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辨证法答案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5214879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辨证法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自然辨证法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自然辨证法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自然辨证法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自然辨证法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然辨证法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辨证法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部分答案:名词解释1.生态危机 所谓“生态危机”,主要是指由于人类不合理的话动,在全球规模或局部区域导致生态过程即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损害、生命维持系统瓦解,从而危害人的利益、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2.科学问题 是指一定时代的科学认识主体在当时的知识背景下提出的关于科学认识和实践中需要解决而又未解决的矛盾,它包含一定的求解目标和应答域,但尚无确定答案。科学问题是一种已知与未知的结合体、交界。作为一个科学问题,它应包括:事实基础、理论背景;求解目标;求解范围3.科学事实 科学事实是科学认识主体关于客观存在的、个别的事物(事件、现象、过程、关系等)的真实描述或判断,其逻辑形式是单称命题。科学

2、事实是科学认识的最初成果,属于认识论的范畴,其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4.范式 范式指从事同一个特殊领域的研究的学者所持有的共同的信念、传统、理性和方法。它通过对科学中全局性关键性问题的解决,描述了一幅关于世界整体的图式。范式的变化体现了人们世界观的变化。5.人类发展指数 人类发展指数是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1990年人文发展报告中提出的用以衡量联合国各成员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指标,是对传统的GNP指标挑战的结果。人类发展指数由三个指标构成:预期寿命、成人识字率和人均GDP的对数。这三个指标分别反映了人的长寿水平、知识水平和生活水平。6. 科学的社会建制 指为了满足某些基

3、本的社会需要而形成的相关社会活动的组织系统。一般而言,社会建制包括: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组织系统和物质支撑四大要素。7汤浅现象 是近代科学史科学活动中心转移的现象。是日本科学史家汤浅光朝1962年对1501年至1950年科技编年表的科学成果和人物传记词典中编选的科学家做统计处理而得到的(似乎不太对)。如果定义一个国家的可科学成果数占全世界的25%,就为科学兴隆期,那么科学兴隆期在世界范围内曾按下列顺序转移:意大利(1540-1610)、英国(1660-1730)、法国(1770-1830)、德国(1810-1920)、美国(1920-现在),而且上述各国的科学兴隆期平均约为80年。科学史上的这

4、种现象被称为汤浅现象。8.默顿规范 a) 公有主义(communism):要求研究者不占有和垄断科学成果。科学家对他的发现只有优先权,而无占有权。b) 普遍主义(universalism):强调科学标准的一致性。科学的非个人特征,在科学领域个人的作用可替代,科学原理正确与否与发现者的国籍、品质等无关;科学是一种全人类,国际性事业;科学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保障学术自由。c) 无私利主义(disinterestedness):要求从事科学活动、创造科学知识的人不应以科学谋取私利。d) 独创性(originality):要求科学家依靠自己,独立思考,对于自己所提交的学术论文必须提出新的问题,公布新的数

5、据论证新的理论或提出新的假说。e) 有条理的怀疑主义(skepticism):强调科学永恒的批判精神。科学家决不盲目接受任何东西,他们有责任评价其他科学家的研究成果,也要允许别人对自己的成果的怀疑。9.对应规则 对应于一定的范围,包容原有理论无法解释的事实,原有理论作为新假说的特例。10.无形学院 科学的社会建制化始于17世纪。以约翰威尔金斯为首的一批自然科学家经常聚会讨论自然科学问题,并约定把神学与政治排除在讨论范围之外。这个自发的、非正式的科学团体,被化学家波义耳称为“无形学院”,它后来成为英国皇家学会的组织基础。简答1简述古希腊自然观的特点及意义。来自网络古希腊哲学家关于的各种看法的统称

6、,其中主要包括者的素朴辩证法的自然观和的自然观。 古代希腊唯物主义者以天才的直觉方式提出一种素朴辩证法的自然观。其基本内容主要有 3个方面:设想万物的始基是某种东西。早期的唯物主义者大都认为这种始基是可以感知的具体东西,如水、气和火等等。后来的唯物主义者认为万物的本原是只能用把握的物质微粒,例如提出的“种子”和所谓的原子。大都用物质本原固有的内部矛盾,诸如气的稀散和凝聚、对立面的斗争以及原子的集结和疏散等,说明自然事物不断产生、发展和消灭的过程。但也有少数唯物主义者陷于外因论,例如,在说明水、气、火、土4种元素的结合与离散时,就诉诸爱和恨两种外在力量;在解释数目无限、性质各异的种子组成各种自然

7、事物时,阿那克萨戈拉将它归因于外在的“”的推动。认为自然界的运动是从本原产生出万物、万物又复归于本原的合乎规律的过程,它既有从简到繁的进化,也有从繁到简的退化。但有些唯物主义者却带有循环论的色彩,如认为世界周而复始地变化着;也有的表现出宿命论的缺陷,如德谟克利特认为原子只有作直线下降运动的必然性 意义;1. 为后世提供了科学世界观的雏形2. 本体论思想的影响3. 重视数学的传统4. 重视思维规律的研究 2谈谈你对关于“李约瑟难题”争论的看法。李约瑟悖论涵义:“从公元1世纪至公元15世纪的漫长岁月中,中国人在应用自然科学知识满足于人的需要方面,曾经胜过欧洲人,那么,为什么近代科学革命没有在中国发

8、生呢?为什么近代以来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突然落后了?”现实意义1)从社会经济发展上找原因,认为导致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根本原因在于封建自然经济的阻碍,没有确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2)从观念上层建筑找原因,认为儒学文化对科学的排斥是近代科学未在中国发展起来的深层次原因。3)从政治上层建筑找原因,认为明清封建大一统政治体制的专制统治阻碍了近代科学在中国的兴起。4)从理论和实践的关系进行探讨,认为中国古人重思辨轻实践,理论与实践的相互分离导致近代科学在中国不发达。3简述西方发展观的演变。1.单纯经济增长发展观 :发展经济增长主要特征 第一,强调经济增长在整个社会中的根本作用和中心地位,强调追求高指标、高速

9、度、高投入、高产量。 第二,单纯地把工业化作为促进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把提高GDP的经济增长作为社会发展的基本目标,忽视人的主体性和精神要素以及社会与文化因素在发展中的综合优化作用。第三,把人和自然的关系对立起来,强调人是自然界的主人,自然只是人类可以无偿掠夺、占有和任人宰割的对象。 主要的局限性:(1)在经济层面上,外延式增长激发出各种短期行为,造成产业结构的畸形发展。(2)在人和自然关系层面上,误认为物质财富增长所依赖的资源在数量是不会枯竭,结果掠夺式的发展使人类面临诸如资源、环境、生态等一系列全球性问题。(3)在社会发展层面上,尽管实现了经济增长,却无法实现社会经济结构、政治体制等社会深

10、层次方面的进步和提高,反而加剧了社会不平等和发展的严重失衡。(4)在人的发展层面上,它把人视为实现增长的工具和手段,造成人的畸形发展,成为“单向度”的人。2.经济增长+社会变革的发展观。第一,开始重视社会结构中经济、政治、文化诸因素对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拓展了发展的内涵;第二,开始关注发展过程的综合性以及社会各方面的综合发展和协调进步。摈弃了经济增长发展观的思维定势,把发展看作是以民族、历史、文化传统、环境、资源等自身内在条件为基础的,包括经济增长、政治民主、科技水平提高、文化价值观念变迁、社会转型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过程。第三,仍然把发展看成是无偿耗费自然资源的人类行为和过程,因而无视人类社会

11、与自然环境的对立关系。 3.可持续发展观 从发展的目标上看,强调自然、经济、社会和人等各要素的全面协调发展。认为经济增长只不过是实现发展的手段,经济、政治、社会各种制度的改进都是为了给人的发展创造更好的社会环境。从发展的内涵和方式上看,第一次自觉地把自然生态系统纳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变量,从而开始了物质资料再生产、人口再生产和生态再生产并存,经济持续、社会持续和生态持续并重的时期。从发展的途径上看,主张采取集约型的发展方式,即通过科学技术的进步,在资源环境的承载范围内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4.以人为中心的综合发展观 第一,强调了发展战略的目标不是单一的,而是一个多层次的综合的目标

12、体系;第二,放弃了把经济发展单纯看作是经济问题的传统思想,强调经济发展的过程是整个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综合发展过程;第三,用人类发展指数取代国民生产总值作为衡量社会发展水平的新标准。这一标准着眼于经济与道德、效率与公平、工具与目的、眼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等关系的均衡与和谐,强调社会发展是经济增长、政治民主、社会进步、财富增长、环境和谐的综合反映。4结合我国的生态实际,谈谈你对生态危机的认识?根源:所谓“生态危机”,首先是入与自然的关系的危机。当代全球性”生态危机”的出现,是同过去三四个世纪中人把自己视做自然的统治者和主宰者的观念与态度有着密切的关系。主要表现为:1 “生态危机”与社会问题息

13、息相关,是社会异化的产物。2全球性“生态危机”是传统工业生产方式的必然结果。3全球性“生态危机”也是由于传统的发展观把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单纯地追求经济增长所致。5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它包含哪些基本原则?可持续发展是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1突出发展的主题发展原则:发展原则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发展的必要性,认为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那种主张必须停止发展以保护环境的观点是不可取的。第二,发展不纯粹是一个经济现象,发展与经济增长的概念有着明显的区别,发展不等于经济增长。从最终意义上讲,发展不仅仅包括人民生活的物质和经济方面,还包括其他

14、更广泛的方面,发展是集社会、科技、经济、文化、环境等多项因素于一体的完整现象;可持续发展的最终落脚点是人类社会,即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创造美好的生活环境。第三,发展是人类共同的和普遍的权利,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享有平等的不容剥夺的发展权力。特别是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发展权力尤为重要。目前,发展中国家正经历着来自贫穷和生态恶化的双重压力,贫穷导致了生态恶化,生态恶化又加剧了贫穷。因此,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发展权尤为重要。只有发展才能为解决生态危机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也才能最终摆脱贫困和愚昧。2发展的可持续性可持续性原则:可持续发展从人类长远利益出发,追求发展的可持续性,即人类社会世世代

15、代延续不绝的发展。它不仅要实现当代人自身的发展,而且也要实现未来世代人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绝不是短期行为的发展,不是人类以今天的利益换取明天的利益,吃祖宗的饭,断子孙的路。它确认人类社会系统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把有利于生态资源的持续存在和永续利用,视为重要的基本原则。3.人类根本利益和行动的共同性共同性原则:地球是一个相互依存的整体,只有全世界范围的共同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全球性的“生态危机”,表现了人类所遇到的危机的共同性、安全的共同性和未来的共同性,实施可持续发展需要不同国家超越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差异来采取联合的共同行动。鼓励和支持各国政府之间为解决全球性问题而开展

16、的各种形式的合作,谴责和制止那些把污染严重的技术和产业输人不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以邻为壑”和“嫁祸于人”的行径,为停止军备竞赛、停止核武器的生产与试验以及干净彻底地销毁一切核武器与大规模杀伤武器而斗争。4人与人关系的公平性公平性原则:可持续发展观确认,人与自然的危机和人与人的矛盾不可分割,只有解决人与人之间的不公平性,才有可能达到人与自然间的协调和谐。所谓公平,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互利共生,协同发展。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是代际公平,强调当代人在发展与消费的同时,应当承认并努力做到使后代人有同等的发展机会。当代人的发展不能以损害后代人的发展能力为代价。这里包含两个基本点:其一,当代人对后代人生存发展的可能性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必须加强对未来人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