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师教案14篇.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5219784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 页数:56 大小: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教师教案14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化学教师教案14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化学教师教案14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化学教师教案14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化学教师教案14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学教师教案14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教师教案14篇.doc(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化学老师教案14篇化学老师教案14篇化学老师教案1 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离子反响是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内容,本节课着重介绍“酸、碱、盐在水中的电离”。这在中学阶段根底理论知识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物质的分类,这为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本节内容是后面氧化复原反响内容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局部,因此,本节内容在整个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二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目的:通过学习理解电离,电解质的概念;能用电离方程式表达常见、典型的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并从电离理论的角度认识酸、碱、盐;

2、通过酸、碱、盐的本质探究,感悟科学探究的根本方法,进步科学探究才能。2.过程与方法目的: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探究问题,分析p 问题,归纳问题的才能。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从更深的层面研究物质发生化学反响的意义,培养学生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才能。三教学重难点电解质的判断、电离及电离方程式的书写二、说学情对于高一年级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虽然对化学根底知识有了一定积累,但程度参差不齐,差异较大,学生的抽象思维才能还有待进一步进步。这一年级的学生思维活泼,求知欲强,有强烈的好奇心,虽然处于抽象思维阶段,但本节概念比拟抽象,应适当增加实验和电脑动画以使微观离子的活动变得直观。三、说教法根据新课程标准的

3、要求,结合本节课实际内容,我确定本节课的教法为指导发现法、微观演示法。四、说学法根据本节课实际内容,我确定本节课的学法为分组讨论法、实验探究法五、说教学过程一导入将学生分组,进展小组探究。探究活动为:让每组学生根据所提供的物质铜片、石墨、氯化钠固体、氯化钠溶液、无水酒精、蔗糖、蔗糖溶液、蒸馏水、自来水、硫酸溶液进展考虑并动手操作,怎样才能使灯泡亮起来?通过小组内统一分工、互相协作,使学生学会与别人合作、学会探究、学会组内交流评价,参与评价。探究完毕之后,各组推荐一位语言表达才能较强的学生,把本组的做法边用实物投影展示,边进展介绍。发动全班同学在小组内进展讨论,对每小组展示的成果进展综合评价,找

4、出本组的优缺点,确定最正确小组,并说出最正确的理由。通过此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才能,让学生学会交流,学会向别人展示自己的成果。二新授引导学生利用上节课所学的分类方法,对导电材料进展分类。然后引导学生从纯洁物和混和物、单质与化合物等分类标准对能导电的物质进展分类,从而引出电解质概念。在此过程中,使学生掌握分类的标准,学会分类。之后,让每组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来理解电解质的定义,把自己的理解与其它组员交流,组内形成统一意见,举手发言。我引导学生总结,并对学生的说法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与学生交流。同时为了加深对电解质定义的理解,让学生说出开场呈现的物质哪些是电解质。结合学生答复中出现的问题,引

5、导学生对学生开展评价,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电解质概念。电解质是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可以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盐等。提出梯度问题引发学生考虑,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课本相关内容。问题1:氯化钠是电解质,为什么氯化钠固体不导电,而它在水溶液中或者在熔化状态下能导电呢?利用flash课件展示氯化钠固体不导电,在水溶液中或者在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本质。从而引出电离的概念,像NaCl这样溶解于水或受热熔化时,离解成可以自由挪动离子的过程称为电离。同时强调电离的条件有2个:溶于水或受热熔化,酸、碱、盐在溶解于水或受热熔化时都能发生电离。问题2:如何来表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生成了自由挪动的离子呢?从而引出

6、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学生先自主学习,然后开展组内讨论,提出预设。让学生走上讲台试着书写电离方程式,老师对学生书写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纠正。学生阅读课本,学习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和注意点写电离方程式,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和电荷守恒定律。通过自主学习、不断探究,培养学生热爱化学的积极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分析p 盐酸、硫酸、硝酸的电离的特点,推导出酸的概念。在此根底上,请学生写出NaOH、KOH、Ba(OH)2的电离方程式。NaOHNa+OH-KOHK+OH-Ba(OH)2=Ba2+2OH-学生通过分析p 上述电离的特点,总结出碱的概念。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都是OH-的化合物。接着进展探究学习,

7、请学生写出Na2SO4、KNO3、NH4Cl的电离方程式。Na2SO42Na+SO42-KNO3K+NO3-NH4ClNH4+Cl-引导学生分析p 上述电离的特点,总结出盐的定义,即,电离时能生成金属阳离子包括NH4+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三小结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发言,自主概括本节课内容电解质、电离的概念,需要掌握电离方程式的书写,知道酸、碱、盐的定义。通过学生的答复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并调整教学策略。四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1-4题2.书写以下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1硫酸钠溶液2氯化铁溶液3硫酸铝溶液4氢氧化钡溶液六、说板书设计一、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1.电解质:水溶液、熔融状态

8、2.电解质的电离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H+的化合物叫做酸。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都是OH-的化合物叫做碱。盐:电离时能生成金属阳离子包括NH4+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化学老师教案2 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通过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金属材料等详细事例,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开展的亲密关系;2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处,但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价格、资、回收等;3认识合金,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的合金,以及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处。过程与方法:1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2学习运用比拟、分析p 、归纳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展加工。情

9、感态度与价值观:1进一步培养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2树立事物是普遍联络的观点,逐步形成合理使用物质的观念。3树立为社会进步而学习化学的志向。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2物质性质与用处的关系。教学难点:能正确区别物质的变化。教学工具:投影仪、金属制品如曲别针、铝箔、铜丝、水龙头等、金属制品的挂图如飞机、坦克、轮船等、铁架台带铁圈、铁片、酒精灯、绿豆粒大小的焊锡、锡、铅、火柴等教学过程学习情景:展示金属制品如曲别针、铝箔、铜丝、水龙头等和金属制品的图片如飞机、坦克、轮船等。介绍:以上这些实物或图片中的物质都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以及它

10、们的合金。设问:看到这些实物或图片,你想到了什么?学生发表感想如:1、想到金属与人类的生活、消费关系亲密。2、感到金属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用处。3、想要知道它们是由什么金属制成的。4、想知道制造不同的东西根据什么选用金属。化学老师教案3 我所任教的高一化学三个班,一个是A班,俩个是平行班,学生差异很大,主要表如今原有知识的根底上、学习方法上和信心上三方面。这种情况从客观上为我提供了因材施教的阵地,让我对同一年级不同层班级采取分层教学对策:一、深度、广度弹性调节教学要坚持因材施教原那么,一定要合适学生的胃口,对不同层次学生有不同要求。假设要求过高、过难,学生承受不了,平行班学生会产生厌学情绪,成

11、绩更差;假设要求过低,A班学生会感觉太简单、无味,不投入精力学习,成绩平平,甚至后退。所以我对不同层次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广度要求不同,进展弹性调节。比方:在铝教学时,要求平行班学生掌握铝的两性及简单方程式、简述实验现象、简单计算。但A班的一局部学生不仅要掌握上述内容而且要知道铝的两性原因和较复杂的识图计算。再如:在烃的同分异构体的教学时,要求平行班掌握含6个碳原子或6个碳原子以下烷烃的同分异构体,掌握碳链异构,理解位置异构和不同类烃的异构。要求A班学生掌握含7个碳原子烷烃的同分异构体,掌握碳链、位置、不同类三种异构现象。再有就是还要考虑平行班中承受才能好一些、根底好一些的学生,按A班的标准要

12、求他们。就这样对平行班采取以纲为纲、以本为本,对A班学生采取以纲为纲,适当拔高,弹性调节的原那么,让每层学生都觉得学有所获,学得有味。但同时给我的感觉是,无论是A班还是平行班根底很重要。二、学习方法指导有轻重根据学生的情况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学生,他们原有知识根底较好、学习方法得当、学习信心强;第二类学生,他们原有知识根底一般、学习方法欠佳、学习信心时弱时强;第三类学生,他们原有知识根底差、学习方法差、学习没有信心。针对学生这种情况,我对各层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轻重有别。在指导第一类学生时,重点是指导学生把知识向纵、横两个方向开展,开拓学生思维,鼓励他们多做题,做综合题,有问题拿到学校问我,让

13、学生学有余味。在指导第二类和第三类学生时,轻知识的拓展,重点是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三、课堂教学有异同不管是难度和广度的调节,还是学习方法的指导,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老师的教法直接影响学生的学法,课堂教学是完成教学中心任务的主战场,是减轻学生负担、进步学生学习效率的主渠道,所以进步课堂效率也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在备课时坚持启发性和因材施教的原那么,再根据化学学科的待点,多做实验,加强了直观教学,减了学生负担。但各层课堂教学又有所不同,表现如下:1、节奏快慢不同:根据学生情况和目前的高考制度,A班的课堂教学是节奏稍快。而平行班的课堂上给学生一定阅读、考虑和练习的时间,调动学生多种器官协调

14、活动。有时宁愿多用时间让学生考虑、动手,也要防止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忙着注入式的教学,这样学生和老师都会很累,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其实教学任务也没有完成,反而事得其反。2、容量大小不同:A班因课堂节奏快,所以课堂的知识容量大,平行班容量相应小些。四、课后教学有主次课后辅导、作业修改、单元测试等工作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环节。单元测试时我也给出了不同层次的题目,主要表达在选做题上。当然有好多地方做的还是不好,主要是虽然指导思想是对的,但有时候把握得不好。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贯穿这种思想,同时要落到实处。化学老师教案4 第一节氧化复原反响教学目的:1、在复习四种根本类型的反响以

15、及从得氧、失氧的角度划分氧化反响和复原反响的根底上,使学生理解化学反响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法,各种分类方法由于划分的根据不同而有不同的使用范围。2、初步掌握根据化合价的变化的观点分析p 氧化复原反响的方法。教学重难点:用化合价升降的观点理解分析p 氧化复原反响。教学过程:板书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三节氧化复原反响一、化学反响的类型讲述对初中学习的化学反响根本类型回忆一下,详细的类型以及表达式。板书根本类型反响讲述主要有化合、置换、分解、复分解四种,这种分类的根据是反响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响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板书反响类型表达式化合反响A+B=AB分解反响AB=A+B置换反响A+BC=AC+B复分解反响AB+CD=AD+CB讨论Fe2O3+3CO=2Fe+3CO2属于哪种反响类型?CuSO4+Fe=Cu+FeSO4从初中氧化复原反响的概念判断是氧化复原反响吗?分析p Fe2O3+3CO=2Fe+3CO2,该反响是由两种化合物生成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反响,它不属于四种根本类型的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