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工委三项活动总结汇报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5217439 上传时间:2023-08-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工委三项活动总结汇报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关工委三项活动总结汇报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关工委三项活动总结汇报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关工委三项活动总结汇报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关工委三项活动总结汇报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工委三项活动总结汇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工委三项活动总结汇报(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工委三项活动总结汇报认真开展“三项活动” 促进学生安康成长在省市关工委工作座谈会上的发言县第三中学关工委主任、校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今天,我向各级领导汇报我们学校开展“三项活动”的情况,感到很荣幸,也很冲动。我校关工委在上级党委政府和省市县关工委领导的亲切指导下,一直把感恩教育、中华诗文诵读、才艺培养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并为此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现向大家作以汇报:一、立足农村教育实际,认真开展“三项活动”为了搞好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让农家孩子成功,让农村家庭幸福生活,校领导班子和关工委成员深化到施教区农村家庭、田间地头、作业船上,理解孩子父

2、母在想什么、盼什么,孩子本人在考虑什么、需要什么。在调查走访中,我们发现:孩子家长普遍渴望孩子们有学上、上好学、能学好,少跑路、少吃苦、少花钱,少受交通平安隐患威胁,少受复杂社会环境影响;渴望消除孩子厌学、厌世、自私、逆反、抱怨、急躁、虚荣、无进取心、无同情心、无责任感等新的社会教育问题的困扰;盼望解决一些学生家境贫寒上不起学、根底差上不好学、问题学生不想上学的问题;盼望理解如何关心孩子、如何教育孩子的方法。我们对调查走访的情况进展分析p ,认为家长们渴望盼望解决的问题,也正是我们要关注的问题,也是孩子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我们还认识到要解决好这些问题,首要的是先解决好学生思想程度的滑坡

3、、道德素质的低下、人文关心的缺失,即首先从精神层面上解决问题;然后再结合一些诗文诵读、艺术修养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艺术才能,让学生找回自信、找回自尊,树立立志成才、回报别人、建立家乡、报效祖国的信念。二、遵循学生成长规律,精心施行系列活动一感父母生育之恩在校园装配“重读二十四孝故事,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大型宣传匾牌,在“三八”妇女节举行“唱响献给母亲的赞歌,做好回报社会的壮举”演唱会,在实验楼高悬“牢记父母重托,学成报效祖国”巨幅标语,校园里处处洋溢着感恩父母的气息,散发着孝贤文化的魅力,鼓励着学生的情志。举办知父母情,感父母恩亲情感恩活动,采用黑板报、手抄报、演讲比赛、“三省”论坛、爱

4、心家庭作业等形式,通过写封信、打个 、清理卫生、做一次饭、倾听父母谈话、理解家族创业史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会父母的辛劳,发自内心地感知父母恩情,细心的、深情的孝敬父母。开展“算算亲情账,感知父母恩”的主题班会。算算自己每天学习了多少时间,又荒费了多少时间,将自己的学费、书杂费、生活费、交通费、零花钱等支出加起来,算算占家庭总收入的比例,预测自己毕业后的收入,计算自己大致需要多少年才能回报父母。让学生收看山东卫视“天下父母”栏目、感动中国颁奖晚会等节目,写心得,谈体会,畅谈对父母的情感。感恩父母的活动在学校引起宏大的反响。许多学生开场理解父母了,学会了尊重;体贴父母了,学会了节约;感恩父母了,开

5、场了拼搏;学习有了动力,生活多了情趣。二感老师教导之恩校关工委开展了“感谢老师教育我”的活动。通过给老师写一封信、做一件实事等活动,深切认识到师爱的伟大。学生在征文中深情的写到:“世上有一种爱,太阳般温暖,春风般温暖,清泉般甘甜。这爱,比父爱更严肃,比母爱更细腻,比友爱更纯洁这就是老师的爱。”学校设立助学金和奖学金制度,每年照顾贫困学生1000余人次,减免学杂费达160多万元,2700多个孩子在三中比出去求学每年节省了900多万元的开支,为农家孩子上学减轻了经济压力。可以这样说,好多学生是在感恩学校、感恩老师的力量推动下转变了思想,进步了素质,由学习上的后进生转化为优等生。三感社会关心之恩校关

6、工委开展“从我做起、从如今做起、从小事做起”“三从”感恩活动,回忆帮助过、有恩于自己的三个人,帮助他们做一件好事,用信件、 、邮件等形式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这一件件小事也许微缺乏道,但这是感恩精神的传递。对帮助了自己的人说声“谢谢”,无形中触到了感恩的温暖光辉,传承了古人“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传统。组织学生到敬老院,为老人清扫卫生、表演节目、叙谈家常。学生奉献了爱心,收获了快乐。老人们也感受到了生活的温暖、社会的和谐。去年5.12大地震,师生纷纷大方解囊,共捐款六万余元,灾难见证了每一位三中人的炽热情怀,更让学生懂得了为何感恩、怎样感恩。今年全国第一个抗灾减灾纪念日,学校再次隆重集会教育师生

7、:我们的同胞死的是那么坚强,我们生者更要珍爱生命、感恩社会。四感祖国培育之恩校关工委采用参观访问、国庆颂歌、成人仪式、升旗仪式、时事讲坛、图片展览等活动,让学生理解前辈抛头颅、洒热血,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的光辉历程,熟悉新中国建立和改革开放的宏大成就,回忆党领导下的抗洪、抗雪、抗非典、抗地震,成功举办奥运、神七飞天等壮举,感受十七大以来党和国家新农村建立和一系列惠农政策的施行,让学生认识祖国的过去、如今和将来,产生了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学生们发出了“中国了不起,中国人了不起,我要做一个了不起的中国人”的自豪呼声,确立了正确的理想、信仰和人生观,立志为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的伟

8、大事业发奋读书,锻炼成才,报效祖国。学校聘请济宁医学院心理专家杨秀英、山东青年管理干部学院权福军、著名演讲专家杨青松等专家屡次来校做报告。今年4月23日特聘请中国著名青年励志演说家吴光洪教授,做了“励志、成才、感恩”的演讲报告会,全体学生深受感动,掩面而泣,纷纷举拳宣誓“常怀感恩之心,激扬报国之志”,这一冲动人心的场面、触及心灵的撞击,必将影响学生的一生。五营造文化气氛,诵读经典文章。红色经典牌匾,让学生回忆中国革命历史,感受如今生活的美妙;儒家思想精华道牌,让学生学习经典,领悟圣贤思想;地方和学校文化展板,让学生爱家乡、爱学校;专家和模范人物事迹,让学生耳濡目染,崇拜向往;“诵国学经典,创书

9、香校园”诗文背诵比赛,激发了学生诵读经典的热情,陶冶了学生美妙的情感。”读书一帮一”活动,让学生懂得了“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妙趣。六注重才艺培养,陶冶艺术情操一年一度元旦联欢会是学生诠释青春,展示自我的舞台。舞蹈,声乐,器乐,朗读,小品各项才艺,充分展示了我校学生的艺术天分,也反映了我校老师高深的培育才能。书法比赛、手抄报比赛、手工制作比赛,是我校艺术节的传统节目。墨香飘逸的书法展,琳琅满目的手抄报,玲珑精巧的手工展,感染着学生,熏陶着学生,鼓励着学生。艺术培养,不仅进步了学生的艺术素质,同样也磨练学生的意志。“三项活动”在我校获得了丰硕成果。这不仅表如今编辑出版了学会感恩,滋养心田、凝

10、聚感恩力量,创始美妙人生、修感恩之德,做大爱之人感恩征文集和我们都有一颗感恩的心学生感恩格言集,更重要的是全校师生的精神风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济宁日报称我校是一个创造奇迹的地方,教育部根底教育参考杂志以湖畔新杏坛报道了我校发生的新变化,省委宣传部领导称赞我校是“开展农村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的典范”,并被确定为省委宣传部科学开展观宣教基地。所谓三中创造了奇迹,就是把过去的生差、环境差、根底差的“三差”学校,转变为学生学习成绩提升快、优秀老师留得住、学校建立后劲足的省级标准化学校、全省知名的农村高中。新的学年,我校关工委将深化讨论“三项活动”的丰富内涵、开展规律和有效形式,使三项教育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11、、深化人心,在培养时代新人、创立特色名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将开展如下几个方面的活动:开展报恩征文和主题班会活动。制作“五星红旗,我要为你添彩;妈妈爸爸,我会让你自豪;亲爱的老师,我一定把奇迹创造”的大型牌匾,警示师生知恩、感恩、报恩。加强家长学校建立,让学生家长熟悉孩子的学习现状、理解学生的认知规律、掌握家庭教育的方法,逐步到达“想教、会教、教好”的家教目的。构建三位一体的教育形式,让感恩教育走进社会的同时,让学生家长和社会教育融入学校教育。对学生进展抵抗挫折、克制困难、甘愿“吃亏”教育。视农村、困境、磨难、“吃亏”为教育资,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体会“历尽困难好做人”的意义,享受成功的快乐。对

12、学生进展爱家乡教育,通过校友事迹展览和乡村名人事迹宣传,感知家乡的故事,感知家乡的恩情,增添建立家乡的决心。探究“推进学校文化建立,促进学校内涵开展”的课题,整理和搜集推进学校文化建立,促进学校内涵开展的资料,包括教育部关于师德和班主任管理的文件、教育专家育人的经历、优秀老师教学艺术、高效课堂的构建、家长家教的成功做法、对“问题学生”教育的探究以及我们学校的教育教学经历和学校文化成果,编印推进学校文化建立,促进学校内涵开展和三中的感恩教育故事,赠送给施教区老师、家长、学生,与大家一起共享,一起考虑,一起行动,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愿它成为“三位一体”教育体系的纽带和桥梁。如今,三中的每一名师生都生活在浓重的感恩气息中,打破思想、激活梦想、实现理想,为过一种幸福、完好的教育生活而努力工作。老师团结协作、乐于教书育人,学生勤奋努力、进步显著,学校走出了一条超常规、高速度、跨越式开展的创新之路。三中虽然地处偏远湖区和艰辛农村,全体教职工发扬学校“团结协作,艰辛创业,无私奉献,永不满足”的优良传统,不仅为经济还不富裕的一方农家孩子创造了一个诞生希望的学园,还引领了农村先进文化、先进思想和先进精神,促进学校内涵不断丰富开展。为了新时期青少年的安康成长,为了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为了三中更美妙的明天,我们将继续努力!第 页 共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