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教案苏教版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5219104 上传时间:2022-09-3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故乡》教案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故乡》教案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故乡》教案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故乡》教案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故乡》教案苏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故乡》教案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故乡》教案苏教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语文学案之故乡故乡教学目标: 1.理清小说结构层次,感悟作者情感脉络及探求人生道路的的强烈愿望。 2.分析本文通过对比手法塑造的人物形象,领会小说所表现的主题思想。 3. 加强作品与现实生活的多元化链接,从而激发学生对新生活的热爱与珍惜。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运用对比手法表现小说的主题思想的写法。 2.品味小说语言,领悟作者探求人生道路的的强烈愿望。 教学难点: 领会小说所表现的主题思想。 预习要点:1.解决生字词2.把握结构,划分层次3.找出小说中人物描写片段,找出主人公。4.领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鲁迅为什么要写故乡?他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只是表述回忆故乡的美好,还是有别的什么情感

2、在里面?课堂研讨: 一.导入新课 自古以来,“思故乡,赞故乡”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同学们能不能随口就吟出几个写“故乡”的诗词名句来? 故乡,让离家的游子多了一个永远也做不完的梦;故乡,在游子的记忆里沉淀出了无限的美丽与思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文学世界,感受故乡的魅力。 二.自主阅读,整体感知小说情节,锻炼学生语言概括能力。 1.作者在本文中都写了哪些人呢?本篇小说的主人公是谁?2.感知情节 :谁能用最简练的语言将以上人物串成一段话,并表现小说的写作意图。想一想,小说的叙事线索是什么?理清小说的结构层次。 三反馈展示,讨论交流: 1.作者在本文中都写了哪些人呢?本篇小说的主人公是谁? 明

3、确:判断小说主人公要看人物在小说中是否通过他来表现小说“主题思想”。这篇小说中闰土处在小说的中心地位,对表现小说的主题起决定作用,因此闰土就是本文的主人公,而“我”只是本文的线索人物。 2.感知情节 :想一想,小说的叙事线索是什么?理清小说的结构层次。 明确:小说以“我”回故乡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按时间先后为顺序,全文分成三个部分: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第一部分(1-5段),写的是故乡的萧条景象, “我”的复杂心情,交代了“我”回故乡的目的;第二部分(6-77段),写“我”在故乡的所见、所闻、所忆、所感,重点写了闰土的变化;第三部分(78-88段)写“我”离开故乡时的种种感触,表达我

4、追求新生活的执著信念。) 四. 合作探究,分析本文通过对比写法塑造的人物形象,领会小说所表现的主题思想。 1.此次回故乡,“我”的心情如何?为什么? 明确:能围绕“沉重、失望”,并自圆其说即可。 2、神游故乡,能否用一个字来概括故乡给“我”的印象? 明确:变 那么,究竟故乡的什么发生了变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人变 A、以闰土为例,讨论完成表格对比内容少年闰土中年闰土外貌“十一二岁”“紫色圆脸,头戴小毡帽,颈上套一个银项圈”“红活圆实的手。”脸色灰黄,很深的皱纹,眼睛周围肿得通红,手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动作语态“手捏钢叉,向猹尽力刺去”很高兴,说话脱口而出,滔滔不绝。4个省略

5、号,说明闰土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说也说不完。“现了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说话吞吞吐吐,断断续续。9个省略号,说明闰土心里有说不尽、道不明的苦处。 对我态度“只是不怕我”“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送我贝壳和鸟毛”,告诉我很多希奇的事。恭敬地叫“老爷”,要水生“给老爷磕头”,认为少年时的“哥弟称呼”是“不懂事”,不成“规矩”。 生活态度捕鸟、看瓜、刺猹、拾贝、观潮拣了“一副香炉和烛台”。 从表中的填出的语句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通过对比写法,从外貌、动作、语态、对我态度、对生活态度等方面写出了二十年前后闰土的变化,请同学们说说,闰土最大

6、的变化是什么? 他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闰土这一形象揭示了什么? 明确:精神状态的变化,在鲜明的对比中,揭示了旧中国农民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制度下,遭受经济上的剥削,政治上的压迫,精神上的摧残,也揭示了旧中国农民悲惨命运的深刻的社会原因是多子、饥荒、税、兵、匪、官、绅,他是旧中国贫苦农民的典型。 B、 除了闰土,杨二嫂也有了变化,课文从哪些方面去描写杨二嫂的?表现她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明确:通过肖像、语言、神态、动作的细节描写和对比手法,表现了杨二嫂的自私、尖刻、贪婪、势利的性格。 既然闰土的变化已经反映了封建思想、封建等级观念对人们精神上的压抑和毒害了,作者为什么还要花那么多的笔墨来写杨二

7、嫂呢? 明确:其实这也是一种对比手法,杨二嫂是当时社会既被侮辱、被损害,而又深受私有观念支配的村镇小私有者形象的代表,她的形象塑造有两个意义:一是用她的自私刻薄来衬托闰土的纯朴善良;二是用她的变化来说明城镇小市民的贫困化,从另一侧面反映了农村经济的破败,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弊病。 (2)景变二十年前:这里有“深蓝”的天空,有“金黄”的圆月,有“碧绿”的西瓜,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美丽) 二十年后: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阴晦) 3、以前的故乡和现实的故乡真的不相同吗?为什么? 明确:其实,以前的故乡和现实的故乡没有什么不同,只不过那时“我”是以纯真少年的眼光来看这个世

8、界罢了,所以世界显得那样单纯、美好,甚至有一丝神奇。 4、然而是什么原因让 “我”觉得记忆中的故乡如此美丽,而现实中的故乡却如此让人失望呢? 明确:心情在作怪。而心情的沉重主要来自于人的变化:儿时故乡,给我许多欢乐、甜蜜的回忆,甚至可以说代表了一种“理想”;而现实的“故乡”却面目全非,毫无生气,昔日的人物也失去了纯真与温情,变得冷漠、麻木、市侩和猥琐,使“我”感到“希望”的幻灭,心中无比的“悲哀”。 5、现实是残酷的,我们当然憧憬未来,但未来是有希望的吗?同学们认为作者对待希望的态度是怎样的?我是个什么样的人? 引导学生探究“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

9、,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有行动,才有路,有实践,才有希望。希望来自奋斗,鲁迅先生要我们明白的就是这一点。五、拓展延伸1.与闰土对话 小说中的闰土,是旧中国千千万万农民的代表;小说中的故乡,是旧中国千千万万农村的代表。生活在农村的我们,生长在农民家庭的我们,感受着新农村的巨大变化,此时此刻,你想对闰土说些什么? 2.与先生对话 同学们,从阴晦的故乡中走出来,让我们畅然的呼吸新时代的空气。忽然有所感悟:鲁迅先生之于“希望”的阐述,不正是今天党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美好目标吗?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美好的图画与“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

10、月”又是何等相似啊!先生若地下有知,定会含笑于人间了! 请以“鲁迅先生,让我告诉您”为题,谈谈你身边的和谐社会。 六、课堂小结训练设计课堂一、填空1本文选自_,作者_,原名_,浙江_人,我国伟大的_家、_家、_家。我们曾学过他的散文_、_,这两篇文章均出自散文集_。2故乡一文的线索是_,故事背景是_。二、整体阅读1下列几句话中“辛苦”的含义相同吗?如果不同,请分别指出来。“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 2闰土在“迅哥儿”让他挑选一些东西时,拣了香炉和烛台,联系前文闰土叫少年好友“迅哥儿”为“老爷

11、”的情节,请你对“拣香炉”的情节作简要分析。 3. 品味下列句子,说说它们用了什么描写手法,刻画了人物什么样的性格。(1)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 (2)冬天没有什么东西了。这一点干青豆倒是自家晒在那里的,请老爷 4李华的叔叔下岗在家,虽几次求职,但多未能如愿,心情十分低落,请你代李华从故乡一文中摘抄一段箴言给他。 三.让想象飞起来 请你设想一下二十年后,水生和宏儿见面的情形,写一段150字左右的片断描写。_注意:解答此题除了从本文人物性格入手外,还须考虑,二十年后中国的历史背景。课后阅读文段,然后按要求答题。 住33号那会儿,

12、左邻32号是个老人。 老人一生相当( ),( )不幸都降临到他的头上。年轻时由于战乱几乎失去了所有的亲人,一条腿也丢在空袭中:“文革”中,妻子经受不了无休止的折磨,最终和他划清(),远他而去,不久,和他( )的儿子又丧生于车祸。 可是在我的印象之中,老人一直矍铄爽朗而又随和,我终于不揣冒昧地问: “你经受了那么多苦难和不幸,可是为什么看不出有伤怀?” 老人无言地将我看了很久,然后,将一片树叶举到我的眼前: “你瞧,它像什么?” 这是一片黄中透绿的叶子。这个时候正是深秋。我想这也许是白杨树叶,而至于像什么“你能说它不像一颗心吗?或者说就是一颗心。” 这是真的,是十分肖似心脏的形状。我的心为之轻轻

13、一颤。 “再看看它上面都有些什么?” 老人将树叶更近地向我凑凑。我清楚地看到,那上面有许多大小不等的孔洞,就像天空里的星月一样。 老人收回树叶,放到了掌中,用那厚重而舒缓的声音说:“它在春风中绽出,阳光中长大。从冰雪消融到寒冷的秋末,它走过了自己的一生。这期间,它经受了虫咬石击,以致千孔百疮,可是它并没有凋零。它之所以享尽天年,完全是因为对阳光、泥土、雨露充满了热爱,对自己的生命充满了热爱。相比之下,那些打击又算得了什么呢?” 老人最后将叶子放到了我的书桌上,他说:“这答案交给你啦,这实在是一部历史,然而更是一部哲学啊。” 如今我仍完好无损地保存着这片树叶,每当我在人生际遇中突遭打击的时候,我总能从它那里吸收足够的冷静和力量,不论在怎样的艰难之中,总能保持一份乐观向上的精神。1若给短文补加一个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A乐观向上 B特殊的树叶C老人 D老人和树叶E一片珍贵的树叶 F我和老人2这篇文章通过记叙_,表达了作者_。3第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