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安全生产考试答案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5215490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信安全生产考试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通信安全生产考试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通信安全生产考试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通信安全生产考试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通信安全生产考试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信安全生产考试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信安全生产考试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通信建设工程安全生产考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三违指_违章指挥、_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2. 工程项目施工必须实行安全技术 _逐级交底_制度,纵向延伸到全体作业人 员_。3. 施工人员在施工生产过程中,必须按照国家规定和不同的专业需要,正确 _ 穿戴和使用 _相应的劳保用品。从事特殊工种的作业人员在上岗前, 必须进行专门的_安全技 术和操作技能 的培训和考核,并经培训考核合格,取得 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 后方可上岗。4. 在通信机房作业时,应遵守通信机房的管理制度,严禁在机房内饮水 、 吸烟。5. 电气设备着火时,应首先 _切断电源 _,必须使用干粉灭火器 ,严禁使用_水和泡沫灭火器。6.

2、机房内施工不得使用明火 ,需要使用明火时应经相关部门批准 。7. 清洁熔接机时,严禁使用 含氟的喷雾清洁剂 。8. 使用直接电源的仪表,电源的 正负极性 不得接反。9. 搬运易燃、易爆物时,应 _分装分运,避免暴晒,存储时应分开存放,必须远离火源和高温 ,严禁将危险品存放于职工宿舍或办公室内。10. 在供电线及高压输电线附近进行通信线路作业时,作业人员必须戴安全帽 、绝缘手套,穿绝缘鞋和使用绝缘工具。11. 进入地下室、管道人孔前,必须进行气体检查和监测,确认无易燃、有毒、 有害气体 并通风后方可进入。作业时,地下室、人孔应保持自然和强制通风。尤其在“高井脖”人孔内施工,必须保证人孔通风效果。

3、12. 对地下管线进行开挖验证时,应防止损坏管线。严禁使用金属杆直接钎插探测地下输电线和光缆。在地下输电线路的地面或在高压输电线下测量时,严禁使用金属标杆 、 塔尺 。严禁在雨天、雾天、雷电天气下,在高压输电线下作业。13. 设备加电时,必须沿电流方向逐级 加电_,逐级测量。14. 从事微波、移动通信基站天馈线安装等工程项目的高处作业,各工序的工作人员必须着用相应的劳动保护用品,严禁 _ 穿拖鞋 、 硬底鞋 _、或赤脚上塔作业。15. 交流线、直流线、信号线应分开布放,不得绑扎在一起,如走在同一路由时,间距必须符合 _工程验收规范要求。非同一级电力电缆不得穿放在同一管孔内。二、单选题1. 中华

4、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于 2002年6月29日由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8次会议通过,2002年6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号公布,自_ 起 施行。A.2002年6月29日B.2002 年7月1日C.2002 年10月1日D.2002 年11月1日2.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指的是 _ B_专门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内设机构,其工作 人员都是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A.运营单位B. 生产经营单位C.企事业单位D.施工单位3. 生产经营单位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落实生产经营单位的L。A.责任保障B.安全生产保障C.组织保障D.重点保障4.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2000年9月

5、20日国务院第31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国务院令(第291号),并于 A起正式施行。A.2000年9月20日B.2000 年10月1日C.公布之日 D.2001年1月1日、5. 在市区打洞时,应先了解打洞地区是否有煤气管、自来水管或电力、光(电)缆等地下设备。如有上述地下设备时,应在挖到 C 厘米深后,改用铁铲往下掘,切勿使用钢钎或铁镐硬凿。A.20B.30C.40D.506. 电气设备的交接试验一般是由 B 负责,要求符合电气设备交接试验规程。A.施工单位B.电业部门C.维护单位D.维护人员7. 我国安全生产方针是 B。A.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B.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C.安全生产

6、人人有责D.预防为主、安全第一8. 电气安全主要包括人身安全、_ B安全。A.照明 B. 设备 C. 电气 D. 空调9. 救出中毒人员后,迅速将患者移离中毒现场至空气新鲜处,C ,气温低时注意保暖,密切观察呼吸和意识状态。A.紧急抢救B. 人工呼吸 C.松开衣领D.及时治疗10. 白炽灯、高压汞灯与可燃物、可燃结构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_ C _cm 。A.30B.40C.50D.6011. 重大事故,是指造成 C大面积停电,造成减供负荷;主要电气设备损坏,由于停电造成较严重的政治影响和经济损失。A. 人死亡或三人及三人以上重伤B. 一至二人死亡或三人重伤C. 一至二人死亡或三人及三人以上重伤D

7、.二人死亡或三人及三人以上重伤12. 在35千伏以上电力线下方或附近作业,必须严防与电力线接触。在进行架线、紧线和打拉线等作业,应保证最小空中距离为 _B米。B.4 米 D.6 米13. 光(电)缆盘不宜在地上作长距离滚动。如需在地上作短距离滚动时,应按光(电) 缆绕在盘上的 D方向进行;光(电)缆盘若在软土上滚动,地上应垫踩板或铁架。A.同方向 B. 逆方向 C. 顺转 D. 逆转14. 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它对人体神经系统的不良作用,其主要症状是BoA.头昏脑胀B.神经衰弱C.记忆力减退D.头痛眼胀15. 通信管道挖土施工时,在沟深 _B _米以上的沟坑内工作,必须头戴安全帽,

8、以保安全。A.0.5B.1C.1.5D.216. 光(电)缆挂钩的间距应为mm ,允许偏差土mm。( C )A.500mm 20mm B.250mm 30mm C.500mm 30mm D.250mm 20mm17. 进局光(电)缆的管孔使用安排和在进线室电缆托架上的位置, 应符合(A )要求。A.设计 B. 规范 C.现场D.建设单位18.光纤连接器插入损耗应w(dBA. 0.3B. 0.4 C. 0.5D.1.019.工程初检后可投入试运行,试运行期个月。A.3B. 6 C. 9 D. 1220.电缆曲率半径必须大于电缆直径( B倍。A.10B. 15C.20 D.2521.郊区、空旷地区

9、埋式光(电)部的净距应符合设计要求。缆线路与()的净距及光(电)缆接地体根A.电力杆 B. 房屋 C.孤立大树D.电话杆22. 架空光缆每杆作一处伸缩弯,用塑料管保护。伸缩弯在电杆两侧的挂钩间下垂(C ) mm 并A.150 B. 200C.250D.30023. 管道光纤在人(手)孔盘成“O型圈,其曲率半径应不小于光缆直径的(B )A.5 B. 10C.15 D.2024. 两条以上光(电)缆同沟敷设时,应平行排列。相距(C ) mm寸,不得交叉或重叠。A.30B.40C.50 D.6025. 在雷击区的(C )光(电)缆分线设备及用户终端应有保护装置。A.直埋 B. 管道 C. 架空 D.

10、 水底26. 同一杆路同侧架设两层吊线时,两吊线间距为(C )mmA.200 B. 300C.400 D.50027. 光纤配线架的高压防护接地装置,其地线的截面积应(C ) mm2A.4B.5C.6 D.728. 人工开挖土方或路面时,相邻作业人员间必须保持(B )m以上间隔。A.1B.2C.3D.429.安全费按建安费的(B )%计列。A.1B.1.5C.2D.3.330.在电力线下或附近作业时,严禁作业人员及设备与电力线接触。在高压线附近进行架线、安装拉线等作业时,离开高压线最小空距应保证:35kV以下为 m ,35kV以上为m 。( a )A.2.5 4B.3 5C.3.5 4D.45

11、三、问答题1. 通信设备加电测试,必须遵守哪些安全生产操作规范?答:1、设备在加电前,应检查设备内不得有金属碎屑,电源正负极不得接反和短路,设备保护地线良好,各级熔丝规格应符合设备的技术要求;2 、设备加电时,必须沿电流方向逐级加电,逐级测量:3 、插拔机盘、模块时必须配戴接地良好的防静电手环;4 、测试仪表应接地,测量时仪表不得过载;5 、线路测试(抢修)时,应先断开设备与外缆的连接。2. 通信管道工程施工作业的一般安全要求有哪些?答:有以下5点要求。(1)在城镇或交通路口施工必须摆放安全警示标志,设置围栏、挡板等防护设施,夜 间应设置警示灯;(2)在工地堆放机具、材料时,应选择在不妨碍交通

12、、行人少、地面平整的地方堆放, 堆积高度不宜超过1.5M,不得随意堆放在沟边,必要时应采取保护措施;(3)在沟坑内工作时,应随时注意沟坑的侧壁有无裂痕、护土板的横撑是否稳固,起 立或抬头时应注意横撑碰头;(4)在未得到施工负责人同意前,严禁随意变动和拆除支撑;(5)上下沟槽时应使用梯子,不得攀登沟内外设备。3. 交、直流供电设备安装,必须遵守哪些安全生产操作规范 ?答:1、电力室交、直流供电设备和走线架等铁件安装的安全事项参照通信设备安装的 相关内容;2、设备的防雷和保护接地线安装牢固,接地电阻值应符合要求;3、设备的三相电源接线端子应连接正确,接线端连接牢固。设备安装完毕后,应进行 清洁,彻底清除在安装时落入机内的碎金属丝片;4、供电前,交、直流配电屏和其他供电设备前后的地面应铺放绝缘橡胶垫;5、在交流配电室,如需向设备供电时,应首先检查有无人员在工作,在确认安全后, 方可供电,并挂上警示标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