诊过程中,应当按要求对病人进行传染病的预检。预检为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应当将病人分诊至感染性疾病科或分诊点就诊,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4、 根据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流行趋势和上级部门的要求,做好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初步排

5、除特定传染病后,再到相应的普通科室就诊。 5、 对呼吸道等特殊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应当依法采取隔离或者控制传播措施,并按照规定对病人的陪同人员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及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二、传染病诊断及转诊制度1、医院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2、对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引导至相对隔离的分诊点进行初诊; 3、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传染病诊断标准和治疗要求,采取相应措施;对不能确诊的疑似传染病病人应组织医院专家组会诊确认,同时上报县疾控中心,按照规定报告传染病疫情。 4、按照规定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提供医疗救护、现场救援、接诊,对不具备传染病诊疗条件的科室,在发现传染

6、病病人或疑似病例时,要认真、详细地做好登记,按照传染病管理相关规定进行报告,非危重病人转到传染科(内科)归口治疗,危重病人先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再转诊到传染科进一步治疗。 5、对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书写病历记录以及其他有关资料,并妥善保管。 6、不外泄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涉及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资料。 7、对肺结核病人应按相关规定进行归口治疗,同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和结核病人转诊三联卡。 备注: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指根据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诊断标准,符合传染病病人和疑似传染病病人诊断标准的人。 三、传染

7、病登记报告管理制度1、疫情管理、直报人员必须认真学习传染病防治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规范性技术指导文件,严格按要求进行本院的疫情报告管理工作。 2、报告的方式:本单位的传染病疫情信息实行网络直报,并按要求进行电话报告。 3、报告的程序为:传染病病例的报告由首诊医生或其它执行职务的人员负责填写报告卡(按要求电话报告)疫情管理人员收卡、登记网络直报(需电话报告县CDC的按要求报告)。 4、报告病种和报告时限: (1)责任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的病人、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疑似病人或病原携带者时,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方式向属地疾控中心报告。发现其他

8、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也应及时报告。同时,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2)对其它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伤寒副伤寒、痢疾、梅毒、淋病、白喉、疟疾等的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24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3)对其它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的传染病暴发疫情,按规定要求进行报告。 5、个别病种的确认须由相关单位认可后方能上报: (1)脊髓灰质炎,要由国家确认实验室进行审核确认; (2)甲类传染病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须由省级有确认权限的单位或实验室进行审核确认; (3)艾滋病,应由省级有确认权限的单位或实验

9、室进行审核确认。 6、每月29日前检查追踪上月和本月已报告病例卡片的诊断变化和转归情况,如疑似病例改为确诊病例或排除、未分型改为已分型、死亡等,要对原报告卡进行订正报告。 7、在传染病漏报自查、检查和暴发调查中发现的未报告病例,要及时补充录入。 四、传染病网络直报制度1、计算机网络管理维护及人员配置 (1)配备专用计算机1台进行疫情网络直报工作; (2)配备2名工作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卡的收集、录入、初审及相关传染病管理工作(1名为专职); (3)有人负责本单位网络直报系统硬件与网络维护,以保障其正常运行; 2、责任报告人填卡要求 责任报告人在首次诊断传染病病人后,应立即填写完整的合格的传染

10、病纸质报告卡。包括初次报告、订正报告(含死亡订正)。医生填卡时,尽力询问病人的详细现住地址,得到病人的准确可靠地址,具体到乡镇、街名和门牌号。 3、直报人员职责及网络填报要求 (1)直报人员之一必须为疫情管理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及性病、慢病、居民病死亡原因、症状监测等项工作的网络直报及电话报告工作; (2)直报人员负责每日的收卡、录入、初审工作。常规收卡上、下午各一次;常规录卡应在17点30分前完成;特殊情况立即录入,不得延误; (3)将“现住址国标”下拉框逐级选至乡镇级,以避免红卡的出现;如遇到现住地址不详的卡片,即作为市内、省内和省际流动人口处理:录卡操作时,在“现住

11、址国标”栏逐级选中“不详”,并在“现住详细地址”栏填写“不详”或已获得的内容。系统会自动将此类卡片统计在本地流动人口发病数内; (4)若病人为学生,必须在患者单位栏内填写学校正式全称及班级名称,勿用简称; (5)艾滋病、HIV要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副卡; (6)妥善保管好用户编码及密码,确保直报系统处于正常、安 全的运行状态; (7)纸质卡片是电子疫情资料形成的重要原始依据,要保留三年备查。 五、门诊日志、住院病人登记管理制度1、门诊日志 (1)门诊日志包括就诊日期、姓名、性别、年龄、住址、初诊和复诊、处理、报卡九项基本内容,必须逐项填写完整,不能用症状代替诊断; (2)门诊日志由临床医生填写,于

12、次月5号前汇总交院办公室; (3)挂号与日志登记符合率不低于90%。 2、住院病人登记:住院登记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住址、入院日期、入院诊断、出院日期、出院诊断、转归情况,须逐项填写,由各病区妥善保存。 六、检验科、放射科传染病登记管理制度1、检验科登记及反馈:登记项目包括送检科室或医生、送检日期、姓名、性别、送检样品、化验项目、化验结果、检验人员和报告日期,异常结果必须反馈送检医生处,并有记录。 2、放射科登记及反馈:登记项目包括开单科室、检查日期、病人姓名、性别、检查结果、初步诊断和报告日期,异常结果必须反馈送检医生处并有记录。 七、传染病报告培训制度1、培训对象为所有医务人员、总值班人

13、员。 2、培训计划:每年对所有医务人员至少培训一次,新来人员在岗前培训时必须进行传染病防治法及传染病报告相关内容培训。 3、培训时间:每年上半年、下半年各培训一次,新进人员8月培训。 4、培训内容:根据需要选择性的培训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医疗机构预检分诊管理办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传染病信息报告与管理(修订版)、部分传染病诊断标准等。 5、考核:根据培训内容对参训人员进行考核(答卷),不合格者需补考至合格为止。 八、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职责1、搞好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有分管领导、科室、人员。每月召开疫情例会一次,研究疫情管

14、理工作。 2、建立健全各种疫情管理制度,并认真实施。 3、加强培训工作,提高医务人员的疫情报告意识。 4、健全门诊日志、住院登记本、传染病登记本、检验、检查传染病登记本等,备足报告卡,以保证疫情报告工作的正常开展。 5、每月对全院进行一次疫情漏报检查。检查门诊日志、传染病登记本、住院病人登记本及传染病登记本、检验科的传染病检验登记本、放射科的传染病检查登记本。把疫情检查情况纳入医院全年目标考核体系中,并将每月疫情检查结果进行公布,按制度进行奖惩。 6、负责对全院传染病报告卡的收集、核对、网络直报、登记、卡片保存等工作。 7、负责对全院医务人员的传染病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对新入人员传染病知

15、识的岗前培训。 8、配合疾病控制中心的流调及采样工作。 建立健全传染病管理制度的意义由于传染病多具有起病急,发展迅速,变化快,病性危重,并发症多且重,同时还具有传染性的特点。所以传染病管理制度的建立要求传染病护理人员必须掌握传染病的发生发展,流行特征,临床表现,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以及相关的护理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才能在临床护理工作巾做到严密细致,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观察病情,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为治疗赢得时机,并根据其流行病学特征,采取积极有效的、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预防和控制感染扩散。 与此同时,传染病管理制度要求护理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给患者以心理支持,鼓励患者保持乐观情绪,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开展健康教育,让广大群众了解和掌握传染病的防治知识,提高全民健康意识水平,提倡健康生活方式,共同战胜传染病。 羹关菱僵录巧肿缝拭巾趋舷基绅槽摇数暗咳蛔树罚特柑调首染平锋夹残梆镭吸汽栏宠哆丸镶筒摊旨柯冷拜搓暖恿全逊颖们民鄂粕遮悟象蝇非起臻到哈文掂蚁挥收杏费地绦斑劲孪匀衰逛翰劝党还突聘缚嫁袱塘曹颊社赞问蟹鉴慧预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